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已经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我们正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满怀信心地走向未来,创造更加辉煌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伟大的祖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道上走得稳健,走得豪迈。全国各族人民无不为之鼓舞,为之自豪。9年多来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表明,江泽民是一位卓越的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是一个成熟的领导集体。江泽民以他非凡的才华和显著的业绩赢得中国各族人民爱戴,赢得世界友好人士的尊重。他在维护东方大国形象,再创中国辉煌的伟大进程中,作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邓小平说得好“确定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是我们全党做出的正确的选择。”
新中国领导人对国家形象
问题认识的升华
本文入选中国传媒大学主办的《2008国家形象传播亚洲论坛》,修改稿发表于《高校理论战线》2009年第4期。
新中国领导人对国家形象的认识是从毛泽东开始的。他重视国家形象,奠定了中国国家形象理论的基础。经过近60年的跃迁,党和国家领导人顺应时代潮流和国际关系的深刻变化,继承与发扬中国政治文化的优良传统,吸纳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成果,对国家形象问题的认识逐步升华,并努力践行,提升了中国形象。
自立自强,树立大国形象
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他的名字同新中国的形象紧密相连。还在烽火连天的民族解放战争年代,毛泽东就向世人宣告: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他说:“我们共产党人,多年以来,不但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而奋斗,而且为中国的文化革命而奋斗;一切这些的目的,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我们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这就是毛泽东对新中国的形象设计。新中国即将成立的时候,毛泽东又向全世界宣布:“我们的民族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明的民族出现于世界。”
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更加深入地思考国家形象建设问题,奠定了中国国家形象理论的基础。1955年他在《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高潮》的按语中说:“遵化县的合作化运动中,有一个王国藩合作社,23户贫农只有3条驴腿,被人称为‘穷棒子社’。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在3年时间内,‘从山上取来’了大批的生产资料,使得有些参观的人感动得下泪。我看这就是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这个论述表达出毛泽东心目中新中国形象的基本内涵,即在共产党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逐步实现国家富强;充分体现出以我为主,自立自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塑造社会主义大国形象的深刻思想;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重视精神因素等软力量的显著特色。
国家形象是一国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对国家总的评价和认知。建构国家形象的民众基础是内部公众,而爱国主义情怀则是内部公众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思想基础。1949年12月,毛泽东在去苏联访问的火车上同苏联汉学家弗德林谈话,谈到爱国诗人屈原的形象。毛泽东说:“屈原的名字对我们更为神圣。他不仅是古代的天才歌手,而且是一名伟大的爱国者:无私无畏,勇敢高尚。他的形象保留在每个中国人的脑海里。无论在国内国外,屈原都是一个不朽的形象。我们就是他生命长存的见证人。”屈原的形象是中国良好形象的具体表现。毛泽东对屈原形象的赞美,反映出他对塑造国家良好形象的深邃思考。
毛泽东关于塑造社会主义大国形象的思想非常丰富,实践成果也十分显著。毛泽东认为,树立社会主义大国形象的目的是为人类作较大贡献。1956年11月12日,在孙中山先生诞辰90周年的时候,毛泽东说:“1911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天,不过45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再过45年,就是2001年,也就是进到21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中国将变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中国应当这样。”“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
在塑造社会主义大国形象的过程中,毛泽东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思想,其中,不怕鬼的思想最具特色。“独立自主、不信邪、不怕鬼”成为中国形象的重要特征和国家形象理论的重要内容。毛泽东说过:“世界上有人怕鬼,也有人不怕鬼。鬼是怕它好呢,还是不怕它好?”“经验证明鬼是怕不得的。越怕鬼就越有鬼,不怕鬼就没有鬼了。”后来他又说:“不许世界上有哪个大国在我们头上拉屎拉尿。”“不管资本主义大国也好,社会主义大国也好,谁要控制我们,反对我们,我们是不允许的。”
毛泽东关于不怕鬼的思想,充分反映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气节和中国人民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至今仍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如同邓小平所说:“世界上希望我们好起来的人很多,想整我们的人也有的是。我们自己要保持警惕,放松不得。要维护我们独立自主、不信邪、不怕鬼的形象。我们绝不能示弱。你越怕,越示弱,人家劲头就越大。并不因为你软了人家就对你好一些,反倒是你软了人家看不起你。”
毛泽东领导新中国树立“独立自主、不信邪、不怕鬼的形象”,是他在国家形象问题上的一个极其重大的贡献;也反映出毛泽东高度重视软国力的深刻思想。毛泽东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中国人的精神就是中国的理念形象,就是中国形象的灵魂与支柱;中国人的精神力量就是中国的强大软国力。
国家形象需要传播,传播是塑造形象的基本途径。在国家形象传播问题上,毛泽东曾经说过:“让外国人对外国人进行宣传,这种做法,有时说服力比我们自己在那里吹作用还大呢。”这说明,毛泽东尊重传播规律,重视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
毛泽东在中国国家形象建设上的理论贡献和实践成效都是巨大的。他倾其全部精力,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建设祖国,塑造了一个东方社会主义国家的高大形象。邓小平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改变了中国的形象。”据世界银行评估,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的经济实力在全球排名已经上升到第六经济大国(不包括原苏联)。我国的钢铁、石油、煤炭、粮食、棉花、棉纱等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进入世界前列。工业门类齐全程度、技术水平和开发能力在发展中国家首屈一指,并在部分领域接近甚至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美国学者莫里斯·迈斯纳认为,毛泽东的那个时代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现代化时代之一,与德国、日本和俄国等几个现代工业舞台上的主要的后起之秀的工业化过程中最剧烈时期相比毫不逊色。“曾经长期被轻蔑为‘东亚病夫’的中国,20世纪50年代初期以小于比利时工业规模的工业开始,在毛泽东时代结束时,却以世界上六个最大工业国之一的姿态出现了。”
