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锋认为,创业不是技术、精英意识的盲目比拼。享受团队合作的乐趣,往往能够产生生命中最丰富的体验。他曾经说过:“我们的团队非常地热爱这个公司,我经常在想,我要创造一个快乐的环境。什么是快乐的环境?第一,员工在这里能学到东西;第二,能有挑战性;第三,人人都能有贡献;第四,同事之间的团队合作非常好。”
如果一家硅谷创业公司能够创造以上团队合作氛围,成功也许就会像邓锋所接下来描述的那样自然而至。他说:“我和很多硅谷成功人士谈过,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越往后面越能感觉到天时、地利、人和的重要性,运气是一定要有的。”成功要靠运气,没错,这就是典型的硅谷思维方式。我们可以从硅谷的一位杰出人物的成功感言中得到印证,看看他是如何看待一切的。斯蒂夫·沃兹尼亚克——苹果电脑的发明者,被看作是仅凭一己之力就改变了整个计算机发展历程的人。沃兹尼亚克曾说过:“我很幸运,快乐的钥匙来到我手中,能够让自己一生保持快乐。成功完全是偶然,我想许多人都碰不到。它有点像宗教,突入你的头脑。我所能知道的就是相信自己很优秀,对自己有一个美好的信念,另外我还知道自己与众不同。”
当然,再好的团队都离不开优秀的管理者。在硅谷那些创业成功并最终成为优秀企业的案例中,建立一支能够有效提高成功概率的管理团队往往是一个标志性的象征。通常,在公司发展的关键阶段,创业者会从重要的位置上退下来,而首席执行官首当其冲。在硅谷,成功的企业往往会造就一位明星式的CEO,就像斯蒂夫·乔布斯、拉里·埃里森、安迪·格鲁夫等人一样受人追捧。然而,明星人物并不是硅谷企业成功的最重要的条件。毕竟,他们中的许多人曾经也是默默无闻的。太多的事例说明,在硅谷要想取得成功,必须首先学会“诠释团队合作”。
NetScreen公司遵循了硅谷这条成功定律。公司创立一年后,原SUN公司的执行总裁罗伯特·托马斯(Robert Thomas)加盟了NetScreen公司,出任CEO。邓锋、柯严等创业者不再有具体的管理职务,柯严一直专注于技术研发,出任软件工程副总裁;邓锋则转至产品开发管理,2003年底起主管商业策略事务;谢青在1999年离开NetScreen公司再次创业。罗伯特·托马斯是一位优秀的CEO,带领NetScreen公司的团队,终于取得了成功。
我们已经步入一个竞争联合的年代,合作越来越成为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选择。合资、技术合作、股权转换……各种“合纵连横”计划层出不穷。所有这些行为的目的都是为了交换资源和能力,最终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实力。“合作伙伴”们试图以联盟为手段,向别的组织学习,借以取得新技术或者改善制造能力,或者拓展销售渠道,或者提高服务水准。
开展合作,通常要求合作者在管理和技术上各显其能,这种知识的转移,可以成为创新的来源。因为企业必须向合作伙伴详尽说明企业是如何运作的,这实际上是给了企业一个重新审视自己业务流程的机会。也许你对这套流程早已习惯或者近乎麻木,而苛刻的合作伙伴却能一针见血地指出流程中的问题。
即使在合作关系开始之前,光是准备企业本身的业务流程,也往往都能孕育创新,能让人学到新东西。在开展合作时,经常必须将企业的专有技术应用到不同的情形之下,例如新的市场、新的工人或新的原材料。企业的知识与技术经过测试,常能产生新的创意。
合作可以将竞争的挑战和创新的氛围引入到组织内部的每个角落。由于网络经济的本质在于融合,商业竞争的全球化和国际分工的进一步拓展,使得一家或者几家企业“独霸天下”的局面不可能再现。因此,从根本上讲,合作已经构成信息时代企业生存的基本方式。
敢为天下先才能勇创财富
风险和收益永远是成正比的,无风险的投资不会给财富带来更多的增值,却可能让他遭遇更大的风险。当机会来临时,若你有信心有资本,就要敢于下赌注,这样才能在风险中求得大胜。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定的冒险意识,这样的人生才过得精彩。
除去最初的天使投资,NetScreen后来又经历了四轮融资,一共获得了8800万美元。几轮风险资本的接连注入,形成一股强大的推动力,使得NetScreen的技术被迅速转化为产品并投向市场。随着NetScreen的逐渐成熟,上市就成为他们与风险投资方共同期待的下一个目标。
但就在邓锋与他的创业伙伴为NetScreen的上市做准备时,美国却发生了“9·11”事件,美国经济因此遭受了一连串的重创。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被严重打击,当时,美国证券和商品交易市场全部关门。此后,美国三大股市经历了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最长的四天停市。
