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四书经纬
26583200000258

第258章 孟子章句下(4)

公贰车九乘,介九人,礼九牢,朝位宾之间九十步,摈者五人,王礼之,再裸而酢,飨礼九献,食礼九举。侯伯七,摈者四人,壹裸而酢。子男皆五,摈者三人,壹裸,不酢。天子于诸侯,士揖庶姓,推手而下曰土揖。庶姓,与王无亲者,时揖异姓,平推手日时揖。异姓,婚姻之族,天揖同姓,推手小举之。君于卿,特揖之,每人一揖,大夫三揖,人虽众,三揖之而已,士旅揖,共一揖。揖者,今谓之起手。今之“揖”字作“擅”,谓之肃拜。

天子一位,承天子民,外制列侯,操予夺之权,内尊畿甸,大一统之势。公一位,或为论道之元臣,陕分周、召;或为先朝之后裔,礼用夏、商。侯一位,或为同姓之懿亲,或为异姓之显功,义取斥堠,禁法不庭。伯一位,同姓亲之亚者,异姓功之次者,位次于大邦,职高于小国。子、男同一位,庶姓之小侯、四裔之君长。或僭乱之国统,虽大必裁;或古帝之子孙,虽微不绝:谷、蒲所执虽殊,甸、要所封同体。

【元典】

万章问曰:“敢问友。”孟子曰:“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

【译文】万章问道:“请问怎样交友。”孟子说:“不倚仗年龄大,不倚仗地位高,不倚仗兄弟(的富贵)去交友。所谓交友,是同他的品德交朋友,是不可以有所倚仗的。”

【诸儒注疏】挟”者,兼有而恃之之称。

【理学讲评】挟,是挟持所有以傲人的意思。万章问于孟子说:“朋友五伦之一,自天子至于庶人,未有不须友以成者。敢问友道如何?”孟子答说:“交友之道无他,只在忘势,分略形迹,除去矜己骄人之念而已。如己虽长,也不可挟我之长,以加于少者,而与之友。己虽贵,也不可挟我之贵,以加于贱者,而与之友。己虽有兄弟之盛,也不可挟我之兄弟,以加于寡弱者,而与之友。所以不可以挟者为何?盖友也者,非为其年相若势相敌,而与之为友也。必其道义可尊,斯取为辅仁之助;言行可法,斯联为同志之交;因其有德,而与之友耳。既友其德,则当折节以亲贤,虚怀以受善,岂可以有所挟乎?若一有挟长、挟贵、挟兄弟之心,则在我不胜其骄矜之念,而贤者亦不肯有乐,就之诚矣。所以说不可以有挟也。人能持无所挟之心,以择友于天下,则益友日至,辅德有资,交道岂有不善者哉。”

【元典】

“孟献子,百乘之家也,有友五人焉:乐正裘、牧仲,其三人,则予忘之矣。献子之与此五人者友也,无献子之家者也。此五人者,亦有献子之家,则不与之友矣。”

【译文】孟献子是一位拥有百辆车马的大夫,他有五位朋友:乐正裘、牧仲,其余三位,我忘记了。献子与这五人交朋友,心目中并不存在自己是联的观念,这五人,如果心目中存有献子是大夫的观念,也就不与献子交朋友了。

【诸儒注疏】孟献子,鲁之贤大夫仲孙蔑也。张子曰:“献子忘其势,五人者忘人之势。不资其势而利其有,然后能忘人之势。若五人者有献子之家,则反为献子之所贱矣。”

【理学讲评】乐正裘、牧仲,是人姓名。孟子告万章说:“交友之道,能无所挟固难,能不挟贵为尤难。处贵而能不挟者,在大夫中则有若孟献子。孟献子者,百乘之家,为大夫而有采地,其势分亦贵显矣。当时择人而交,有友五人焉。其一人为乐正裘,其一人为牧仲,其三人者,则予不记其姓名而忘之矣。献子与此五人为友,是漫然与之交游,盖有所以取之者矣。大凡贱与贵交,非资其势,则利其有。惟此五人者,但知道义为重,其于献子之富贵,眼中全不见得。心上全不着意,无献子之家者也。惟其无献子之家,所以为献子所重,而与之为友耳。向使此五人者,视献子之家,一有羡慕之心,则是充诎于富贵,陨获于贫贱,可鄙甚矣,献子岂肯与之为友乎?夫以五人,而能忘人之势,固可见五人之高;以献子而能忘己之势,以成五人之高,抑可见友德之义矣。不挟贵之交,征于百乘之家者有如此。”

