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班级图书角系列:我的第一本历史常识书
26310300000016

第16章 近现代史(1)

意大利分裂

中世纪时期的意大利,在政治上四分五裂,只是一个历史地理名词而已。除了萨伏依公国、皮埃蒙特公国、米兰公国等封建小邦外,还有一些城市趁德国人后撤所造成的权力真空的机会发展起城市国家,最著名的有热那亚、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威尼斯在中世纪初期仅是一个渔村,因其扼守着东西方国际贸易通道,因而逐步发展起来。

佛罗伦萨共和国

佛罗伦萨原为罗马帝国殖民地。公元5世纪末臣服于东哥特王国,6世纪中叶为东罗马帝国所统治,6世纪下半叶为伦巴德王国征服,8世纪末并入法兰克王国。962年起隶属神圣罗马帝国,1115年成为独立的城市公社,12世纪下半叶建立市政领导机构。1187年,他们击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六世,自治权得到承认,成为了独立的城市共和国。佛罗伦萨是欧洲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和中心,诗歌、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均有卓出成就。产生过诗人但丁、彼特拉克,作家薄伽丘,画家达·芬奇,雕刻家米开朗琪罗,历史与政治理论家马基雅维利、布鲁尼、瓦拉以及天文学家伽利略等历史巨人。

文艺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运动是14世纪至16世纪在欧洲兴起的一场有关艺术、文学、自然科学和建筑等各方面的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发源于14世纪的意大利佛罗伦萨,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16世纪达到鼎盛。它结束了欧洲黑暗时代,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它是封建主义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分界。

文艺复兴带来的科技革命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1543年出版了《天体运行论》提出了日心说体系。伽利略1609年发明了天文望远镜并通过多次实验发现了落体、抛物体和振摆三大定律,他的学生托里拆利经过实验证明了空气压力,发明了水银柱气压计。

文艺复兴“文坛三杰”

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前期出现了“文坛三杰”——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但丁一生写下了许多学术著作和诗歌,其中著名的是《新生》和《神曲》。彼特拉克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他第一个发出复兴古典文化的号召,提出以“人学”反对“神学”。彼特拉克代表作是抒情十四行诗诗集《歌集》。薄伽丘是意大利民族文学的奠基者,短篇小说集《十日谈》是他的代表作。

文艺复兴运动在欧洲的扩散

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之后,很快扩展到了欧洲很多国家。涌现出了许多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科学家,代表人物有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马基雅维利、莎士比亚、塞万提斯、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开普勒、哈维、弗兰西斯·培根等等。

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建筑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物有别于中世纪时期的建筑物。中世纪建筑物有三大特色:高尖塔、尖形拱门及窄长的彩色玻璃窗,但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参考了古希腊及古罗马人的建筑概念,建造了拥有圆顶、拱门及圆柱的建筑物。

德国农民战争

1524年~1525年,德国爆发了声势浩大、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这场战争涉及了德国大部分地区,三分之二的农民参加了起义。1524年6月,士瓦本南部的农民首先举起义旗,组成3000多人的武装,宣布要消灭除皇帝外的一切统治者。与此同时,法兰克尼亚、萨克森、图林根、提洛尔、阿尔萨斯等地也爆发了起义。起义军由于没有统一的领导,各自为战,纪律松散,被封建统治者采用欺骗和镇压的反革命两手,士瓦本农民军首先在1525年4月底失败,其他几支起义军也相继被镇压下去。

基督教三大新教教派的产生

马丁·路德是基督新教的创始人,也是16世纪德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改革家。他创立了“三唯”理论,把《圣经》的解释权交给了普通群众;他否认教士阶层在人与上帝间的“中介”地位及种种特权,其坚定的立场具有明显的反封建进步性。他的改革终止了中世纪天主教教会在欧洲的独一地位,使基督教世界出现了分裂,出现了更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新教。发生在德国的这场改革很快波及了欧洲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加尔文教和英国国教先后创立,形成了基督教三大新教教派。

西班牙的崛起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尚未统一,同时又是欧洲最繁荣的地区,觊觎其巨大财富的法国、神圣罗马帝国和西班牙等大国为此进行了一场旷曰持久的争夺战,战争分为三个阶段,这场战争最终使意大利遭受严重破坏,走向衰落。此次战争中火器得到了广泛使用,火炮首次参加了野战,西班牙人发展出火绳枪和长矛步兵合成方阵战术成为欧洲此后一个世纪的标准战术,刚刚从阿拉伯统治下获得独立的西班牙也因此而迅速崛起。

麦哲伦环球航行

1519年,葡萄牙人麦哲伦为西班牙政府效力探险,率领船队首次环航地球。麦哲伦首次完成横渡太平洋的壮举,证实了美洲与亚洲之间存在着一片辽阔的水域。而且知道了这个水域要比大西洋宽阔得多。因为哥伦布首次横渡大西洋只用了一个月零几天的时间,而麦哲伦在天气晴好、一路顺风的情况下,横渡太平洋却用了一百多天。为了推行殖民主义的统治,他插手菲律宾当地部族首领之间的内讧,被当地岛民杀死。虽然他没有亲自环球,但他船上余下的水手却在他死后继续向西航行,回到欧洲。

