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是独行侠,没有自己的人脉,要想成功,难于上青天!心理控制力可以帮助我们经营好自己的人脉。命中的贵人出现时,你是否珍惜和用心呵护了?你是否习惯于过分地讨好别人,付出太多却适得其反?你是否懒得给朋友打电话,发短信,让友谊的热情日益冷却呢?
第一节 雪球越滚越大,人脉越积越多
《圣经·马太福音》里有这样一句话:“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这段话来源于圣经里的一个经典故事:
有一个主人,要到外地去,于是,他把三个仆人叫到身边,按才干分了些银子给他们。第一个仆人分得五千两银子,第二个仆人分得两千两银子,第三个仆人则分得了一千两银子。
在主人走后,第一个仆人将手里的五千两银子投到了生意中,居然让他翻了一倍,赚了五千两银子,如此,他便拥有了一万两银子;第二个仆人也将手里的两千两银子投入了买卖中,也翻了一倍,如此,他也拥有了四千两银子;第三个仆人却将手里的银子,埋入了地下,结果,依然是一千两银子。
等主人回来后,查问这三个奴仆。第一个仆人汇报赚了五千两银子,主人笑着说:“很好,你有资格主管很多事了,也能够享受到主人的乐趣了。”第二个仆人也汇报了,他赚了两千两银子,主人也笑着说:“很好,你也有资格主管很多事了,也能够享受到主人的乐趣了,”第三个仆人则汇报说:“亲爱的主人,我将您给我的一千两银子长埋于地下,从没缺少过一两。”主人竟然勃然大怒,痛骂了他一番,最后决定将第三个仆人的银子收回,并将回收的这笔银子给了第一个仆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第一个仆人和第二个仆人将手中的银子拿去做了买卖,有了增加财富的机会或可能。而第三个仆人,本也有这样机会,可是他放弃了,将银子深埋于地下,最终他原本的一千两银子也没能保住。这就是“马太效应”的雏形。
意思是:一个人拥有的东西越多,他就越容易得到更多;相反,一个人拥有的越少,他得到的会更加少,甚至原有的也会失去。
其实,与人相交也是如此,拥有的朋友越多,他的社交圈子也就越大,而他的成功率也就越高;他的朋友越少,他的社交圈就会越狭窄,最终他的成功率也就越低。
“人心齐,泰山移”,这句话是说:人心所向,事业的成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那些成功人士毕竟是少数,他们成功的背后最珍贵的资源就是——人脉。
所以,我们要好好运用“马太效应”,赢得更多的朋友,使我们前进的道路相对平坦些,也更加容易获得成功。
大家都知道,美国第42任总统克林顿,他的成功当选就是由于他拥有众多高知名度的朋友,这些朋友给予了他极为重要的支持,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些朋友伴随了他的一生,有儿时热泉的玩伴,乔治城大学和耶鲁法学院的同学,还有一些他当学者时的老朋友等等,克林顿的成功就是凭着他所拥有的极广的人脉。
上海威顺康乐体育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吴华,曾直言他拥有两三千个朋友,经常联系的有三四百人,每年都要见的朋友就有1500多人。这是多么让人吃惊的数字啊!他经常说:“我成功的事业是因为得到了很多朋友的帮助,像开公司、推荐客户和业务等等,各样的朋友都会照顾我,一旦有什么生意,首先想到的就是我。”
每个人都想要自己的人际关系犹如一张蜘蛛网,越结越大。只有经营好自己的人脉关系网,才能像“稳坐中军帐”的蜘蛛,让更多的信息涌向自己,成功的机会也就更大了。
如何运用有限的人脉积攒更大的人脉呢?那就是“借势”。想要发大财,先要借贷,这也是最快捷的增长财富之路;同样,人脉也是可以借贷的,那就是去借人,虽说会欠下别人的人情,但不要怕,你所获得的将远远超过你所要付出的利息。
