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灰太狼”,让自己沐浴友谊的光芒
囡囡长得很甜美,但是在同学当中她却不怎么受欢迎。相反的,囡囡的邻居甜甜是一个很受欢迎的女孩子,她的朋友有很多,这让囡囡心里非常羡慕。但是囡囡已经习惯了“唯我独尊”,很难和朋友融入到一起。
以前,囡囡也试着交过朋友,但是大家在玩的时候都有自己的想法,囡囡觉得大家应该要以自己的想法为准。可是朋友们不愿意配合,这就让囡囡心里很不舒服,干脆一气之下不和朋友们一起玩,自己回家玩娃娃去了。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看着身边的同学都有要好的朋友,自己一个人孤零零的,囡囡心里不平衡了,她渴望友谊,希望能够有朋友。这个时候,甜甜出现在了囡囡的世界里。她带着囡囡一起玩,虽然同岁,但甜甜就像囡囡的大姐姐一样照顾她。
在甜甜身边,囡囡学会了一点,就是朋友之间要互相包容,只有真心才能获得友谊。在甜甜的帮助下,囡囡逐渐养成了宽容的习惯,她的身边也慢慢多了一些朋友,有了自己的交友圈子。有一次,囡囡因为忘了值日回到家,她的一个朋友还主动帮她值日,在那之后,囡囡和朋友之间的关系更和谐了。
现在很多家庭当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在家庭当中只有长辈,很难学会和同龄人如何相处。即便有时有同龄的孩子一起玩,但是因为在家都唯我独尊惯了,所以谁都不愿意吃亏,都想以自己的想法为导向。这很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因为孩子的未来面临的是社会这个大家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如果孩子学不会如何与他人相处,那么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
学校是孩子和他人相处的一个重要平台,孩子身边有很多同龄人,而朋友是孩子成长之路上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他们能够教会孩子与人相处,让孩子认识集体,同时也能驱散孩子内心的孤独。
对于一些独生子女来说,交朋友可能是一种障碍,因为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或者认为交朋友没有什么用,这个时候家长就应该让孩子知道,朋友是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够与自己分享喜怒哀乐,在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还能支持自己。只有让孩子认识到朋友的重要性,孩子才能迈出交友的步伐。孩子才能变得友善,养成合群的习惯。
1.告诉孩子主动很重要
现在有的孩子已经形成了依赖的习惯,很多事情都非常被动。有时被动是难以获得真正的友谊的。作为家长,应该教会孩子推销自己,主动和人交朋友,这样才能逐渐走出孤独,养成乐观向上的性格,让孩子学会友善,才能告别一个人的世界,才能成为同龄人群体当中的一份子。
比如,你看到孩子在看其他孩子玩耍的时候,可以鼓励孩子,让孩子主动上前搭讪,参与其中。当这成为一种习惯之后,孩子就会主动交朋友了。
2.让孩子带着朋友来做客
有时孩子的社交仅限于家庭之外,在外面玩的很开心,但是一回到家就变了一个样子。或者为了和朋友在一起玩,不愿意回家。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孩子认为家是另一个环境,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带着朋友到家中做客,这样有利于孩子打开心门。
小梅是一个内向的女孩子,她的朋友不多。虽然有关系很好的朋友,但是她在学校是一个样子,回到家就变成了另一个样子,害羞、内向。妈妈为了改变女儿的这个毛病,在一个周末提议让小梅带着朋友到家里来做客。小梅的朋友来了之后小梅的妈妈准备了点心和饮料。小梅和朋友一起做功课,之后还一起玩,这个周末的小梅异常开心。
当孤独成为一种习惯之后,孩子会变得孤僻。家长应该要深入了解孩子,帮助孩子将朋友领进自己的小世界。这样有助于加强孩子和朋友之间的关系,能够逐渐改善孩子孤独的情况。
3.交往也需要技巧
在交往的过程当中技巧是必不可少的,孩子因为在一个相对孤独的环境当中成长,所以有时可能不会道歉,或是不懂说“谢谢”。家长应该告诉孩子,在怎样的情况下说什么样的话是正确的,是可以收获友谊的。
另外,要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也有利于孩子交友,培养孩子和善的性格。
友情不青睐“冷冰冰”
一天放学,尹铎嘟嘟着嘴走向前来接他的奶奶。奶奶见孙子不开心,急忙说道:“是不是哪个小朋友又欺负你了?告诉奶奶,奶奶找老师,找他的家长说理去,看他还敢不敢欺负我们家宝贝孙子!”
