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世界我知道-南美洲——哥伦比亚
26892500000012

第12章 哥伦比亚风景名胜(4)

哥伦比亚前西班牙时期的黄金艺术,凝聚着古代印第安人对宇宙、对人类起源以及对人与大自然关系的哲思,具有一种巨大而神秘的象征力量。这些作品构思巧妙,造型生动、怪异,大自然的本来面貌在这里被变形,被抽象化了。而这些抽象的形象又被赋予了生命的痕迹,这些作品无愧于是世界艺术史上最辉煌的一个组成部分。黄金博物馆除了向参观者展示这些精美的黄金制品外,每天还放映两场介绍开采黄金的传奇故事影片。从这里,人们可以了解到每一件金光闪闪的黄金饰品的背后,有着劳动人民的血泪。

知识小百科

黄金之最

世界上黄金产量最高的国家——南非;世界上黄金储备量最多的国家——美国;世界上最深的金矿区——南非威堤瓦特斯兰德;世界上最大的私人金器博物馆——秘鲁的黄金博物馆;世界上最大的金库——纽约曼哈顿联邦银行的地下金库;世界上镶金牙最多的国家——瑞士。

2.上帝的力量——盐矿大教堂

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天主教堂哥伦比亚西帕基拉盐矿大教堂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它的魅力让世界各地很多游客不辞辛苦前往。教堂始建于1810年,位于距首都圣菲波哥大52千米处的锡巴吉兰小城内。教堂建于地下100多米处,原来这里是一座开采盐的盐矿,经过100多年的时间,盐开采完了,而逐渐形成高大的穹洞和岩柱,哥伦比亚国民银行就在1952-1954年之间出资在原来坑道的基础上修建了地下教堂,并命名为盐矿大教堂。走进地下教堂的入口,原来是采盐的坑道口,现在已经长满了高大的桉树林,一片郁郁葱葱。在洞口旁边的墙上雕刻了一幅画,表现的是几个矿工正在开采盐矿,据说,此画就是为了那些经历了千辛万苦的采矿工人而作,这座大教堂就是矿工们的杰作,也是他们骄傲的资本。

从入口到地下教堂,需经过500米左右的宽大坑道,教堂位于137米深的地下,整个盐矿大教堂高142米,长90米,宽70米,并有四条120米的长廊,占地面积5500平方米,可容纳8000人。它比巴黎圣母院还高74米,教堂完全用黑色盐岩建造。进入教堂的坑道口,沿着宽大的坑道,走过500米,就到了地下教堂。整个教堂由15根巨大的正方形柱子支撑,巨大的柱子整齐地排列着,大柱子是利用原来采矿时留下的岩石修建而成的,柱子上部用大钢索固定。教堂的天花板上,悬挂着许多辉煌壮丽的枝型大吊灯。谁也不曾想到,它竟是用小盐粒的晶体拼成的。教堂中祭坛、传教台、圣母像,都是矿工们用岩盐雕成的。教堂的柱子、神龛、画像等皆在盐矿石上雕成,堪称一地下建筑奇观。教堂正中有一祭台,是由一块18吨重的盐岩建成,上有金色十字架,祭台上周围悬挂了各种各样的彩色电灯泡,祭台、甬道和一幅幅圣像,在五彩缤纷的灯光照耀下闪闪发光,而教堂那空阔的穹顶和四周狰狞的岩壁却仍然留在一片幽暗之中。这明暗对比,使整个教堂呈现出一种神秘色彩,不由得让人肃然起敬。往里走到达大约450米处有着名的雕塑《上帝的力量》。白色的雕刻里,一个裸体男人左手臂伸向另一个男人的手臂,另一个男人只雕有一只臂,整身裸体,男人的手臂更粗,更大,更壮。那只粗壮的大手臂就是上帝的力量,他把力量传给了人类。由于不知道上帝究竟是何种模样,所以雕塑没有身体和面孔。

知识小百科

地下遗产——波兰的盐矿教堂

维利奇卡盐矿是波兰古老的地下奇观,也是人类从中世纪开始创造的地下文明。自公元1044年偶然发现有盐开始,这里便开始了旷日持久的开采,至今仍未完全停工。维利奇卡“大门”在地下100米深处,这是盐矿的第一层,而据说它一共9层,最深处达327米,而它迷宫一样的巷道总长近600里,曲折蜿蜒,丰富犹如一座城市,其中壮观宏伟的地下教堂,尤其让人惊叹。该盐矿于197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安全原因,只对外开放了最靠近地面的三层。

