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利略1564年出生在比萨城,孩提时代的他好奇心极强,喜欢与人辩论,从不满足于别人告诉他的道理,而要自己去探索、去想象。他17岁时被送进了比萨大学医学系。可他偏偏喜爱数学和物理学,对医学一点也不感兴趣。所以,即使伽利略手里拿着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在亚里士多德著作的下面,也必然藏着进步的科学书籍。伽利略一头钻进科学的海洋里,在空闲时他用自制的仪器进行实验,但这却引起了他的教授们的不满和指责。因为一个学生要独立思考,简直是不折不扣的异端。教授们宣布道:所有科学上的问题都最后而且一劳永逸地被亚里士多德解决了。无论何时,只要谁敢对一条教条式的说法提出异议,教授只需引用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就可以结束争论。而伽利略却常常用自己的观察、实验来检验教授们讲授的教条。对于伽利略“胆敢藐视权威”的狂妄举动,教授们写信向伽利略的父亲告状。由于伽利略从不理会来自教授和父亲的警告,教授们认定他是一个“无用的玩弄数学的神经病患者”,拒绝发给他医学文凭,伽利略因此离开了比萨大学。
为了填饱肚皮,伽利略在朋友的帮助下,得到了比萨大学数学教授这个位置,可是伽利略在比萨大学并不受欢迎,因为他竟然公开站出来与亚里士多德学说作对,他说:“如果将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从同一高度放下,两者将会同时落地。”教授们对此不屑一顾,为了叫伽利略当场出丑,使他在比萨大学永世不得翻身,他们迫使伽利略在大学的全体教授和学生面前做这一实验。伽利略很乐于接受这个挑战。指定的日期到了,教授们整队来到比萨斜塔前。学生们和镇上的很多人都来了,他们吵吵嚷嚷,准备看伽利略出洋相。当伽利略一步步爬上斜塔时,大家都嘘他。只见他一只手里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铅球,另一只手里拿着一个1磅重的铅球,泰然地站在塔顶上。时间到了,伽利略把两个铅球同时从塔顶放下,大家先是一阵嘲弄的哄笑,继而大吃一惊:难以相信的事情发生了,正像伽利略所说的,它们同时落地。伽利略证明了自己的自由落体定律,却丢掉了自己的饭碗,他被撵出了比萨大学。
知识链接
伽利略的主要贡献
力学方面:伽利略是第一个把实验引进力学的科学家,他利用实验和数学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一些重要的力学定律。1582年前后,他经过长久的实验观察和数学推算,得到了摆的等时性定律。
天文学方面:他是利用望远镜观测天体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位科学家。这些成果包括:发现月球表面凹凸不平,木星有四个卫星(现称伽利略卫星),太阳黑子和太阳的自转,金星、木星的盈亏现象以及银河由无数恒星组成等。他用实验证明了哥白尼的“地动说”,彻底否定了统治千余年的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的“天动说”。
哲学方面:他一生坚持与唯心论和教会的经院哲学作斗争,主张用具体的实验来认识自然规律,认为经验是理论知识的源泉。他不承认世界上有绝对真理和掌握真理的绝对权威,反对盲目迷信。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五月花号
公元16世纪末到17世纪,清教徒遭到政府和教会势力的残酷迫害。为了彻底逃脱宗教迫害的魔爪,他们想到大迁徙。想来想去,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哥伦布在100多年前发现的“新大陆”——美洲。
1620年9月,102名清教徒在布雷德福牧师的召集下,登上了一艘木制帆船——五月花号。“五月花号”本来是一条用来捕鱼的小船,况且此时又不是航海的好季节,许多人都怀疑“五月花号”是否能顺利到达目的地。但是这些勇敢的清教徒为了自己的信仰毅然开始了远赴新大陆的冒险航行。在大海上经过66天与风暴、饥饿、疾病、绝望的搏斗之后,“五月花号”终于平安抵达了陆地。在这里,他们发现了一个适合移民们居住的“天堂”——今天的普利茅斯港。这是一个天然的良港,非常适合五月花号停泊。港口附近有一个优良的渔场,可以提供大量的海产品。开垦过的肥沃农田,一块一块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更让他们惊喜的是:在农田旁的小山坡上还有一片虽然残破,却足以遮风避雨、帮助他们度过严冬的房屋。这一切看上去好像是上帝为他们安排好的一样。但是有一点却让他们非常地迷惘,就是:这片到处都有人类生活遗迹的土地,竟然看不到一个人影、一缕炊烟,显得是那样荒凉。后来他们才知道,这里原来是一个相当繁荣的印第安村落。几年前天花流行,全村人无一幸免,这才使它成了这群异国漂泊者的最佳避难所。
