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零距离”看美国
27460600000030

第30章 文化碰撞与融合(4)

一位在纽约华尔街附近一间餐馆打工的中国MBA留学生,一晚对着餐馆大厨再次老生常谈地发誓说:“看着吧,总有一朝我会打入华尔街去。”大厨侧过脸来好奇地询问他:“你毕业后有什么设想?”中国MBA利落地应声道:“当然最好是马上进跨国大公司,前途和金钱就都有保障了。”大厨又说:“我没问你的前途和钱途,我问的是你将来的工作志趣和人生志趣。” MBA一时语塞起来。大厨叹口气嘟囔道:“要是经济继续低迷餐馆歇业,我就只好去当银行家了。”

中国MBA差点惊了个跟头,他觉得不是大厨精神失常,就是自己的耳朵幻听,眼前这位自己一向视为低一头的大老粗,跟银行家岂能扯得上。大厨盯着惊呆的MBA解释说:“我以前就在华尔街的银行里上班,日出而作,日落却无法休息,每天都午夜后才回家门,我终于厌烦了这种劳苦生涯。我年轻的时候就喜爱烹饪,看着亲友们津津有味地赞叹我的厨艺,我便乐得心花怒放。一次午夜二点多钟,我结束了一天的例行公务后,在办公室里嚼着令人厌恶的汉堡包时,我开始下决心辞职,去当一名专业美食家,这样不仅可以满足自己挑剔的肠胃还有机会为众人献艺。”这样的事例可能出乎中国人意料之外,因为中国人对成功、失败、快乐、悲哀有比较概念化的一统模式。说得目重一些,就是活着争口气,是为了一种体面,在别人面前可以显耀的面子。(摘自《波士顿记事》报2006年11月U日的报道)

还有两个故事,更可以看出美国人职业观的独特之处。在丹佛JdedwardsWorld Solution Company有一个青年叫Keith,他沉默、踏实、向上,

是一个千万富翁之子。他父亲就是他所在公司的总裁,他有一个很好的工作。有一天下班前,他突然对大家宣布说:“今天是我上班的最后一天,我已辞职,秋季开学我又要回学校上学去了。”

大家估计,他肯定去州立大学商学院进修,多学些商业管理的知识,以便接管家庭的事业。可他神秘又带调皮地说:“我要去社区学院读烹调。”有人问:“你学烹调,以后想做什么呢?”

他很自然地说:“学烹调当然是做厨师了。”

四年后,朋友见到Keith时,他真的在丹佛一家牛排店做了厨师助理。他指着头上的长筒白帽对朋友说:“戴着这个白帽我很帅吧?”他脸上闪着灿烂的笑容,充满了自信和自豪,看起来真是很帅。

Mike是毕业于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工商管理硕士,已就职过几个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2001年,他已是JdedwardaWorld Solution Company主抓市场销售的副总。在该公司兴旺时期,Mike周游于波士顿、芝加哥和纽约,也常常游历于英、德等国。2002年IT业市场雪崩,他也随着公司的解体,涌入了失业者的市场。大家以为副总一定会回到华尔街或什么大公司,去干大事。谁知他失业四个月后,选择了去波士顿国际机场,去当安检员。安检员就是拿着探棒在机场安检口对所有飞行客人做危险品检査。他的一些中国朋友听了简直不可理解。他怎么做这种简单的工作呢?他告诉朋友,做这种工作,虽然身体有点累,但是脑子很轻松。机场就是小的世界,可以遇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人,知道东西南北中的事。他还笑着说,女旅客都喜欢他检査,因为他很绅士。(摘自《中华周报》2006年10月13日文学副刊的文章)在美国,高薪、华屋、名车的号召力没有在新富起来的国家那样大,很多美国人身为蓝领却也心满意足,当你出入豪华宾馆时,为你叫车的男孩不卑不亢,礼貌周到,你会感到他的自信。

他未必羡慕别人选择的道路,千千万万的美国人按照自己实际情况选择职业,选择生活,也活出了自信。正因如此,那些在自己国家高高在上的高官显贵到了美国傲气顿失。

一个访美的亚洲官员讲:“在我的国家,别人见我就点头哈腰;可在美国,那些捡破烂的人腰板都挺得直直的。”

