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带着臣民上了山顶了。山上真是花草的世界,各色各样,密密丛丛。他亲自采摘花草,放到嘴里尝。有一次,他把一棵草放到嘴里一尝,霎时天旋地转,一头栽倒。臣民们慌忙扶他坐起,他明白自己中了毒,可是已经不会说话了,只好用最后一点力气,指着面前一棵红亮亮的灵芝草,又指指自己的嘴巴。臣民们慌忙把那红灵芝放到嘴里嚼嚼,喂到他嘴里。神农吃了灵芝草,毒气解了,头不昏了,会说话了。从此,人们都说灵芝草能起死回生。臣民们担心他这样尝草,太危险了,都劝他下山回去。他又摇摇头说:“不能回!黎民百姓饿了没吃的,病了没医的,我们怎么能回去呢!”说罢,他又接着尝百草。
他尝完一山花草,又到另一山去尝,他尝出了麦、稻、谷子、高粱能充饥,就叫臣民把种子带回去,让黎民百姓种植,这就是后来的五谷。他尝出了三百六十五种草药,写成《神农本草经》,叫臣民带回去,为天下百姓治病。
为了纪念神农尝百草、造福人间的功绩,老百姓就把这一片茫茫林海,取名为“神农架”。把神农升天的回生寨,改名为“留香寨”。
原文
唐tang有you虞yu(1),号hao二er帝di,相xiang(2)揖yi(3)逊xun,称cheng盛sheng世shi。
注释
(1)唐有虞:尧是陶唐氏,史称“唐尧”;舜为有唐氏,姓姚,史称“虞舜”。
(2)相:相互。
(3)揖:谦让。指尧舜实行的禅让制。
译文
黄帝之后,有唐尧和虞舜二位帝王,尧认为自己的儿子不肖,而把帝位传给了才德兼备的舜,在两位帝王治理下,天下太平,人人称颂。
故事
尧舜禅让
传说黄帝以后,在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出现了尧、舜、禹三个著名的领袖。关于他们“禅让”的故事,古书有不少的记载。尧在位时举荐舜作为自己的继承人。那时没有父死子继的习惯,而是选择贤能之人为接班人。传说中有尧举舜,舜举禹,禹举益的故事。
尧,号陶唐氏,是帝喾的儿子、黄帝的五世孙,居住在西部平阳。尧当上部落联盟的首领,和大家一样住茅草屋,吃糙米饭,煮野菜作汤,夏天披件粗麻衣,冬天只加块鹿皮御寒,衣服、鞋子不到破烂不堪绝不更换。老百姓拥护他,如爱“父母日月”一般。尧在位七十年后,他的儿子丹朱很粗野,好闹事。有人推荐丹朱继位,尧不同意。后来尧召开部落联盟议事会议,讨论继承人的人选问题。大家都推举虞舜,说他是个德才兼备、很能干的人物。尧很高兴,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并考验了三年才将帝位禅让给舜。
舜,号有虞氏,传说是颛顼的七世孙,黄帝九世,生于诸冯。舜接位后,亲自耕田、打渔、制陶,深受大家爱戴。他通过部落联盟会议,让八元管土地,八恺管教化,契管民事,伯益管山林川泽,伯夷管祭祀,皋陶作刑,完善了社会管理制度。他也仿照尧的样子召开继位人选会议,民主讨论。大家推举禹来做继承人。舜到晚年身体不好,依旧到南方各地去巡视,病死在途中。舜死后,禹做了部落联盟的首领。
尧舜“禅让”的历史传说,反映了原始公社的民主制度。
原文
夏xia有you禹yu,商shang有you汤tang,周zhou文wen武wu,称cheng三san王wang(1)。
注释
(1)三王:大禹、成汤、周文王和周武王。
译文
夏朝的开国君主是禹,商朝的开国君主是汤,周朝的开国君主是文王和武王。这几个德才兼备的君王被后人称为三王。
原文
夏xia传chuan子zi,家jia天tian下xia,四si百bai载zai(1),迁qian(2)夏xia社she(3)。
注释
(1)四百载:四百年,夏朝统治时间从公元前21世纪一直到公元前16世纪。
(2)迁:变迁。
(3)夏社:夏朝的社稷。
译文
禹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从此天下就成为一个家族所有的了。经过四百多年,夏被汤灭掉,从而结束了它的统治。
原文
