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共和国36位军事家(上册)
26719700000056

第56章 西北战场大后方的组织者(2)

小河会议后,毛泽东让贺龙专管地方和后方工作,为保证西北战场的后方安全和物资供应尽心尽力。解决了绥远问题,并任西安军管会第一任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率部进军大西南。

1947年3月,蒋介石调集23万大军进攻陕甘宁边区时,党中央决定组成西北野战军,由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委,习仲勋任副政委,在前线统一指挥。本来陕北部队隶属于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按惯例应由联防军司令员贺龙指挥,但因贺龙仍在前线兼任晋绥野战军司令员,因此,中央在陕北面临大敌的形势下,作出了这一决定。贺龙党性很强,拥护中央决定。当中央军委调第一纵队西渡黄河,保卫边区时,他二话没说,当中央军委又调王震的第二纵队开赴陕北时,贺龙送王震过黄河,并叮嘱部队,听彭老总的指挥。

3月19日,陕甘宁部队主动撤出延安后,中共中央和陕甘宁领导机关部分撤到晋绥。从此,晋绥成了西北战场的后方。贺龙深感责任重大,任务繁重。3月27日,周恩来在山西临县三交镇会见贺龙,向他传达中央决定:以刘少奇为首的中央工作委员会,前往河北;以叶剑英、杨尚昆为首的中央后方工作委员会,留驻晋西北;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留在陕北,主持中央工作。还说,中央机关来河东的一大堆,事情很麻烦,一切依靠你安排。贺龙一再表示,请中央放心,保证他们吃住和安全。

5月10日,彭德怀来电求援,急需弹药。贺龙急其所急,即送各种炮弹2000发,接着,又连送三批弹药,支援陕北。

据此,贺龙预料到西北战场需要的武器弹药不少。于是,他将河西的军工厂全部迁到河东,后来办起10座军工厂和一所工业学校,有6000名职工,能年产炮弹4000发、迫击炮弹1200发,手榴弹10万个,各类炸药20万斤,子弹15万发,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战争需要。

这时,贺龙因工作劳累,生病住院。当中央通知他到河西小河村开会时,他立即出院,抱病于7月18日起到中央所在的靖边县小河村时,毛泽东走出窑洞迎接。

当时,毛泽东告诉他这次会议主要研究进一步组织和发展战略反攻问题。陕北战场得靠晋绥,无论在军事上、财政上、粮食上都如此。中央考虑,由你贺老总把这两个地区领导起来,造成一个统一的后方,也好让彭德怀放手去打仗。贺龙表示,听从中央安排,一切服从战争的全局利益。

7月21日,小河村会议在河滩边一个大院子召开。当毛泽东、周恩来先后讲话,分析形势、总结成绩、安排反攻后,会议决定“由贺龙统一领导陕甘宁、晋绥两地工作”,“解决统一后方、精简节约、地方工作三个问题”,“以集中一切人力、物力、财力,支援西北解放战争”。从此,党中央把全面支援西北解放战争的重担交给了贺龙。

贺龙一辈子带兵打仗,忽然叫他管地方,搞支前,有些人不太理解。贺龙认为,中央军委留在陕北,作战由军委直接指挥更为适当,顺理成章。何况,中央交给他的任务并不简单。

小河村会议后,贺龙很快在绥德召开两个地区的县委书记联席会议,提出两个边区统一的三项措施:一是统一生产建设、金融贸易、建立独立自主的财政经济体系;二是加强支前工作的组织领导,有计划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三是搞好土改,从根本上调动劳动人民生产、支前的积极性。他还提议,后方机关精兵简政,把多余人员组织起来搞生产,服务前方,将节约下来的物资送到前线去。这次会议,便是他对中央决定的具体表达,也是他主持后方工作的施政纲领。后来,习仲勋说:“没有小河村会议,前后方就不能一体化。没有两区统一,就不可能取得只经一年一个月零三天就收复延安的胜利。”