在美国这片土地上,当你理解并尊重他人选择,就不会试图用高薪去让一个自命清高的教授下海;用博士学位去让一辆招摇过市的旧车愧退;用华屋去让一位与世无争的陋室邻居气短。

有个故事发生在1997年12月11日。美国著名的悄悄话专栏记者辛迪?亚当想约克林顿总统的夫人希拉里在纽约曼哈顿大学倶乐部做单独采访。这个倶乐部有百年历史,庄重典雅,古色古香。辛迪在大厅等候。到了时间希拉里还没有来,她坐不稳了,悄悄把手机拿出来,想打个电话问一下。守门的老头过来了,说:“夫人,你在干什么?”辛迪说:“我跟克林顿夫人有个约会。”老头说:“你不可以在这个倶乐部里使用手机,请你出去。”说完后老头就走了,辛迪收起了手机。希拉里来到后不久,老头又来了,看见这女人没走,还与克林顿夫人在大厅里高谈阔论,在场的还有总统府的高级助理们。老头不乐意了,说:“这是不能容许的行为,你们必须离开。”克林顿夫人说:“咱们走”。乖乖地拉上辛迪出去了。这个老头选择了守门,他要尽职尽责,他不惧权贵,充满了对自己职业的自信。而在中国,会说这个老头“不识相”“不和谐”,甚至骂他有眼无珠,担心他会受到权贵的报复,丢了饭碗。而在美国,权贵们也要遵纪守法,尊重别人的劳动。(摘自《波士顿新闻》2003年5月28日报道)

美国人对职业的态度是坦然的。你热爱那个工作,那个工作就是高尚的,工作起来就会有乐趣、有劲头、有收获。世界是复杂的,也是简单的,你坦然面对世界,它就会呈现给你一片祥和,乐趣无处不在。美国人不论做什么工作,不在意别人的眼光和说道,认为做什么都是一种生存方式,淡泊人生,守住简朴,崇尚自然,是一种难得的人生境界。而争名夺利、仰人鼻吸、钩心斗角、尔虞我诈,就会如牛负重,活得太累,使自己始终抬不起头来,那就活得太可怜了。

“倾茶事件”促独立,历史悠久茶文化

美国的独立与建国,起源于“波士顿倾茶事件”。1767年,当时的北美殖民地已消费茶叶将近90万磙。由于英国殖民当局征收高额茶叶进口税,加重了北美殖民地人的负担,更引起了殖民地的欧洲移民极大不满,1773年12月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波士顿倾茶事件,殖民地茶叶党人愤怒地将三条英国商船上的284箱茶叶倒入大海。北美殖民地与英国殖民者的矛盾公开化,英国当然派兵镇压,1774年波士顿民兵向英国殖民军打响了第一枪,拉开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经过两年半时间,到1776年7月4日,美国宣布独立。茶文化在美国的上流社会,应当说是根深蒂固,源远流长,起码说,她长于美国的建国史。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变迁,美国的茶文化,已独具一格,颇有特色。

历史悠久

美国是世界上主要茶叶进口国和消费国之一,年进口茶叶9万多吨,位居世界第四。美国民众喝茶,也可以说历史悠久。

在殖民地时代的1660年时,就有欧洲移民将茶叶引进北美殖民地。

由于发生了倾茶事件,殖民地抵制英国茶叶,导致了咖啡和花草茶销量的增加。直至今日,美国的咖啡消耗量还是大于茶叶,根源就在这个时期。

美国的茶叶进口在独立战争后减少,直到19世纪中叶才逐步恢复。1830年,美国茶叶进口增加到3000多吨。但是,由于茶叶来自东方,欧洲人从中渔利,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美国民众对茶叶抱有某种反感。日后欧洲移民不断增加,政治经济情况变化,加上茶叶本身的独特魅力,美国人对茶叶才逐步由反感到认同、接受进而喜爱。

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美国已经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主要进口、消费国之一。1909年到1913年间,美国每年平均茶叶进口已达4.41万吨,占世界茶叶进口量的13%,仅次于英国(39%)和俄罗斯(21%)位居第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年平均茶叶进口已增至5.02万吨。随后的30年间,由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的因素,美国茶叶进口和消费大大减少。1942年美国茶叶进口曾减至2.17万吨的低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茶叶市场逐渐恢复,1954年美国茶叶进口大体上恢复到40年前的水平。20世纪60年代以后,茶叶进口步入缓慢增长时期,1977年第一次突破9万吨大关。1990年代,美国茶叶进口进入新的增加时期,有4年在9万吨以上。2001年,美国茶叶进口更增至9.67万吨的创纪录水平。现在,美国公众平均每人每年喝下7.8加仑的茶,可谓茶道兴旺。