对于奶奶的问话,尹铎就像没听到似的,什么表示也没有,依然嘟嘟着嘴。奶奶见孙子不开口,也就不勉强,她从包里拿出尹铎平时喜欢吃的零食,递到他手里让他吃。
回到家后,刚从外地出差回来的爸爸见儿子闷闷不乐的样子,好奇地问道:“宝贝,怎么了这是?”尹铎看到许久未见的爸爸,一点儿激动的心情也没有,对爸爸的问话也未予理睬,躲在奶奶的身后继续吃着零食。
三年前,尹铎的父母离婚了,他归爸爸抚养。爸爸经常出差在外,陪伴尹铎的只有年过六旬的奶奶。一直以来,奶奶觉得孙子在单亲家庭生活,享受不到大多数孩子能够享受到的家庭的温暖,所以她觉得自己应该多宠爱孩子,补偿孩子缺失的东西。
只是,奶奶还是秉持着老观念来教育孩子,对于尹铎情商方面的培养从未重视,甚至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老人只知道百倍千倍地对孙子好,宠爱孙子。
实际上,原本性格就内向的尹铎,再加上在这样一个不完整的家庭中生活,就更加冷僻、自闭,不爱与人打交道,也不会和别的孩子打交道。那天放学后尹铎闷闷不乐,原来是因为老师在班里组织了一个“成双成对”的游戏,也就是每个小朋友都要和另外一个小朋友结成同伴,作为一组,再来和其他的同伴们一起做游戏。可是,没有一个人愿意和尹铎做朋友,大家都反映说他平时太冷漠了,连笑都不会笑。
见到儿子这样,尹铎的爸爸心里很不是滋味,他觉得亏欠儿子的太多了。也正是从此开始,尹铎的爸爸决定向单位提出以后让自己少出差的申请。他甚至下定决心,如果单位不同意,自己就离职。他不想再让儿子这么冷僻下去了,而是希望儿子成为一个热情开朗、受人欢迎的快乐宝贝!
与人交往,我们都希望对方表现得热情,这会让我们很自然地对对方产生好感,觉得对方易于接近。假如对方流露出的是一种冷冰冰的面孔,那么我们就有一种被拒于千里之外的感觉,觉得对方很不容易亲近。
大人如此,敏感的孩子们之间的交往同样如此。可以说,热情在人际交往中就像早晨打开窗户之后透进来的一股清新的空气,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如果你的孩子表现出明显的不合群,那么就请观察一下,他是不是在人际交往中不够热情呢?
