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他又把四方部落首领找来商量,要大家推荐。到会的一致推荐舜。尧听了大家介绍舜的事迹,又经过考察,认为舜的确是个品德好又能干的人,就把首领的位子让给了舜。他还把自己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替舜筑了粮仓,分给他很多牛羊。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作“禅让”。
舜接位后,也是又勤劳又简朴,跟老百姓一样劳动,受到大家的信任。过了几年,尧死了,从此,舜就正式当上了部落的首领。
原文
荣rong业ye所suo基ji,藉ji(1)甚shen无wu竟jing。
注释
(1)藉:作衬垫的东西,凭借。
译文
有德能孝是事业显耀的基础,这样的人声誉盛大,传扬不已。
故事
韦编三绝
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连起来才能阅读。像《易》这样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连起来的,因此有相当的重量。
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他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
孔子就是用这种精神和态度来治学的。最终成为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原文
学xue优you(1)登deng仕shi,摄she(2)职zhi从cong政zheng。
注释
(1)学优:《论语》有“学而优则仕”之语。
(2)摄:代理。
译文
学习出色并有余力,就可走上仕道,担任一定的职务,参与国政。
故事
匡衡借书求学
匡衡,西汉经学家,从小便非常喜欢读书。但是家里贫穷,买不起蜡烛,夜间无法照明读书。匡衡邻居家日子过得挺好,每天晚上都点起蜡烛,屋里照得很亮。他想到邻居家去读书,可是遭到拒绝。
后来,匡衡想出一个好办法,他在墙上凿了一个小洞,借着从邻居家里透过来的光读书。匡衡读的书愈来愈多,可是他没钱买书。有一天,他发现一个财主家,家里堆了很多书,他就想办法去帮财主家干活,而且不要钱。财主很奇怪,问他:“小伙子,你为什么白白干活呀!”匡衡也不隐瞒,就说:“我帮你干活,不想得到工钱,只想借你家的书看看,不知你答应不?”财主非常高兴,就把家里的书借给他看,后来,匡衡终于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原文
存cun以yi甘gan棠tang(1),去qu而er益yi咏yong。
注释
(1)甘棠:木名,后以“甘棠”称颂循吏的美政和遗爱。
译文
召公活着时曾在甘棠树下理政,他过世后老百姓对他更加怀念歌咏。
故事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天下大治。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
周公惟恐失去天下贤人,洗一次头时,曾多回握着尚未梳理的头发;吃一顿饭时,亦数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地去接待贤士。这就是成语“握发吐哺”典故。周公无微不至地关怀年幼的成王,有一次,成王病得厉害,周公很焦急,就剪了自己的指甲沉到大河里,对河神祈祷说﹕“今成王还不懂事,有什么错都是我的。如果要死,就让我死吧。”成王果然病好了。周公摄政七年后,成王已经长大成人,于是周公归政于成王,自己回到大臣的位子。
后来,有人在成王面前进谗言,周公害怕了,就逃到楚地躲避。不久,成王翻阅库府中收藏的文书,发现在自己生病时周公的祷辞,为周公忠心为国的品质感动得流下眼泪,立即派人将周公迎回来。周公回周以后,仍忠心为王朝操劳。周公辅佐武王、成王,为周王朝的建立和巩固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在受成王冤屈以后,仍忠心耿耿,为周王朝的发展呕心沥血,直至逝世,终天下大治。周公临终时要求把他葬在成周,以明不离开成王的意思。成王心怀谦让,把他葬在毕邑,在文王墓的旁边,以示对周公的无比尊重。
原文
乐yue殊shu(1)贵gui贱jian,礼li别bie(2)尊zun卑bei。
注释
(1)殊:不同,差别。
(2)别:区别。
译文
选择乐曲要根据人的身份贵贱有所不同;采用礼节要按照人的地位高低有所区别。
原文
上shang和he下xia睦mu,夫fu唱chang妇fu随sui。
译文
长辈和小辈要和睦相处,夫妇要一唱一随,协调和谐。
故事
举案齐眉
东汉初年的隐士梁鸿博学多才,家里虽穷,可是崇尚气节。
有一次,梁鸿因不小心,使得房子着火,延及周围的人家。梁鸿就一家家去查问每家所遭受的损失,并以猪来作为赔偿。有一家人嫌赔得太少。梁鸿说:“我没有别的财物,愿意为你做一段时间的工来补偿。”那家主人答应了梁鸿的要求。梁鸿干活勤勤恳恳,绝无怨言。邻家一些人见梁鸿的行为非同一般,就联合起来责怪那家主人,不该如此对待梁鸿。那家主人也开始尊敬他,并将猪悉数归还。
梁鸿品德高尚,许多人想把女儿嫁给他,梁鸿谢绝他们的好意。同县的一位孟氏有一个女儿,每次为她择婆家,就是不嫁,已三十岁了。父母问她为何不嫁。她说:“我要嫁像梁伯鸾一样贤德的人。”梁鸿听说后,就下聘礼,准备娶她。孟女高高兴兴地准备嫁妆。等到过门那天,她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哪想到,婚后一连七日,梁鸿一言不发。孟家女觉得委屈,就问原因。梁鸿答道:“我一直希望自己的妻子是位能穿麻葛衣,并能与我一起隐居到深山老林中的人。而现在你却穿着华丽的衣服,涂脂抹粉,这哪里是我理想中的妻子啊?”