为了迷惑敌人,制造主力东渡的假象,8月18日,贺龙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将陕北机关和晋绥机关移往河东,他们刚刚渡河上岸,胡宗南部队便乱枪打来。彭德怀乘机在沙家店歼灭胡宗南主力一个师,从此,西北战场开始战略反攻。

一天,贺龙正与林伯渠、习仲勋研究支前时,毛泽东忽然来电:“只要有7000至1万担粮食,即可保障作战计划之完成。”因此,粮食,能否满足,成了西北战场能否胜利的关键。

晋西北贫穷不堪,无粮可筹。贺龙通过中央向晋冀鲁豫借了足够的粮食,动员千军万马,好不容易从千里之外,把粮食运往西北战场,保障了部队的急需。这时,贺龙又将留在晋绥的第三纵队交给西野建制,晋绥仅留下一个独立第三旅。

为了补充兵员,贺龙通过压缩机关,动员失散人员归队,发动青年参军等办法,千方百计扩大地方兵团。1947年曾动员3万人参加野战军,5万人参加地方军。到1948年底,陕甘宁晋绥的野战部队扩大到7个纵队又两个旅,到1949年6月,西北野战军从小河村会议时的3个纵队又两个旅,发展成为拥有18个师、6个军、两个兵团的22万大军。这在人口稀少、连年征战的陕甘宁晋绥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了。

西北野战军的主力是贺龙的晋绥部队,贺龙虽在后方支前,但他非常重视部队的表现。他认为,我带出来的部队,如果别人不能指挥,那就说明我贺龙党性不强。因此,他经常参加西野前委会议,协助彭德怀做部队思想工作。只要他听到什么风声,或者某部队出了什么问题,他都要到所在部队去做工作,告诫部下:“彭老总的话,就是命令。一切都要服从他的指挥!”

1948年8月,贺龙从延安出发,前往河北平山参加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途中,眼看天翻地覆的形势变化,为适应全国解放的人才需要,毅然取道晋南筹建西北军政大学。

9月8日,当毛泽东在西柏坡召开的党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五年内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时,他非常拥护。讨论中,他向中央建议:中央宣传部要抓好干部教育,财政部要搞好财经工作人员训练班。毛泽东在会上强调“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并且作了《关于执行请示报告制度的决议》后,贺龙非常诚恳地向毛泽东写了两个材料:《关于晋绥、陕甘宁土改整党工作的检查》和《晋绥军区的两个问题》。有人问他,晋绥问题早已解决了,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说,我是共产党员,凡是与我有关的事,对党都得有个交待嘛!

1949年2月17日,他与彭德怀、习仲勋、王震再次到西柏坡出席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会后,去北平参加解决绥蒙问题。因为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讲了解决国民党军残余的三种方式:即天津、北平和绥远方式。绥远是贺龙的晋绥管辖,当时刚划归西北局。因此,毛泽东建议,他去领导绥远问题的第二轮谈判。

为了慎重处理绥远问题,行前他叮嘱李井泉,回去传我贺龙的话,晋绥所有武装立即停止向国民党军队主动进攻,并后撤60公里。还说,不准乘机挖绥远国民党军队的“墙角”,停止发动政治攻势。后来,他在北平饭店与聂荣臻、林彪、陶铸一道同国民党傅作义、邓宝珊就和平解决绥远问题达成共识,并委派专门小组处理具体问题。从此,绥远问题和平解决。

不久,他为西北筹集物资,到东北学习恢复生产建设的经验,在东北小住。5月20日,西安解放后,中央委他为西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西北局重新组建后,彭德怀为第一书记,贺龙为第二书记,习仲勋为第三书记。

贺龙接管西安期间,敌情复杂,社会秩序混乱。他到任后,本着“接管并重”的原则,首先调进大批粮食物资,稳定金融物价,保障人民生活。接着狠狠打击匪特,安定社会秩序,恢复发展生产,使西安为西北全境解放作出了贡献。

9月上旬,贺龙奉中央之命,赴北平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被选为主席团成员,参与制定《共同纲领》,筹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开国大典后,他参加了毛泽东主持的中央军委会议,讨论进军西南。从此,贺龙结束了西北局和西安市的工作,挑起了进军大西南的重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