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他南巡到达武汉。当天,专门听取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关于全省钢铁生产情况的汇报,并决定在武汉、黄石分别视察一批钢铁企业。
到武汉钢铁公司视察是在9月13日。那天下午2时许,毛泽东由王任重等陪同从蒋家墩轮渡码头上岸,上了汽车往厂区驰去。不一会儿,车开到总经理办公室。毛泽东一坐下,便问:“什么时候出铁?”副总经理韩宁夫看看表说:“3点左右可以出铁,今天看到出铁还是有把握的。”毛泽东道:“好哇!今天出不了铁我明天再来看,明天出不了后天再来,三顾茅庐也要看到出铁。”离出铁还有段时间。武钢负责人抽空汇报厂里的基本情况。毛泽东听韩宁夫讲,将要去看出铁的1号高炉有七十多米高,直径12米粗,日产两千多吨生铁时,满意地说:“你们这跟一般的高炉不同,应该叫大大高炉。”正说着,有人匆匆来报告说,一号高炉快出铁了。大家便起身朝那边走去。听说毛主席要来看出铁,许多工人群众都聚拢来,足足有上千人。毛泽东被人流簇拥着,由干部们在前开路,攀上高炉炉台。
在炉台中部,毛泽东接见了武钢的职工代表,他们都是被评为劳动模范和红旗手的工人。毛泽东握着他们的手,向他们道辛苦,称赞他们的工作成绩,鼓励他们再立新功。
这时,炉前工用6瓶氧气将炉口烧开了。炉内立即喷出一阵金星火花,又射出一道几尺长的火舌。台上有人叫了声:“快出铁了!”
毛泽东连忙起身往炉前来。一边问:“出铁需要多少时间?铁水流到哪里?”
旁边的人作了回答。话音未落,红通通的铁水就犹如一条巨龙,从炉内冲出,沿着槽道奔流出来,映出一片红光,炉前一片欢呼。这时刚好是下午3时25分。
头炉铁出的时间不长。毛泽东意犹未尽,问身边的先进生产者们:“隔多少时间出一次铁?”
大家说:“4个小时。”
他犹豫了一会儿,向总经理李一清说:“到前面去看看,看得更清楚些。”
他下到铁台,走到电动泥炮附近仔细看了看冒着火光的铁水,便沿着栏杆向台下走去。
毛泽东的意思是还想看一遍出铁,但时间不允许了。王任重上前说:“主席是不是去看看炼焦炉?”“去看看吧!”毛泽东有点不舍地离开了1号高炉。
9月24日下午,武钢职工用l号高炉炼的铁,制成一座精美的高炉模型,送给毛泽东。同时他们写信说:“正当我们1号高炉出第一炉铁水的时候,主席到了武钢,这对我们武钢65000名建设者和生产者,是一种伟大无比的力量,我们一定要以建设好钢铁工业、锻炼成坚强的队伍的实际行动,来报答主席对我们的关怀。”
刘玄德曾经三顾茅庐请人才,毛泽东也要三顾茅庐为钢材。
取得了革命事业成功的毛泽东,急于使贫弱的民族工业强盛起来。“三顾茅庐看出铁”的决心和意志,表明毛泽东真想把钢铁工业抓上去。为此他在1958年提出了颇具激进色彩的“钢铁元帅升帐”、“以钢为纲”的口号,搞全民大炼钢铁。可惜,为了进一步,结果退两步。他看到的武钢高炉炼出了铁水,可全国的许许多多的“小高炉”却只炼出了一炉炉废渣,这是毛泽东所始料不及的。后来,毛泽东也发现了这个“跃进”不切合实际,因此将指标又降了下来。从失误中取得了教训和经验。
“现在的人民公社运动,是有我国历史来源的”
“那里有一个社会主义作风,我们这个社会主义,由来已久了。”
1958年12月7日深夜,毛泽东正在专心致志地读《三国志·张鲁传》。一千六百多年前的张鲁在汉中实行的农村乌托邦令毛泽东神往。读毕,他写了批语。其中说:
这里所说的群众性医疗活动,有点像我们人民公社免费医疗的味道,不过那时是神道的,也好。那时只好用神道。道路上饭铺里吃饭不要钱,最有意思,开了我们人民公社公共食堂的先河。大约有一千六百年的时间了,贫农、下中农的生产、消费和人们的心情还是大体相同的,都是一穷二白。不同的是生产力于今进步许多了。解放以后,人们掌握了自己的这块天地了,在共产党领导之下。但一穷二白古今是接近的。所以,这个张鲁传值得一看。
但有相同的一点,就是极端贫苦农民广大阶层梦想平等、自由,摆脱贫困、丰衣足食。现在的人民公社运动,是有我国的历史来源的。
10日,毛泽东对《张鲁传》又重新写了一段批语,更加鲜明地把张鲁原始共产主义与人民公社相比附:
我国从汉末到今一千多年,情况如天地悬隔。但是从某几点看起来,例如,贫农、中下农的一穷二白,还有某些相似。张陵、张修、张鲁祖孙三世,行五斗三世,行五斗米道。“民夷便乐”,可见大受群众欢迎。其上行五斗米道法,信教者出五斗米,以神道治病;置义舍(大路上的公共宿舍),吃饭不要钱(目的似乎是招来关中区域的流民);修治道路(以犯轻微错误的人修路);“犯法者三原而后行刑”(以说服为主要方法);“不置长吏,皆以祭酒为治”;祭酒“各领部众,多者为治头大祭酒”(近乎政社合一,劳武结合,但以小农经济为基础);这几条,就是五斗米道的经济、政治纲领。
张鲁,字公棋,沛国丰人也。祖父张陵,客居蜀地。在鹄噙山中学道,编写道书来吸引百姓。跟从他学道的人,每人出五斗米。官府称他为“米贼”。张陵死后,他的儿子张衡推行五斗米道,张衡死后,张鲁继续行道。益州牧刘焉任用张鲁为督义司马,让他与别部司马张修一起领兵攻打汉中太守苏固。张鲁就乘机袭击张修,杀了他,夺了他的军队。张鲁表面承认汉朝,实际上是独自为政,他所建立的政权,在组织形式上和宗教(五斗米道)形式相一致?政教合一,它有军队、有法律、有自己的教育制度。在社会制度方面,也有不少创新。如设立义舍,提供义肉、义米,提供免费医疗,“行路者量腹取足”吃饭不要钱等。这个政权存在了30年,实行了典型的绝对平均主义。
