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新课改·高一历史备课素材(上)
27514700000021

第21章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10)

左宝贵到过辽南、辽东好些地方,营口、海城、岫岩、凤凰城,他都去过。左宝贵诚心信回教,凡是他到过的地方,只要有清真寺,他都去拜,清真寺有什么困难,他总会出钱给寺里。

清朝末年,营口那儿有好些回族人,可是没有清真寺。大伙儿想修吧,一是没钱,二是地方上不给地号。有一次,左宝贵来营口,回民们听说了,都来找他,讲起修不上清真寺的事儿,左宝贵听了,答应给想办法。

当时,营口有个文庙。这天,左宝贵在地方官的陪同下来到文庙。他一看庙四周的墙都倒了,庙顶上长满了荒草,有的地方瓦都掉了,里边露天,蛛网、灰尘到处都是,左宝贵看了挺生气,打了个“唉”声,说:“这庙怎么不修一修呢?”地方官说:“钱粮收不上来,改修不起。”左宝贵说:“汉族信奉孔夫子,年年都要拜他,没有好庙,怎么拜?这样吧,我帮你们一些银两,你们赶快动手吧。”随后,立刻出了一些钱。当地大户一看左大人出了钱,也都捐献。这样,没过半年,一座庙修好了。

修好了庙,营口的地方官和有头有脑的人说:“左大人帮了咱们,咱们怎么回敬左大人呢?”大伙儿商议来商议去,想不出个好办法。后来,有人说:“左大人是回族,咱们这儿没有清真寺,上回他来,连清真寺都没拜上。这儿的回民多次请求修清真寺也没修成,不如趁这机会修座清真寺。一来回敬他老人家,二来满足本地回民的要求,岂不是两全其美!”大伙儿都说这主意太好了。这么一来,出钱的出钱,献地号的献地号,施工的施工。一年之后,一座清真寺修成了。

清真寺修成,地方官亲自到奉天向左宝贵报喜,左宝贵很高兴,对地方官说:“各个民族应当互相尊重,谁也别欺压谁,过去有的地方发生教案,都是在这方面没处理好造成的。”过后,人们说:“左大人这招儿可真高明。”正因为这样,营口一带讲起左大人来,没有不赞佩的。

李鸿章骂人与“被骂”

李鸿章喜欢骂人,对自己的属下骂的尤其厉害。不过也有人喜欢被李鸿章责骂,因为大家觉得李鸿章对于不是自己亲近的人,是不屑于责骂的,因而有些人以得到李鸿章的责骂为荣,李鸿章骂得越厉害,被骂的人越高兴,因为这样会和李鸿章的关系更进一层,那么,离升官的日子就不会太远了。

清朝官场大致如此,勒敏当年在四川成都府做通判,因为和知府的关系不好,整个官府里都当他是透明的,没有一个人愿意搭理他,勒敏郁闷得要死。有天来了一个新任总督,是勒敏的老熟人,勒敏喜出望外,不敢对同僚说,一大早去郊外迎接拜见,结果人家不见他,勒敏很生气;到城门外又去拜见,人家还是不见他,勒敏更生气;到了官署,大小官员纷纷拜见,新总督一个个接见,就是不见勒敏,勒敏气得要死,想转身回家,可是总督又没有说不见他,只好在门外等候。

当时天热,勒敏穿着行大礼的官袍,官袍又厚,焐得要死,浑身上下,汗珠子噼里啪啦,再加上心情极端恶劣,杀人自杀的心都有,正在这时候,忽然听见下人说:“有请勒三爷。”不称他的官衔而称他在家的排行,可见总督没把他当外人,勒敏这时心中的高兴,就好像被砍头的死囚听到了大赦令。

勒敏马上整理衣冠进门,看见总督光着脑袋,穿着内衣,敞着怀站在屋檐下等他。看到他就骂他:“你这无耻的家伙,穿这么整齐见我?”勒敏要磕头拜见,总督拉他起来说:“不要你磕狗头。”又对左右说:“把勒三爷的狗皮剥了,去后院喝酒去。”此时的勒敏,听到总督的责骂,不啻于听到了仙乐一般,总督骂得越狠,勒敏心中越高兴。

