广告的主要作用之一是推销产品。广告推销产品的信息传递功能对于不同类型的产品所发挥作用是有区别的。就消费者获得产品质量信息的方式而言,产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搜寻品”(SearchgQQds),对于这类产品消费者在购买之前通过观察检验就可以判断其质量,例如服装、家具等;第二类产品是“经验品”(Experience),对于这类产品消费者必须通过消费才能判断其质量,例如罐头食品、餐馆等;第三类是“信任品”(Credencegoods),对于这类产品消费者即使是在消费之后的短时期内也难以判断其质量,例如牙膏中的含氟化物量、矿泉水中的矿物质含量、保健品等。
广告可以向消费者提供搜寻品质量的信息,说明产品的特点,但是,对这类产品消费者有能力直接观察其质量,所以,广告的作用不必特别突出其质量,而是提示消费者注意其质量特点,使消费者选购产品时能够特别注意其优点和不同于其他厂商产品之处。对于经验品,广告的作用更倾向于提供关于产品最重要质量的信息,使消费者在购买之前对产品质量有较好的估计,或者向消费者提供其他消费者的消费经验信息。对于信任品,广告的作用是向消费者提供他们无法获得的产品质量信息,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广告来扩大厂商的知名度和提高其美誉度,使消费者形成对厂商或其品牌的信任。
各种广告对消费者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有的广告主要通过表征产品的特性或告知购买地点、价格等,向消费者提供基本的产品信息,这样的广告称之为“信息广告”(Informationaladvertis-ing);有的广告主要试图通过某种宣传方式来改变消费者的偏好或对某种行为的兴趣,从而更乐意接受广告所宣传的消费品,这类广告可以称之为“诱导广告”(Persuasiveadvertising)。
一般认为,搜寻品的广告多数是信息广告,经验品和信任品的广告更可能是诱导广告。有些经济学家所作的统计分析表明,经验品和信任品的广告强度(广告支出-销售额比率)大大高于搜寻品广告。有的经济学家指出,导致这种差别的原因是:人们更容易记住的是事实,而对事物的印象往往更容易遗忘,所以,厂商更有必要通过经常的高强度的广告来増强或保持消费者对经验品和信任品的印象,特别是以长期的诱导广告宣传使消费者保持和强化对某种产品的偏好。
当然,上述判断并不具有绝对的准确性,因为:(1)搜寻品、经验品和信任品的差别不是绝对的,很难把所有的产品界限分明地分类为上述三类产品。(2)信息广告和诱导广告的差别也不是绝对的,而且,广告对不同人群所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同一个广告,对有些人群具有诱导性,对另一些人群可能不具有诱导性;有些人群倾向于接受广告的诱导,有些人群不易接受甚至反感广告的诱导性。所以,厂商投放广告必须考虑各种复杂的因素。
厂商投放广告的目的通常是为了増加对某种产品的需求从而増加厂商的利润。假定厂商支出M元投入广告,使需求曲线d向外移动到d’产品价格由P提高为P’产量从Q増加到0’。这样,销售额从PQ増加到P’Q’。因此,利润也可能相应増加。先假定广告成本为零,需求増加后,一方面产量増加使利润増加(P’-AC)(Q’-Q);另一方面价格提高使利润増加(P’-P)Q。从图7-1看,増加的利润总额为PP’BB’所标示的区域。
当然,广告本身也构成厂商的销售成本,所以,广告对増加利润的作用要受广告支出额所増加的成本的制约。厂商投入广告获取最大利润的一般决策原则是:使广告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以上的例子实际上是假定厂商拥有市场势力,面临着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因而可以通过促销使得(广告)需求曲线向外移动,使产品价格提高。但有时厂商可能面临弹性很高的需求曲线,因而,厂商是价格接受者,广告并不能使价格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厂商仍然需要投入广告,来向消费者传递某些信息。例如,告诉消费者购买产品的地点等。换句话说,广告的必要性同作为价格接-的厂商行为也并不矛盾。
许多人对厂商大量投放广告的行为持批评态度,认为这实际上増加了产品成本,最终会増加消费者的支出,因为,广告的费用归根到底是由消费者承担的。但是,也有许多人赞成广告,认为广告有利于増加消费者的福利。
1广告提供了产品的价格信息,这有助于降低产品的市场价格。真实的广告可以告诉消费者到哪里可以买到价格最低的产品。当然,厂商用广告提供价格信息通常是很谨慎的,除非由于销售量的増加而足以弥补广告费用以及价格下降所导致的单位产品利润减少的损失,厂商往往不愿意在广告中披露真实的产品价格信息。
如果低价格商店提供广告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其销售量増加,市场的平均价格水平也将下降。在旅游者一本地人模型中,如果旅游者只能通过逛商店来搜集价格信息,搜集信息的成本就会较高。而如果低价格商店能在当地报纸上作广告,旅游者搜集价格信息的成本就可以降低,使更多的消费者成为知情的消费者,低价格商店的市场占有额就会提高。总之,许多研究成果表明,广告具有降低产品的平均市场价格的积极作用。
