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学与控制力
26985200000010

第10章 消除他人敌意,化解各方冲突(3)

另一种方法是打折扣,就是当别人向你提出请求时,你可以缩减他的要求,这样一来,他下次再向你提出请求时,就会慎重得多了。其实人与人交往,就是双方不断地试探对方的底线,一旦触及到对方的底线,就不会再向前了,彼此也就相安无事了。

在人际交往的矛盾和冲突中也会出现“破窗效应”。就像一些小矛盾和小冲突,没有及时地化解,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慢慢地积累成大矛盾和大冲突。一旦造成了这种局面,人际关系也就出现了真正的裂痕,此时再想挽回,就有点来不及了。所以,在人际交往中,要及时消除“破窗效应”的负面影响,修复那些小裂痕,挽回你们之间受到损害的关系。

人与人交往,总会出现一些小摩擦和小冲突,也有一些无法化解的冲突。一旦出现这些问题,很多人会首先采取“回避”的方式来解决,然而,这种做法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让问题一再地加重,造成恶性循环;裂痕一再地扩大,直至无法弥补。

那该怎么办呢?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在矛盾的初期,立刻将这些小矛盾、小冲突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样才能避免小矛盾积攒成为大矛盾。

我们一起看一个化解矛盾的故事:

在一家电讯公司里,张琦和李文都是公司的业务员,两人平时和和气气,经常相谈甚欢。有一次,开会时,两人的意见相左,谁都不服谁,由原先的争论演变成为持续的争吵,最终这场会议不欢而散。

此后,两人互相都看对方不顺眼,见面时都是冷脸相对;即便有一方做对了,对方也会鸡蛋里挑骨头,百般刁难。张琦在气愤中仍然保持着理智,终于意识到这样发展下去,对谁都不好。于是,他决定与李文好好谈一次,希望能消除误会。

周末,张琦把李文约了出来,一起喝酒。两人刚开始有些尴尬,张琦举起一杯酒,说:“对不起,兄弟,前些天的事,是我的不是,我借这杯酒向你赔罪。”李文其实心里也有些歉意,但是他说不出来。此时,面对张琦的道歉,他反而有些不好意思了,说:“一世人,两兄弟。当时我也不对,该道歉的是我。”很快,两人便和好如初了,从前的不快也从此烟消云散了。

此例是要告诉我们:在人际关系中,不能任由那些小矛盾持续增长,自动发展成为大冲突,一旦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将追悔莫及。所以,要在这些小矛盾萌芽之际,及时地消灭,维护与对方良好的人际关系。

如何改善这些产生了矛盾的人际关系呢?

第一,在矛盾发生后,让自己先冷静一下。假如正处在激烈的争辩中,要及时地退出来,找朋友聊一聊;或是独自沉思一会儿,仔细想想前因后果;再有就是深呼吸一下,搁置这个问题,稍后再处理。

第二,及时借助外力,防止冲突进一步升级。如果化解冲突需要外力相助,就得找一个既公正又有经验的人作为调解员,为双方进行协调。

第三,将矛盾和解决的过程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也就是说,谁有问题谁解决,这样矛盾才不至于升级和扩大。

第五节 激发同情,消除隔阂

但凡人生遇到不幸,再碰到别人对他的痛苦表示同情,无论是真是假,总是最容易引起他的好感的。——司各特

正人君子的话,在当时往往被认为虚伪;奸诈小人的眼泪,却容易博取人们的同情。——莎士比亚

这两句名言所说的同情心,是人类的天性之一。每个人内心深处都具有或多或少的同情心,即使再强大的人,内心深处依然存在着温暖的同情心。

在与人交往的时候,我们在看出别人具有同情心,或是想方设法地激发出对方的同情心时,可以利用这种同情心理来解决一些我们所遇见的问题,甚至可以利用对方的同情心化解来自对方的敌意。

最成功的案例是林肯为一个老妇人打官司的故事:

美国第16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当时他还是一名律师。有一次,有一位老妇人请求他为她打官司。原来,是抚恤金出纳员要勒索这位老妇人,因为这位老妇人是一个孤寡老人,她的丈夫在独立战争中牺牲,她只能靠抚恤金生活。那个可恶的出纳员竟然要老妇人缴纳一笔手续费,才能领到抚恤金。这让林肯十分气愤,决心免费打这场官司。

在法庭上,由于那位出纳员没有留下任何勒索的证据,无法定罪,还被对方指责为无中生有。

这种情形对林肯一方是十分不利的,可是,林肯的脸色却越发沉着与坚定。他饱含着泪花,向法庭陈述了反抗英帝国主义对美国人民压迫的艰辛历程,简洁地叙述了人民如何艰苦卓绝地战斗,为美国的独立抛头颅、洒热血的历史。