据说有一个人拜见李鸿章,行半跪的礼节,李鸿章仰面朝天,手摸着胡子好像没看见这个人,行完礼坐下后,李鸿章傲慢的问这个人有什么事,这个人说:“听说李中堂得了重病,我特地来看看。”

李鸿章很奇怪:“我身体好好的,没有病,可能是外面的谣传,你听错了。”这人说:“没有,没有,我亲眼所见,中堂可能眼睛不好使。”李鸿章笑了:“错了错了,瞧我这两双眼睛,炯炯有神,那有眼病?恐怕是你的眼睛有病了?”

这人说:“中堂要不是眼睛不好使,刚才我拜见行礼的时候,你怎么会看不到?肯定眼睛有病,而且病得还不轻,你自己没觉察到罢了。”

李鸿章听了,一句话也没说,不过从此后对他人不再那么傲慢了。

康有为日本剪辫子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逃亡到了日本,但仍留着他那大清帝国的大辫子,所以进进出出招来不少看热闹的人。梁启超和许多华侨都劝他把辫子剪了,他死活不同意,后来他自己也感到太被日本人取笑了,只好同意剪掉。

剪辫子的那天,好像举行什么盛大典礼一般,他朝北京方向摆了香案,还宣读了一篇奏文。奏明圣上自己着满服在日本的种种苦衷,乞求圣上恩准削发。接着又读了一篇给祖宗和生身父母的祭文,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每念完一篇就行一次三跪九叩礼,行礼完毕才坐下来。请来的日本理发师站在一旁莫名其妙地看着,他已经问了好几次是不是要理发。等理发师刚拿起剪子,忽然十几串鞭炮齐鸣,理发师大吃一惊,把手上的剪子都吓掉了。

张之洞考梁启超

清光绪年间,少年博学的梁启超路经武昌,遵照老师康有为吩咐去拜谒湖广总督张之洞。张之洞见康有为在信中夸奖的“才思敏捷”的青年,仅是个文弱书生,颇不以为然,轻视而笑曰:“听说你才思过人,老夫日前偶得半联,苦思良久,未想出下联,不知你能否代为一对?”

梁知道这是有意考自己,潇洒恭敬地说:“请赐教”。

张之洞吟哦片刻,说出上联:“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意思是:江河湖海四水里,长江排首位,春夏秋冬四季中,夏季排第二。现在我坐镇江夏,你来江夏讲学,那么,你我谁强些呢?

梁启超接下联道:“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前!何敢在后!”

其意是:儒释道三教之中,儒家在前头;天地人三才中,人排在后面。在下不过是读儒家经书的读书人,怎敢居您之前,又怎能居您之后呢?

既表示了自谦,又不甘示弱,不卑不亢。

邓世昌的爱犬“太阳”

北洋水师著名将领邓世昌在“致远”舰上养了一条名叫“太阳”的爱犬。1894年9月17日在大东沟海战中,“致远”舰撞击“吉野”未果沉没。邓世昌坠落海中后,爱犬“太阳”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同沉没于波涛之中,壮烈殉国。

上世纪90年代,电视剧《北洋水师》再现了这一情节。但有人认为这是演绎,更有人认为舰上养狗不务正业,进而把军舰上养狗的现象扩大为北洋海军军纪涣散的象征。

学者陈悦经过多方查找历史资料,确认“太阳”确有其事。虽然“太阳”的品种和名字的来历已经不可考,但在纪念邓世昌的挽联中,当时的《点石斋画报》都有“太阳”救主的记载,而且在北洋水师水兵的回忆中,直接说出了“太阳”的名字。

而对“舰上养狗不务正业”一说,学者陈悦表示,在军舰上豢养宠物是19世纪各国海军的传统——风帆时代船上养猫防止老鼠咬坏船材,铁甲时代舰上宠物更是五花八门,德国军舰上养过狗熊和小猪,甲午黄海大战中,日本联合舰队旗舰“松岛”号甲板上就养了一头牛作为吉祥物。

