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事一定会有好的报应,做坏事必然遭到不好的报应。它表达了人们除恶扬善的美好愿望。
中国人相信因果报应,认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秧。”
近代的窃国大盗袁世凯,从一个训练新军的统领开始,居心叵测而极尽钻营,利用伪装和两面手法,以变法维新人士的生命和鲜血,换得他的高官厚禄,在得势之时,当上欺世盗名的总统。对内凶残地镇压革命,对外出卖国家和民族的权益,最后在皇帝梦中成为过街老鼠。
袁大头恶贯满盈,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遗臭万年。
这句俗语中的“报”字,作“报应”解。报应一词原是佛教用语。指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其实是健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它意味着社会的正义;对有益于社会的行为给予奖赏,对危害社会的行为给予惩罚。假如人们善得不到应有奖赏,比如见义勇为不但流血还得流泪,诚实经商并未因其诚实而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反倒被人讥为傻子,那么,还能有多少人经受得住如此严峻的考验而义无反顾?
同理,如果恶行受不到应有的惩罚,甚至还会得到奖赏,其后果必然是造成挡不住的诱惑,使作恶者愈加有恃无恐,使原本善良者受到侵蚀。
所以在文明社会中,行善虽不一定得到善报,但作恶却一定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当今社会,我们行善不一定非要强求什么善报;同时也不用指望恶行一定得到及时的恶报。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人人心存善念,这个社会会变得越来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