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祖国和人民,还有国王。我要先解救奥尔良城,然后让国王正式加冕。”贞德的这一番话,使军官大吃一惊。他发现面前这个农村少女,不仅非常勇敢,而且很有见识和胆略,于是同意了她的请求,并派了七名士兵陪她去见国王。
乡亲们听说贞德得到了参战机会都非常高兴。他们为贞德准备了马匹和军装。看到她骑在马上那神气的样子,谁能相信,她几天前还是一个普通的牧羊女呢!贞德挽救祖国的行动很快就在广大地区传开。人民对她非常爱护,处处保护她。贞德这一小队人马,只用了十一天就穿过了几百里的艰险路程,到达了国王的驻地,并取得了奥尔良大捷。
但是,1431年5月,英军给她安了个“女巫”的罪名,并在卢昂城用火刑把她处死。贞德死的时候,只有19岁。
知识链接
英法百年战争
百年战争,发生于1337~1453年间,是指英国和法国以及后来加入的勃艮第之间的战争,它是世界上历时最长的战争,断断续续进行了长达116年。14世纪初,英法双方为争夺富庶的佛兰德地区,加上法国王位的继承问题,英国于1337年11月率军进攻法国,战争开始。开始的几十年中,法军节节败退,英军占领了法国很多领土,还借此向法国索取巨额赔款。1364年,法国王子查理即位,称查理五世。为了夺回失地,他改编军队,整顿税制,紧张备战。1369年起连续发动攻势,几乎收复全部失地。1415年8月,英王亨利五世趁查理六世即位后法国统治阶级发生内讧之机,又一次领兵进攻法国,10月,占领了法国北部。1428年10月,英军围攻通往法国南方的要塞奥尔良城,法国人民组成游击队,袭击英军。1429年,法国民族女英雄贞德率军击退英军,解了奥尔良城之围。此后,法国人民抗英运动继续高涨,英军节节败退。1453年10月,驻波尔多英军投降。除加来外,法国领土全部收复。至此,百年战争以法国胜利宣告结束。
奥尔良城
奥尔良城是法国中部城市,卢瓦雷省省会。在巴黎西南124公里,卢瓦尔河畔。公元10至11世纪时,曾是法国首都。卢瓦尔河北岸为城市主要区域,其中古城部分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受严重破坏,重建时仍保存了18世纪的风格;南岸有花卉、园艺产品市场,以产奥尔良玫瑰著名。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1451年,哥伦布出生在意大利的热那亚城。那时,欧洲各地正掀起航海探险的热潮,而热那亚的航海事业是非常发达的。年轻时的哥伦布,参加了很多短途的航海活动。
当时,欧洲社会经济发达,都以代表财富的黄金为货币,黄金热出现在整个欧洲大陆。无论是国王还是臣民,都在为黄金而疯狂,哥伦布也是其中之一。他说过:“黄金很神奇!拥有它的人可以随心所欲,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黄金能让人的灵魂进入天堂。”
在马可波罗的书中,东方“黄金遍地”。于是,为了寻找黄金,许多冒险家都架起了帆船远航。当时,哥伦布的航海经验已经十分丰富,他决定驾驶航船去寻找新的航路。但是,他没有航海所需要的巨额资金和坚固的船只。于是,他于1486年来到了西班牙,对西班牙国王讲述了需要资金开辟新航路的计划。当时,发达的西班牙正热衷于对外扩张,所以哥伦布的主意受到了西班牙国王的赞赏。在1492年4月17日,西班牙国王和哥伦布签订了一个协议,协议规定:哥伦布出海的一切费用都由西班牙支付,哥伦布享有将来那些新发现岛屿和土地的统治权。新土地总收入的二十分之一归哥伦布所有,但西班牙享有新土地的所有权。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由三艘大帆船、八十七名水手组成的哥伦布船队,于1492年8月3日从西班牙出发了。离开西班牙的海岸之后,船队一直向西航行。1492年10月12日凌晨,经过两个多月艰苦的水上生活,水手们都怨声载道,忍无可忍了。这时,突然听到一个水手的惊叫声:“快看啊,前面有陆地!”大家果然发现前方有一片郁郁葱葱的陆地。帆船靠岸后,大家看到这是一个有人类居住,有充足的水和食物的岛屿。一个水手高声地对同伴们叫喊:“救世主啊!”于是,哥伦布给这个岛屿命名为圣萨尔多(意为救世主)。这个岛其实就是现在巴哈马群岛中的华特林岛。
哥伦布以为这里就是东方富国印度,于是称这里的人为印第安人。由于哥伦布发现了他认为的印度,西班牙国王封哥伦布为西班牙的贵族,给了他很高的礼遇。
知识链接
哥伦布的生平
