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节俭的习惯,不与浪费结缘
闵轩家庭条件不错,他的父母开了一家公司,爸爸是公司老板,所以从小锦衣玉食,没有受过什么苦。但是这也给闵轩养成了一些陋习。
比如他小小的年纪就用上了iphone,因为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所以父母给他配备了手机,但是没想到这竟然成为了孩子炫耀的资本,经常在朋友面前炫耀。后来iphone出了新款,闵轩的手机还很好,但是他死活都不肯用了,要换新款。儿子一闹父母就妥协了,给闵轩买了新手机。旧手机就被闵轩随便送了同学。
闵轩的铺张浪费不仅表现在这方面,他喜欢买球鞋,不是名牌不穿,新的穿了一段时间不喜欢就要换新的。出去吃饭想吃麦当劳,结果买完后吃了一口又不想吃了,又要吃披萨,咬了一口的汉堡就扔在了那里,他又到下一家店去吃披萨了。更不用说用不完的学习用品,他总是成打的买笔,但是用了一支其余的就扔在了那里,空本子更是很多,写两页就不用了。
但就是这样优越的物质条件也没有让孩子专心去学习,他反而喜欢和同学攀比,讨论名牌。刚上小学就经常带着同学出入饭店和KTV。而且每次吃饭都点一桌子菜,吃不了浪费是常事。
儿子的这个习惯他的父母都意识到了是自己对孩子的过度纵容,但是习惯养成了就难以改变。不是名牌的衣服孩子死活不穿,不可口的饭菜一口不吃,他的父母不知道应该要怎么办才好了。
节俭是一种美德,无论是贫穷的年代还是富裕的年代,都应当崇尚节省。从小的方面看是为了居家过日子打算,从大的方面看是为人类后代节省资源,无论从哪一个角度都应理直气壮地崇尚节俭。但是要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也不是很容易的,它需要经过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
所以帮助孩子克服铺张浪费的不良行为,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其实,造成孩子习惯铺张浪费的坏毛病,家长难辞其咎。因为太过宠孩子,吃穿用孩子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家里有条件,父母百依百顺。最终造成孩子喜欢和别人比吃、比穿。
看到这些,不能不令人担忧。如果孩子总这么被娇宠下去,将来立身处世的能力从何而来?如果不克服掉以上这些比吃、比穿、比玩、比大方的不良习惯,一味地铺张下去,孩子离不知勤俭的败家子还有多远?
想让孩子彻底与浪费绝缘,父母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吃穿够用就好
现在大多数家庭都不会节衣缩食了,所以孩子的衣服不会穿到坏再扔。现在孩子的衣服也多种多样,很多家长都希望能把自己的孩子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但是这也滋生了孩子的虚荣心。
在孩子的吃穿用度上,家长不应该给孩子太优越的条件。衣服朴素一点也没什么,只要干干净净的,孩子不会低人一头,不要给孩子买太多名牌,这样不利于孩子勤俭节约习惯的养成,反而有可能让孩子陶醉于物质享受当中。
在吃的方面也一样,不要孩子想吃什么就给孩子买什么。对于正在长身体的孩子来说,营养均衡是最重要的,外面的很多食品反而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而且给孩子太优越的条件会让孩子失去努力的目标,沉沦于物质享受当中。
2.杜绝铺张浪费
现在眼花缭乱的学习用品有很多,孩子多变,常常是学习用品没用多久,就喜欢上了另一种。因为是学习用品,所以很多家长都认为应该满足孩子,反正也没有多少钱。但是这很容易让孩子养成铺张浪费的坏习惯,家长应该要限制孩子,比如笔不能不喜欢了就换,要用到没有水才可以换新的,本子没用用完也不能轻易丢掉。草纸也要两面都用。
只有日常生活当中孩子学会勤俭节约,才能养成习惯。另一方面,家长也要做出表率,不要没吃完的饭随便倒掉,出去吃饭也不要点太多的菜,吃剩下的菜也要打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会让孩子学会勤俭节约。
3.不要买过量的东西给孩子
用品方面,不要给孩子太多的附加品,有必需品就够了,孩子还不是享受的时候,给孩子太多的光环,会让孩子忘本。
罗素是个可爱的女孩子,她的父母非常喜欢女孩,在罗素出生之后,他们就把女儿当一个小公主一样养着,什么都给最好的。在罗素上小学之后,她的父母在给她挑选用品的时候,买了一堆漂亮的学习用品,书包就为了搭配孩子不同的衣服买了好几个。结果罗素变得非常臭美,注意力根本不在学习上,而是每天要穿什么衣服,配什么鞋子,什么书包。
孩子在成长阶段,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是非常强的。孩子们不知道什么事必需品,家长给予什么,他们就接受什么。如果家长给了孩子过多不需要的光环,孩子们就会将这些当做是生活的必需品。所以家长给予孩子的时候要适度。
4.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思想
行动来源于意识。如果孩子没有勤俭节约的思想,那么父母怎么约束也是枉然,治标不治本。家长要多给孩子讲一些勤俭节约的故事,让孩子明白奋斗才是人生的目标,而不是享受。只有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才能让孩子明白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
让孩子明白铺张浪费可耻,孩子才能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让孩子看到生活艰辛的一面
小玲是学校里的明星,可她的出名却并非因为学习,而是另一种习惯:每天都要穿不同的衣服、每周都要去逛街买东西、在学校大手大脚……对于此,爸爸劝诫过多次,可小玲却说:“爸爸,这些东西我轻松就得到了,你为何总说要让我珍惜?反正我还要再买,大不了扔了就行了!”