“邓世昌是悲壮英雄,‘太阳’是忠诚义犬。”陈悦说。

康有为环球之旅趣事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清政府四处通缉维新派人士,维新派领袖康有为不得不流亡海外躲避灾难,前后共在国外漂泊了16年。

娶日本妻

1898年10月27日,康有为乘英国客轮“重庆”号逃抵日本。在日本期间,除了参加政治活动外,康有为也经常到一些亲朋好友家串串门。有一次他应邀参加华侨梁渭家的婚礼。在闹洞房时,康有为即兴作出一首有趣的诗句,写出“司月二大旦牛住了”几个大字,并邀请闹洞房的亲友宾客在每个字上加一笔,组成一句贺词。后来,在康有为的暗示下,新娘在“司月二大”四字上各加一笔,新郎在“旦牛住了”四字上各加一笔。新娘和新郎添加完后,康有为让他们齐声读出。新娘新郎两颊绯红,难于启齿。康有为朗声读道:“同用工夫早生佳子。”引起在场宾客哄堂大笑。后来,康有为成了另一场婚礼的主角,娶了一位日本妻子。

炒地产筹经费

为了筹集环球旅行的费用,康有为在游历考察的同时,也从事起商业活动,做起地产生意。1906年春节,康有为访问墨西哥时,当时墨西哥城正筹款修筑有轨电车,康有为购置电车轨道经过之处的地产。不久以后,这些地产价格上扬好几倍,让他净赚10多万银元,约合今天的700多万元人民币。

康有为还通过撰写文章、发表演讲,进行一些公益活动来获取经费。他的这些活动很有成效,不但化解了自己的经济困难,还拿出很多钱来资助亲友。比如,他每年付给梁启超和他的家人5000银元。康有为游遍四海,历经31国,是中国近代史上到过世界各地最多、接触各国人物最多的一个超级旅行家。

咸丰帝即位之谜

咸丰帝(1831—1861),爱新觉罗·奕詝,道光皇帝第四子,生母孝全皇后,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四日,继承大统称皇帝,时年20岁。在位11年,生子二人,生女一人。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去世,终年31岁,葬定陵。咸丰登基虽不见刀光剑影,但“无声胜有声”,其中隐含着一个鲜为人知甚至不为人解的秘密。历史上对咸丰称帝的说法有着几个不同的版本。

那么,道光皇帝为什么决定把皇位传给奕詝(即咸丰帝)呢?

有一件事是记载在《清史稿》的《杜受田传》中。清朝的皇帝每年都在南苑进行打猎,道光也不例外。道光晚年的一天,南苑校猎又举行了,道光带了众皇子到南苑骑马奔驰。众皇子也可以借此机会在父皇面前好好表现一番,以显示自己高强的武艺。奕从小擅长刀枪射箭,今天为了在父亲面前展示自己的特长,更是使出浑身解数勇猛无比,箭无虚发。校猎结束,诸皇子在道光皇帝面前纷纷出示自己的战绩,奕自然是捕获最多,心中得意异常。再看奕詝,木讷讷地站在一旁,两手空空,一箭未发。道光感到十分奇怪,问他这是为什么。奕詝却不慌不忙地答道:“父皇,现在是万物苏醒的春天,鸟兽开始繁衍孳育,我不忍心伤害这些生灵,来违反万物的生长规律。”奕詝的这番话,让道光十分高兴,不由赞叹道:“这些真是皇帝应该讲的话。”奕詝这仁义道德的言论,与道光的传统和标准比较接近,使道光立储的天平明显倾向了奕詝。

另外又有一种说法,与上面的这件事大体相同,也谈到了道光是如何在奕詝和奕两人中分出高下的。清人笔记说奕詝的老师是杜受田,奕的老师是卓秉恬。道光晚年生病时,有一天想召见二位皇子,打算通过最后考察以决定把皇位传给谁。两位皇子也知道即位已到了最后紧要关头,于是问计于自己的老师如何在父皇面前表现一番。卓秉恬告诉奕说:如果父皇问你什么事,你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卓秉恬这样讲的意图实际上很明显,因为奕人很聪明,反应也快,知识丰富,他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才华压倒奕詝。而杜受田分析了两位皇子的实际情况后,认为皇四子应该扬长避短,用自己的特长来使道光产生好感。他对奕詝说:如果你的父皇问起国家政事,你在这方面的才识智慧是远远不能与皇六子相比的。要取胜,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当父皇在谈及自己年老多病,可能不久于帝位时,你什么也不用说,只要一个劲地伏跪流泪,表现出你对父皇的孺慕真诚。道光召见时,奕詝按着老师的话去做了,道光于是心里很高兴,他认为奕詝这个人实在太仁孝了,于是决定将皇位传给奕詝。