如果你想要创业,刚刚开始时,你可能没有钱、没有技术、没有设备,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重要的是你有没有掌握这些资源的朋友,这是你成功的关键。比如有人能拿十块钱买半个西瓜,别人就能用十块钱买到整个西瓜,还外带一个苹果。不要奇怪,因为对方与卖西瓜的人是非常好的朋友,这就是人脉,人家自然就能得到更多。
其实,我们应该善用身边的人脉资源,如果你还没在意,或是还没发现,不要紧,我们下面讲讲身边的五种人脉资源:
第一,朋友资源。这种“朋友”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有些共同的爱好,或是共同的志向,彼此本就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大家可以互相帮助,也能助你成功。
第二,职场朋友。这就是在为别人工作时所积攒下的职场资源,包括项目资源和人际资源。等我们创业时,这些将成为我们必要的资本和助力。
第三,亲戚资源。这种资源是天然形成的,也能够成为你创业之初的基石,同时也是最为牢固和稳定的人脉资源。
第四,网络资源。每个人都知道,网络是最容易提升个人人气的快捷工具,已经有太多的人想到利用网络来积攒人脉了,甚至有一些人已经走上了成功之路。
每个创业者都懂得:“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这句话。所以要广结朋友,经营好自己的人脉网络,或许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会帮到你。其实,亲戚、同学、同乡、同事、朋友都是你的人脉资本,当然,多多益善。
尤其是咱们中国人更加注重“人情关系”,如果你能做到以情感来维系自己的人脉,必然会是你人生中用之不竭的资源,同时也是你个人成功路上的可再生资源。
第二节 双赢其乐融融,互惠终为王道
大家从小就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但这个故事的后续情节中却提出了双赢互惠的原则。不妨看一下:
龟兔在赛跑时,由于兔子在途中睡着了,最终乌龟赢得了比赛。之后,兔子很不服气,要求再比一次,乌龟也答应了。第二次赛跑时,兔子吸取了第一次的教训,不敢再睡觉,一口气跑到了终点,赢得了这次的比赛。
这次乌龟也不服气地喊道:“这两次都是你指定的路线,当然你赢了,下次该我了。”
兔子一想,反正自己跑得很快,不怕乌龟。于是,第三次赛跑开始了,这次兔子按乌龟指定的路线再跑,早早地把乌龟甩到后面了,快到终点时,竟被一条河隔断了道路。兔子无奈地停了下来,等乌龟来河边,很轻松地游了过去,赢得了比赛。
在第四次比赛时,兔子就与乌龟商量:优势互补,一起合作。在地上兔子驮着乌龟奔跑,遇见河的时候,乌龟驮着兔子游过去,最终一起到达终点,很开心地达到了互惠双赢的效果。
从这则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原则就是你给予别人需要的,别人给予你所需求的,达到互惠互利,直至双方皆大欢喜的地步。如同:两人深陷绝地,其中一人有一瓶水,另一个人有面包,两人互相给予对方,就能各取所需,最终不至于双双饿(渴)死。
咱们中国人用筷子吃饭,大家都明白:只有将两根筷子放在一起,才能夹到你想要吃的东西。反之,如果单用其中一根来吃饭,估计就得饿肚子了。同理,只有与他人达到互惠双赢,自己才能得到更多。
给大家讲一个盲人打灯笼的故事吧:
从前,有一个和尚,傍晚出去化缘,不料因故耽误了时辰。他望了望漆黑的夜色,只好一个人行走在伸手不见五指的路上,小心翼翼地一步步向前挪。和尚心中懊悔,没能提一盏灯笼出来。忽然,他的前面有了一点光亮,和尚借着光亮,走路也快了很多。等他走近那光源处,才发现打灯笼的竟然是一位盲人。
和尚心中很奇怪,就问盲人:“你的双眼早已失明,何以打灯笼,对你毫无用处,还浪费油钱呢?”