毛泽东在设计未来蓝图时,是遵循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主张的。他在北戴河会议和这次武昌会议上的讲话,都把社会产品的极大丰富、全体人员共产主义思想的极大提高、文化教育的相当普及、三大差别的消灭作为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条件。然而透过毛泽东晚年的理想社会中的核心内容,是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政治上反对等级制、特权制,经济上均贫富、平均主义。在毛泽东看来,不平等是资本主义的表现,社会主义只有平等,真正消灭了阶级,才是共产主义。
在第一次郑州会议上,毛泽东对三国时的张鲁就十分欣赏。说他“吃饭不要钱,凡是过路人,在饭铺吃饭、吃肉都不要钱,尽肚子吃”,“那里有一个社会主义作风,我们这个社会主义,由来已久了”。
从以上历史背景来看,毛泽东推荐读《张鲁传》,应是他诸多成功的“古为今用”案例中的败笔,但是他在批注中有关历代农民革命的性质的论断仍是精辟的。从这个角度看,他反复推荐各级领导干部要读《张鲁传》,还是有一点积极意义的。
“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
现在有些高级干部的子女也是“汉献帝”,“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娇生惯养,吃不得苦,是温室里的花朵,有些是“阿斗”呀!
1958年8月中旬,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召集各大协作区主任开会,他在会上说,我们与劳动者在一起,是有好处的。我们感情会起变化,影响几千万干部子弟。曹操骂汉献帝“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有道理的。毛泽东以这则故事来告诫领导干部不要脱离群众,要在群众中吸取营养,生根发芽,去增长才干。
还有一次,毛泽东同湖北省委副秘书长梅白谈起领导干部子女的教育问题。毛泽东问梅白:“你记得曹操评汉献帝的话吗?”梅白答道:
“记得。有这样两句:‘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毛泽东称赞说:
“不错,你读书不少。现在有些高级干部的子女也是‘汉献帝’,‘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娇生惯养,吃不得苦,是温室里的花朵,有些是‘阿斗’呀。中央、省级机关的托儿所、幼儿园、部队的八一小学,孩子们相互之间比坐的是什么汽车来的,爸爸干什么,看谁的官大。这样不是从小培养一批贵族少爷吗?这使我很担心呀!”毛泽东借古喻今,强调要对青少年加强培养教育,后来他还用清朝“八旗子弟”腐化堕落的例子,说明对青少年加强管理和教育的必要性。
看来得去“卖年糕”了
“这一般五虎将俱都丧了,只剩下赵子龙老迈年高。我年老了,也要去‘卖年糕’,要到福州去卖年糕。南京不去,南京太热了。”
毛泽东晚年时,有几次和身边工作人员感慨地说:我老了,看来得去“卖年糕”了,这是毛泽东的幽默自嘲。“卖年糕”之说来自传统相声《歪批三国》。
在这个经典相声中,苏文茂以其“独家”的“苏批三国”版本考证出张飞他姥姥家姓吴(吴氏生非),三国里有三个做小买卖的(如赵子龙:赵子龙他老卖年糕),还有三个数学家(如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等,其中有这么一段:
甲:哎,对。姜维唱的几句流水板,把赵子龙这点儿家底儿,全给抖搂出来了。后人才知道他是卖年糕的。
乙:哦,姜维是怎么唱的?
甲:这样唱的。
乙:您学一学。
甲(唱):这一般,五虎将俱都丧了,只剩下那赵子龙他老迈年高!说赵子龙是“老卖年糕”。也就是说一辈子没卖过别的。
这个相声段子毛泽东很喜欢听。他一直以来对相声兴趣颇浓。
1973年12月21日,毛泽东在中南海里,接见43位参加中央军委会议的成员。
此时,毛泽东已年届八旬。
毛泽东并不理会那些面面相觑的将军们,继续沿着自己的思路说下去,“这一班五虎将俱都丧了,只剩下赵子龙老迈年高。我年老了,也要去‘卖年糕’,要到福州去卖年糕。南京不去,南京太热了”。
这是毛泽东第一次在正式场合里提到“卖年糕”,幽默之中夹杂着一丝伤感,但更多的还是抒发了他“虎老雄心在”的暮年壮志。
1975年5月,毛泽东对身边的工作人员吟诵了清代严遂成的《三垂冈》中的两句“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接着说:“这就是我此时此刻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