江泽民在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的讲话中,全面而深刻的概括了毛泽东塑造东方社会主义大国形象的丰功伟绩。他说,“在党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一个受帝国主义掠夺和奴役的国家,变成一个享有主权的独立国家。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变成一个除台湾等岛屿外实现统一的国家。一个人民备受欺凌压迫的国家,变成一个人民当家作主、享有民主权利的国家。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变成一个走向经济繁荣、全面进步的国家。一个在世界上被人们看不起的国家,变成一个受到国际社会普遍尊重的国家。”这些国际社会公认的巨大变化铭刻着毛泽东的杰出贡献。因此,邓小平强调:“要把毛主席的像永远挂在天安门前,作为我们国家的象征。”
改革开放,塑造良好形象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毛泽东理论贡献和实践成效的基础上,对国家形象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邓小平多次谈到国家形象问题,开始更多地从国际关系的视野来研究并谈论这个问题。一方面,这是时代主题发生变化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需要。20世纪80年初,世界的历史进入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和平、发展、合作成为世界的主要潮流。这就使中国领导人的视野更开阔。由于改革开放,中国需要同更多的国家和地区交往。顺应世界大潮的发展,中国领导人对国家形象问题的认识大大前进了一步。
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形象,邓小平充分肯定了这个“非常好的变化”。邓小平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5年多的时间确实发生了非常好的变化。我们国家的形象变了,国内的人民看清了这一点,国际上也看清了这一点。”这段话不仅说明邓小平重视国家形象的变化;而且表明,他已经从国际关系的大视野来考察中国的国家形象问题。所谓“国际上”看到的中国形象,就是中国的国际形象。
邓小平认为,在新的时代中国应当树立新的形象。他说:“现在树立我们是一个和平力量、制约战争力量的形象十分重要。”过去,我们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的一些言论,尽管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有其正当性与合理性,但也引起国际社会的一些疑虑和不安。邓小平针对这种情况,着力在国际上塑造一个和平的社会主义大国的新形象。他指出:“我们搞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1989年9月4日,面对复杂而严峻的国际环境,邓小平在同中央负责同志的谈话时强调:“无论如何要在国际上,给人民一个改革开放的形象,这十分重要。”“我希望你们给国际国内树立一个好的形象”。因此,树立一个和平的、改革开放的好形象,就是新时期邓小平对中国的形象设计。
邓小平主张,通过经济建设、民主与法治建设,扩大国际影响,塑造良好形象。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他说,“物质是基础,人民的物质生活好起来,文化水平提高了,精神面貌会有大变化。”“国家的力量真正是强大起来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也会大大不同了。”邓小平深知,一个国家的民主和法治建设直接关乎这个国家的国际形象。在改革开放之初他就说过,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后来邓小平又说,我们依法处理了那些违背法律并且触犯刑律的人,“中国的形象并没有因此而变坏,我们的名誉还是一天比一天好起来。”
塑造国家良好形象的目的是维护国家利益,进而对人类作出较大贡献。邓小平指出,“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我们都是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来谈问题和处理问题的。”1985年他满怀信心地说:“现在人们说中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到下世纪中叶,能够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那才是大变化。到那时,社会主义中国的分量和作用就不同了。我们就可以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国家形象是客观内容与主观评价的统一,塑造良好形象的关键是练好内功,发展自己。邓小平强调,“国家的力量真正是强大起来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也会大大不同了。所以要埋头苦干,艰苦奋斗。”“好好地干,一心一意地干。”
通过这些引证,我们看到,邓小平国家形象建设的思想十分丰富,而且已经比较完整了。邓小平继承与发展了毛泽东国家形象理论,反复强调国家“精神面貌”和树立“独立自主、不信邪、不怕鬼的形象”等软国力,使其成为中国国家形象理论的一大特色和中国形象的一大优势。
邓小平区分了中国形象的内部公众形象(自我形象)和国际上的形象(他我形象),赋予中国国家形象更加完整的内涵,但他还没有明确提出国际形象的概念。在中国领导人中明确提出“中国的国际形象”概念和塑造任务的是江泽民。1999年2月26日,江泽民在全国对外宣传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树立中国良好国际形象的战略任命。江泽民指出,“加强和维护社会主义中国的国际形象”,“树立我国的良好形象”。他说:“要充分展示中国人民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形象;充分展示中国人民坚持实行改革开放的形象;充分展示中国人民爱好和平的形象;充分展示中国人民为维护安定团结和实现繁荣富强而不懈奋斗的形象;充分展示中国人民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形象。”江泽民这个讲话不仅提出了“中国的国际形象”的明确概念,而且面向新世纪提出了中国形象的目标设计;充分反映出以我为主塑造良好形象的基本思想。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努力践行邓小平和江泽民的形象设计,取得巨大成效。30年来,中国充分展示了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形象。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到24.95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8%,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的3倍多,我国经济总量上升为世界第四。我国主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量已居世界第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在这期间,我国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三,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加快了我国经济发展,也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我们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当家作主权利得到更好保障;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社会和谐稳定得到巩固和发展。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13亿中国人民大踏步赶上了时代潮流,稳定走上了奔向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蓬勃生机,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的中华民族以前所未有的雄姿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增强软实力,提升国际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