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自己的声音淹没在别人的意见里
陈升在同学当中并不出众,他甚至没有什么存在感,就像是集体当中的一个影子,可有可无。当然,大家并没有排斥过他,只不过他也从来没有得到大家太多的关注。
之所以这样没存在感,是因为陈升从来没有发表过自己的意见。班级当中组织活动,大家都积极踊跃地发言,只有陈升随波逐流,对于他来说,大家的意见有很多,多自己的一个不多,少自己一个也不少,最终一定会有方案。在课堂上小组讨论陈升也是小组中万年不发言的人,每当同学们问及他的意见和看法时,他总会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看法,我跟你们的看法一样。”时间久了,大家就习惯性地忽略了陈升的意见,甚至忽略了他的存在。
而陈升这样的性格则让他的父母很满意,因为他们从小就告诉陈升,做事不要强出头,枪打“出头鸟”。每当陈升提出反对意见的时候,就会被父母严厉地批评教育,上幼儿园和小朋友意见发生了分歧,回家和爸爸妈妈说,不管前因后果也会被父母批评,最终不管他是对是错,都要给同学道歉。
慢慢的,陈升习惯了隐忍,习惯了不去发表自己的意见,以至于在群体当中存在感越来越低。开家长会的时候,陈升的父母才发现,自己的孩子就好像没有朋友一般,混迹人群当中就像找不出来一样。
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出色的孩子,但是又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太过个性,总觉得“随大流”准没错。如果家长们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时代已经发生了改变,现在和未来社会需要的是有主见,有个性的人才。如果一味只会奉承别人,那么很难有所作为。
纵观历史,能够担当大任的都有自己的主见,只知顺从,那么永远只能做一个被领导者,而不是一个领导者,只能随波逐流。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只有掌握了主动权才能占据有利位置,如果太过平庸,那么就会被无视。没有任何一个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未来只能庸庸碌碌地操劳一生,那么现在就不要压制孩子,让孩子大胆说出自己的意见,即便周围都是反对声,也要坚持自己坚信的事实,只有养成了这种习惯,面对未来的挑战时孩子才能坚持,才能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
不管家长们经历了什么样的年代,对孩子的老观念都要改一改了,现在开始,让孩子的声音脱颖而出吧!
1.允许孩子质疑家长的权威
有的家长很重视家长的权威,认为孩子就应该听父母的话。但是家长们不应该忘了,孩子是一个个体,随着他的成长,他的独立意识会逐渐形成,他会有自己的意见、想法。那是他们对周围的认识,是属于他们自己的。这个时期对于孩子的认知尤为重要,家长如果保护好孩子的主见,那么孩子慢慢就会表达自己的想法;相反的,如果父母以家长的权威压制孩子,那么他可能就会因为害怕而不敢发表意见了。
图图刚上小学三年级,别看年纪不大,主意倒是不少。而且图图总有一些好点子,很多同学咨询图图的时候都能得到很好的建议,在同学们讨论什么的时候,图图也是一个中心,因为他的意见总是很有用,而且很特别。这要感谢图图的父母,他们从小就以朋友的身份和图图交流,每当孩子和自己意见有分歧的时候,就和孩子分析,看看谁对谁错,如果是孩子错了,他们也会给孩子讲为什么不能那样。时间久了,图图自然也懂得明辨是非了。
孩子的认知正在发展当中,这个时候难免会有一些错误的看法。面对孩子不同的意见,即便是错误的,家长也不能一下子否定,而是要给孩子讲他哪里错了,以引导的方式来规正孩子的意见。当一件事没有固定的答案时,孩子提出了不一样的意见,家长应该鼓励,而不是否定,这样只能压制孩子,让他不敢发表意见,久而久之,孩子的性格当中还会有一丝懦弱。
2.来一次家庭辩论赛
有时孩子并不是没有想法,而是不懂表达,家长应该要引导孩子,让孩子知道光有想法是没用的,还要将它说出来,或者付诸实施才是最重要的。比如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看辩论赛,让孩子有意识的接触这些。在家庭会议当中也可以让孩子参与其中,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偶尔也可以搞一次家庭辩论赛,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时间久了,发表自己的意见自然会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
