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心路印迹
27238700000056

第56章 国际战略与国家形象问题研究(12)

在当今世界,虽然以经济为核心的硬实力还是影响世界的主要力量,但形象因素在综合实力中的地位已明显上升。日本政府认为,21世纪是各国“软实力”较量的时代,也就是以文化力量为中心的时代。在当今西方国际关系学者当中,比较深入地探讨国际形象问题的当属美国教授约瑟夫·奈(Joseph Nye,Jr.)。他于20世纪90年代初首次明确地提出了“软国力”(软权力)的概念,并指出,软权力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与意识形态诉求,是一种通过吸引力而不是强制力获得理想结果的能力。他的这些观点对我们认识与研究高校的国际形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高校是一个国家高层次人才重要的集结地。在人类不懈奋斗、竭力前行的历史进程中,高等教育承担了不可替代的使命和职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信息时代,大学作为最高学府,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从一定意义上说,它已置身于社会生活的中心。它不仅在知识生产、传播方面起到重要基地的作用,并且不断地为政府和社会提供各种各样的咨询服务和研究成果,成为促进社会发展与国家进步的“思想库”。2005年9月22日胡锦涛在庆祝复旦大学建校百年的贺信中指出:“高水平的大学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科学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高校的办学质量、社会贡献与国际影响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国际地位与国际形象。

在国际关系中,高校历来是文化外交的重要阵地。近10年来,中美两国领导人在进行互访时,到著名高校进行演讲已成惯例。例如,1997年11月,江泽民主席在美国哈佛大学发表演讲;1998年6月,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北京大学进行演讲;2002年2月,美国总统布什在清华大学发表演讲;2006年4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耶鲁大学发表演讲。这些活动反映了著名高校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同时也传播了这些学校的良好形象。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高度重视国家文化形象的塑造和高校的形象建设。美国、英国和法国,在这方面都投入了极大的力量,取得重大成效。美国的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知名学府,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著名大学,法国的巴黎综合理工大学、巴黎政治学院等知名院校都具有良好的国际形象。为建设一个强大的俄罗斯,2000年初,当时还是代总统的普京就提出要振兴俄罗斯民族文化传统,批准实施文化传播战略,加强知名高校的形象建设,旨在提升国家的文化形象。20世纪90年代,日本政府确立了“文化立国”战略,致力于发掘本国的文化资源与文化优势,力图改善国家的国际形象。2006年11月18日,在暨南大学主办的中外校长论坛上,日本立命馆大学副校长指出:日本为提升大学竞争力,推行“大学的国际化”,政府鼓励大学增加海外教授的比率以及采取协调一致的努力来保证教育品质。日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意在提升日本在亚洲的形象。上述例证表明,提升高校的国际形象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有很多成功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题词,已经包含着提升我国高校国际形象的深刻思想。为了实现邓小平的嘱托,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相继实施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211工程”和以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为目标的“985工程”。这是适应世界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崛起的新形势的重大举措,也是提升我国高校国际形象的重大举措。

我国的国际地位、作用和形象,需要创建与之相应的世界一流大学。1995年,江泽民为复旦大学90周年校庆题词:“面向新世纪,把复旦大学建设成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社会主义综合性大学”,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任务。1998年5月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他正式向全社会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3年之后,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90周年大会上,他进一步就如何建设一流大学作了系统的阐述,明确提出:“要努力在全国建设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党的十六大以后,党中央对高等教育事业高度重视,继续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一流大学建设。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知识经济方兴未艾,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一流大学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形象的重要体现。因此,建设中国自己的一流大学,是关系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重大任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世界名校的国际形象

世界上的知名学府都具有良好的国际形象。中国领导人对这些世界名校的形象都有深刻的认知和高度的评价。例如,1997年11月1日,江泽民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时指出,“哈佛建校360年来,培养出许多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和企业家,曾出过6位美国总统,3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先有哈佛,后有美利坚合众国,这说明了哈佛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这是江泽民对哈佛大学国际形象的一个总体性的概括。