一排排椅子摆放在盐矿大教堂的正厅中央,这是祈祷者的座位。

正厅两边,还有许多祈祷者的座位。正厅两边,各有许多侧厅和小室。

侧厅中,有栩栩如生的神女、神牛等塑像。教堂四壁岩壁上和顶上,布满了一束束雪白的花朵。它们不是人工作品,而是大自然的杰作,是由残留着的岩盐形成的。上面还在灯光照耀下闪闪发光,使参观者犹如置身于富丽堂皇的水晶宫中,看起来别有一番风味,增添了教堂的风姿。人们来到井下,犹如来到一座富丽堂皇的地下宫殿。穿过许多筑在绿色盐层中的错综迷人的走廊,却没有看见任何支柱,这是因为盐的表层很坚固,它本身就是强大的支撑物。此外,教堂还有三条长120米、宽30米、高20米的大走廊。这座别具风格、富丽堂皇的地下宫殿式教堂是为了祭祀盐工的守护神-罗莎女王而修建的。现在,这座地下大教堂已成为哥伦比亚重要的旅游热点区之一。

知识小百科

盐文化的奇葩——盐矿医院

盐屋可以用来治病。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许多人为了躲避战火,便躲进了山洞。在里面的时间待久了,一些哮喘病患者的症状居然减轻了很多,有的病人甚至长期没有发病。前苏联专家在研究中发现,原来山洞里潮湿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岩盐和稀有元素,对哮喘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经过50余年的临床验证,专家们创造了“气溶胶盐”治疗法。罗马尼亚在拉里克矿区就设置了“盐疗”医院。人们乘坐电梯下到已开采过的盐矿巷道内,那里有一间高达几十米的大厅,光滑的墙壁像用大理石砌成,带有美丽的浅灰色花纹。在这样的“盐疗”室内,装了病床,供气管炎、哮喘病患者前来治疗。该盐矿暴露在外的岩石,被雨水冲成盐湖。湖水含有多种矿物质,可以治疗妇科病、关节炎等一些疾病。

3.对神的礼拜——哥伦比亚考古遗址

安第斯山区的圣奥古斯丁考古遗址是迄今为止哥伦比亚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它位于哥伦比亚南部海拔1800多米处。它坐落于哥伦比亚西南部的乌伊拉省的一个小村庄中,距首都圣菲波哥大西南约450千米。那里是山区,主要以丘陵、峡谷为主,气候温暖,降水丰富。古代的印第安人在那里孕育发展出了相当独特的圣奥古斯丁文化。古代时,圣奥古斯丁的居民以农业为生,主要种植谷物、蔬菜、水果,也进行狩猎和捕鱼。除此之外,圣奥古斯丁居民还掌握着极为高超的制陶技术。这些掌握着高超手艺的圣奥古斯丁的艺术家们,用黑曜石制成石斧,在玄武岩上雕刻出了精美的石像和石碑,表达着他们对传说中的神和动物的全部想象,有的代表最高权力的太阳神,有的代表多产、雨、大地之神的蛇像等,这些公元前5世纪后雕刻的石像和石碑,现在还残存400多处,与复活节岛上长耳朵、长鼻子、长脸的巨石像不同,这里的石像有着可爱的脸部表情。现在的石像是由不同时期的雕刻组成的,前期的人像雕刻线条简洁,后期作品雕刻细腻,这些栩栩如生的雕刻装饰充分显示了从1世纪到8世纪北安第斯人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种文明虽然颇为辉煌过,但与其他美洲文明一样,在8世纪时达到鼎盛后,又迅速地衰败消失了。为了保护它的历史价值,哥伦比亚政府将它作为一个考古公园保护起来,并在1995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将圣奥古斯丁考古公园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知识小百科

