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求人:人生最大的生存和竞争本领
26701600000028

第28章 求人动关系的10道方针(1)

好风凭借力,借梯能登天

一个人在事业上要想获得成功,除了靠自己的努力奋斗之外,还要善于借助他人的力量。

《红楼梦》中薛宝钗填过一首《柳絮词》,其中有一句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她一反大贬柳絮飘浮无根、无所附依的写法,而是用肯定态度对它做了赞美。

这种见解有独到之处,求人成事者从中也可得到一个启示:一个人在事业上要想获得成功,除了靠自己努力奋斗之外,有时需要借助他人的力量,才能平步青云或扶摇直上。把“好风凭借力”这句话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用在求人中,就可以称它为“借梯登高”。

对于求人者来说,这里的“梯”指的是他人之力,如名人、亲戚、朋友、同学等,这些是你走向成功的桥梁与阶梯,尤其是那些德高望重的名人,他们的力量更能帮你寻到走向成功的捷径。

古往今来,借助于名人之力成功的事例数不胜数。汉高祖刘邦立太子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

汉高祖刘邦共有八个皇太子,生母不一,为了争夺太子之位,展开了子与子、母与母之间的明争暗斗。

刘邦想立戚夫人之子如意为太子,可吕后想立自己的盈为太子,于是她找张良帮忙。

张良献上一计,说:“皇上一直想延请四个在野的贤人出山,但他们始终不肯,若将他们迎为宾客,太子常请此四人赴宴,必会被皇上看见而问其缘由。”

果然不出张良所料,高祖以为盈为人恭敬仁孝,天下名人慕名而来,终于立盈为太子。盈的成功完全仰仗四大贤人的盛名,借助他们的名望得到了皇帝宝座。

中国人历来看重宗族亲情,以至在今天仍然盛行“走后门”。“后门”其实就是一种看不见的裙带关系网,类似于所说的“梯”。

利用“后门”去干违法乱纪的事情,当然是不足取的;但如果你想充分发挥你的才智,有所成就,在某些时候借助“梯子”还是必要的。比如缺乏社会经验的学生,要想在社会上谋得一份理想的职业,得到社会的承认,就必须靠熟人或名人的引荐。

一般来说,无论引荐者名望大小、地位高低,只要对你成功有所帮助,他就是你登上高处的“梯子”,他的威信和影响力对你大有用处。

一般人除对权威和名望有一种崇拜感和信任感之外,对熟识的人同样有一种可靠、信赖的感觉,因而他们常常会从推荐者身上,估量被推荐者的能力和人格。这种透视现象可以帮助求职者被录用,继而步步高升。

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在各种社会关系构成的屏障面前,互相利用是人性的弱点,但它也是人类共同需要的心理倾向,而这正是“借梯登天”之计的实质所在。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不懂得或不善于利用他人力量,光靠单枪匹马闯天下的人,在现代社会里是很难大有作为的。

多个朋友,多条求人路

朋友是求人办事的有机纽带,不会借朋友关系的人,只能在自己的圈子里办有限的事,善借朋友关系才能万事不难。

许多人的朋友关系能维持一辈子,只要一有难事开口相求,立即便可以得到朋友的热情相助。在生命的有限时光里,千万不能没有朋友,多一个朋友,就多了一条求人路。

有些人富贵发达之后,就逐渐与原来的老朋友疏远了,甚至忘掉了老朋友,躲着老朋友。因为彼此之间的关系已发生了变化,产生了距离。在这样的情况下,怎样向朋友开口求助呢?