胡锦涛访美时称赞美国耶鲁大学为“世界著名学府”。成立于1701年的耶鲁大学,与哈佛大学齐名。300多年来,耶鲁大学以“光明与真知”为校训,培育出大批影响美国乃至世界的风云人物。2006年4月21日,胡锦涛在耶鲁大学发表演讲时说:“耶鲁大学以悠久的发展历史、独特的办学风格、卓著的学术成就闻名于世。”“耶鲁大学校训强调追求光明和真理,这符合人类进步的法则,也符合每个有志青年的心愿。300多年来,耶鲁大学培养出一大批杰出人才,其中包括2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5位美国总统。美国民族英雄内森·黑尔是耶鲁校友,他的名言——‘我唯一的憾事,就是没有第二次生命献给我的祖国’,深深感染了我和许多中国人。我衷心祝愿贵校培养出更多英才,为美国经济社会发展、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1999年10月22日,江泽民访问英国剑桥大学。在英国剑桥大学的演讲中,他高度评价剑桥大学的良好形象。江泽民指出:“剑桥大学是具有700多年历史的世界著名学府,曾培养出牛顿、培根、弥尔顿、拜伦、达尔文等对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伟大科学家、思想家和诗人。今天,剑桥大学作为获得诺贝尔奖学者最多的大学,在世界高等学府中依然居于显要的地位。”

2005年12月6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问法国巴黎综合理工大学,并发表了题为“尊重不同文明,共建和谐世界”的演讲。他在演讲中说:“法国巴黎综合理工大学是法兰西的骄傲。这里聚集了才华横溢的知识精英,培养出许多像贝克莱尔、勒威耶、阿莱这样的杰出人才,为法兰西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了贡献。”

上述几个例证,充分反映了几所世界名校的良好形象,也说明中国领导人对世界一流大学的深刻认知。当然,世界名校不只是中国领导人访问过的几所,在上述几个国家和其他国家都还有不少在全世界享有盛誉的高等院校。例如,俄罗斯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简称莫大),由俄罗斯的伟大学者米·瓦·罗蒙诺索夫提议,于1755年创建。莫大是俄罗斯最古老、历史最悠久的一所大学,也是俄罗斯规模最大、系科最全、学术水准最高的高等学府和最大的教学、科研、文化中心;在俄罗斯各大学中排名第一。在沙皇时代,莫大是民主学生运动的中心。列宁当时把莫大称为“革命的大学”。这所大学曾产生过8位诺贝尔奖得主。在此任职的有200多位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占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总数的20%。莫大以雄厚的师资、完善的设备、高质量的教学和高水准的学术享誉世界。

中国对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名校,向来十分关注;非常重视它们的成就和经验。2001年5月初,清华大学在庆祝90周年校庆的活动中,请来了多位世界著名大学校长,为清华大学和中国高等教育“号脉”。期间,英国牛津大学校长Colin Lucas先生介绍了牛津大学等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及其体现:一是享有很高的国际盛誉,学术研究设施、基础建设和教学基础设施非常发达;二是雄厚的师资力量;三是好的人文环境,来自世界各地的在学术上享有盛誉的学者和教授共同营造出一个非常好的人文环境。他认为,一流大学应该在学术声望、知名学者、科研成就、学生质量等方面拥有整体的实力优势。Colin Lucas先生的论述概括了世界名校良好形象的基本内涵与特征。

2001年4月29日,江泽民在清华大学校庆庆典上曾对世界一流大学的内涵和特征作过精辟的论述。他指出:一流大学应该坚持正确的办学思想,注重形成优秀的办学传统;一流大学应该站在国际学术的最前沿,紧密结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一流大学应该成为继承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场所和交流借鉴世界进步文化的重要窗口;一流大学应该成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这说明,在对世界一流大学基本内涵与特征的理解上,国际社会是有共识的。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并树立“世界一流名校”的国际形象呢?2002年7月,美国哈佛大学荣誉校长陆登庭教授在首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发表《一流大学的特征及成功的领导与管理要素》的讲演,指出:一流大学要有一流的师资,一流的学科,一流的成果,一流的学生,一流的设施,当然一流的领导与管理更是成功的要素。