哥伦布,意大利航海家,生于意大利,死于西班牙,一生从事航海活动,先后移居葡萄牙和西班牙。哥伦布相信大地球形说,认为从欧洲向西航行可到达东方的印度和中国。在西班牙国王支持下,先后4次出海远航(1492~1493,1493~1496,1498~1500,1502~1504),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他首次登上美洲大陆,考察了中美洲洪都拉斯到达连湾2000多千米的海岸线,认识了巴拿马地峡,发现和利用了大西洋低纬度吹东风,较高纬度吹西风的风向变化,证明了大地球形说的正确性,促进了旧大陆与新大陆的联系。哥伦布读过《马可·波罗游记》,十分向往印度和中国。1492年8月3日,他受西班牙国王派遣,带着给印度君主和中国皇帝的国书,率领三艘百十来吨的帆船,从西班牙巴罗斯港扬帆出大西洋,直向正西航去。经七十昼夜的艰苦航行,终于在1492年10月12日的凌晨发现了陆地。当时,他误认为到达的是新大陆印度,但事实上他是发现了一块新大陆。直到1506年逝世,他一直认为他到达的是印度。
哥伦布
哥伦布是意大利航海家。生于意大利热那亚,卒于西班牙巴利亚多利德。一生从事航海活动,先后移居葡萄牙和西班牙。相信大地球形说,认为从欧洲西航可达东方的印度和中国。在西班牙国王支持下,先后4次出海远航发现了美洲大陆,他也因此成为名垂青史的航海家。
达·伽马远航
14~15世纪随着欧洲工业的发展,西欧各国的经济实力日渐增强,对外贸易交流也发展了起来。当时《马克·波罗游记》在欧洲很受欢迎,书中对中国和印度的精彩描述,使西方人认为东方遍地是黄金、财宝。然而原有的东西方贸易商路一直以来都是被阿拉伯人控制着。为了满足自己对黄金的贪欲,欧洲的封建主、商人、航海家开始冒着生命危险远航大西洋去开辟到东方的新航路。达·伽马就是这个时期最为出名的海上探险家之一。
达·伽马出生于葡萄牙一个名望显赫的贵族家庭,其父也是一名出色的航海探险家。1497年夏天,达·伽马奉葡萄牙国王之命,率领着由四艘船只约140名水手组成的远征队由里斯本出发,开始了前往印度的航行。船队按照发现了非洲南端好望角的航海家迪亚士记载的航线,在经过整整四个月的艰辛航行后,终于绕过好望角,进入了印度洋。此后,他们在肯尼亚找到了一位有经验的阿拉伯领航员。在他的带领下,达·伽马一行成功地横越了浩瀚的印度洋,抵达了他们从未去过的印度。一上岸,这支远征队便被这里的繁荣富庶与异国风光给惊呆了。当一个会讲葡萄牙语的阿拉伯人告诉他们,这里有很多红宝石、绿宝石,有很多香料、丝绸时,他们十分高兴,用国内带来的物品和金钱与印度人交换当地的土产、宝石和香料,低廉的价格让达·伽马心里都乐开了花。
达·伽马首航印度的成功,使葡萄牙举国为之欢腾,国王也极为高兴,下令授予达·伽马贵族称号,并赐给他许多的钱财和地产。从海外带回的各种财物,也卖了许多钱,船队中每个活着回来的人都发了大财。1502年2月,达·伽马奉命第二次航行印度洋,这次他的任务是去建立葡萄牙在印度洋的霸权。达·伽马率领十艘船组成的船队,一路上耀武扬威,向沿途居民进行挑衅、威胁,还劫掠商船,屠杀船员、商人与渔民。到达印度后,他们立即攻占了那里的两个市镇,使之成为葡萄牙在印度进行殖民统治的根据地。次年,满载而归的达·伽马回到葡萄牙,成了全国最富有的贵族。据说,达·伽马此次航行掠夺而来的东方珍品:香料、丝绸、宝石等,其所得纯利竟超过航行总费用的60倍以上。
1524年9月,达·伽马被任命为葡萄牙在印度的总督,第三次去了印度。这时他已年老体衰,到任不足3个月便病逝了。达·伽马的一生既是航海家的一生,也是早期殖民者掠夺的一生。他开创的新航线激起了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的疯狂热情,从此世界进入了一个殖民掠夺扩张的新时代。
知识链接
新航路的开辟
哥伦布发现美洲:1492年8月3日哥伦布率领3艘帆船从西班牙南端的巴罗士港起航,向西驶去。1492年10月12日凌晨,在经过两个多月的航行后他们终于在海上发现了一个岛屿,哥伦布把它命名为圣萨尔瓦多岛。这个岛屿就是现在巴哈马群岛中的华特林岛。哥伦布以为他已经到了印度,所以把当地人称为印第安人。其实他发现的是美洲大陆。
迪亚士发现好望角:1487年8月,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奉葡萄牙国王若奥二世之命,率两艘轻快帆船和一艘运输船自里斯本出发,再次踏上远征的航路。他们先到达加纳的埃尔米纳,后经过刚果河口和克罗斯角,约于1488年1月间抵达现属纳米比亚的卢得瑞次。接着他们继续南行,在大洋中飘泊了13个昼夜终于绕过了好望角。
麦哲伦环球航行:1519年9月20日,葡萄牙人麦哲伦在西班牙国王的资助下,率领一支探险船队出航,先是沿着已经知道的航线向西航行,然后转向南,沿着美洲大陆摸索着南下来到了一道宽阔的峡口。后来,他们就把那条海峡取名“麦哲伦海峡”。3个多月后他们来到了太平洋西部的菲律宾群岛。1522年9月7日,他们奇迹般地回到了西班牙。
