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青年农民进城完成了购货任务之后,到某饭馆吃饭,买了一碗干饭和一盘粉丝烧肉,发现一块猪肉上有几根猪毛,便将猪毛一一拔出,放在餐桌上。服务员见状,不好意思地道歉说:“尽是猪毛吧?”农民顾客摇摇头,微笑道:
“不,也有猪肉。”
“不,也有猪肉。”是个地地道道的大实话,它回答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这位农民顾客的情态显得诚实厚道,实话实说,可庄中见谐,谐中见奇,奇中蕴含着“芒刺在背”的讽刺艺术。
由此观之,在一定的语境中,实话的确能够收到意外的表达效果。实话的作用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实话具有强烈的讽刺作用。《语文笑话》(柯焕德着)中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从前,有位县督学来到县立中学视察工作。他一进校门,便见到该校的壁墙上写有杜牧的诗句: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督学的文学底子很厚,看到杜牧的诗句,油然想起他的《阿房宫赋》,于是顺口问起了学生:
“你们知道阿房宫是谁烧的吗?”
学生们一脸惶恐,不住地摇头说:“不是我烧的,不是我烧的!”
看到眼前的窘迫情景,督学啼笑皆非。他立即来到校长室,对校长指责道:“贵校学生国文程度低落,居然说阿房宫不是他烧的。”
校长心平气和地说:“本校学生一向诚实,既然说不是他烧的,就一定不是他烧的。”
督学非常气恼,他万万没料到大名鼎鼎的校长居然也不知“阿房宫”是怎么回事!他一气之下,写了一封呈文,给教育局长,察明原委。
不久,督学收到局长复函:
“烧掉就算了,再拨经费重建阿房宫。”
督学看后,目瞪口呆。
这篇趣文,趣在全是实话。实就实在学生向督学倾诉他们的确没有烧掉“阿房宫”;实就实在校长坦诚地告诉督学:他的学生“一向诚实”,既然说“不是他烧的,就一定不是他烧的”;实就实在连教育局长也大包大揽,要拨经费重建“阿房宫”。从学生到校长,从校长到教育局长,竟然谁也不知道“阿房宫”是被秦朝末年项羽烧掉的。难怪督学看了教育局长的复函之后要“目瞪口呆”了。还有王摘的微型小说《A君的处女作》,也以实话的手法嘲讽了“A君”不求上进,却一味痴想发表作品的错误及其可笑的言行。小说原文如下:
“唉,这么多年,您说容易吗?"A群懊丧地对我说。
“我这辈子怕是发不了作品。”
“别泄气。”我安慰道。
“您说得倒轻巧,敢情您是闯出来了。"A君说着,顺手抄起一本杂志递给我,“您看,这上面偏要登什么处……处女作,亏他们说得出口。唉!”
“怎么?这不正是鼓励新人新作的一项措施嘛?’“还……还措施呢?”A君怕我没弄明白他的意思,忙又解释道:“我又不是什么女人,何谈处女?再说,这是生理造成的,怪我吗?”
“咦,你怎能这样理解处女作呢?”我不无惊讶地说,“要知道,处女作是不分什么男女的。”
“是啊,是啊,我知道是不分他妈的男女,可问题是,我……我毕竟结过婚了。”我的脑袋里“嗡”的一声,全乱了,眼珠儿也仿佛一下子失去了转的功能,就这样盯了他好一会儿。当我确认坐在眼前的既不是卓别林,也不是侯宝林的时候,才叹了口气,毫无办法地说:“这样吧,你就把今天咱们谈话的内容,一字不落地写进文章吧,到时候我负责推荐发表。”
“怎么?”A君显然喜形于色,“这真能发表?”
“能,一定能!,“那么,那么您再说一遍,我记录。”A君迅速掏出笔,铺开纸……不久,他的“处女作”,真的在一家晚报的“小幽默”专栏发表了。
在这篇微型小说中,A君连做梦也想发表作品,然而他对何谓“处女作”却一窍不通,所以,面对一本杂志刊登处女作的征文启事大惑不解,耿耿于怀。虽经“我”的再三解释,A君还是抑制不住肺腑之言,仍然一五一十地说个不休。话儿越实在,越显得A君的无知,其嘲讽的韵味越浓。读过这篇微型小说之后,让人为A君的句句实话啼笑皆非。
实话,除了具有讽刺作用之外,还富有哲理性。江苏无锡一家毛纺厂的党委书记善于做群众的思想工作。他的许多话不但说得实实在在、而且富于哲理性。一次,一些青年人问这位书记:“你是怎样一下子成为党委书记的?”青年人认为这位党委书记的职务是被破格提拔取得的,碰到这种提间,如果进行拖泥带水的解释,就会陷入“剪不断,理还乱”的窘境。那么,这位党委书记是如何作答的呢?但见他一本正经地说:“我是先成为共产党员,然后才成为党委书记的,不是一下子,而是两下子。”这位党委书记回答时,将对方的“一下子”斩钉截铁地改为“两下子”,答得老老实实,没有任何水分,既避免了锣锣嗦嗦,纠缠不清,又说明自己成为党委书记有着符合客观规律的渐变性,绝不是一毗而就所能济事的,从而揭示了深刻的哲理,让人心服口服。
实话,亦能揭示人物的心态。小品文《救自行车要紧》写了这么一件事:有个骑自行车的青年由于车速太快,摔了一跤。过路人见他血流满面,赶紧前来扶他。可他却趴在地上连连摇手说:“不要管我,快去帮我看看那辆自行车摔坏了没有?”过路人莫名其妙地问道:“同志,身体要紧哪!”骑自行车青年却说:“不,救自行车要紧!