最后,林肯说到这位老妇人,她是这些已经牺牲的先烈夫人的代表,她们如今过着无依无靠的生活。然而,那位出纳员竟然还要剥夺她们仅有的生活来源。这一番沉痛悲怆的话让法庭里充满了哭泣声,就连法官的眼睛也是通红的。那位出纳员也被这番话所感动,幡然醒悟,承认了自己不道德的行为。

我们可以看出,林肯成功打赢官司,是因为他很巧妙地利用了人们的同情心。林肯的每一句话都是在激发法庭内所有人的同情心,通过控制听众及被告的同情心理,让他们倒向自己这一方。最终,同情心让所有人都哭了,也让对方在同情心的驱使之下主动坦白了错误。

同情心是出于对弱者的同情,这也就为诉说一些心酸史和苦难史提供了平台,发挥得好的话,就能够引导别人的同情心倾向于自己。

美国得克萨斯州坦普尔大学的心理学家赛达·布鲁姆教授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他首先招来一些大学生参与这次实验,然后对他们维护法制公平的意识进行了一番测试。测试为法律意识最高者才能够成为最终的合作者。最后,他拿出一卷模拟法庭审判的录像带,放给这些被选中的学生看。

录像里,被告律师眼含着泪花,用一种极为煽情的口吻在法庭上说:“这个小偷之所以偷面包,不是为了他自己,而是为了正在病中的儿子。”

测试的结果是,这些维护法制公正意识较高的学生,原本说是必须严惩小偷,现在改为了不应该让他接受这样的严厉制裁。原因就在于,他们听到那段煽情的哭诉,激发出他们的同情心,改变了他们的决定。

通过这个实验,心理学家认为:经过诉说一番心酸情景和困难处境后,能够激发出人们内心深处的怜悯意识,从而博得人们更多的宽容和支持。

我们在电视或网络中看到很多明星或是一些经纪人以及一些政治家,都会在背后设计一套适合他们自己的“真情告白”,用以展示给观众,只为获得更多的人气和支持。此种感情牌不仅能节省下高额的宣传费用,还能改变一些原本不喜欢他们的人的观念。此种方式,既廉价又好用,尤其在咱们中国是最有效果的,因为,我们从小就被灌输了一种帮助弱者的文化观念。

大家都听过“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今天我们不妨看一看其中的奥妙:

春秋时期,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忍辱负重,满足了吴王夫差的任何要求,将宫廷美女及金银财宝都送给了吴王,他自己也携带夫人去吴国做了囚徒。

勾践有自知之明,若想报仇,必须忍耐,以博取吴王夫差的怜悯。从此,他便安心留在吴国,每天甘心为夫差养马放牧,除粪扫地,这让吴王夫差心中大大放松了警惕。

有一次,夫差登上姑苏台,看见远处的勾践和他夫人坐在马粪旁,内心生出了些许同情,转头问身边的太宰:“勾践能在如此穷困之地生活,真难得呀!”这位太宰早被越国买通,自然为勾践说话,道:“此可敬,亦可怜!”

夫差动了恻隐之心,道:“太宰所言极是,寡人亦不忍心。如若他能重新改过,就放他回国吧。”

还有一次,吴王夫差生病,勾践请求觐见。夫差要去厕所,勾践借机道:“臣在东海,曾学过医,观人粪便,就知病情。”

等夫差去完厕所后,仆人将便桶拿到门外,勾践伸手取粪便,左右之人皆手掩其鼻,勾践却双膝跪地,伸舌试尝手中的粪便。

随后,便进了内室,叩见夫差,说道:“囚臣恭贺大王,您的病,三日即好。”

夫差大奇,问道:“汝何知?”

勾践答道:“医师曾说,夫粪者,谷味也,顺时气则生,逆时气则死。而今,囚臣尝大王之粪,味苦且酸,正应春夏发生之气,所以知之。”

夫差大为感动,道:“汝,仁义啊!亲儿亦不如。”

之后,果然,夫差送勾践回国了,这也为日后吴国的覆灭埋下了祸根。

同情心既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在某些时候也可能成为人性的弱点。越王勾践就是利用了吴王夫差这一“人性弱点”,巧妙地瓦解了夫差对他的敌意,甚至还能赢得他的信任,给了勾践一个反击的机会。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一个人的同情心能够给自身带来一种满足感,不管对方是什么人。在化解别人敌意和误会时,激发对方的同情心是非常有效的。只要成功地激发出对方的同情心,就不会有什么敌意了。所以,激发和利用别人的同情心,也是一种很高明的心理控制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