发现好望角
1487年8月葡萄牙航海家巴托洛梅乌·迪亚士率领一只探险队出发,寻找开辟一条通往印度的航路。1488年2月3日,他到达今天南非的伊丽莎白港后继续向东北方向航行。3天后,他们来到一个伸入海洋很远的地角,迪亚士把它命名为“风暴之角”,后来被葡萄牙国王改名为“好望角”。
“布鲁塞尔第一公民”小英雄于连
在布鲁塞尔市中心的大广场旁,有一条古老的砖石铺路的小巷,在巷子的中间地段,有一座高约50厘米的小男孩铜像,它就是小于连。这个享有布鲁塞尔第一公民美誉的小于连,头发卷曲蓬松,胖胖的小脸上鼻子略向上翘,嘴上挂着调皮的微笑,一丝不挂,旁若无人地站在那里撒尿。它的脚下是当时供布鲁塞尔市民取水的泉眼。关于这个铜像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500多年前的一个晚上,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中心广场上,闪烁着五光十色的灯火,全城的人都跑出来唱歌跳舞,欢庆自己打败了外国侵略者。钟声、礼炮声和人们的欢呼声交织成雄壮的乐曲,在首都的上空回荡着。就在人们欢庆胜利的时候,残敌却悄悄溜进了市政厅的地下室。
地下室里放着许多火药,只要一颗火星溅到火药上,就会引起爆炸,城市将毁于一旦。敌人堆好炸药,用一条导火线接上,一直伸到外面的院子里,点上火后慌忙溜走了。着了火的导火线,正“咝咝”地向地下室延烧进去,谁也没有发现这危险的火花。一场巨大的灾难即将降临!
正在危急关头,正巧有个叫于连的小男孩到小院里玩耍,他在墙角边发现了闪着火花的导火线,燃烧的导火线正在一寸寸变短。他知道地下室里有火药,并且,在战争中,他也懂得导火线在火光中变短是怎么一回事。他想用水来扑灭燃烧的火苗。可这里根本没有水,到远处打水显然已经来不及了,即使是跑出去喊大人,恐怕也来不及了。正在危急时刻,小于连忽然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跑到墙角边,朝导火线上撒了一泡尿。真灵,这泡尿竟把导火线浇灭了。一场灾难消失了,布鲁塞尔人在浑然不觉中与死神擦肩而过。
当人们发现这个情况后,大家把这个撒尿的小英雄高高地举过头顶,欢呼起来。后来,有人提议为小英雄于连塑一座铜像,这个提议立刻得到全城人民的拥护。他们请来全国最杰出的雕塑大师捷罗姆克思诺,来为小于连塑造铜像。一座高50厘米的光屁股撒尿孩子的铜像,从此便矗立在布鲁塞尔的城里,并且提名“布鲁塞尔第一公民”像。于连从此成了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
知识链接
小于连撒尿雕像
小于连撒尿雕像,大名叫“布鲁塞尔第一公民”像,建于1619年,雕像仅高50厘米,是雕塑大师捷罗姆克思诺的作品。“布鲁塞尔第一公民”像闻名全世界,是到布鲁塞尔旅游观光客人必去的地方。1696年,荷兰总督为它制造了第一件衣服,此后不断有富商及各国来宾为它送衣服,他也就不时地更换着衣服。在市中心,成立了一个专门收藏各国赠送服装的博物馆,其中还有中国赠送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装和布鲁塞尔建城千年时北京赠送的汉族对襟小裤褂。在漫长的岁月中,小于连几经磨难。1747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士兵看中这个可爱的铜像将其偷走,此事引起布鲁塞尔市民的极大义愤,后路易十五下令物归原主,并赠一套王宫禁卫军礼服,还封小于连为圣路易军团的骑士。此后,小于连像又遭十几次偷盗,但都“大难不死”保留至今。
布鲁塞尔
布鲁塞尔是比利时的首都,有1000多年的历史。公元979年,以森纳河流域为封邑的查理公爵,选择森纳河的圣热里岛为定居点,在岛上筑起要塞和码头,为自己修建了豪华的住所,从此这里出现了城市的雏形,当时称“布鲁奥克塞拉”,条顿语为“沼泽上的住所”之意。“布鲁塞尔”的名字,就是由此演化而来的。
比萨斜塔试验
意大利比萨斜塔位于罗马式大教堂后面右侧,建于1173年。当时这座塔的设计高度是100米左右,但动工五六年后,塔身从三层开始倾斜,直到完工还在持续倾斜。400多年后,在已经成为比萨城标志的这座斜塔上,一个名叫伽利略的人做了项自由落体试验,由此推翻了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的,重的物体会先到达地面,落体的速度同它的质量成正比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