世界上的一流大学一般都拥有一批世界杰出的科学家(如剑桥大学、哈佛大学分别拥有诺贝尔奖获得者63位和35位),拥有一批位于世界前列的学科和实验室、研究中心,培养出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过重要贡献,从而具有较大的国际影响。

塑造中国高校良好的国际形象

江泽民指出:“一个国家的大学水平如何,从一个方面反映着这个国家科技文化发展的水平,也是这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为此,江泽民在为清华大学建校90周年题词时,挥毫写道:“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就是对我国高校国际形象建设的目标设计。

在第二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温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中国大学在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中有很大的优势。这个优势就是:学生优秀,图书馆、电子网络、多媒体教室等硬件也不错。北大、清华等中国一流大学基本把高中一流的生源尽收囊中,这些学生勤奋好学,聪明智慧,到国外读研究生的大多出色。下一步需要努力的是要多出杰出的教师。目前,中国大学教师跟耶鲁、剑桥等相比还显逊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教师的学术水平应为世界所认可。莱温说:我们为中国鼓掌,期待着中国有更多的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

中国高校塑造“世界一流”高校的国际形象,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例如,北京大学就有比较好的条件。北京大学是国际性、开放性的大学。百余年来,英才辈出,始终保持“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为民族复兴、国家强盛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据统计,北大校友中,已有4人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全国仅7人),12人成为“两弹一星”的元勋,近500人当选两院院士。有来自近百个国家的4000余名留学生在北大求学。1999年以来,北大先后接待近30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迎来了近300个世界知名大学校长代表团。因此,北京大学在世界上已有相当的影响。

清华大学也是世界上知名度较高的一所高等学府。清华大学有着光荣的历史,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杰出人物。闻一多横眉冷对反动派,宁死不屈;朱自清铁骨铮铮,一身正气。毛泽东说,闻一多、朱自清“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新中国成立后,清华大学更是人才辈出。国家表彰的为“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名科学家,其中有14名曾在清华大学学习和工作过。华罗庚、钱伟长都是“清华名人”。胡锦涛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从历史渊源来说,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先生都是北大、清华、南开培养出的杰出人才。

除了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之外,中国还有几所在世界上知名度较高的学府。如被誉为“学府北辰”的南开大学,培养了以周恩来、陈省身、吴大猷、曹禺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人才,在世界上颇具影响。又如,被誉为“东方MIT”的上海交通大学,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江泽民、钱学森等人是交大校友中的佼佼者。

塑造中国高校良好的国际形象已成为当今中国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那么,怎样塑造中国高校良好的国际形象呢?笔者以为,根据世界名校的成功经验和我国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实践,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增强国际形象的意识。增强国际形象意识是塑造中国高校良好国际形象的前提。可喜的是,近年来中国政府和高校领导人已经具备比较强烈的国际形象意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著名高校都比较重视形象文化的宣传和自身的形象建设。2002年,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在校友工作研讨会闭幕式上的讲话中就提出:充分发挥校友会作用,树立北大良好形象。2003年11月,北京大学副校长郝平教授曾邀请北大学生就如何广泛吸取国际先进经验、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和树立良好国际形象等相关话题展开对话,意在树立北京大学良好的国际形象。2003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校长谢绳武表示:我们坚定不移地走国际化办学道路,树立中国高校在海外的良好形象。在第二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期间,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说过: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大师、大楼、大气,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照笔者的理解,这“大气”就包含良好的国际形象。基于对提升其国际形象的迫切要求,很多高校都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及其他手段,进行形象传播和形象推销。传播是塑造良好国际形象的重要途径。从一定意义上说,国际形象是现代传播的产物;没有现代传播就没有国际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