孟女听了,对梁鸿说:“我这些日子的穿着打扮,只是想验证一下,夫君你是否真是我理想中的贤士。妾早就准备有劳作的服装与用品。”说完,便将头发卷成髻,穿上粗布衣,架起织机,动手织布。梁鸿见状,大喜,连忙走过去,对妻子说:“这才是我梁鸿的妻子!”他为妻子取名为孟光,字德曜,意思是她的仁德如同光芒般闪耀。
梁鸿很爱妻子,孟光也尊敬丈夫,每次归家时,孟光备好食物,把盛饭的托盘高高举在眉前,请丈夫用饭以此表示敬意。从此二人夫唱妇随,过着幸福的生活。
原文
外wai受shou傅fu训xun(1),入ru奉feng母mu仪yi。
注释
(1)训:训诫,教训。
译文
在外面要听从师长的教诲,在家里要遵守母亲的规范。
故事
孟子休妻不成
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屋里,蹲在地上。孟子进屋看见妻子这个样子,就向母亲说:“这个妇人不讲礼仪,请准许我把她休了。”孟母说:“什么原因?”孟子说:“她蹲在地上。”孟母问:“你怎么知道的?”孟子说:“我亲眼看见的。”孟母说:“这是你不讲礼仪,不是妇人不讲礼仪。《礼经》上不是这样说吗,将要进门的时候,必须先问屋里谁在里面;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传扬,让里面的人知道;进屋的时候,必须眼往下看。《礼经》这样讲,为的是不让人措手不及,无所防备。而今你到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去,进屋没有声响人家不知道,因而让你看到了她蹲在地上的样子。这是你不讲礼仪,而不是你的妻子不讲礼仪。”孟子听了孟母的教导后,认识到自己错了,再也不敢讲休妻的事了。
原文
诸zhu姑gu伯bo叔shu,犹you子zi比bi儿er。
译文
对待姑姑、伯伯、叔叔等长辈,要像是他们的亲生子女一样。
原文
孔kong怀huai(1)兄xiong弟di,同tong气qi连lian枝zhi。
注释
(1)孔怀:出自《诗·小雅·常棣》:“死丧之威,兄弟孔怀。”后来多用“孔怀”来代指“兄弟”。
译文
兄弟之间要非常相爱,因为同受父母血气,犹如树枝相连。
原文
交jiao友you投tou分fen,切qie磨mo(1)箴zhen(2)规gui。
注释
(1)切磨:本指加工玉石等器物,此引申为学问上的探讨研究。
(2)箴(zhen):劝诫、劝勉。
译文
结交朋友要意相投,学习上切磋琢磨,品行上互相告勉。
故事
人琴俱亡
王徽之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他和弟弟献之感情非常好,年轻时同住在一个房间里。平时,做哥哥的很佩服自己的弟弟。
一天半夜,他们家里进来一个小偷,打算把凡能拿走的东西都偷走。王献之发觉后,就慢吞吞地说:“偷儿,那青毡是我家祖传旧物,就把它留下来吧。”小偷一听,惊慌地逃跑了。
后来,王徽之任黄门侍郎,因不习惯宫廷生活,就辞职回家。说也巧,他回家没多久,居然和王献之同时生起病来,而且两人的病都不轻。当时有个术士说:“人的寿命快终结时,如果有活人愿意代替他死,把自己的余年给他,那么将死的人就可活下来。”徽之忙说:“让我把余年给他,我先死好了。”术士摇摇头:“代人去死,必须自己寿命较长才行。现在你能活的时日也不多了,怎么能代替他呢?”
没多久,献之去世。徽之在办丧事时居然一声不哭,只是呆呆地坐着。他把献之生前用的琴取过来,想弹个曲子。但调了半天弦,却总是调不好。他再也没心思调下去了,就把琴一摔,悲痛地说:“子敬,子敬,人琴俱亡。”意思是说:“子敬啊子敬,你是人和琴同时都失去了啊!”
