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知道瓢是什么样子不妨照着葫芦的样子去画。比喻机械模仿的行为。
有人做好了样本,后人稍加改动就可以搬过来自己用了。
北宋初年,有个名叫陶谷的翰林学士,他在赵匡胤身边长期担任起草各种文告的工作,文笔很好,人们都钦佩他的才华,但奇怪的是陶谷却一直没有得到升迁。一次偶然的机会,有位官员在赵匡胤面前称赞陶谷的才能,并主张对他应加以重用。赵匡胤听过之后却不以为然,只是淡然地说:“起草文告这样的工作,无非是照着前人的旧文本抄抄写写,其间改动几个字句,就像‘依样画葫芦’,没有什么值得赞扬的。”
事后陶谷知道了事情的原委,他对皇帝如此淡漠的评价,感到非常失望,认为自己怀才不遇,但身在“家天下”的封建统治之中,他只能隐忍而已。
这句俗语引申的含义有两层。一是事情简单、容易,不需要花费很大的功夫就能办到。二是:头脑简单,只是照样模仿,没有发挥创造性。尽管这句俗语的本义给人感觉不太积极,然而,没有葫芦的对照,也是画不出瓢来。所以在做事时客观上能有个样本,心中有个底数,而不陷于盲动,还是有所帮助的,不应过于贬低它的借鉴作用。
照着葫芦能画好瓢也并不简单。其实这句俗语表达的意义没有什么对错之分,而只有适宜不适宜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