在我们的生活中,像尹铎这样的孩子并不鲜见。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或者由于被过度关注和疼爱,使得他们越来越缺乏热情,待人冷漠,当这逐渐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后,就会成为孩子性格当中的一部分。冷漠的孩子自然难以收获友谊。
因此,我们有必要奉劝广大父母,不管孩子本身是怎样的性格,也不管家庭有了什么变故,我们都尽量为孩子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孩子告别冷漠、孤僻,用热情收获友情。
1.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
对于绝大多数孩子来讲,他们的冷漠并不是天生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当的家庭教育。我们给予孩子的过多的爱,滋养了他“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造成了对他人的冷漠和隔膜。
还有的家庭父母亲人之间缺乏温暖,不是拳脚相加,就是冷漠相待。孩子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感受不到更多的爱,时间久了自然也就没有爱别人的能力。
所以,为了能拥有一个热情的孩子,为了孩子能够拥有高质量的友谊,作为父母,我们要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轻松、开心地成长。
2.对孩子热情待人的小事情要及时表扬
为了培养孩子热情待人,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日常中的表现。当发现孩子无意识地乐意帮助别人和热情待人的细小事情时,要及时进行肯定和表扬。这样就会使孩子从无意识过渡到有意识,以致不断强化和巩固,直到成为一种习惯。
思源这天回家很晚,因为思源没有手机,所以也就没有和家人联系,这让思源妈妈非常担心。在孩子回来之后刚想批评孩子,想了想她还是让孩子说说为什么回来这么晚。原来思源的好朋友家里有事急着回家了,他就帮朋友值日,所以回家晚了。知道儿子做了什么,妈妈对他帮助朋友的行为表示了肯定,同时也告诉思源晚回家要告诉家里一声。从那之后,思源对朋友更加热情了。
3.让孩子用微笑展现热情
俗话说得好:“开门不打笑脸人。”由此可见,没有人会对微笑“免疫”,在人际交往中,微笑的作用不可小觑。因此,我们不妨告诉孩子,要想获得同伴和同学之间的友谊,一定要学会微笑。让孩子知道,没有人喜欢闷闷不乐、整天耷拉着脸的人。有了微笑,自己和伙伴之间的距离自然会拉近,即使发生了矛盾,也会因为微笑而冰释。
不仅是朋友之间,当微笑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后,他会变得更加友善,在陌生人面前也能表现出和善来,这也能帮孩子收获友谊。
4.学会主动,打声招呼问声好
孩子是否热情往往从他与人打招呼方面就能看出端倪。那些见了熟人会主动打招呼,或者在父母的引导下,礼貌地问好的孩子,通常是比较热情的,在同龄人中间也往往更容易收获友谊。而那些在别人面前总是很腼腆,不敢打招呼的孩子往往在同龄人中间也是比较孤独、冷僻的。
前者自不必说,后者则需要父母更多地鼓励孩子接触陌生的环境,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孩子的礼貌习惯。如果孩子没能主动开口打招呼,我们也不要逼迫他,否则会让他把打招呼看成一种负担,效果也就适得其反。正确的做法是,我们要给予耐心的引导和积极的鼓励,相信经过一定的锻炼,原本冷漠、孤僻的孩子就会热情大方地向他人打招呼了。
和异性交往,看到一块不同的天空
甜甜今年六年级了,长得亭亭玉立,性格也很是豪爽,这让同学们都很喜欢。自然,她的同桌刘丰也不例外。刘丰学习不好,所以遇到问题,总会请教甜甜这个高材生,而甜甜也是乐此不疲。就这样,两个人的交往越来越频繁,成了一对好朋友。
到了初一时,甜甜和刘丰依旧在一个学校,于是两个人还是经常在一起玩。每到周六,刘丰就会给她打电话,两个人或是一起去同学家玩,或是到冰场滑冰。因为,滑冰是他们的共同爱好。
这一切,被爸爸妈妈看到了眼里。一个周末,爸爸问甜甜:“甜甜,怎么刘丰总给你打电话?你俩不会是……”
甜甜明白了他的意思,大笑道:“爸爸,你放心吧!我和刘丰是好朋友,哪有你想的那样!”
“胡说!”爸爸生气了,拍着桌子说,“那怎么每个周末都打电话!你一定是谈恋爱了!从今以后,你们俩别见面了,我明天就让你转学!”
“你!”甜甜委屈地说,“你怎么这么胡搅蛮缠!你凭什么干涉我的生活!”说完回到卧室,狠狠地摔上了门。
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的组成部分,都需要友情的滋润。尤其是成长中的孩子,随着交际圈越来越大,身边也有了一些异性好朋友。看到此,父母不禁勃然大怒,怒斥孩子的“早恋”行为。
可是,你的这种猜测是否准确?干涉孩子的交友权利,这么做是否得当?表面上看,这么做是“保护”孩子,但事实上,这却是一种无形的管制,让孩子永远不能独立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