在大家决定上岸,登上新大陆之前,这些人中的51个男子集合在船舱里开会,制定了一个共同遵守的《五月花号公约》,内容是:为了国王的荣耀,基督教的进步,我们这些在此签名的人扬帆出海,并即将在这块土地上开拓我们的家园。我们在上帝面前庄严签约,自愿结为一民众自治团体,为了使上述目的得以顺利进行、维持和发展,亦为将来能随时制定和实施有益于本殖民地的总体利益的一应公正法律、法规、条令、宪章和公职等,吾等全体保证遵守与服从。此后,这些清教徒移民划着小艇登陆,按照古老的航海传统,他们首先登上了一块高耸于海面上的大礁石。后来,这块礁石就被称为“普利茅斯圣岩”。这片土地被命名为“新英格兰”。而著名的《五月花号公约》后来则成为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奠基石。正是在这个基础之上,美国成为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典范和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美洲
美洲是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合称,也是“亚美利加洲”的简称,又称新大陆。从公元1492年开始,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三次西航。他到达了现在美洲的巴哈马群岛,自己以为到了印度,就把自己发现的岛屿称为西印度群岛,并把那里的土著居民叫印第安,意即印度人。
知识链接
清教徒
16世纪上半叶宗教改革运动席卷了整个欧洲大地,德国的马丁·路德、法国的加尔文成为改革后基督教新教的领袖。由于当时英国国教的专横,英国的宗教改革姗姗来迟。1542年,英国人丁道尔把新约圣经翻译成英文,他可以说是英国的第一位清教徒。早期清教徒希望完全按照《圣经》的原则生活,顺服圣经的教导是他们的首要任务。如丁道尔的目标就是让英国每位识字的人都拥有一本《圣经》。历史上,将在英国的新教徒,那些信奉加尔文教义、不满英国国教教义的人称为清教徒。清教徒是最为虔敬、生活最为圣洁的新教徒,他们认为“人人皆祭司,人人有召唤”。认为每个个体可以直接与上帝交流,反对神甫集团的专横、腐败和繁文缛节、形式主义。他们主张简单、实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信徒生活。
国王上了断头台
17世纪中期,英国的资产阶级和封建领主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化。1640年10月,英国国会突然逮捕了国王查理一世的亲信——斯特拉福伯爵和洛德大主教,并且宣布要对他们进行审讯。这件事惹恼了国王,事情发生的第二天,他亲自来到了国会大厦。
“我要求你们立即放回伯爵和大主教!”查理一世对国会首领皮姆说。
“他们犯了叛国罪,国会有权处决他们!”对方毫不让步。
“什么?”查理一世愤怒地高叫起来,“处决他们?这绝对不行!”
正在这时,从窗外传来了震耳的吼声。
“处死斯特拉福!”
“处死洛德大主教!”
“支持国会!”
查理一世快步走到窗前,朝外望去,只见国会门前拥挤着成千上万的群众。他们挥动着手里的刀和棍棒,高声喊叫着,很明显,国会得到了人民的支持。查理一世感到一阵恐慌,狠狠地瞪了皮姆他们一眼,转身急匆匆地走了出去。国会和国王之间的关系就这样破裂了。
1642年初的一天,查理一世经过一番策划,亲自带领卫队闯进了国会,要逮捕皮姆和汉普顿等5名议员。不料,他扑了个空,5名议员已经躲到伦敦市内去了。查理一世垂头丧气地离开国会,而武装起来的群众已经在外面等着他了。当他穿过人群的时候,听到的是一片斥责声:
“特权!特权!”
“打倒特权!”
在这种情况下,查理一世被迫离开伦敦,到了英格兰北部。这年8月,他在北部的诺丁昂郡升起了军旗,宣布要讨伐国会。国会被迫应战,一场国内战争开始了。经过几年的战争,新兴资产阶级获得了胜利,查理一世也做了俘虏。
1649年1月27日,法庭宣判查理一世是“暴君、叛徒、杀人犯和人民公敌,应处以死刑”。1月30日早晨,法官在白厅(伦敦的一条大街)的宴会堂外宣布了国王的罪行。王宫附近人山人海,立刻爆发出一片欢呼声。原来不可一世的国王,破天荒地被推上了断头台。英国的封建王朝从此宣告结束。
知识链接
查理一世的统治