尽管美国总统布什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哈维·皮特都在电视讲话中分别表示,美国的金融机构仍然是强健的,美国经济将会照常运转,但在美国股市重新开始恢复交易的第一周中,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一周内的跌幅就达到了14.26%;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则在一周内缩水16%;标准普尔500也下跌了11.6%。所有准备在美国上市的公司信心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很多高科技公司为了避免陷入恐慌氛围和经济泡沫的双重漩涡而纷纷推迟了上市时间。但是另一方面,“9·11事件”悲剧又令美国投资者深感安全技术的重要性,而这正是NetScreen的机遇。于是,邓锋和他的创业团队决定反其道而行之,准备冒险玩一把,他们紧锣密鼓地准备上市路演。“路演”—Road Show)是企业上市融资的开端,通过路演,投资者可以全面地了解企业。在这个时期,股票承销商带领发行人逐个地点去召开会议,介绍发行人的情况,了解投资人的投资意向。路演的目的是让承销商和发行人通过路演,可以比较客观地决定发行量、发行价及发行时机等。企业的融资潜力往往在路演中的一问一答下被定型。NetScreen预计IPO发行1000万股,每股认购价格在8美元至10美元之间。结果路演反应热烈,获得30倍超额认购,每股发行定价随之跃升至16美元。2001年12月11日,NetScreen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成为“9·11”事件后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高科技企业。上市当天,NetScreen的股价就上涨了50%。上市后,NetScreen的发展更为迅速,在全球90多个国家中拥有数十万用户。
很多企业家主张“敢为天下后”,邓锋的“勇于第一”同样获得了成功,因为当时所有的华尔街基金管理人没有其他的高科技公司可以选,只能选择NetScreen,因此NetScreen的市值在上市当天高达24亿美元。收购与兼并的故事,每天都在硅谷上演,所以很多公司从创立之初,就做好了将来被收购的准备。在纳斯达克上市之后,这一事件也降临到NetScreen公司头上。2004年2月,NetScreen公司被全球第二大网络设备制造商美国Juniper公司以40亿美元收购。当时,市场研究公司Infonetics首席分析师杰夫·威尔森曾对硅谷这一重大收购事件做出过如此评述:“Juniper在电信路由市场上有实力与思科竞争,但要与思科在企业市场上竞争就需要有安全产品线,因此买下NetScreen揭开下一波竞争的序幕。”
NetScreen公司被许多人看作是华人企业家在硅谷创业所取得的最大成就,邓锋因此也在2002年获得美国北加州年度杰出企业家奖和2003年最高创新奖。
在硅谷,许多从事过技术工作的人在功成名就之后,都开始转变成为风险投资家,在技术、资本、市场之间架起持续创新与创造新财富的桥梁,如此往复的良性循环推动了硅谷一波又一波的创业浪潮。将NetScreen出售给Juniper之后,邓锋与柯严也遵循硅谷的这种先创业后投资的模式转行做了风险投资者,创建了北极光风险投资基金。
风险投资家对于创业企业的资助是硅谷经济获得成功的一个核心因素。创业者就像是体育比赛中的运动员,他们在比赛中角逐,如果赢得比赛就可获得无数荣誉。而风险投资家则是创业者身后的教练,他们凭借资本投资原则选择可以参赛的运动员,指导并鼓励他们,为他们的成功创造最有利的条件。思科、英特尔、SUN、雅虎、Google还有NetScreen,这些公司除了家喻户晓的成功之外,所有这些公司还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它们都曾获得风险投资。
伴随着NetScreen的成功,邓锋走过了一个完美的创业历程,同时也让他对创业奉献投资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虽然此前他也做过许多天使投资,但是他还是选择做一个专业的VC—风险投资),打造一批像NetScreen一样的世界级企业。从企业家变成投资者,进入中国年轻的风险投资领域,并非邓锋一时的“心血来潮”。在美国时,邓锋就是“华源科技协会”的会长,一直致力于帮助在美国的华人成功创业,可以说,他的人脉圈子是非常之广的。