汤tang伐fa(1)夏xia,国guo号hao商shang,六liu百bai载zai,至zhi纣zhou亡wang(2)。
注释
(1)伐:讨伐。
(2)亡:灭亡。
译文
成汤王起兵讨伐夏桀王,建立汤朝,国号为商,至商朝末代君主商纣王,周朝的统治共有六百多年。
原文
周zhou武wu王wang,始shi诛zhu(1)纣zhou,八ba百bai载zai,最zui长chang久jiu。
注释
(1)诛:杀。
译文
周武王起兵灭掉商朝,杀死纣王,建立周朝,周朝的历史最长,前后延续了八百多年。
故事
武王伐纣
商朝最后一个国王叫纣,他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兴建琼楼瑶台,整日“以酒为池,以肉为林”,和爱妃妲己以及贵族们宴饮,为了满足自己的享受,纣王就加重赋税,使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百姓起来反抗,他就用重刑镇压。他设置了“炮烙”酷刑,把反对他的人绑在烧得通红的铜柱上活活烙死。叔父比干规劝他,他竟凶狠地挖出了比干的心。纣王的残暴统治激起了人们的反抗。
这个时候,活动在渭河流域的姬姓周部落逐渐强大起来,首领周武王姬发正在积极策划灭商。他继承父亲文王遗志,重用姜尚等人,使国力增强。当商的军队主力远在东方作战,国内军事力量空虚之时,周武王联合各个部落,率领兵车300辆,卫军3000人,士卒4.5万人,进军到距离商纣王所居的朝歌只有70里的牧野(今河南),举行了誓师大会,列数纣王罪状,鼓励军队同纣王决战。
当时,商纣王已感觉到周人对自己构成的严重威胁,决定对周用兵。但这些士兵多是被压迫的奴隶和俘虏,他们恨透了纣王,哪会真心作战?于是,当战鼓咚咚敲响后,商军士兵不但不抵抗,反而在阵前纷纷起义,掉转戈头杀向纣王,纣王躲到鹿台上自焚而死。武王、姜子牙等人遂把握这一有利战机,结束了商王朝的统治。
原文
周zhou辙zhe东dong,王wang纲gang(1)坠zhui,逞cheng(2)干gan戈ge(3),尚shang(4)游you说shui。
注释
(1)王纲:指周王朝的政治制度。
(2)逞:显示,炫耀。
(3)干戈:干和戈是古代的两种兵器。
(4)尚:推崇。
译文
自从周平王东迁国都后,对诸侯的控制力就越来越弱了。诸侯国之间时常发生战争,而游说之士也开始大行其道。
原文
始shi(1)春chun秋qiu,终zhong(2)战zhan国guo,五wu霸ba强qiang,七qi雄xiong出chu。
注释
(1)始:开始。
译文
东周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春秋时期,一是战国时期。春秋时的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号称五霸。战国的七雄分别为齐楚燕韩赵魏秦。
原文
嬴ying秦qin氏shi(1),始shi兼jian并bing,传chuan二er世shi(2),楚chu汉han争zheng(3)。
注释
(1)嬴秦氏:指秦始皇嬴政。
(2)二世:指秦二世,名胡亥,是秦始皇的小儿子。
(3)楚汉争:指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争夺天下。
译文
战国末年,秦国的势力日渐强大,把其他诸侯国都灭掉了,建立了统一的秦朝。秦传到二世胡亥,天下又开始大乱,最后,形成楚汉相争的局面。
故事
皇帝的来历
秦王政在他登上秦国王位的第二十六个年头,终于统一了中国。天下初定,39岁的他第一件急着想做的事,就是要重新给自己确定一个称号。“皇帝”就从那时起成为中国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谓。