盲人提了提灯笼,慢慢地说道:“打灯笼不是为我照明,实则是在黑暗中,怕别人看不到我,而撞倒我,所以我才提着灯笼走路,这样别人就能看到我了,也就不会撞倒我了。”
我们在这个社会上生存,都会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这位盲人为他人照亮了前行的夜路,不仅为他人提供了方便,还给他自己带来了保护。所以,乐于助人是互惠双赢的基础。
“互惠原理”在心理学上还有另一种作用,就是我怎样待人,别人就该怎样待我。比如,别人借你十块钱,他自然就会有还你钱的愿望,即使没有马上还,也会有亏欠感,就会通过其他方式来偿还。
所以,如果你想要别人为你服务,或是想得到一些人的帮助,就得主动先向对方付出一些,在一种愧疚心理的影响下,对于你的付出,对方也会作出相应的回报。
我们在生活中,与人交往,都有过这种体会:别人对我们好时,我们也会想尽办法对别人好;别人在某一方面帮助了我们,我们也会在其他方面尽量给予他帮助等等。就像一个刚认识的朋友,人家请你吃饭,你会觉得下次该回请别人吃饭,如若不请,心里就会有过意不去的感觉。这样互相多请几次,你们之间的关系也就拉近了很多,等你们之间的关系熟络时,如果你有事相求于他,他就很难张口拒绝。
很多聪明的人都懂得运用这种策略,所以他们在与人交往时,往往主动付出一点,以此赢得更多的人脉。
美国的女诗人伊丽莎白·巴瑞特运用此策略,使自己的家庭充满了温馨。大家不妨看一下:
在每天丈夫离开家时,伊丽莎白·巴瑞特总是站在门口向丈夫挥手告别;丈夫下班回家后,她也是以微笑向丈夫打招呼。她很细心,每当丈夫稍稍皱起眉头或脸色有些异样,她都会给予他关怀和温暖。
一次,伊丽莎白·巴瑞特生病了,这使她的身体憔悴,精神也有些消沉。这个时候,她的丈夫对她同样是无微不至地照顾和关心,努力帮助她恢复健康,这让她感受到最珍贵的爱就在身边。
我们可以看出,在伊丽莎白·巴瑞特生病后,丈夫之所以对她全身心地照顾和关心,与她平时生活中对丈夫积极的付出有很大的关系。
“投桃报李”,只有在主动付出后,别人才会对你感激不尽,才能对你产生投桃报李的情怀。当他人有了这种情怀,你就能要求别人为你做事,得到他的帮助。
其实,人与人的亲密关系,就是因为平时多加联系以及频繁的交往,逐步加深感情的。因此,要经常对别人多付出一点,多帮别人一点,这样在你需要对方帮助时,对方才会念在平时的交往无法拒绝你,进而帮助你完成想要完成的目标。
此种互惠策略,就是告诉我们:与人相处,主动付出一点,才能更好地赢得人心,以便我们更好地驾驭他人。
第三节 用心经营贵人,前途畅通无阻
平时我们去寺庙里烧香,大多数人会选择人多的庙宇,认为那里的神佛会很灵验,殊不知拜佛的人太多,我们只是众多香客中的一分子,根本显示不出我们的诚意,当然,神佛就不会对我们有特别的照顾。
相反,如果我们去平时很少有人光顾的“冷庙”里烧香,或许会得到神佛的特别眷顾。因为,这里平时很少有人来,我们带着虔诚的心去烧香,就会打动神佛。
上面的说法只是一个比喻。同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与人打交道,大多数人喜欢与炙手可热的人结交,而对于那些混在社会底层的人则不屑一顾,很多人内心深处存在着趋炎附势的心理,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假如我们能给这些穷困潦倒或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一点必要的帮助或支持,说不定,有朝一日,对方能在我们遇到困难时,帮助我们解燃眉之急。
我们看一则“热庙”和“冷庙”区别对待的故事:
某公司的一个业务主任薛义,十多年来得不到晋升,这让他十分苦恼。最近听说总公司要调来一位陈总经理,他就把升迁的赌注压在这位陈总经理的身上。逢年过节,无论大事小事,他都不断地往陈总经理家里跑,礼物也是不停地送。
可惜好景不长,这位陈总经理因为某些财务问题,被总公司下放到分公司的科研组当负责人,这让薛义一阵气恼。因为陈总经理被降职,他的升迁美梦一朝破灭。因此,他现在对这位陈总经理的态度跟之前是天壤之别,不但不予理睬,有时还极尽羞辱,这让他内心得到了些补偿。
薛义的下属中有一名员工小何,他目睹陈总经理的遭遇后,非常同情,便偷偷地去拜访他,这让陈总经理有些意外。他说:“这总经理已经不是我了,这个科研组负责人也仅仅是个虚职,你还来看我做什么?”
小何听到陈总经理的自嘲,并没有生气,反而温和地劝道:“其实您不需要这么失望,福祸相依。您最初就是一名科研人员,此时正好可以发挥您的特长啊!总经理没有了,但多了一个科研专家,我觉得这其实是好事啊!”
陈总经理听到这些诚恳的规劝,有些感动。他的家人和老朋友也劝慰过他,但他始终无法释怀,而这位小兄弟的话则让他豁然开朗。他记住了这个在他落难的时候劝慰过他的小何,下定决心要好好发挥他的专长。
仅仅半年后,这位陈总经理就在科研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获得了多项市级的技术进步奖。大概好运成双,他从前的财务问题得以理清,证实与他没有任何瓜葛。总公司不仅让他官复原职,还让他兼任科研组的高级主任。
随后,这位陈总经理进行了一系列的人事大调整,将那位薄情寡义的薛义调入了后勤部门,而那位小何却升任了业务部的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