2000年,在华人和美国IT圈子里享有名气的陈宏、朱敏等人发起成立了华源科技协会,陈宏担任创始会长。华源科技协会的总部设在美国硅谷,主要成员以旅美中国内地科技人才为主,是一个致力于推动华人科学、技术和事业发展的非营利团体。自成立之日起,他们就鼓励并协助会员进行技术革新和个人事业的发展,并希望借此推动中美商界交流,促成双方更多的商务合作。华源的第二任会长朱敏是网讯公司的创始人兼总裁,他1984年就出国留学,1989年开始在美国创业。朱敏认为华源的使命是“要让中国人创业从个人英雄主义走向集体英雄主义。”2005年,邓锋被推举为华源的第三任会长。上任的第一年,邓锋牵头华源协会组织了“中美IT企业领袖CEO峰会”,参加这次峰会的有张朝阳、马云、李彦宏、丁磊、杨元庆等国内的IT精英,这次峰会还促成了雅虎与阿里巴巴的战略合作。马云评价:“华源在连接中美企业家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敢为天下先,是自信。勇为人先,是对自己的肯定。自信者,能够在黑暗中看到光明,镇定自若!自信者敢为人先,占先机。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他们相信自己,勇为人先。勇为人先往往是自信的表现。自信了,不再为前方处境如何而踌躇不前;自信了,先人一步,成功近了一步。敢为天下先是自信,是对自己的承认与肯定,是对财富的不尽渴望与努力追求。
人看对了,资本就投对了
俗话说得好,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就是说,大千世界,人有各种各样的行为,有些可能为我们所理解和认同,有些则不然,但这都是允许的。也正是因为人的行为、性格的多样性,才造成了千姿百态的世界。在邓锋看来,投资的艺术也是一门专门研究人的艺术,在创富领域,一个人的激情与梦想、才干与见识、胸襟与气度,都是创业过程中,以及巩固和发展财富必不可少的因素。对邓锋来说,投资的过程,与其说是投资,不如说是投人。
北极光成立之初,就树立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目标,那就是帮助中国打造出世界级的企业,培育出世界级的企业家。
北极光的几位创始人,既有技术背景,又有丰富的公司运营经验,同时还有数家实力雄厚的投资机构作合伙人,因此,在项目甄选方面更有优势。不过,邓锋认为,创业投资的风险最高的主要是人的风险,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管理上的风险,中国创业者有很多很好的想法,但很少有人就这个想法利用领导力用来建立一个团队,通过管理能力来把企业做大;二就是诚信风险,关键还是第一点。
前面所提到的张朝阳、冯军等人,在企业创立之初,都接受过风险投资,而邓锋当初创立NetScreen的时候,也得到过风险投资的帮助。风险投资人愿意承担风险,但并不是盲目承担风险,他们的最终目的还是获得投资回报。因此,无论是国外的还是国内的风险投资家,都关心所投项目未来的发展潜力以及企业创始人、经营者的素质与能力。
投资是一门有关人的艺术。风险投资家需要对人进行判断,一个是投行业,一个是投企业家,而在这里面最难就是对企业家的判断。一个风险投资家需要花很长时间把企业家的性格找出来,包括他的魅力、缺点以及犯的错误。他的团队、他的竞争对手对于评判这个人都很重要。而在所有考核要素中,能不能把事情做大是最关键的。
在探讨北极光的投资案例时,邓锋曾谈到他选择项目的标准。“第一是人和团队,第二是市场,第三是创新。”邓锋特别强调,最重要的因素不是技术或者产品,而是模式。“理想的模式带来的回报不仅仅是钱,它要满足三个要求:一个是他的盈利能力,好的盈利是基础;一个是他的扩张能力,项目模式可以不断复制、快速成长;一个是他的持续发展性,不是一时的扩张,而是可以做到长期稳定的增长。”
发现项目其实也是在发现人,邓锋对“如何发现人”有非常独到的见解。“我最理想的被投资者,是那种你没做公司的时候我就认识,你有第一个想法就找我谈,可能我会否定你的想法,不过你有第二个或者第三个想法时我们就会有更深的了解和更好的合作基础。我们之间绝不仅仅是钱的关系,而是相互之间价值观念的认可,所以如果我能做的话,他们通常不会去找第二家VC”。
由于人是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因此,在最初阶段,邓锋往往习惯于投资给自己所熟悉的人。如果研究它的投资案例,会发现邓锋所投资的行业几乎都是与他本人有着一定关系的人在做,比如百合和Mysee是邓锋清华的学弟在做,两家半导体企业更是很早就有私人关系而作为天使投资进入的。但由于北极光立足于中国,因此,在国外生活了15年的邓锋,所要面对的都是国内的陌生人。在这样的市场前提之下,邓锋不得不在“人”的选择上多下工夫。正如邓锋自己说的:“我们投资人看的就是公司创始人有没有良好的学习能力。”能被邓锋相中的公司创始人都具有学习能力强、有开放的心态以及人品良好的特点。这里所说的学习能力强并不是指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而是说即便面对没有学过或者没有遇到过的问题,仍然能够自己推导,根据过去的经验将问题解决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