“皇帝”称谓的出现,不仅仅是简单的名号变更,还反映了一种新观念的产生。在古代,“皇”有“大”的意思,人们对祖先神和其他一些神明,有时就称“皇”。“帝”是上古人们想象中的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秦始皇将“皇”和“帝”两个字结合起来,第一,说明了他想表示其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是上天给予的,即“君权神授”;第二,反映了他觉得仅仅是做人间的统治者还不满足,还要当神。可见,“皇帝”的称号,乃是秦王政神化君权的一个产物。
秦王政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自称“始皇帝”。他又规定:自己死后皇位传给子孙时,后继者沿称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以至万世。秦始皇梦想皇位永远由他一家继承下去,为了使皇帝的地位神圣化,秦始皇又采取了一系列“尊君”的措施:天子自称为“朕”。“朕”字的意义与“我”相同,以前一般人均可使用,但秦始皇限定只有皇帝才能自称为“朕”。皇帝的命令叫作“制”或“诏”。文字中不准提及皇帝的名字,要避讳。文件上逢“皇帝”“始皇帝”等字句时,都要另起一行顶格书写。只限皇帝使用的、以玉质雕刻的大印才能称为“玺”。
以上这些规定,目的在于突出天子的特殊地位,强调皇帝与众不同,强化皇权在人们心目中的神秘感。秦始皇幻想借助这些措施,使他的皇位千秋万代地在其子孙后代中传续下去。
原文
高gao祖zu兴xing(1),汉han业ye建jian,至zhi孝xiao平ping,王wang莽mang篡cuan(2)。
注释
(1)兴:兴起。
(2)篡:篡权,夺权。
译文
汉高祖打败了项羽,建立汉朝。汉朝的帝位传了两百多年,到了孝平帝时,就被王莽篡夺了。
原文
光guang武wu兴xing,为wei东dong汉han(1),四si百bai年nian,终zhong于yu献xian(2)。
注释
(1)东汉:光武帝刘秀是西汉的皇族,王莽时已成平民。公元25年即皇位,定都洛阳。因为西汉都城长安在西边,洛阳在东边,所以称“东汉”。
(2)献:指汉献帝刘协。被董卓立为皇帝,后被曹操迎到许昌,号令各路诸侯。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称帝,建立魏朝,废刘协为山阳公。至此,东汉灭亡。
译文
王莽篡权。改国号为新,天下大乱,刘秀推翻更始帝,恢复国号为汉,史称东汉光武帝,东汉延续四百年,到汉献帝的时候灭亡。
故事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
汉光武帝刘秀(前6~57),字文叔,蔡阳人,汉景帝后裔。新朝王莽末年,起兵反对王莽,光武统一天下,定都洛阳,重新恢复汉室政权,为汉朝中兴之主。政治措施皆以清静俭约为原则,兴建太学,提倡儒术,尊崇节义,为一贤明的君王。在位三十三年,谥号光武,即光绍前业之意,庙号世祖。
西汉皇族,汉高祖九世孙。秀九岁丧父,寄养叔父刘良家。早年从事农业生产。新莽天凤三年(16),到长安求学,拜中大夫许子威为师。后因资用拮据,回到家乡。地皇三年(22),与其长兄刘縯率领宾客七八千人在舂陵起兵,击杀王莽南阳守将,又击败王莽大将严尤、陈茂,进军围宛,声势大振。地皇四年(23),新市、平林诸将拥立刘玄做汉帝,号更始帝。是年刘縯攻下宛城,更始帝入都宛城。更始帝在害死刘秀大哥后,让刘秀巡河北,想让河北势力杀了刘秀,可刘秀借机发展壮大了自己的势力,在以后先后消灭了其他割据势力,打败高潮、重连、尤来、大枪、五幡等起义军,终成大业,建立了东汉帝国。
原文
魏wei蜀shu吴wu,争zheng汉han鼎ding(1),号hao三san国guo(2),迄qi两liang晋jin(3)。
注释
(1)鼎:古代大型三足青铜器,后人们用它代指国家政权。
(2)三国:东汉末年,群雄争霸天下,最后曹丕于220年称帝,国号“魏”;刘备于221年称帝,国号“蜀”或“蜀汉”;孙权于222年称帝,国号“吴”,这就是三国鼎立。大致经过了90年。
(3)两晋:指西晋和东晋。