上面两种说法可能有虚构的成分,如根据《清史稿》,卓秉恬实际上并没有任奕詝的老师,故事的内容情节也不同,但所阐述的道理是一致的。打着仁孝贤惠旗号的皇四子奕,在多次竞争中,击败了才智聪颖但急于表现自己的皇六子奕,最后被立为储君。

不过,还有一种说法就是道光最初已立奕为储,但后来又改变了。《清稗类钞》中说:道光晚年倦于政事时,就想到要立皇储了,他见皇子中恭王奕最为成皇后宠爱,所以打算立他为储。他事先写好了奕的名字,放置在乾清宫正大光明殿匾后。有一个太监在旁边偷偷看着道光写字的样子,见到最后一笔特别长,就怀疑道光写的名字就是奕。太监便将这件事讲给人家听后,道光立奕为储的消息就传开了。道光听到后,十分气恼,就把铁盒重新取了下来,更换了奕詝的名字。照这种说法,奕詝得到皇位,完全出于偶然,道光皇帝本意是选择奕,因其事外泄,才改为奕詝。此事的真相其他史书上没有记载,今天已很难查实,但奕有宠且有希望继立为君,应该是事实,两人的被立机会是一样的。

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四日,道光皇帝即将走完他的人生,他在圆明园召见了大臣载垣、端华、僧格林沁等人,让总管内务府大臣文庆等在众大臣面前打开小匣子,宣示御书、遗谕。同时,宣示了一份道光的亲笔朱谕。这份朱谕是道光病重时在圆明园慎德堂书写的。其内容为:“皇四子奕詝着立为皇太子,尔王大臣等何待朕言,其同心赞辅,总以国计民生为重,无恤其他。”这样,从法律上讲,道光皇帝将奕詝扶上了帝位,任何人不可能也不应该产生什么异议。

道光皇帝去世后,奕詝登基称帝,改元年为咸丰。

同治皇帝死于天花还是梅毒

同治皇帝亲政不到三年,突然驾崩,死时年仅19岁。他为何撒手人寰?一直以来流传着许多不同的说法。

有的说他死于“花柳病”,即性病,是因为他生活不检点造成的。《清朝野史大观》对此说记载较为详细。说同治生前,很喜爱孝哲皇后,她端庄秀丽,贤惠有德。两人感情融洽,生活美满。可是慈禧太后虽表面上还政于同治,其实在宫中仍大权在握,甚至连宫闱之事也横加干涉。在她的淫威之下,同治与孝哲竟不敢过分亲近。而慈禧偏偏看中了将军凤秀之女,令同治将其纳为妃嫔,使同治极为反感。作为天子,竟不能爱自己所爱的人,反倒要勉强爱己所不爱之人,心里的苦闷可想而知。为消解精神的空虚,同治就偷偷跑到宫外去消遣,找私娼取乐。久而久之,染上了花柳病,开始仅有下部不适,并不在意。后来毒发,在脸上、背上都长了毒疮才请太医诊治。太医明知此为性病,但不敢言说。以治痘药治之,岂能对症?终于一命呜呼。

也有的说他死于“痈”,即毒疮。李慈铭在《越缦堂日记》中说:“同治十三年十二月酉刻,上崩。先是十一月朔,……上旋患痈,项背皆一,皆脓溃,先十日已屡昏,殆不知人。”按现代医学解释,痈又名痈疽。发病原因是葡萄状球菌侵入毛囊汗腺的周围所引起。多生于项背及臀部,小的如栗子,大的如手掌,疮口甚多,疼痛异常。此症在初起时,须速就医诊治,迟则陷于危险。同治所患之痈,甚为凶险,终因药效不力,一命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