3.告诉孩子勇敢一些
很多孩子不是没有发表过自己的意见,而是对自己的意见容易放弃,没有自信。家长应该多鼓励孩子,让孩子勇敢一些,坚定一些,如果是自己坚信的,就应该坚持到底。不要在意周围反对的声音有多么高涨,一定要让自己的意见立住脚。如果自己都不能支持自己,那就没人能支持你了。
凡事自己想办法
张琦是个非常独立的女孩,她独立的性格让很多人都经常夸赞她,更说她的父母教育有方。实际上,之所以张琦能够这样懂事,她的父母说并不是自己教育的有多么好,而是自己什么都“不管”。当然,他们并不是不关心自己的孩子,而是他们习惯于什么事都让孩子自己想办法。
在张琦走路走不好的时候,也曾经摔跤,一开始她的父母会去扶一把,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再摔跤哭就不管用了,她的爸爸会告诉她:“自己站起来。”稍微长大一点之后,张琦的妈妈还会让张琦收拾自己的衣服和书桌,渐渐的,她的生活可以自理了,而且一切都进行的井井有条。
每天张琦都会将换下的脏衣服扔进洗衣机,等周末的时候她会统一将自己的衣服洗干净、晾起来,等干了再收起来。除了日常生活当中的这些事情之外,她面临事情的时候也不会显得很慌张,也不会第一时间求助父母,而是自己想办法。
有一次学校组织活动,每个人都要交钱,张琦没有和其他同学一样和父母要,而是先将自己手头的零用钱拿了出来,之后又帮报亭的老爷爷打了两天工,最后还差一些,张琦才去找父母补齐。
孩子成长的过程当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等他们长大成人,或许面临的问题更多。每当这个时候,面临问题时的态度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显得尤为关键了。现在很多家长都习惯于保护自己的孩子,当然,这是人的一种本能,无可厚非,因为动物都会有保护自己孩子的本能。但是我们也应该知道,孩子有长大的一天,他们迟早要自己面临问题,所以家长不应该大包大揽,什么都帮孩子解决,应该让孩子养成遇事有主见,自己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如果细分析的话,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孩子内心不够坚强,面对问题没有主见并不全是他们的问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来源于家长。比如家长从来不会让孩子自己去做什么,什么都为孩子准备好;在孩子受委屈的时候就以母鸡的姿态将孩子庇护到自己的身后,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就会慢慢迷失自我,什么都以父母的意见为基准,当他们遇到问题而父母又不在身边的时候,他们就很容易被打垮。
那么,家长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呢?下面的这些建议可供借鉴:
1.不要总是插手孩子的事情
处于成长阶段的孩子有很强的独立欲望,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做什么事情。这个时候孩子或许做得不够好,但不代表他不能做,家长不能总是看不过眼插手孩子的事情。这样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养成懒惰的习惯,什么事情都等着家长来处理。
所以说,如果孩子和朋友闹了矛盾,家长不要急于挺身而出,看看孩子自己是怎么解决的,然后再给孩子一些经验,让孩子从实践中慢慢找出方法,也便于养成孩子独立自主的好习惯。
2.要掌握孩子的实际能力
因为家长对孩子有很强的保护欲,所以对孩子的了解难免有失客观。很多家长在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比孩子还着急,认为孩子一定会受挫,但是你真的了解孩子的实际能力吗?不要太过惊讶,孩子的成长很多时候都是出乎我们意料之外的。
赵博的爸爸妈妈对女儿总是有些担心过头,什么都想要帮女儿解决。但事实上,赵博已经上小学6年级了,很多事情她都可以自己做。有一次,赵博的父母临时安排出差,他们怕没有人管孩子,就让孩子去奶奶家住。但是赵博没有去,而是自己在家生活了两天。爸爸妈妈回来后才发现,原来孩子已经长大了,自己完全可以放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