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救时宰相——张居正
27517000000004

第4章 巡抚的赏识

嘉靖十六年(1537)中秋八月,适逢三年一度的科考。正是鹅黄绿肥、黄花满地的日子,天高气爽,晴空万里,武昌城内,来自府县的学子云集一起,人流车马不断。

此次秋闱如此隆重,与湖广巡抚顾璘的重视分不开。这位当朝著名才子,三年前赴任湖广,恰逢他在任的首次秋闱,心情自然格外激动。他真希望全省莘莘学子俱各怀绝学,奋力考出优秀成绩,也不枉他勤勉视政的心血。倘能出一两个经天纬地之才,国家幸甚,桑梓生辉,岂不是给他脸上增光?

这天早上,考场考官们开始阅卷。顾璘闭门谢客,独坐花厅,静候结果。忽然他脑子里猛回忆起一件事来,那是一年前,本省学政曾告诉他说,荆州发现一少年才子,名叫张居正,12岁应考便以头名得中秀才。顾璘独自揣摩,不知这位少年张居正会不会来应试呢?

这时,监试御史喜滋滋地跨进门来,急忙向顾璘汇报:“此次秋闱可谓硕果累累,人才了得。”随手将一摞试卷递了过来。

顾璘急切地问:“御史大人,将要录取的头名是谁?”

“想你巡抚大人绝料不到,竟是一个13岁的少年秀才,名叫……”

“名叫张居正!对吗?”顾璘忙抢着说。

监试御史很是吃惊,只见顾巡抚放声大笑:“我已有先见之明!他随即抽出张居正的试卷仔细品阅,横挑细查,见其果然气度恢弘,辨析严谨,丝丝入扣,一股凛然才气跃然纸上。

顾璘不禁拍案叫绝,立即命人召来了张居正。

只见张居正唇红齿白,眉清目秀,方巾儒服,气度不俗。顾璘打量良久,顿生爱怜之意。

“张居正,你年未弱冠,我且问你,长大以后有何志向?”顾璘问道。

张居正忽闪着机智清亮的目光,略加思忖,亮开童音答道:“学生常听父母言及,昔先曾祖平生急难振乏,常愿以其身为褥荐,而使人寝处其上,使其有知,绝不忍困其乡中父老。学生当以曾祖自励,宏愿济世,不仅以身为褥荐,即有欲割取吾耳鼻,当亦乐意施与!”

顾璘大为惊诧,一个13岁少年竟有如此宏论,心中暗暗称奇。他又手指厅外院墙边一丛翠竹说:“你可否以竹为题,即刻作一首五言绝句?”

张居正凝神视竹,略加思考,未等顾璘一口茶呷完,他已念出声来:

绿遍潇湘外,

疏林玉露含。

凤毛丛劲节,

只上尽头竿。

顾璘一时呆愣在那儿,好半天才回过神来。他确信张居正乃将相之才,他日必能成大器,于是不住地连连点头。不过他又认为张居正年纪太小,如果此次让他中举,他会不会骄傲自大而误了前程呢?倒不如先不录取他,再刺激一下他,使其能更加发奋读书,才具老练,今后必将前途无量。

于是,尽管考试成绩名列前茅的张居正,却在他13岁这年的科举考试中未能如愿以偿。

三年后,16岁的张居正英姿勃发,又参加了乡试,欣然中举。16岁中举,在当时也是少有的,许多人都很羡慕他、夸奖他。张居正并没有自满,他特地去晋见顾璘。

顾璘非常高兴,解下自己身上的犀带,送给张居正,感慨地说:“古人云,大器晚成,此为中才说法罢了。而你并非中才,乃大才。是我耽误了你三年功名,直到今天才中举。你千万不能以此为满足,再不求进取了。”

张居正谦恭地一揖道:“感激您的教导。大人实乃学生的再生父母,指点之恩没齿不忘!”

顾璘见张居正很理解自己,愈觉欣慰,不由得谆谆叮嘱道:

“我希望你抱负远大,志向高洁,要做伊尹、颜渊,万不可只做一个年少成名的秀才,一个仅会舞文弄墨、吟风唱月的腐儒!要记住你的济世宏愿!”

张居正万分感动,眼中闪着激动的目光,再次向顾璘深深拜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