亚洲的圣奥古斯丁

在亚洲也有一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圣奥古斯丁,它就是位于菲律宾的圣奥古斯丁教堂。教堂始建于1571年,当初的建筑以竹子、椰叶及泥土建成,后因火灾被毁。1599年重建,改为石建筑。它是菲律宾最古老的石造教堂,经历五次地震和两次世界大战而能屹立不倒,被许多人认为是奇迹。圣奥古斯丁教堂的特征是石块上的浮雕细致逼真。教堂内部的天花板和墙壁上都有绘画,正中是奥古斯丁像和耶稣像。菲律宾历代高官显要的骨灰都埋在教堂内,地板上刻着死者的生卒年份。最显热带特色的是枝型灯和明媚的阳光长时间地照射在彩色玻璃上。

现在,圣奥古斯丁考古遗址不仅是考古学者热衷去的地方,而且由于那里风景优美,成了着名的自然风景区。圣奥古斯丁考古遗址分布在面积达200平方英里的土地上,想要游览这些古迹最好的交通工具是吉普车和马。遗址中最重要的雕塑群位于距离村庄两英里的地方,每天上午9点至下午4点,这处景点会对游人开放。在圣奥古斯丁考古遗址中建有博物馆和图书馆,在这里可以得到关于圣奥古斯丁考古遗址的历史知识。游客可以通过步行游览被称为“雕像丛林”的着名的雕像建筑群。这些雕像包括四处小方山,共有35处风格各异的雕像。

考古学家把这些雕像按其风格分成古典主义雕塑群、自然主义雕塑群、表现主义雕塑群和抽象主义雕塑群。

位于考卡省的铁拉登特罗国家考古公园距离首都圣菲波哥大西南约300千米处,被称为圣奥古斯丁文化的延续。铁拉登特罗国家考古公园是哥伦比亚考古价值极高的国家公园,也是一个自然风光优美的国家公园。铁拉登特罗文化从8世纪左右开始,持续了近600年,直至14世纪为止。铁拉登特罗文化继承了圣奥古斯丁文化,但后来被帕埃斯文化所取代。

在山坡上开垦旱田的铁拉登特罗土着居民修建了建在人工夯实的地基上的住宅,这些住宅的墙壁用玉米茎秆编结,再涂上黏土,在其屋顶上则铺上麦秸。室内设有隔间,中央放置火炉和睡觉用的长椅。

村民们以渔猎和采集工作为主,有时还种植玉米、南瓜、扁豆等作物,这时的土着居民也已学会从含盐分的温泉中提炼食盐。同时,他们还把金属和贝壳作为与邻近部落进行商品交换的货币。

属中生代白垩纪砂岩的铁拉登特罗岩石由于岩性较软,因而适合建造地下墓室。开凿于岩石上的铁拉登特罗的地下墓穴深5-7米,墓室基本上是团形或椭圆形,并建有阶梯。墓室面积的大小和壁龛的数目是死者社会地位的直接反映。有的豪华墓室有7个壁龛,有的墓室直径有几米,这些都反映了墓主地位的不同。墓室的顶棚和柱子上都绘以复杂的纹饰。铁拉登特罗实行火葬制度,死者的地位越高,需要陪葬的侍从就越多,侍从的骨灰撒在墓室的地面上,从而形成了哥伦比亚早期的印第安人的墓葬文化。

知识小百科

独特的墓葬文化——天葬

天葬是中国境内藏族同胞较为普遍的一种葬俗,亦称“鸟葬”。用于一般的农牧民和普通人。藏族佛教信徒们认为,天葬寄托着一种升上“天堂”的愿望。每一地区都有天葬场地,即天葬场,有专人(天葬师)从事此业。人死后把尸体卷曲起来,把头屈于膝部,合成坐的姿势,用白色藏被包裹,放置于门后右侧的土台上,请喇嘛诵超度经。

择吉日由背尸人将尸体背到天葬台,先点“桑”烟引来秃鹫,喇嘛诵经完毕,由天葬师处理尸体。然后,群鹫应声飞至,争相啄食,以食尽最为吉祥,说明死者没有罪孽,灵魂已安然升天。如未被食净,要将剩余部分拣起焚化,同时念经超度。藏族人认为,天葬台周围山上的秃鹫,除吃人尸体外,不伤害任何小动物,是“神鸟”。天葬仪式一般在清晨举行。死者家属在天亮前,要把尸体送到天葬台,太阳徐徐升起,天葬仪式开始。天葬仪式未经允许,是不可以去观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