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班级图书角系列:我的第一本历史常识书
26310300000027

第27章 中国历史(6)

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后来刘邦攻占了关中,并继续东进,联合各地区反对项羽的力量,在荥阳、成皋与项羽抗衡。公元前203年,楚汉约定以鸿沟为界,东属楚,西属汉。订约以后,项羽引兵东归,刘邦乘机追击,并约韩信、彭越合围。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自杀于乌江(安徽和县东北)。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结束。当年二月,刘邦即帝位,初建都洛阳,不久迁至长安,史称西汉。

西汉

(公元前206年~公元24年)

汉高祖刘邦

刘邦出身农家,早年当过亭长,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秦时因释放刑徒而逃亡。他灭秦后,废除了秦朝的残暴法制,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因此受到人民的欢迎。即皇帝位后,刘邦又采取了许多重要措施,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刘邦认为秦代不分封子弟因而招致孤立败亡,于是他剪除异姓诸侯王,同时分封了九个同姓诸侯王并把关东六国的强宗大族和豪杰名家十余万口迁徙到关中定居。

刘邦剪除异姓王

燕王臧荼被刘邦在称帝的那一年以谋反罪名消灭。韩信在刘邦称帝的第二年被逮捕,罪名同样是企图谋反。5年后,刘邦夫人吕皇后对被软禁多年的韩信仍不放心,又用计将他处死于长安宫中,并且株连三族。韩王信害怕刘邦的怀疑,在极度恐惧的情况下干脆公开投降匈奴,但最后也被追杀。燕王卢绾是刘邦患难与共的朋友,一直是刘邦的亲信和心腹,但最后也逃亡匈奴,罪名是有谋反企图。赵王张耳本是刘邦的女婿,也因涉嫌谋反被废除王位,贬为宣平侯。公元前196年,梁王彭越的部下曾劝彭越一同谋反,彭越没有答应。刘邦得知此事,将他逮捕后处死。淮南王英布自知不能幸免,也被迫铤而走险,起兵反叛。结果也被刘邦亲自统兵镇压。接着,刘邦特意宰杀白马,与群臣歃血为盟:“从今以后,非刘姓者不能称王,谁若违背此约,天下可共起而击之!”

刘邦白登之围

秦亡以后,漠北的匈奴乘机南下,重新占据了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地区)。汉初,匈奴不断侵扰汉的边郡,高祖六年(前201),韩王信投降匈奴。次年,刘邦亲自率兵前往征讨,在白登(今山西大同东北)被匈奴30余万骑兵围困七昼夜。后用陈平计谋,重礼贿赂冒顿单于的王后,才得脱险。此后,刘邦不得不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开放汉与匈奴之间的关市,以缓和双方的关系。高祖十二年,刘邦因讨伐英布叛乱,被流矢射中,其后伤重而死。

吕太后临朝

前195年刘邦死后,17岁的刘盈即帝位,刘邦的妻子吕雉当了太后。刘盈年幼,大权操在吕太后手中。为剪除异己,她毒杀了赵王如意、砍断戚夫人手足,使她变哑,并置之厕中,名为“人彘”。刘盈不满吕太后对自己母亲的残忍,弃理朝政。前188年,惠帝刘盈病死,吕太后临朝,行使皇帝职权,掌权达十五年之久。吕太后是中国历史上三大女性统治者的第一人,其他的两个分别是武则天和慈禧太后。

文景之治

西汉文帝、景帝两代四十年左右的时间,政治稳定,经济生产得到显著发展,历来被视为封建社会的“盛世”,史称“文景之治”。汉文帝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二儿子,前196年受封为代王。公元前180年吕太后死后,吕氏家族的十几个王侯开始作乱,丞相陈平、太尉周勃与一些皇室宗室消灭了吕氏家族的势力,迎立刘恒为帝,汉文帝在位共二十三年。汉景帝刘启是文帝的太子,母亲为窦皇后,他于公元前157年即位,共在位十六年。据记载,从汉初到汉武帝即位的七十年间,太仓里的粮食多得都腐烂了,政府的库房里连串钱的绳子都朽断了。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汉武帝首先颁布了“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诸子都在王国范围内分到封地,作为侯国。从此,封国越分越小,诸侯势力大为削弱。后来,汉武帝又制定了“左官律”和“附益法”。“左官律”规定,凡在诸侯王国任官者,地位低于中央任命的官吏,并不得进入中央任职,以此限制诸侯王网罗人才。“附益法”严禁中央的官吏与诸侯王串通一气,结党营私,以此达到孤立诸侯王的目的。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以诸侯王所献助祭的“酎金”成色不好或斤两不足为借口,夺爵、削地者达106人,占当时列侯的半数。通过这些措施,基本上结束了汉初以来诸侯王割据的局面。

“中朝”与“外朝”的区别

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取了限制丞相权力的措施。他亲自过问一切政务,让九卿不通过丞相直接向他奏事。与此同时,还提拔了一批中下层官员作为自己的高级侍从和助手,替他出谋划策。这样,在朝官中有了“中朝”和“外朝”之分。由尚书、中书、侍中等组成的“中朝”成为实际的决策机关,而以丞相为首的外朝官员,逐渐成为执行一般政务的机关了。

