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中,合理作息尤其重要。休息好,孩子才能有足够的精力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合理安排好孩子的作息时间,会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
很多的孩子整天在书桌旁学习却没有好的成绩,大多是由于不专心导致的。他们坐在那里发呆,捧着书本却心系别处,或者望着天空想入非非。这样的状态,怎么能够学好知识呢?
孩子的各种习惯,都是从小养成的。科学合理的作息可以使孩子养成好习惯,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都是有利的。父母应与孩子坐下来,共同为他们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时间表,让孩子自己遵照执行,父母只需要不时地提醒就行了。一般来说,孩子是根据自己的喜好订立的时间表,而且在时间安排上又比较灵活、宽松,他自然会比较主动地照时间表做,遇到管不住自己的时候,父母提醒,也不会逆反,做起功课来效果也就好得多。
制订孩子的作息时间表一定要考虑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实际情况,最好是让孩子自己参与制订。下面一个例子应该给我们的父母一些有益的启示:
乔治的妈妈原本替乔治订下了一个她认为是十全十美的作息时间表:早晨6点起床,中午放学回家,吃完午饭后,做1小时功课,然后上学;下午回家,先补1小时历史,再看妈妈替他预录的卡通节目,然后有半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晚饭后可以休息一会儿或到附近公园散步,之后回家再温习功课,然后才上床睡觉。
乔治妈妈满以为有了这样的作息时间表,肯定对乔治有很大的帮助,谁知实行了没有几天她便很快发现乔治的功课愈做愈慢,有时候还打瞌睡;有时在乔治的功课还未完成时,他的好同学布迪便打电话来问他看了某个电视节目没有;每天晚上的散步也似乎令乔治疲累过度,根本不能在晚上集中精神学习了。
明智的乔治妈妈及时发现时间表确实有问题,于是果敢地做出改动,午饭后让乔治有点午睡时间,下午看了儿童节目才开始做功课,晚上的散步时间也视孩子的需要而增多或减少。
时间表变得更具弹性,乔治的学习兴趣也比从前增加了。
家长在为孩子制订时间表时,要注意长、短计划相结合。长期计划是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应达到的目标,长期计划的第一步,是要注重孩子内在的思想和感情,而不只是关心他们表露在外的不满和反抗。短期计划虽然也是每天的具体作息表,却也应当注重“模糊概念”,比如不要具体规定几点几分起床、睡觉,几点几分吃饭、看电视、做作业,而应当是在几点之前休息,几点至几点起床,作业必须在看电视之前完成,看电视的时间在多少时间之内等等。
总之,制订一个有弹性的、适合孩子性格特点的时间表,才会有助于孩子养成有规律的学习和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