【元典】

“非惟百乘之家为然也,虽小国之君亦有之。费惠公曰:‘吾于子思,则师之矣;吾于颜般,则友之矣;王顺、长息则事我者也。’”

【译文】不仅具有百辆车马的大夫有这样的,就是小国的国君也有这样的。费惠公说:‘我对于子思,把他尊为老师;我对于颜般,和他交为朋友;至于王顺和长息,不过是侍奉我的人罢了。’

【诸儒注疏】“惠公”,费邑之君也。“师”,所尊也;“友”,所敬也;“事我者”,所使也。

【理学讲评】费惠公,是费邑之君。王顺、长息是人姓名。孟子又告万章说:“孟献子以百乘之家,而下交五入,固可见其不挟贵矣。然不但百乘之家为然也,等而上之虽小国之君,亦有不可恃其势位者焉。昔者费惠公尝说道:‘人君取友之途,不可以一端而尽;而尊贤之礼,不可以一概而施。大贤如子思,其道德高于一世,是人之师表也。吾则致敬尽礼,以师道尊之,庶有所仪刑,以成吾之德焉。次贤如颜般,其行谊着于一时,是邦之司直也,吾则平等纳交,以友谊接之,庶有所切磋,以辅吾之仁焉。至于王顺、长息,才不逾中人,能不过奔走,仅可承顺左右,充我之使令,事我而已,岂可与子思、颜般同其体貌之隆哉?”’观惠公之言,是不敢以待王顺、长息者而待颜般,不敢以待颜般者而待子思,尊德之诚,有隆无替,其不挟贵而友,征之小国之君者,又如此。

【元典】

“非惟小国之君为然也,虽大国之君亦有之。晋平公之于亥唐也,入云则入,坐云则坐,食云则食;虽蔬食菜羹,未尝不饱,盖不敢不饱也。然终于此而已矣。弗与共天位也,弗与治天职也,弗与食天禄也,士之尊贤者也,非王公之尊贤也。”

【译文】不仅小国的国君有这样的,就是大国的国君也有这样的。晋平公对待亥唐,亥唐叫他进去就进去,叫他坐就坐,叫他吃就它。即使是糙米饭小菜汤,也没有不吃饱的,因为不敢不吃饱。不过,晋平公也就是做到这一步而已。不同他一起共列官位,不同他一起治理政事,不同他一起享受俸禄,这只是一般士人尊敬贤者的态度,而不是王公贵族对贤者的态度。

【诸儒注疏】“亥唐”,晋贤人也。平公造之,唐言入,公乃入;言坐,乃坐;言食,乃食也。疏食,粝饭也。不敢不饱,敬贤者之命也。

范氏曰:“位日天位,职日天职,禄日天禄,言天所以待贤人,使治天民,非人君所得专者也。”

【理学讲评】亥唐,是晋国的贤人。孟子又告万章说:“费惠公以小国之君,而尊师取友,固可见其不挟贵矣。然又不但小国之君为然也,等而上之,虽大国之君,亦有不可恃其势位者焉。昔者晋平公之于亥唐也,尝慕其贤而往造其家,以千乘之尊下问巷之士,宜其以君道自处矣,乃执礼甚恭,而受命唯谨。当其至门,唐命之入即入,而不嫌于屈尊。及其既入,唐命之坐即坐,而不嫌于抗礼。其上食也,唐命之食即食,虽粗粝之饭,蔬菜之羹,未尝不饱,而不嫌于菲亵,非饱其食也。敬贤者之命,不敢不饱耳。夫以坐起饮食,一惟贤者之命是从,真可谓曲尽尊贤之礼矣。然此特仪文之末,而尊贤之道,尚有不止于此者。天位以官有德,而公不与之共焉;天职以任有德,而公不与之治焉;天禄以养有德,而公不与之食焉。其所以尊之者,不过造请承顺之间,此乃无位之士,所可自尽其尊贤之情者耳。岂以王公操爵禄之权,可以贵人富人者,而其尊贤之道,仅止于此而已哉。”然平公虽未尽尊贤之道,而已曲尽尊贤之礼,其视世之负其位,不肯下交者,固有间矣。不挟贵而友,征之于大国之君者又如此。

【元典】

“舜尚见帝,帝馆甥于贰室,亦飨舜,迭为宾主,是天子而友匹夫也。”

