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培育池要求。每个单池水面为2~3亩,如利用旧池可多至5亩,最大不超过10亩。培育池底质以选择壤土或粘壤土为宜,池形要求长方形、东西向,池塘深度至少保证水深1.2米,可调水位0~1.5米。培育池四周开深,中间留滩面,占地约为池底的,滩面可上水0.2~0.5米,有时可潮湿无水。池底平坦,并有一定坡降,以使进水可满,排水可干,池埂内坡要夯实,坡比1∶3左右,池两端设进、排水管,加锥形网和软管水龙。如建进排水闸,应开水槽、网槽各1个。进水管下口不低于1.5米,排水管下口为0.2米。如引用地下水,应加长露天流程使之暴气并增氧,水管直接入池的,管头要加一定长度的喷淋装置,增补氧气。排水闸板的底部和内侧要装订胶皮,减小缝隙。
②清池与施肥。凡有淤泥的培育池要彻底清淤。使用前,各池均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灭害。用生石灰清池,可先进水10~20厘米,每亩水面用生石灰60~70千克,用水溶化,均匀泼洒于水面及全池各角落,5~7天后进水。然后施入腐熟发酵后的鸡粪、牛粪或人粪尿,每亩200~300千克。蟹苗入池后,培育过程中的前期,随时根据水的清瘦,酌量施入化肥,以维持适度的自然饲料生物量,但培育池水要始终掌握不可过肥。
③栽植和敷设隐蔽物(附着物)。蟹苗入池前,在培育池滩面或水位线下,均栽植密度不等的水生维管束植物。所用插设材料和外来水草均要用5%盐水消毒,并定期更换。隐蔽物的设置要沿岸分放,疏密适当,以供幼蟹蜕壳时回避敌害和同类残食。
④防逃、防害设施。池的四周应插设好塑料板或其他光滑档板,最好以一池围一圈。防逃板插设方法是在池埂外每一定距离锲柱入土,将板加固其上,使板与板镶接紧密。夜间要加强巡塘,查害防盗。
⑤放苗方法与数量。凡计划入池的蟹苗,首先严格区分强弱苗,不是同步育出的苗,严禁同入一池。暂养可用40目封闭网箱,内放水草等附着物,置于深水微流处暂养10天左右,暂养密度为每立方米3万只。无此条件的可以在培养池一端用塑板或苇箔加塑膜隔成小水面,经肥水后暂养。正式培育时,以每亩水面16~20万只蟹苗计算入池。经过暂养后的幼蟹为每亩10~15万只。
⑥投饲。入池苗最初投以蛋羹、红虫(枝角类),随后交插投以打浆粉碎后的杂鱼虾、肉食品下脚料、血料、豆饼、蔬菜等。每日二次,早晚各一次。中后期统一使用合成饲料,傍晚投喂1次。投饲点定于池岸水位线下和滩面四周,设饲台。投喂量早期为蟹苗体重的100%,继后为50%、40%……5%。定量的原则是通过观察,以头一天的余缺,确定第二次给饲量,并考虑到池内天然饲料量。饲料粒型由初期的浆状,逐次改为糊状和颗粒状,颗粒饲料先细后粗。蜕壳阶段适当加喂动物性饲料和蛋壳粉。
⑦水质管理。培育池引水前,首先要选择好水源。水质要求清新、无污染,PH7.5~8.5。蟹苗和幼蟹入池后要适时补充新水,一般每3~5天加新水1次,使每升水溶解氧经常保持在4毫克以上,最低时不低于3毫克,有条件的培育池组搞限制性流水,使池水每日处于微流状态。
8~9月份烈日高温,池水环境会呈渐劣趋势,必须调整池中水草的分布,使其疏密适当,或在池中放水花生、水浮莲等大叶水生植物,用以调节降低水温。水草少时,用箔片(苇箔)平铺水面,以竹杆固定。
⑧控制蟹病。如发现水霉病,用碱性绿或孔雀石绿(0.2毫克/升)或菖蒲(每亩5千克,煮水)全池泼洒,3~5天后重复一次。发现软壳病时,增喂鱼粉、贝壳粉,池内增施钙肥,或少量施入生石灰,8天后重复一次。发现蟹奴、薮枝螅、苔藓虫、藤壶等寄生虫病,以8毫克/升硫酸铜浸洗病蟹10~20分钟,或以0.5毫克/升硫酸铜全池泼洒。发现纤毛虫病,用0.7毫克/升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亦可用30%的福尔马林,5~10毫克/升全池泼洒,必要时重复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