该怎么纠正孩子的这个毛病呢?想了好久,爸爸终于有了主意。一次,二叔要回老家,他让小玲也一起回去,并对她说:“孩子,你还没有回去过农村的老家,这回你见见长辈们,同时也看看农村是怎么生活的吧!”
一个月后,小玲回到了家里。令爸爸欣喜地是,小玲变得沉稳了许多,不再急着去买新衣服,而是将一些从没有穿过的衣服打包装箱。
“小玲,你这是要干什么?”爸爸不解地问。
小玲抬起头,说:“爸爸,这次回老家,我感觉自己过去太不懂事了。我原来以为,所有人的生活都和咱们一样,谁知道看到二爷爷的生活,不禁让我大吃一惊。二爷爷不要说喝可乐,现在喝水都还要打井;婶子家的小妹妹衣服已经穿了两年,有地方都打了补丁,可是到现在还舍不得扔。我的生活这么幸福,可我却一点也不懂珍惜……这些衣服我都没有穿过,所以,我想把它们寄给妹妹吧。”
这件事后,小玲大手大脚的习惯逐渐改善,并加入了“手拉手”行动,给予了贫穷的孩子大量帮助。
每个父母,都不愿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的“小懒汉”,因此在教育他的过程中,总会这样苦口婆心地说:“孩子,你要知道生活有多么不容易,生活有多么艰辛……”
父母的初衷没有错,然而仅凭一两句话,就真的可以起到作用吗?但对于孩子来说,他根本就无法体验到这种艰辛,因为在他的生活体验里,父母会帮他安排好、做好所有的事情。而这,恰恰正是我们目前家庭教育的普遍性弊端。
想让孩子明白生活的艰辛,我们就不能将教育仅停留在口头之上。有时候,我们甚至可以将其送至乡下,让他看一看不一样的生活。
小玲爸爸的做法,非常值得我们神思。现在的很多父母,总是对孩子过度娇宠,无形中把孩子变成了一个宠物,而不是一个完整的人。每个人都一定要在体验中成长,成长是不能代替的,所以体验也是不能代替的。家长如果对孩子过度溺爱,就会使他丧失这一切,体验不到生活中的艰难辛苦,锻炼不出生活和生存的自立能力,他们将变得“无能”,有翅膀不能飞翔,有脚不能走路,有知识不能利用,碰到麻烦的时候就惊慌失措。
不可否认,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间最无私、最深厚的爱,但父母们要知道,只有让孩子从小就懂得生活的艰辛,这才是最宝贵的爱。只有孩子看到了生活艰辛的一面,才会懂得勤俭,才会养成习惯。所以从这一刻开始,我们要改变教育方针,让孩子体会什么才是生活:
1.让孩子分担家庭事务
过于安逸的环境,会使孩子形成依赖、懦弱、退缩的心理状态。所以,父母应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意识地让孩子参与生活,参与家庭事务,让孩子获得适应能力。或许很多家长都“狠”不下心,但这却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真正需要的“爱”。
思雨虽然年龄不大,但是很懂事,她从来不乱要玩具,而且她的房间总是干干净净的,这不是因为她的妈妈勤劳,而是她自己收拾的。从小,思雨妈妈就培养女儿自己做家务,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开始。因为知道劳动的辛苦,所以思雨非常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从不乱摆乱放,房间一直保持整洁。
思雨妈妈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明白:所有的幸福都不是等来的,都是要靠付出得来的。当他在家务劳动中得到锻炼时,他也自然会明白父母的苦心,因此变得坚强,而不是总像大少爷、大小姐一般坐等享受。
2.不要总把孩子当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