【译文】从前舜去拜见尧帝,尧助他的这位女婿住在副官中。他请舜吃饭,舜也请他吃饭,二人互为客人和主人。这是天子与普通百姓交朋友的范例。

【诸儒注疏】“尚”,上也,舜上而见于帝尧也。“馆”,舍也。礼,妻父日外舅。谓我舅者,吾谓之甥。尧以女妻舜,故谓之甥。“贰室”,副宫也。尧舍舜于副宫,而就飨其食。

【理学讲评】“尚”字,与“上”字同。甥,是婿,尧以女妻舜,故谓舜为甥。贰室,是副官。孟子又告万章说:“晋平公以大国之君,而尊礼亥唐,固可谓不挟贵而友矣。然亦非但大国之君为然也,虽天子亦有之。当初虞舜一侧陋之匹夫耳,尧知其贤,举于畎亩之中,妻之以二女,舜由是得以上见于尧。尧以甥礼待舜,馆之于副官,亦时就副宫,与舜同饮食而飨舜。舜尚见帝,则舜为宾而尧为主;尧就飨舜,则尧为宾而舜为主,以君臣之间,而更迭为宾主之交。是其以天子之贵,下友匹夫之微;知有道德之可尊,而不知有名位之足恃;知有情意之当洽,而不知有势分之可拘也。尧之友德而无所挟固如此。以天子之贵,尚不可以有挟,而况于有国有家者乎?贵且不足挟,而况于挟长挟兄弟者乎?此友之所以不可以有挟也。”

【元典】

“用下敬上,谓之贵贵;用上敬下,谓之尊贤。贵贵尊贤,其义一也。”

【译文】地位低下的人尊敬地位高贵的人,这叫尊敬贵人;地位高贵的人尊敬地位低下的人,这叫尊敬贤人。尊敬贵人和尊敬贤人,道理都是一样的。

【诸儒注疏】贵贵、尊贤,皆事之宜者。然当时但知贵贵,而不知尊贤,故孟子曰:“其义一也。”

此言朋友人伦之一,所以辅仁,故以天子友匹夫而不为诎,以匹夫友天子而不为僭,此尧、舜所以为人伦之至,而孟子言必称之也。

【理学讲评】孟子又告万章说:“历观古人不挟贵而下交如此,非其过自贬损也,惟有见于理之当然而已。盖自君臣之位定,而上下之分殊,以在下之士庶,而奔走承顺以敬其上,非无谓也,朝廷莫如爵,名分所在,虽贤者不得而抗,因彼可贵而我贵之,这叫做贵贵。以在上之君、公、大夫,而虚怀隆礼以敬其下,非无谓也,长民莫如德,道德所在,虽贵者不得而慢,因彼为贤而我尊之,这叫做尊贤。贵贵尊贤,其事若有不同,然以礼言之,上下相敬,各有攸当,同归于义而已。”盖义者,宜也,位之所在,则尊君为重,故用下敬上而不为谄,此安分之理宜然也。德之所在,则尊贤为重,故用上敬下而不为屈,此忘分之理宜然也。分之则为各欲自尽之心,合之则为一德相成之道,所以说其义一也。世之人,但知贵贵,而不知尊贤,则亦昧于义之所在矣。按:孟子此章,因论朋友,遂及于君臣。盖君、臣、朋友,皆以义合者也,义合则从,不合则去,故定交甚难,而全交为尤难。止于定交而已,如献子于五人,惠公于颜般,平公于亥唐。能不挟者,皆可以得友,必欲心孚意契,终始相敬。以全其交,则必如尧之于舜,元首股肱,赓歌喜起于一堂,而后可以言泰交之盛,此则非有任贤勿贰之心者不能,不但不挟其贵而已。

【心学讲评】古者自天子以至于士,皆有友以同志考道。流及后世,君骄士贱,而此意仅有存者。士游人国,苟未可委贽为臣,诸侯王亦以友名之。其实则虚拘之以为名,而既无问道之诚,又无致敬之礼,自谓屈尊友士,而士亦荣矣;其所友之者何义,不可问也。

万章问曰:“今天下亦竞言友矣。乃友之必有所以友之之故,则必有所以友之之道。然则欲与人友者自尽而得善交之益,将如之何?”

孟子曰:“夫友道大矣。人与人为群,而必相合以相资,有义存焉。故长可与少为友,贵可与贱为友,世族之子可与寒士为友,相忘焉而后相孚,相孚焉而后相辅,己之长不可挟也,不挟长,而后少者乐得与为友;己之贵不可挟也,不挟贵,而后贱者无嫌与为友;兄弟虽为侯王,不可挟也,不挟兄弟,而后素旅之士愿进而与为友。夫少长尊卑,亦人之大分也,而不可挟者何也?则以友也者,非仅侈下交之文以倾动天下也;以其人之有德,而我与友焉,则善可相扶,不善可相戒。如是而存一我长彼少,我尊彼卑之心,因恃彼之必降志于我,则此心一萌,内不必尽其诚,外不必尽其礼,彼亦泛然而不相亲,而何能以其德匡吾之德哉?