查理一世是英格兰、苏格兰与爱尔兰的国王,也是英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被处死的国王。查理一世是英国斯图亚特王朝詹姆士一世的次子,在其兄去世后成为王储。查理一世即位后迎娶法国公主亨利埃塔·玛丽亚为妻。查理一世坚信“君权神授”思想,声称国王是上帝派到世间的最高权威,有无限的权力。他继位初期便与议会产生矛盾,议会拒绝给予他征收吨税和磅税的权利。英格兰海军远征西班牙失利后,查理一世的宠臣白金汉专权乱国,先是支持法国政府镇压新教势力,后又因个人恩怨挑拨英格兰与法国的关系,率军远征法国,大败而归。1625年6月,第一次议会召开。由于议会对国王的宠臣白金汉公爵专权和西班牙战争失利的不满,拒绝给国王征收关税的特权,形成了议会与国王的对立。1626年2月召开的第二次议会弹劾白金汉公爵,遭到国王拒绝。1640年4月,议会拒绝了国王对苏格兰战争军费的要求,查理一世亲率卫队到议会抓人,标志着国王与议会的完全决裂,导致了内战的爆发。
国会
国会亦称议会,通常指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机关。起源于中世纪英国的封建等级代表会议。它按照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原则组织起来,是资产阶级民主制的重要组织形式。一般由上、下两院组成,有的只设一院.其成员称议员,大部分由公民选举产生,有的由国家元首直接任命或按特定身份充任。
攻克巴士底狱
1789年,法国的经济危机达到了空前严重的状态,老百姓的生活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的反抗情绪越来越高。国王路易十六为了摆脱困境,召开了三级会议,以寻求解决的办法。当时的法国有着严明的等级划分,第一等级是僧侣,第二等级是贵族,第三等级是平民。在三级会议上,路易十六只想用对平民征税的办法来解决国家的困难,却毫不理会百姓的艰难困苦。
第三等级的代表被路易十六的这种做法激怒了,他们要求单独召开国民会议。这可把路易十六气坏了,在皇宫里,他一边拍着桌子一边大喊道:“把这些造反的家伙全都关进巴士底狱!”很快,大批军队在路易十六的命令下封闭了会场。国民会议被迫中止,很多人被关进巴士底监狱。
对路易十六的这一举动法国人民非常愤怒。一万多市民聚集在罗亚尔宫的花园里表示强烈抗议。在花园的一个土丘上,一个领头的青年大声呼喊:“市民们,我们绝不能就这样一直沉默下去!今晚,面对该死的国王派来镇压我们的军队,我们别无选择。如果不拿起武器反抗,我们就只能等死!”义愤填膺的市民们都跟着大声叫喊:“拿起武器,赶走暴君!”这时,一阵嘈杂声从人群后方传来。原来一群骑着高头大马的士兵正向这里飞奔而来。这些都是路易十六的骑兵,面对这些手无寸铁的老百姓,他们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杀。一时间,整个花园都被鲜血染红了。
异常愤怒的人民,立刻拿起武器,揭竿而起。7月13日清晨,急促的警钟声响彻巴黎。人们自发地组织在一起,控制了除巴士底狱之外的街道和社区等整个地区。面对人民的奋力反抗路易十六还不死心,他派了一支骑兵队,把大批军火运往巴士底狱让守备军总司令坚决抵抗。接到命令的巴士底狱守备军总司令,决定对起义者进行血腥的屠杀。
7月14日清晨,巴黎上空回荡着“打倒巴士底狱”的吼声,巴士底狱被成千上万拿着武器的起义者围得密不透风。巴士底大狱的守军只有120名左右,但是大狱的围墙高达24米,上面有8座炮塔,周围环绕着26米宽的护城河,一时很难攻下。但是英勇的起义人民一再向堡垒猛攻,在守军的炮火下有百余人壮烈牺牲。经过四小时的激烈战斗,终于攻下了这个堡垒。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由此开始。
知识链接
巴士底狱
在法国巴黎市区的东部,有一个巴士底广场。200年以前,举世闻名的巴士底狱曾经耸立在那里。巴士底狱始建于14世纪,原是一座防御外来侵略的军事要塞。它由8个巨大的塔楼组成,塔楼之间由高24米,宽3米的城墙相连,城墙上筑有枪眼,配置重炮;四周环绕一道宽26米,深8米的壕沟,只有吊桥与外面连接,被视为一座固若金汤的城堡。塔楼高100英尺,围墙很厚,上面架着15门大炮,大炮旁边堆放着几百桶火药和无数炮弹。它居高临下,俯视着整个巴黎,活像一头伏在地上的巨兽。从16世纪起,巴士底狱逐渐失去军事要塞的作用,成为一个禁锢政治犯的重要监狱。凡是反对封建制度的著名人物,大都被监禁在这里。巴士底狱成了法国专制王朝的象征。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1789年7月14日,上千名巴黎市民拿起武器,参加攻打国王军队手里的巴士底狱。其中最年长者为72岁,最年幼者仅8岁。用大炮轰断吊桥铁索的是一位洗衣坊总管。第一个冲进巴士底狱的是一位木匠。
巴士底狱
巴士底狱始建于14世纪,原是一座防御外来侵略的军事要塞。它由8个巨大的塔楼组成,塔楼之间由高24米,宽3米的城墙相连,城墙上筑有枪眼,配置重炮;四周环绕一道宽26米,深8米的壕沟,只有吊桥与外面连接,被视为一座固若金汤的城堡。从16世纪起,巴士底狱逐渐失去军事要塞的作用,成为一个禁锢政治犯的重要监狱。
拿破仑的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