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学习吃力的孩子,越要重视预习,这样才能从被动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而了解预习的种类和任务则是做好预习的第一步。
指导孩子进行预习,首先要让他们知道预习的各个层次及要求,要使他们明确预习的任务,这样才能把预习按步骤真正做好。根据预习的时间和内容,可以把预习划分为学期预习、阶段预习和课前预习三个层次。
一是学期预习。学期预习是指在开学以前(假期里)或开学初期,集中一定的时间,通读新教材,进行自学的过程。通过学期预习,可以了解本学科的知识体系,也就可以居高临下,从整体上进行学习。同时,这样的预习也可以缓解平时学习的紧张。对于难度比较大,自己又感到比较吃力的学科,这种预习更为重要。
二是阶段预习。阶段预习是指预习一章或者一个单元的知识内容,初步建立起这部分知识的结构。阶段预习可以明确这部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增强学习的目的,也有助于从整体的高度掌握知识。
三是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在老师讲课以前,先自学这一节的内容,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因为这类预习所用的时间较短,收效较快,所以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上面的三种预习方式相互联系,如果学期预习比较充分,阶段预习就可以节省一些时间;如果阶段预习比较充分,课前预习也可以不用天天做了。如果能把这三种预习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效果就会更好。
每一种活动总有它的目标和任务,预习所要完成的任务主要是:
其一,初步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编排思路。教材是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为主的,每一部分皆有自己的知识重点和组合思路,这些在预习时都要弄明白。
其二,查补旧知识,扫除学习新知识上的“拦路虎”。知识都是成系统,有条理,前后紧密相连的,在新知识中往往涉及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旧概念,这些内容,如果有已忘了的或理解不太透的,就应在预习时加以解决,从这点上说,预习也是对旧知识的一种复习、巩固和深化。
其三,确定新教材中的重点和关键,并划出自己尚未弄明白的问题。这项内容,有些书,如初语课本,已在预习提示中明确点出,而教材中未点出的,自己在预习时也应找出来。至于问题,应是自己在预习时确实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用线在书上划出,或加上旁注,以备在上课时解决。
其四,写出预习笔记。为了使预习不流于形式而真正有所得,可以在预习时记些笔记,把预习中的预习内容记载下来,以备听课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