译文
东汉末年,魏国、蜀国、吴国争夺天下,形成三国相争的局面。后来魏灭了蜀国和吴国,但被司马懿篡夺了帝位,建立了晋朝,晋又分为西晋和东晋两个时期。
故事
赤壁之战
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大败曹操军队,赤壁之战成为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著名战役。
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训练水兵,并对关中地区采取措施,欲一统南北。孙权打开西入荆州的门户,正相机吞并荆、益州,再向北发展;而依附荆州牧刘表的刘备,“三顾茅庐”得诸葛亮为谋士,以其隆中对策,制定先占荆、益,联合孙权,进图中原的策略,并在樊城大练水陆军。曹操军水土不服、短于水战、战马无粮等弱点,坚定了孙权抗曹决心。孙权不顾主降派张昭等反对,命周瑜为大都督,程普为副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率3万精锐水兵,与刘备合军共约5万,溯江水而上,进驻夏口。
曹操乘胜取江陵后,更加骄傲轻敌,不听谋臣贾诩暂缓东下的劝告,送信恐吓孙权,声称要决战吴地。孙刘联军在夏口部署后,溯江迎击曹军,遇于赤壁。曹军步骑面对大江,失去威势,又逢疾疫流行,以致初战失利,慌忙退向北岸,与联军隔江对峙。曹操下令将战船相连,减弱了风浪颠簸,利于北方籍兵士上船,欲加紧演练,待机攻战。周瑜鉴于敌众己寡,久持不利,决意寻机速战。部将黄盖针对曹军“连环船”的弱点,建议火攻,得到赞许。黄盖立即遣人送伪降书给曹操,随后带船数十艘出发,前面十艘满载浸油的干柴草,以布遮掩,插上与曹操约定的旗号,并系轻快小艇于船后,顺东南风驶向乌林。接近对岸时,戒备松懈的曹军皆争相观看黄盖来降。此时,黄盖下令点燃柴草,各自换乘小艇退走。火船乘风闯入曹军船阵,顿时一片火海,迅速延及岸边营屯。联军乘势攻击,曹军伤亡惨重。曹操深知已不能挽回败局,下令烧余船,引军退走。联军水陆并进,追击曹军。曹操引军离开江岸,取捷径往江陵,经华容道(今潜江南)遇泥泞,垫草过骑,得以脱逃。曹操留曹仁守江陵,满宠屯当阳,自还北方。
赤壁之战,曹操自负轻敌,指挥失误,加之水军不强,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面前,冷静分析形势,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原文
宋song齐qi继ji(1),梁liang陈chen承cheng,为wei南nan朝chao,都du金jin陵ling。
注释
(1)继:继续,继承。
译文
晋朝王室南迁以后,不久就衰亡了,继之而起的是南北朝时代。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国都建在金陵。
原文
北bei元yuan魏wei(1),分fen东dong西xi,宇yu文wen周zhou(2),与yu高gao齐qi(3)。
注释
(1)北元魏:即北魏,因为北魏孝文帝姓元,所以称“元魏”。
(2)宇文周:557年,宇文泰取代西魏自立,建国号“周”,史称“北周”。
(3)高齐:550年高洋取代东魏自立,建国号“齐”,史称“北齐”。
译文
北朝则指的是元魏。元魏后来也分裂成东魏和西魏,西魏被宇文觉篡了位,建立了北周;东魏被高洋篡了位,建立了北齐。
故事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北魏孝文帝是一位卓越的少数民族政治家和改革家。他崇尚中原文化,实行汉化,禁胡服﹑胡语,改变度量衡,推广教育,改变姓氏并禁止归葬,提高了鲜卑人的文化水准。是西北方各民族陆续进入中原后民族融合的一次总结,对中国起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