正因为广告具有降低平均价格的作用,有些利益集团往往以种种理由企图禁止或限制进行广告宣传。例如,在美国,医生、律师等执业集团曾经以广告缺乏专业性(科学性)而阻止作广告,后来最高法院判定他们的这种行为是不合法的。
2广告有助于解决次品问题。如果消费者无法区别产品质量的高低,厂商就难以销售高质量产品而获得利润。厂商可以提供广告来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假设一个厂商想出售一种高质量的经验品,它相信,如果消费者试用了它生产的这种产品就会喜欢并且继续购买,所以,这个厂商希望通过广告来宣传它的产品,使消费者试买后不断购买,从而获得更高的利润。假定消费者只能通过试用才能知道产品的质量,厂商可以生产一些产品分送给消费者,通过这些消费者传递这种产品的质量信息。再假定该厂商生产这种产品的边际可变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同其他厂商产生的低质量的同种产品一样。结果是,如果高质量厂商以同样的价格销售了比低质量产品更多的高质量产品,就能获得更多的利润。在这种情况下,生产高质量产品的厂商有比生产低质量厂商更强的作广告的动机。生产高质量产品的厂商通过作广告可以使更多的消费者成为回头客,而生产低质量产品的厂商作广告只能使消费者仅仅购买一次。所以,生产高质量产品的厂商作广告能够获得更高的回报,该厂商会进行更多的广告投入。
3.投入多少广告量才是有效的和合理的。对这个问题存在不同的意见。许多人批评说,过多的广告量引导消费者购买了他们所不需要的产品,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只要厂商发现有利可图,就会増加广告投入,或者只要社会能够从广告获得利益,就会有厂商増加广告投入,所以,不可能出现广告太少的情况而只可能发生广告太多的情况。因此,厂商在利润最大化的水平上减少一点广告可以増加社会福利。不过,广告过多还是会比没有广告更有利于促进社会福利。
有的学者认为,诱导广告是不能増加福利的,至少,诱导广告所产生的福利效应是难以衡量的。因为,消费者是自己福利的判断者,如果广告前后消费者的偏好发生了变化,衡量福利的标准就变了。是用广告之前的偏好来衡量福利还是用广告之后的偏好来衡量福利水平呢?
也有的学者指出,如果从向消费者通过产品信息的角度而不是从改变消费者偏好的角度看,还是会存在广告量太少的情况的。例如,有些消费者在广告之前根本不知道有这种产品,广告之后他们知道有这种产品而去购买,并没有改变其偏好。再如,在农村,由于广告量不足,农民难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信息。増加广告不仅有助于农民决定购买什么产品,而且可以告诉农民如何使用产品。
4广告可能对竞争产生不利影响。许多人认为,诱导广告有害于竞争,应该禁止。理由是:(1)广告使消费者把质量相同而品牌不同的产品误认为是不同质量的产品,増加了产品间的差异,这种假性产品差异(Spuriousproductdifferentiation)导致更大程度的垄断因素,使竞争更大程度地偏离完全竞争均衡状态。消费者购买商品取决于对商品的认知而不仅仅是商品的物质性质,广告使得有品牌的产品比没有品牌的产品更高的价格,消费者为此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2)广告可能成为一种进入壁垒,先进入的厂商进行的大量广告宣传会使得新厂商的进入更为困难。新进入者必须投入大量的广告,才能克服这种进入壁垒。换句话说,先进入的厂商所作的广告宣传使之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势力,因而有可能制定较高的价格。
(二)虚假广告
虚假广告是有害的,各国都有关于禁止虚假广告的法律,所以,厂商作虚假广告是违法的。由于某些内在因素的制约,并不是所有的厂商都想作虚假广告。因为,消费者并不愚蠢,消费者对有些广告内容容易接受,对有些广告内容不容易接受,所以,如果厂商在广告中说它的产品质量如何如何好,消费者可能会觉得这并不可信。例如,如果广告中说“这是一种超大型的床垫”,消费者是比较容易接受的。但如果广告中说“这种床垫可以使用5Q年不坏”,消费者就不大可能相信。如果广告中宣称“这种床垫是世界上最舒适、最坚固的”,恐怕很少有人会相信了。
一般来说,经验品的虚假广告比搜寻品多,信任品的虚假广告更多。对于搜寻品,消费者在购买前就比较容易识别产品的质量,所以,厂商不易通过虚假广告而増加销售。作这样的虚假广告反而会损害厂商的信誉和形象。生产低质量经验品的厂商有可能作虚假广告来増加短缺的销售量。生产高质量产品的厂商着眼于消费者的重复购买,所以,作虚假广告对其不利。信任品的虚假广告所传递的虚假质量信息可能产生更持续的作用,因为消费者在短期内难以通过自己的鉴别力来确定产品的真实质量,所以,信任品的虚假广告可能比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