求朋友帮忙必然要比求陌生人好得多,至少曾经有过或深或浅的交情。再者,跟朋友说话总比跟陌生人好开口得多,就是送礼还能找着门呢。下面介绍几种向朋友求助的技巧。

带点见面礼。

既然有交情,带点礼物上门是非常自然的,也是情感的体现。礼物不在多,但它能把多年没有交往的空缺一下子填补起来。

踏进了朋友的门,便有了开口求朋友办事的机会了。

唤起对方的回忆。

因为回忆过去,就唤起了对方沉睡多年的交情,这交情才是对方肯帮你的基础。

当然,回忆过去,闲聊往事,也有个当与不当的问题。当年朱元璋当上了皇帝,先后有两个少时旧友来找他求官做,一个说了直话,引起了他出身的尴尬,被杀了头;而另一个说话委婉、隐讳的朋友被朱元璋委以高官。

与朋友及家人闲聊过去,如果是当着他孩子和老婆的面,尽量少去提及可能让对方尴尬的笑料和“乐事”,这样可避免触及对方在家庭中的权威,引起对你的反感,致使你达不到求助目的。

以言相激。

长时间没有来往,此次突兀而至,对方便心知肚明你有事要求助于他。他若不愿帮办,一进门就显得非常冷淡。当你把所求之事提出来的时候,他会现出含含糊糊的拒绝态度。

这时,你就得把“死马当成活马医了”。“以言相激”不失为一种扭转对方态度、继续深入的好方法。

比如,你可以说:“你是不是觉得,我这事给你找的麻烦太多?”

“我知道你能帮我,我才来找你的,否则,我也不会大老远地跑到你这里来。”

“我想你有能力帮我,再说这事也不是什么违背原则的事。”

“我临来之前,跟亲友都打过保票了,说到你这里准能办成,难道你真让我回家无脸见人?”

以言相激也须掌握分寸,若是对方真的无能力相助,你就不能太苛求人家,让人家为难,更不能说出绝情绝义的话,伤害对方。只有你了解到对方确实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时,才可以以言相激,逼他去办。

如果他真的肯帮你,不管办成没办成,事后,你都应该道谢,这样会显得你有情有义,有礼有节。

求朋友帮忙的3个误区

许多人交友处世常常陷入这样一个误区:好朋友之间无须讲究客套。他们认为,好朋友彼此熟悉了解,亲密信赖,财物不分,有福共享,讲究客套就太拘束也太见外了。

其实,他们没有意识到,朋友关系的存续是以相互尊重为前提的,容不得半点强求、干涉和控制。彼此之间,情趣相投则交,反之则离。朋友之间再熟悉,再亲密,也不能随便过头,不讲客套,这样,默契和平衡将被打破,友好关系将不复存在。

每个人都希望拥有自己的一片小天地,朋友之间过于随便,就容易侵入这片禁区,从而引起隔阂冲突。

譬如,不问对方是否空闲、愿意与否,任意支配或占用对方已有安排的宝贵时间,一坐下来就“屁股沉”,全然没有意识到对方的难处与不便;追问对方深藏心底的不愿启齿的秘密,一味探听对方秘而不宣的私事;忘记了“人亲财不亲”的古训,忽视朋友是感情一体而不是经济一体的事实,花钱不分你我,用物不分彼此。

凡此等等,都是不尊重朋友的表现,是侵犯、干涉他人的坏现象。偶然疏忽,可以理解,可以宽容,可以忍受。长此以往,必生间隙,导致朋友的疏远或厌恶,友谊的淡化和恶化。因此,好朋友之间也应讲究客套,恪守交友之道。

一般说来,求朋友办事要避免3个误区:

第一,彼此不分,违背契约。

朋友之间最不注意的是对朋友物品处理不慎,常以为“朋友间何分彼此”,对朋友之物,不经许可便擅自拿用,不加爱惜,有时迟还或不还。一次两次碍于情面,不好意思指责,久而久之,会使朋友认为你过于放肆,产生防范心理。

实际上,朋友之间除了友情,还有一种微妙的契约关系。以实物而论,朋友之物都可随时借用,这是超出一般人关系的地方,然而你首先应有一种观念:“这是朋友之物,更当加倍珍惜。”“亲兄弟,明算账。”注重礼尚往来的规矩,要把珍重朋友之物看作如珍重友情一样重要。

