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俗语智慧
27237600000169

第169章 争之不足,让之有余

总为自己争取利益总也没有满足之时,相反礼让谦逊却让你家有盈余。

东汉末年,“建安七子”之一的文学家孔融,幼时“四岁让梨”的故事一直传为美谈。在诸多的事物面前,有的人不计较个人得失,总是谦让于人。然而,有的人则与此相反,这种心里只装着自己,事事都要去争,生怕吃一点亏。然而那些不争的人往往既得到美名,又获得了实惠;事事要争的人却总是事事落后,惹人耻笑。后来人们就总结出这句“争之不足,让之有余”的俗语。

句中的“之”字是个代词,它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指代具体事物。“争”表示对有利于己的事物,力求得到或达到;“让”表示把方便或好处给别人。

有一个反例很能说明这一问题。在西汉末年平帝当政时,王莽已掌握大权,并有篡位之图。当时汉平帝只有十几岁,还没有立皇后。王莽便想把自己的女儿配给平帝,当上皇后,以稳固自己的权势。

一天,他向太后建议说:“皇帝即位已经三年了,还没有立皇后,现在是操办这件大事的时候了。”太后点头称是。一时间,许多达官显贵争着把自己的女儿报到朝廷,王莽当然也不例外。然而王莽想到,报上来的女子,许多人比自己的女儿强,不耍花招,女儿未必能入选。于是他又去见太后,故作谦逊地说:“我无功无德,我的女儿也才貌平常,不敢与其他女子同时并举。请下令不要让我的女儿入选吧。”太后没有看出王莽的用心,反而相信他的“至诚”,马上下诏:“安汉公(王莽的爵号)之女乃是我娘家女儿,不要入选了。”

王莽如果真是有意避让,把自己的女儿撤回来就行了,但经他鼓动太后一下令,反而突出了他的女儿,引起了朝野的同情。每天都有上千人要求选王莽之女为皇后。朝中大臣也说情,他们说:“安汉公德高望重,如今选立皇后,为什么单把安汉公的女儿排除在外?这难道是顺天意吗?我们希望把安汉公之女立为皇后!”于是王莽又派人前去劝阻,结果是越劝阻说情的人越多。太后没有办法,只好同意王莽的女儿入选。

王莽抓住这个时机又假惺惺地说:“应该从所有被征招来的女子中,挑选最适合的人立为皇后。”朝中大臣们力争说:“立安汉公之女为皇后,是人心所向。就不要再选别的女子干扰立后这件大事了。”王莽看到自己的女儿被立为皇后已成定局,才没有表示推辞。不久,王莽的女儿就当上了皇后。

古人常常把谦恭礼让的举止言行,看做是为人处事、安身立命的一个准则,这确是值得认真对待的道理。

要有志有识而去争光争气;不要为一己之私而去争名争利。可以说:当争则争,不当争则不争且应礼让于人;当让则让,不当让则不让且应当仁不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