印加帝国的灭亡

印加帝国是11世纪至16世纪时位于美洲的古老帝国,其版图大约是今日南美洲的秘鲁、厄瓜多尔、哥伦比亚、玻利维亚、智利、阿根廷一带。印加本来只是一个小国,主要的领土扩张到15世纪才开始,图帕克·印卡·尤潘基将印加帝国的版图扩大到哥伦比亚、阿根廷和智利的一些地区。然而他的后嗣因争夺皇位打起了内战,导致政治不稳定。1533,最后一任印加帝国国王被西班牙探险家法兰西斯克·皮萨洛处以死刑,结束了400多年繁荣的帝国历史。

法国宗教战争

法国宗教战争又名“胡格诺”战争,是1562年~1594年法国胡格诺派与天主教集团之间的内战。自16世纪中叶起,加尔文教在法国广为传播,其在法国的信徒称为胡格诺派。参加者有资产阶级和城市手工业者,以及企图没收天主教会财产以自肥的部分封建贵族。法国北部的贵族和资产阶级大多仍信奉天主教。1562年3月,天主教派袭击胡格诺教徒,内战由此爆发。后来两大贵族集团为维护共同的阶级利益,寻求妥协。1593年法王亨利四世放弃加尔文教,改信天主教,次年在巴黎正式加冕,成为全国公认的国王,胡格诺战争遂告结束。1598年亨利四世颁布了天主教集团和胡格诺派缔结的妥协性和约《南特敕令》。

火枪手登上历史舞台

16世纪火枪取得了重要的发展,西班牙人发明出了带有枪管支架的大型滑膛枪,使火枪在威力和射程上超过了弓弩,同时出现了使用钢轮枪机击打燧石发火的火轮枪,使火枪摆脱了火绳的束缚,可以由骑兵在马上射击,装备火轮手枪和马刀的新式骑兵逐渐取代了中世纪的骑士。

英国与西班牙的海上争霸战

西班牙是15、16世纪的海上霸主,在两国进行海上争霸过程中,英国招募了大批富有实战经验的海盗为皇家海军所用,使西班牙遭受了巨大损失。西班牙试图报复,组织暗杀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扶植前苏格兰女王玛利亚上台,但阴谋被伊丽莎白破除,1587年处死了玛利亚,信奉天主教的玛利亚被处死后,罗马教皇颁布诏书,号召对英国进行圣战。西班牙借机扩编了舰队,命名为“最幸运的无敌舰队”。拥有130多艘战舰,3万多人,1124门火炮的“无敌舰队”由没有海战经验的西多尼亚公爵统帅出航。英国舰队尾随无敌舰队不断以分队骚扰,最终在天气的帮助下取胜,西班牙自此丧失了制海权。

东印度公司

17~19世纪英国政府特许设立的经营对印度及远东地区垄断贸易和从事殖民活动的机构,拥有军队和舰队。18世纪中叶,英国通过战争排挤法、荷势力,在印度建立起统治地位,并以印度为基地向邻近的一些国家扩张。公司大量种植鸦片,输入中国。它所掠夺的巨额财富是英国原始资本积累的重要来源。荷兰、法国也先后创立了东印度公司。

尼德兰革命

尼德兰位于今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东北部,原属神圣罗马帝国,1556年归属西班牙。西班牙随即对尼德兰进行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残酷迫害新教徒。激起了当地温和贵族和人民的强烈不满,反抗斗争不断发生。1566年尼德兰各地爆发了反对天主教的圣像破坏运动,很快就发展为一场要求宗教自由、废除修道院特权的起义。

荷兰独立

在尼德兰革命的鼓舞下,1576年,布鲁塞尔爆发起义,起义军攻占了西班牙殖民统治机构。同年11月南北双方签定订旨在驱逐西班牙人实现南北统一的协定,但因双方分歧,1579年南方宣布承认西班牙统治,同年北方单独成立了“乌得勒支同盟”。1581年北方七省成立联省共和国,又称荷兰共和国。1609年,西班牙国王被迫与共和国签订12年停战协定,承认荷兰独立。

波旁王朝

波旁王朝是波旁家族在法国建立的王朝。波旁家族的支系在西班牙、那不勒斯、西西里和帕尔马也曾建立王朝。波旁家族的世系可上溯至公元10世纪,远祖系加洛林家族的近亲,因最初的封地为波旁而得名。1527年,旺多姆公爵查理承袭为家族首领。他的儿子安托万1555年通过联姻入主纳瓦尔王国。1589年安托万之子亨利继位,称亨利四世,波旁王朝在法国的统治自此开始。