第二,随便反悔,不守约定。

你也许不那么看重朋友间的某些约定,对于朋友们的活动总是姗姗来迟,对于朋友之求当时爽快应承,过后又中途变卦。

也许你真有事情耽误了一次约好的聚会,或未能完成朋友相托之事,也许你事后轻描淡写加以解释,认为朋友间应当相互谅解和宽容,区区小事何足挂齿。孰不知朋友们会因你失约而心急火燎,扫兴而去。虽然他们当面不会指责,但必定会认为你在玩弄朋友的友情,是在逢场作戏,是反复无常、不可信赖之辈。

所以,对朋友之托,一定要慎重对待,遵时守约,要一诺千金,切不可言而失信。

第三,乘人不备,强行索求。

当你有事求人时,朋友当然是第一人选,可如果你事先不作通知,临时登门提出所求,或不顾朋友是否情愿,强行索求,这都会使朋友感到左右为难。即使他答应了你,但心中仍然不快,认为你太霸道,不讲道理。

所以,你对朋友有所求时,必须事先告知,讲话采取商量口吻,尽量在朋友情愿的前提下提出请求,同时还要记住:人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强求。

把朋友的朋友“挖”出来

求人办事需要社会关系,可每个人的社会关系总是有限的。很多人都觉得,要办点什么事,可是没有相关方面的熟人,急得团团转。这时候,可以向朋友们打听,询问他们有没有这方面的朋友可以解决难题。这种做法就是“借”朋友的社会关系。

每当这个时候,好朋友总会慷慨解囊,介绍自己的社会关系。可见,朋友之间“借”用对方的社会关系,已成为朋友的“功能”之一。

交朋友的方式方法很多,但更多的情况是,朋友向朋友介绍自己另外的朋友,使他们也成为朋友。一些彼此天南海北的人,在初次交往后会发出这样的惊叹:“嗨!这世界简直太小了,绕了几个弯儿,大家就成熟人了。”其中奥妙就在于此。

对于平时不熟悉的人,要与他一见如故,不是件容易的事。初次见面,最多握个手,说几句客套话,再想深聊,又没有多少话题。然而,假使相互扯上朋友关系,自然使对方精神兴奋。这样,就借助朋友的关系扩大了自己的社交范围。

不是特殊的关系,一般人不会主动把自己的朋友介绍给别人,尤其是在大家都很忙的时候。所以,想认识谁,就要主动找熟人介绍。

比如,当朋友与别人交谈时,你主动走上前去同朋友打声招呼,说几句话,一般他会主动介绍一下正在与他说话的人。

如果没有介绍,你可问一句:“这位是……”他告诉你后,你趁机跟对方说点什么,但不要谈太长时间,以免耽误朋友的事情,对方也会认为你不礼貌。简单地说两句之后,起身告辞,或再加上一句:“回头我们再谈,你俩先谈吧。”

或者当朋友与别人交谈完毕后,你找到他问一问:“刚才与你谈话的人在哪儿工作?”

如果觉得有必要结识,或可以与他谈一些有关事情,就请朋友为你介绍一下:“我想认识那位朋友,帮我介绍一下好吗?”一般情况下,朋友都愿意帮你介绍,因为这样显得自己很能干,交际面广,朋友多。

如果去的场合是某单位或某人举办的活动,你可以主动请东道主介绍几位朋友。如果人不太多,可以让东道主把你介绍给大家,然后你就可以与任何一位谈话。

其他人因为你与东道主关系密切,也会很高兴认识你。即使你与东道主关系一般,他只要把你请来了,就会满足你的要求,但你必须主动提出来。

需要注意的是,在与朋友的朋友交往时,你可以与对方直接联系,再把彼此交往的情况告诉彼此共同的朋友。但是,不要超越了介绍的朋友,有些人就是因为忽视了原先的介绍者而遭到批评。如果处理得不好,你可能同时失去两个朋友。