“而今之所谓友者皆异是,抑何不观夫古人乎?夫挟之事不一,莫莫甚于挟贵。贵者操荣人辱人之权,将谓尊卑有定分,而彼亦得交于我为幸也。乃古人不敢以此心而加诸友也。孟献子以鲁贵戚之卿为公室辅,食采有家,其赋百乘,可谓贵矣;乃有友五人焉,择友精,而得友亦盛也。吾尝于传闻识之。其一为乐正裘,一为牧仲,其余三人昔尝识之,而今忘之。五人之姓字且在若存若忘之中,盖皆抱素避名,幽居之士也。而献子之与此五人,则实以友道相与者也。献子不知己之贵,而惟知五人之德;五人亦惟知献子之尊已德,而忘献子之家。惟其互相忘也,故献子知其有美必奖,有恶必规,故交游遍列国,同事有盈庭,而惟与此五人为友。若使此五人而存一百乘之家于心目,则亦慕势枉道之人,而献子不与之友矣。夫献子且唯恐所友者之有其家,而肯自挟其有以使人之友我哉!此不挟贵之心,彼此相谅者也。百乘之家贵矣,而犹日非有臣主之分也。

“乃非唯百乘之家为然也。小国之君,国虽小而君固尊,至于其友士而不挟也,虽小国之君亦有之,则费惠公是已。惠公之庭,有子思,有颜般,有王顺、长息,其为无位之士均也。而惠公之言曰:‘吾之交诸子也,唯其德而已矣。子思之德,吾不敢不师也,北面而问道,犹恐不我正焉。颜般之德,必相与为友者,同志相规,庶几其不我距乎!王顺、长息,非无才也,可事我而已,我不敢以待顺、息者事二贤,亦不敢以事二贤者泛交于顺、息,庶二贤不失其尊乎!’由其言而推之、则君臣之分,但施之顺与息,而不敢以加之二贤,则于二贤之侧忘其为君,审矣。犹日小国之君,威福之权未极崇高也。

“乃非唯小国之君为然。进而大国,权侔天子,位冠友邦,尤其贵之可挟者也,而亦有之,则晋平公是已。平公以世霸之资,主盟中夏,列国且奔走焉,而其所友者,无位之亥唐。其于亥唐也,有所问道,则往造焉。唐不与讲揖让延升之礼,命之入则入,弗待逡巡也;唐不为修先人为席之文,命之坐则坐,居然侍坐也;论说久而当食,唐不与行躬执馈献之仪,命之食则食,无所推让也;其食也,虽疏食菜羹,未尝不饱,屡食焉而无厌心。夫平公岂其果能甘此哉?其必饱也,盖不敢不饱,惟恐富贵之色稍形焉而唐不说也。唐愈简,公愈虔,唐不知有公之贵,而公惟恐其贵之有于身,其不挟也,至矣。然君子犹为平公致惜也。其以师友之礼始之,则必有以终之。尊其德,德可施也;重其道,道必行也。乃终于此,亦徒有其心而已矣。人君爵禄之柄,岂己之所得私哉!位天所以尊贤也,而弗与共;职,天所以待贤而理也,而弗与治;禄,天所以养贤也,而弗与食。自然之理不可违,奉若之权则在我。唯士也慕道而求教,则如公之于唐可矣。王公之尊贤,诏禄有其柄,经邦需其人,使志得而道行焉,贤乃尊于天下。而平公之徒修其文,何为也?

“而不观之帝尧乎?尧之于舜,举之侧陋,延之升闻,宾四门,宅百揆,天位共,天职治,天禄食矣。乃其初相晋接之时,先与讲朋友之礼者,盖始终一致也。舜自沩汭而进见于帝,帝欲与治天工,而不遽臣之也,馆之于贰室,若与己并崇焉。舜见,而尧以飨礼礼之;尧亦见舜于贰室,而舜亦以飨礼飨尧焉。从容献酢于堂阶之间,以大礼周旋,而尧不见丰,舜不见啬。其以飨礼舜也,则舜为宾而尧主;其受飨于舜也,则尧为宾而舜主;但见两德之交孚,人合而如天授。则将来举大任而授之舜者,皆此心之惟见有德者,忘此际之谁为天子,谁为匹夫,而交相辅佑以承天者也。天子而友匹夫,王公之尊贤,道应然耳。夫至于尧,而后所谓友其德,果不负于相友之义矣,挟也云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