汉朝初期如何选拔官吏

汉初,官吏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按军功爵位的高低,选任各级官吏,二是选自郎官,即郎中令属下的中郎、侍郎、郎中、议郎等。郎官的职责是守卫宫殿和做皇帝随从,经过一段时间,中央或地方官有缺额,即可由郎官中选用。

汉武帝革新官吏选拔制度

汉武帝即位后,除沿用以前的制度外,又建立了新的官吏选拔制度。其一是察举制,凡官员等推举的人,经过考核可任以官职。其二是“征召”制。征召那些有一定能力而又不肯出仕的人,由汉武帝召见,确认有才能以后授予官职。与此相配合的还有“公车上书”之制,也就是天下吏民上书言事,如有可取者,即以其所长,授以官职。其三是考试选拔官员。公元前124年,汉武帝设置了五经博士弟子,每年考试,凡能通一经以上者,可补文学掌故的官缺,成绩得甲等者可以任郎官。

盐、铁收归官营

汉初,盐铁为私人经营,国家仅设官收税而已。汉武帝采纳建议,决定把私人垄断的冶铁、煮盐、酿酒等重要工商部门收归国家垄断经营,在全国产盐铁的地方设立盐铁专卖署,并任命当地的大盐铁商为盐、铁官,管理煮盐、制造铁器和买卖盐铁等事务。不产铁的地方设小铁官,以熔化废铁作农具或用具。盐铁官营后,严禁私人铸铁和煮盐。自从盐铁官营后,汉政府大大增加了收入。但是管理盐铁的官吏多为盐铁商人,经营不善,往往产品质量低,价格昂贵,贫民购买不起。汉武帝死后第六年,就取消了酒的专卖和关内的铁官,对官营政策作了很大的调整。

“算缗”和“告缗”

为了打击富商大贾、高利贷者的经济力量,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汉武帝于公元前119年(元狩四年),颁布了算缗和告缗的命令。算缗就是向大商人、高利贷者征收财产税。规定商人财产每二千钱,抽税一算(一算为一百二十钱),经营手工业者的财产,凡四千钱,抽一算;商人的车,则征收二算;船五丈以上者,每只船抽税一算。隐瞒不报或自报不实者,鼓励知情者揭发,叫做“告缗”。凡揭发属实,即没收被告者全部财产,并罚戍边一年,奖给告发者被没收财产的一半。

七国之乱

汉初,刘邦一面铲除异姓诸侯王,一面分封同姓的子弟为王。后来受封的诸侯王割据势力迅速扩张,严重威胁中央集权。汉景帝接受晁错“削藩”的建议,逐步削夺王国的封地。公元前154年,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诸侯国,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联合起兵反叛,史称“七国之乱”。汉景帝派太尉周亚夫等率大军前去迎击,同时又杀了晁错。但刘濞继续进攻,于是景帝决心讨平叛乱。周亚夫率领大军迎击吴楚七国叛军,在下邑大胜叛军。周亚夫率精兵追击,吴王刘濞仅率千人南逃,后被东瓯所杀。其余诸国也被打败。七国之乱经过三个月就平定了。

董仲舒

为适应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汉武帝即位后,采纳儒生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只提倡儒家学说,禁止传播其他各家学说。汉政府在长安设立太学,设五经博士为教官,传播儒家经书,每年考一次,合格的授予官职。后来各郡也设立学校传授儒家经书,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董仲舒认为,皇帝代表天统治人民,“天人相应”,把皇帝神化。他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说教。“三纲五常”后来成为封建社会的基本道德观念。

汉武帝治理黄河

治理黄河是西汉规模较大的水利工程。汉初,黄河屡次决堤,造成了严重的水灾。公元前132年黄河决口,泛滥成灾,遍及16郡。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征调几万民工前去修治。经过这次治理,黄河在80年间没有发生大灾。

西汉时的长安

当时最大的都市是京师长安。据考古发掘,长安城周围长22600多米,相当汉代六十多里长。规模之大,超过古代罗马城三倍以上。城门可容四辆大车并行。城内街道纵横交错,有八街(纵街)九陌(横街)之称。全城中部和南部几乎全是宫殿区,占全城三分之二。据记载,西汉末长安人口有24万之多。

鼎盛时期的匈奴

秦汉之际,匈奴族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已经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政权。匈奴冒顿单于乘楚汉相争之机,东破东胡,西攻月氏,征丁零、坚昆等部(约在今蒙古至西伯利亚一带),南灭楼烦、白羊(约在今内蒙古南部),控制了中国北部、东北部和西北部广大地区,拥有骑兵三十余万,势力十分强大。随着奴隶制的形成和发展,匈奴的国家机构也日益完善。最高首领叫单于,单于之下设左、右贤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等。单于又将全国疆土分为三部分,左贤王统治东边,单于居中直接统治,右贤王统治西边。