另外,在你受朋友之托代为照顾他的朋友时,一定要忠人之事。因为这不但代表了对托付的朋友所尽的一份心力,也是你拓展自己人际关系的大好时机。

随着社会交往范围的扩大,人们与不相识的人接触,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数量上都大大增加。怎样与朋友的朋友相处,打进他们的交际圈,这已成为现代人不可忽视的基本功之一。

同窗关系,办事最得力

同窗关系愈久弥坚,助益良多,所以,求人办事儿,千万不要把这种宝贵的人际资源白白浪费掉。

同窗之谊,情如手足,在某种程度上犹胜于手足之情;同窗之谊,犹如朋友之情,但一定意义又有别于朋友之情。能为同窗,实属有缘。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此缘应倍加珍惜。

相识、相处,尔后相知、相助,同窗关系愈久弥坚,助益良多,所以,求人办事儿,最实在、最得力的当属同窗关系。

谁没有几位昔日的同窗?说不定你的音容笑貌还存留在他们的记忆中。千万不要把这种宝贵的人际关系源白白浪费掉。如果你有困难的事求人办,不妨努力地去开发和使用同学关系。

作为同学,一般都有数年的交情。同甘共苦的日子,必然会冲淡地位或身份的隔阂,即使只一面之交,只要知道彼此是同学,心里会马上涌起一股亲切之情,这就是同学的魅力。

一般从相遇到交往之,再到培养和建立关系,经常需要长久的酝酿期。倘若这种交往形态是发生在同学之间,其酝酿期必将缩短不少。

同学关系非常纯洁,有可能发展为长久、牢固的友谊。因为在学生时代,人年轻单纯,热情奔放,对人生对未来充满浪漫的理想,而这种理想往往是同学们共同的追求目标。

曾几何时,彼此在一起热烈地争论和探讨,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坦露在别人面前。加之同学之间朝夕相处,彼此间对对方的性格、脾气、爱好、兴趣等等能够深入了解。因此,在同学中最容易找到合适的朋友。这就如同酿酒,时间久了必有醇厚之香。

有人认为,同学之情只有几年,一旦缘尽则情尽,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无论从实用主义还是情感价值角度看,同学的友谊都值得保持和维系。

三国时的蜀主刘备在读私塾时,由于讲义气,能主持正义,而且能宽厚待人,他与同学的关系处得相当融洽。

在刘备的同学中,有一位叫石全的人,是刘备读书时最合得来的朋友,他读完私塾后,为尽孝道,回家供奉自己的老母亲,靠打柴卖字画为生。

刘备不嫌其清贫,经常邀请石全到家中做客,共同探讨天下大势,刘备与石全的关系也在不断地加强,情同手足。

在东汉末年的大混战中,刘备军事实力很小,不得不依附其他人。在一次激烈的交战中,刘备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幸免于难的他四处流亡,最后投奔石全,隐藏在他的家里,逃过了一劫。

可见,同学关系有时在危急关头能帮上大忙,能起到排忧解难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平时一定要和同学联络感情,只有经常联络,同学之情才不至于疏远,同学才会心甘情愿地帮助你。

同学之间为经常保持联系,一般都成立同学会。一年一小会,十年一大会,大家虽已不在一起,但关系愈聚愈坚,愈聚愈惜,彼此相互照应,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那么,怎样才可以与同学保持经常联系呢?

为保持良好的同窗友谊,有空就给远在异地的同学打打电话,通通信,上网发发邮件聊聊天,询问一下对方近来的工作学习情况,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互相交流一下,这是很有必要的。

碰上同学的人生大事,如果有空最好尽量参加,如果实在脱不开身,最好也得写信或托人带些礼物。

对方有困难的时候,更应加强联系,许多人总是喜欢向同学汇报自己的喜事,而对一些困难却不好意思开口,应去掉这些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