欧洲宗教大战

中世纪后期神圣罗马帝国曰趋没落,内部诸侯林立纷争不断,宗教改革运动之后又发展出天主教和新教的尖锐对立,加之周边国家纷纷崛起,1618年,欧洲开始了一场对立集团间的宗教大战。战前,欧洲形成了两大对立集团:由奥地利、西班牙、德意志天主教联盟组成的哈布斯堡集团,得到罗马教皇和波兰支持;和由法国、丹麦、瑞典、荷兰、德意志新教联盟组成的反哈布斯堡联盟,得到英国和俄国支持。两大集团以1618年捷克爆发反对哈布斯堡的起义为导火索,进入全面战争,最后以反哈布斯堡集团取得胜利而告终。至此,法国取得欧洲霸权,瑞典取得波罗的海霸权,荷兰和瑞士彻底独立;德意志遭到严重破坏,神圣罗马帝国名存实亡,西班牙进一步衰落,葡萄牙获得独立。

滑膛枪时代的战法

欧洲宗教大战时,军队编制逐渐精干,武器的发展也逐渐轻型化,适应了机动作战的要求,尤其是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对军队和战术进行的改革,首次使火枪手的数量超过了长矛兵,并采用了集中使用炮兵进行火力准备,继而用骑兵突击,最后由步兵扩大战果击败敌军的三段式战法,成为滑膛枪时代的标准战法。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导致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的一次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又称英国内战、清教徒革命。1640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为筹集军费,被迫召开国会。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结成联盟,拒绝筹款。查理一世逃离伦敦,1642年向国会开战,爆发内战。克伦威尔率国会军连败王军,1646年俘获国王。后国王逃跑,1648年爆发第二次内战,王军再次失败。1649年1月,查理一世被处死,5月成立共和国,建立了以克伦威尔为首的资产阶级政权。为加强统治,1653年克伦威尔改共和制为护国主制,建立军事独裁。这次革命对英国和整个欧洲都起了重大影响,一般把革命开始的1640年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清教徒

十六、十七世纪英国基督教(新教)教徒中的一派,要求清洗教会中的繁琐仪式和天主教残余影响,他们反对奢侈,标榜“俭朴清洁”的生活,因而得名。清教徒信奉加尔文主义,加尔文主义强调《圣经》的权威和重要性;否认罗马天主教的权威,认为人人都是罪犯,解救只能从信仰中来。

哥萨克政权的建立

17世纪中期,随着俄国中部农奴制压迫的加强,大批农民逃亡边陲地区和顿河流域,沙皇政府多次组织讨伐队搜捕逃亡农民,使阶级矛盾迅速激化。1667年春,顿河上游饥饿的哥萨克千余人推拉辛为领袖,为谋衣食沿里海远征波斯。1669年,远征队返回顿河,在卡加尔尼茨基筑起营寨。各地贫穷的哥萨克、农民、奴仆和城市贫民纷纷投奔拉辛。1670年春,拉辛率起义军从顿河出发,转到伏尔加河,队伍增至12万人。但是,拉辛对沙皇抱有幻想。1670年5月,起义军攻占察里津(今伏尔加格勒)。7月2日占领阿斯特拉罕,将缴获的武器、粮食和省长、教堂的财产散发给起义者和穷人;处决了省长和罪大恶极的大贵族,建立了哥萨克政权。

波兰由强转弱

17世纪的波兰是东欧强国,控制着乌克兰和白俄罗斯,1648年乌克兰爆发反抗波兰的哥萨克起义,经过6年的战争,乌克兰无力再战,只得投靠俄国。1653年10月乌克兰正式并入俄国,俄国开始了对波兰的战争。波俄战争与三十年战争同时进行,随着支持波兰的神圣罗马帝国和哈布斯堡王朝曰渐衰落,波兰的大国地位也逐步丧失,波俄战争使俄国最终获得了乌克兰的领土,之后俄国势力迅速膨胀,为了获得贸易出海口又与当时称霸北欧的强国瑞典进行了战争。

俄国霸权地位的确立

1700年,俄国对瑞典宣战,瑞典国王查理十二先是击败俄国的盟友丹麦,然后率军全歼了俄军。彼得一世在全国进行了动员,再次组建了强大的陆军,并建立了海军。1709年,瑞典军攻击波尔塔瓦受阻,彼得一世率领俄军主力增援,7月6曰两军决战,瑞军大败,在俄军追击下瑞典远征军全军覆没,此战使瑞典一蹶不振。丹麦、萨克森重新与俄国结盟。同年11月土耳其对俄宣战,1711年俄军被土军包围,被迫求和。1713年俄军恢复了对瑞典的进攻,1720年俄海军击败瑞典舰队并登陆瑞典本土。第二年9月双方签订“尼什塔德和约”俄国获得波罗的海沿岸领土,自此成为争夺世界霸权的强国。

法国的衰落

17世纪西班牙衰落,成为新兴的英法等国争夺的目标。1700年,法王路易十四企图吞并西班牙。英国、神圣罗马帝国、荷兰成立反法联盟对法宣战。1702年,法国和巴伐利亚结盟。1709年战争陷入僵局。1713年英国为对付俄国同法国签订了和约,第二年神圣罗马帝国也与法国签订了和约,战争结束。这场战争挽救了神圣罗马帝国,削弱了法国的欧洲霸主地位,英国夺取大量法国海外殖民地,巩固了海上优势。

英荷贸易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