人摔坏了有劳保,可以免费医治;车坏了,却要自己掏钱了。”这个骑自行车的青年说的全是实话。可他的实话犹如一面镜子,照出了其自私的心灵。
实话,用来构思写作,既能鲜明地表现人物性格,亦能深刻地揭示主题。《背景》一文就是如此:
记者同志,我实在没有什么好说的,别把录音机对着我,也不要记录……当时我绝对没有想到是为了维护中马两国人民的友‘谊,真的,确实没这样想!
事情再也简单不过了。前天,下夜班路上,我捡到一只皮包,打开一看,里面全是洋人用的钱,是在夜里,我不敢一个人站在街上等失主,就赶紧到派出所。民警同志认识这些钱,说是有一万多美金。我从没见过这么多钱,不瞒您说,当时我心里还有点害怕哩!我想早点回家,可民警同志非要我留下姓名才让走,我只好让他看了看身份证。今天早晨听说经过民警同志的努力,终于找到了失主。我刚刚才晓得失主是一位马来西亚的商人,我怎么会在前天就想到为了维护中马两国人民的友谊呢?
看来你是非要我说出点什么来不可罗?……好吧,我告诉你一个秘密,这个秘密我可从来没跟人讲过!
嘿,怎么说呢?就不说了吧……好,说就说吧!
我妈妈是个清洁工,刚解放那年就开始扫大街,一扫就扫了40年,直到去年扫不动了才退休。妈妈40年来扫出的垃圾能堆成山,也扫到了许多行人丢失的钱物。妈妈单位有一本拾物交公的表册,妈妈40年来上交的手表就有148块,金项链17条,金戒指36个,钱包266只,至于硬币、钞票什么的,多得无法统计,有一回……有一回,妈妈在马路边捡到一个刚出生的女孩,这个女孩就是我。我很爱现在的妈妈,但有时候也……好了吧?明白了吧?不需要我再说什么了吧?
读了这篇用讲实话方式写成的答记者问,令人感动不已。女清洁工拾了一万多美金交了公,照理可以谈出几点感想,可她却“没有什么好说的”。记者启发她是否想到了维护中马两国人民的友谊,女清洁工回答得很干脆:“当时我绝对没有想到是为了维护中马两国人民的友谊,真的,确实没这样想!”因为拾钱时,并不知道失主就是马亚西亚商人,怎么可能“想.到为了维护中马两国人民的友谊”呢?由于记者的热情来访,女清洁工终于说出了拾金不昧的秘密在于养母的言传身教。她的养母是位退休的老清洁工,拾到行人丢失的钱物数不胜数,全部交了公,就连女清洁工本人也是养母从马路上捡来的。女清洁工的答话句句是实话,就从这句句实话之中,说出了她诚实、忠厚的性格,说出了拾金不昧的美德已代代相传的深刻主题。
实话,好比刚出清水的芙蓉,由于“天然去雕饰”,因而显得格外清新自然。几年前,有位教师曾经这样撰文评价自己的职业:
我承认,教师的工作是辛苦,因为我们常常需要夜以继日地工作;我也承认,教师的经济收入是微薄的,因为从未听说过因教书而发财或成为“万元户”的;我更承认,教师的地位,也很一般,甚至被人瞧不起,因为我还未曾见过由教师而发迹,一步登天的……但是,我不承认教师的职业不是好职业。因为虽然教师在经济上、生活待遇上差一些,但我们的心灵并不空虚;虽然教师在工作上辛苦一些,但是,当我们看到学生成才的时候,我们无时不在享受着劳动者丰收后的欢乐和自豪!我们的劳动和社会的进步、人类的文明、祖国的未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们的职业充满希望!