王徽之因极度悲伤,没多久也死了。后来,人们就用“人琴俱亡”,表示看到遗物、悼念死者的悲痛心情。
原文
仁ren慈ci隐yin恻ce(1),造zao次ci弗fu离li。
注释
(1)隐恻:恻隐,怜悯、同情。
译文
仁义、慈爱,对人的恻隐之心,在最仓促、危急的情况下也不能拋离。
原文
节jie义yi廉lian退tui,颠dian沛pei(1)匪fei(2)亏kui。
注释
(1)颠沛:跌倒,比喻处境窘迫困顿。
(2)匪:非,不是。
译文
气节、正义、廉洁、谦让的美德,在最穷困潦倒的时候也不可亏缺。
故事
苏武牧羊
公元前100年,匈奴派使者向汉朝求和,把汉朝的使者都放回来。汉武帝为答复匈奴的善意表示,派中郎将苏武拿着旌节,带副手张胜和随员常惠,出使匈奴。苏武到了匈奴,送回扣留的使者,送上礼物。苏武正等单于写个回信让他回去,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因为受到牵连被匈奴单于囚禁。
单于把苏武关在地窖里,不给他吃的喝的,想逼他屈服。这时候正是入冬天气,外面下着鹅毛大雪。苏武忍饥挨饿,渴了,就捧了一把雪止渴;饿了,扯了一些皮带、羊皮片啃着充饥。过了几天,单于把他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去放羊,跟他的部下常惠分隔开来,不许他们通消息,还对苏武说:“等公羊生了小羊,才放你回去。”公羊怎么会生小羊呢,这不过是说要长期监禁他罢了。苏武到了北海,唯一和他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节。匈奴不给口粮,他就掘野鼠洞里的草根充饥。日子一久,旌节上的穗子全掉了。
一直到了公元前85年,新单于没有力量再跟汉朝打仗,又打发使者来求和。那时候,汉武帝已死去,他的儿子汉昭帝即位。汉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单于放回苏武,匈奴谎说苏武已经死了。使者信以为真,就没有再提。
第二次,汉使者又到匈奴去,苏武的随从常惠还在匈奴。他买通匈奴人,私下和汉使者见面,把苏武在北海牧羊的情况告诉了使者。使者见了单于,严厉责备他说:“匈奴既然存心同汉朝和好,不应该欺骗汉朝。我们皇上在御花园射下一只大雁,雁脚上拴着一条绸子,上面写着苏武还活着,你怎么说他死了呢?”单于听了,吓了一大跳。他还以为真的是苏武的忠义感动了飞鸟,连大雁也替他送消息呢。他向使者道歉说:“苏武确实是活着,我们把他放回去就是了。”
苏武出使的时候,才四十岁。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胡须、头发全白了。回到长安的那天,长安的人民都出来迎接他。他们瞧见白胡须、白头发的苏武手里拿着光杆子的旌节,没有一个不受感动的,说他真是个有气节的大丈夫。
原文
性xing静jing情qing逸yi,心xin动dong神shen疲pi。
译文
品性沉静淡泊,情绪就安逸自在;内心浮躁好动,精神就疲惫困倦。
原文
守shou(1)真zhen志zhi满man,逐zhu(2)物wu意yi移yi。
注释
(1)守:保持,守护。
(2)逐:追逐,追求。
译文
保持纯洁的天性,就会感到满足;追求物欲享受,天性就会转移改变。
知识链接
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一天或两天)的起源与晋文公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重耳逃亡的十九年里,有一次在卫国,重耳受到了冷遇,只好去找野菜充饥,可是野菜实在难以下咽。这时重耳的一个下属叫介子推的,就将他大腿的肉割下来给他煮成肉汤。重耳见了就问他这是什么汤,他说这是麻雀汤。重耳就喝下去了。后来他了解到情况,便对他说:“今后我若当上了国君,必定会重重赏赐你。”
后来,重耳当上了晋文公,他将他的属下都赏赐了。唯独没有介子推,但介子推是一位君子,他也就没有去计较了。事后晋文公想起来了,就想赏赐介子推。但介子推并不想要那些功名利禄,就带着他的母亲躲到绵山去了。后来晋文公跑到绵山去请介子推出山。但介子推死活不肯,一些嫉妒介子推的人便给晋文公出主意,让晋文公放火烧山,只从三面烧,留出一面给介子推逃出来。晋文公答应了,但那些人却四面烧,将介子推和他母亲活活烧死了。晋文公知道后非常悲痛。就下令全国在这一天不准点灯、煮饭,只能吃冷的。由此便有了寒食节,后来介子推死的那棵大柳树(当时介子推是抱着那棵柳树烧死的),却没有被烧死,所以晋文公将这棵柳树叫做清明柳。
由于清明节气在寒食第三日,后世随着时间的迁移,逐渐把寒食的习俗移到清明之中。宋代之后,寒食扫墓之俗移到清明之中。踏青春游、荡秋千等习俗也只在清明时举行。
原文
坚jian持chi雅ya操cao,好hao爵jue自zi縻mi(1)。
注释
(1)縻:牵系,拴住,系住。
译文
坚持高尚的情操,好的职位自然会为你所有。
故事
范仲淹的故事
范仲淹,北宋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曾做过宰相,功满天下。他晚年写的《岳阳楼记》中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愿,更是被传颂了千百年,为时代的人们所景仰。
范仲淹在睢阳一个庙里读书的时候,有一天宋朝皇帝宋真宗路过那里,听到这个消息后,众人为之轰动,都认为普通老百姓能亲睹“天颜”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所以蜂拥上前围观,只有范仲淹一人留下来继续读书,人家问他这么难得的机会,你为啥不去看看,范仲淹回答说:“将来再见他也不迟。”正是由于范仲淹的勤学好读,所以学到了很多真才实学,成了国家的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