冰茶当道

所谓“茶文化”,说到底便是“怎样喝茶”。美国的“茶文化”,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冷茶当道。无论是茶的沸水冲泡汁,还是速溶茶的冷水溶解液,直至罐装茶水,最常见的喝法是在茶汤中投入冰块,或者饮用前预先置于冰柜中冷却为冰茶。据说全美80%的茶消费是冷饮的,或者是作为冰茶来喝。尤其是在夏天或者南方地区,喝冰茶更加普遍。很多美国人一年四季都饮冰茶,这在世界上也许是独一无二的。只有在冬季,才有更多的人喝热茶。

冰茶受到人们的欢迎,是因为冰茶顺应了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人们不愿花费时间用热泡的方式喝茶。而喝冰茶时,消费者还可以结合自己的口味,添加糖、柠檬,或者其他果汁等。如此饮茶,既有茶的醇味,又有果的清香,尤其是在盛夏,饮之满口生津,暑气顿消。冰茶在美国的流行,据说也和美国正式的长柄茶匙有关。这种茶匙最适合用来搅动长玻璃杯里的冰茶。

冰茶也作为运动饮料而受到青睐。它可取代汽水,既可在运动时解渴,又有益于运动员恢复精力。人在紧张劳累的体力活动之后,喝上一杯冰茶,自然会有清凉舒适之感,并且精神为之一4辰。

美国公众饮用冰茶,最早也用散装的茶叶(Loosetea)冲泡或煮的。据说1904年圣路易斯博览会期间,天气闷热,会场中的茶摊生意不佳。老板无法怂恿任何人在炎热的夏天喝热腾腾的茶。因为生意清淡,加上潮湿所带来的黏糊糊的不舒服感,他忍不住向隔壁的冰淇淋摊贩要了一些冰块,加到他所卖的茶里面。这个茶摊老板对着所有参观博览会的人大声喊着“这里有清凉的新饮品喔!”之后,他的茶摊之前就排满了人,等着要喝这个崭新的美国饮料:冰茶。

到20世纪中叶,袋泡茶产生并迅速发展起来以后,美国公众就改用袋泡茶制作冰茶了。随后,速溶茶和类似速溶茶的冰茶冲剂问世,制作冰茶更加容易了。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瓶装或罐装的茶饮料大行其道,饮用冰茶更加方便,内容也更丰富了。这些罐装的茶饮料多数会加入一些甜味剂以及其他的调味剂。

在餐馆,冰茶一般是加糖上桌的。但是南方的餐馆,除非客人指出要不加糖的冰茶,否则冰茶常常习惯性地加糖后上桌。冰茶预先加糖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在冰茶中要将糖融化并不容易,即使不断搅拌冰茶也是如此。还有一些餐馆则在冰茶里预先调入果汁。

南方茶风

因为冰茶盛行,而热茶并不流行,美国茶文化的一个特色就是除了中餐馆以外,一般餐厅似乎都不太懂得泡茶和斟茶的规矩。来自有饮热茶传统国家的客人,在美国的餐厅里要求热茶时,服务人员常常拿来一个袋泡茶加上一小壶白开水,让客人自己泡茶。这种让初来乍到者感到不够礼貌的待客之道,其实也可算是小小的“文化隔阂”。

由于冰茶在南方兴起,美国南部的茶风也更加浓烈。比如甜茶(SweetTea),被视为南方的食文化代表。这种茶用双倍的茶叶煮开之后,趁热加入大量的糖,然后再将其稀释制成。在南方,这种茶具有同餐酒一般的地位,乔治亚州甚至于2003年立法规定,餐厅必须为顾客提供甜茶。

不过出了南部,再说甜茶可能就没有人懂了。在德州和西部地区,冰茶一般是不加甜味的,放在长玻璃杯内,加上柠檬喝。如果要加糖,通常是由顾客自己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