卫青反击凶奴

汉武帝时期,反击匈奴的战争主要在公元前133年至公元前119年间进行,先后打了十几仗。第一次战役发生在公元前127年。这一年匈奴侵入上谷、渔阳(北京密云县)。汉武帝派车骑将军卫青、将军李息率兵出云中,对河套及其以南的匈奴军发起突然袭击,匈奴白羊王逃走。西汉完全收复了河南地区,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威胁。

西域“河西四郡”

在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出陇西,越过焉支山(甘肃山丹县东南胭脂山)西进,入匈奴境千余里,和匈奴军短兵肉搏,大获全胜。同年夏天,霍去病第二次西征,越居延泽(内蒙古居延海),攻到祁连山,大破匈奴军,河西的匈奴贵族损失惨重。同年,匈奴贵族内部分裂,浑邪王率四万人降汉。这次战役后,汉在这里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历史上称“河西四郡”。

匈奴的衰落

为了彻底击溃匈奴,汉武帝决定深入漠北反击匈奴。这一年,大将军卫青和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十万骑兵,分东西两路进军。针对匈奴贵族认为汉军不能远征的错误判断,采取了奔袭追击的战术。卫青率领的西路军,从定襄,越沙漠,北进千余里,对匈奴单于大军进行包围。经过激战,匈奴单于率数百骑突围远逃,其主力全部被歼,汉军直追至赵信城(蒙古杭爱山下)。霍去病的东路军从代郡(河北蔚县一带)出兵,深入两千余里,跨过大沙漠,同匈奴左贤王接战,匈奴大败。经过这次战役,匈奴力量大大胜利削弱,再也无力大举南下。

呼韩邪单于统一匈奴

随着匈奴贵族军事力量的削弱,匈奴人民和其他被奴役的各族人民反抗匈奴贵族的斗争也日益强烈。在此情况下,匈奴统治集团发生了五单于争立事件,接着分裂为南北两部。公元前51年(甘露三年),南匈奴呼韩邪单于降汉,北匈奴的郅支单于被迫西迁,后被西汉所杀。呼韩邪单于在汉朝的帮助下,重新统一了匈奴。

昭君出塞

公元前33年(竟宁元年),汉元帝把宫人王昭君嫁给了呼韩邪单于,结束了百余年来汉、匈之间的武装冲突。此后约有半个世纪,在北部边境出现了和平景象。近年来在包头等地的汉末墓葬中,出土有“单于和亲”等文字的瓦当,是汉、匈关系改善的有力证明。

张骞通西域

汉武帝为了联络大月氏夹攻匈奴,于公元前138年派张骞出使西域。这次出使虽未达到目的,但了解到西域各族的政治、经济、地理、风俗等情况。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访问了西域许多地区。西域各族政权也派人随汉使到汉朝答谢。从此,汉朝同西域的往来频繁,西域的音乐舞蹈艺术、农作物如葡萄、苜蓿、核桃、胡萝卜等相继传入内地。内地的铸铁、凿井等技术也传到西域。

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

西汉时期,居住在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夫余、肃慎、挹娄、高句丽、乌桓、鲜卑、沃沮等。肃慎,是我国东北的古老民族。从殷周至汉武帝时期,与中原地区经常有文化、经济上的交流。挹娄,与肃慎属于同一民族,挹娄在肃慎北,大致在今牡丹江以东、松花江以南一带。夫余是居住在松花江伊通河流域的古老民族。在春秋战国时期就与中原地区有经济交流。西汉时出现了阶级分化,有了军队、牢狱、宫室等。

丝绸之路

西汉时,通过今新疆的中西陆路交通有南北两条大道:南路从长安出发,经敦煌、鄯善(新疆罗布淖尔以南石城镇)、于阗、莎车等地,越葱岭(帕米尔)到大月氏、安息等国。北路经敦煌、车师前王庭(今吐鲁番附近)、龟兹、疏勒等地,越葱岭到大宛、康居、奄蔡,由奄蔡南下,可达安息,由安息向西到达大秦(罗马帝国)。这两条大路成为当时中西交流的两大动脉。那时,中国的丝织品在国际上享有盛誉,通过这两条通道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所以也被称为“丝绸之路”。

卫氏朝鲜

西汉初,燕人卫满率千余人奔朝鲜,后来被立为朝鲜王,建都平壤,统治朝鲜半岛西北部。公元前100年(元封二年)秋,武帝派楼船将军扬仆等分两路进攻朝鲜。朝鲜首领右渠率众抵抗,汉军屡败。最后因朝鲜上层内部分裂,右渠被杀死,卫氏朝鲜亡。汉武帝在卫氏统治区设置了四个郡。

西汉与印度、缅甸的关系

在中国古代,印度被称为“身毒”或“天竺”。早在公元前2世纪,中国和印度就有经济往来。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在大夏曾看到中国的邛竹杖和蜀布,经询问得知是从身毒国贩运去的。后来,张骞的副使也到过身毒。西汉晚期,印度的佛教通过西域也传入中国内地。此外,缅甸从公元前2世纪或更早的时候,就与中国人民之间有往来,从四川经云南可到缅甸。当时中国的蜀布、邛竹杖就是由这条道路运往身毒、大夏等国的。同时从交州沿海乘船去缅甸的海上航路已经开通,使两国的联系更加密切。

西汉与东南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