这篇文章没有运用“园丁”、“人梯”、“红烛”、“铺路石”、“灵魂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等词语进行一般的赞誉,而是运用三个“承认”,将教师的实际情况,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夸大、不缩小,不过誉、也不隐讳地娓娓道来,让人感到真实可信。接着用“但是”一转,斩钉截铁地道出了“我不承认教师的职业不是好职业”,进而交待了“不承认”的原因,字字句句发自肺腑,字字句句情深意切,字字句句真实可信,字字句句让人感到教师心灵的美好,情操的高尚,从而让人对教师产生了由衷的尊敬之情,钦佩之意。
有些青少年朋友认为,作文中的实话不大容易感人,只有多用形容词才能产生强烈的感人效应。这种看法实在值得商榷。作文能不能感人,在于“情”,而不在于形容词。实话有了真情,照样可以收到感人肺腑的最佳效果。请看《少年文史报》佚名同学写的《依旧是那个阳台》一文:
今日,我臂上带着孝,在楼下望着爷爷家那空空的阳台发呆。
昔日,我一到爷爷家,爷爷就把我叫进书屋,先是用昵称叫我,用慈祥的目光打量我,而后,便让我倚在他的怀中给我讲故事。爷爷不仅对历史非常熟悉,地理知识也十分丰富,从老家苏州的旅游图到世界地图,只要说到哪个地方,爷爷便能指出它的位置。我刚记事的时候,爷爷经常让我在地图上找老家。这些对我以后的历史学习有很大帮助。
不知怎的,爷爷弥留的最后半天又浮现在我的眼前,那天爷爷见了我,强挤出一丝笑容,又说一定要我给他喂饭,我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了,我尽量使自己不流泪,可是不争气的我把泪水流到了饭里。之后,除了我与小姑,剩下的人都走了,我坐在病床的一旁,只见爷爷用几乎呆滞的目光望着我,我也强挤出一丝笑容。当我买花生回来的时候,爷爷您已经被抬进急救室。当我看到死亡通知书时,惊得把花生撒了一地,不相信这是真的。爷爷您虽然没给我留什么话,可从您的目光中可以知道,一定是勉励我好好学习。
我从遐想中回到现实,望着昔日爷爷经常站在那里目送我的阳台,想着:爷爷,我一定化悲痛为力量,等来年用我的答卷来告慰您的在天之灵。
佚名小朋友在这篇文章中用的形容词并不多,可读了文章之后,无不让人觉得字字句句是实话,句句字字含深情。文章先写仰望“人去楼空”的阳台产生的发呆之情;接着回忆小时候爷爷对“我”的谆谆教诲之情;继而状写爷爷弥留之际,强挤一丝微笑,让“我”喂饭的依依不舍之情;最后抒发看到死亡通知书时,难以抑制的悲痛欲绝之情以及誓将遗愿化宏图的奋发向上之情。由此观之,少用形容词的实话,只要感情真挚,照样能够催人泪下,并且让人爱不释手地读下去。
实话,贵在一个“实”字,这是初学作文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
比如,人物语言的描写,如果符合了人物的性格和身份,则是实话。
否则,实话不实,人物性格与身份亦会变形与失真。鲁迅笔下的阿Q去尼姑庵偷拔萝卜被老尼姑发现,在“阿弥陀佛”的惊叹声中,老尼姑责问阿Q为何“跳进园里来偷”阿Q拒不承认,且看且走地说:“我什么时候跳进你的园里来偷萝卜?”当老尼姑指出萝卜就装在他的衣兜时,阿Q于是歪搅胡缠起来:“这是你的?你能叫得他答应你么?你……”阿Q的辩解话语是实话,因为与他“很沾了些游手之徒的狡猾”(鲁迅语)的性格及身份相符合。而《孔乙己》中的孔乙己却没有阿Q“游手之徒的狡猾”,他读过书,处处要维护读书人的斯文与身份,所以尽管偷了何家的书,被何家吊起来打,但仍然听不得半个“偷”字。然而,酒客偏偏抓住孔乙己的偷书之事问个不休,孔乙己闻听此言,犹如乱箭穿心,额上青筋条条绽出,接着在咬文嚼字中进行争辩:“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孔乙己对偷的辩解语言也符合他的性格与身份,因而也是实话。如果不是这样写,而是让阿Q偷了萝卜却争辩说:“窃萝卜不能算偷……窃萝卜!”让孔乙己争辩说:“我什么时候在何家偷过书?”就与阿Q、孔乙己的性格和身份相差甚远。因为阿Q是个有点狡猾的游手之徒,又是个文盲,他可以杏认偷萝卜的事实1但绝不会运用同义词进行辩解;孔乙己是个读书人,他要维护读书人“君子固穷”的体面与尊严,可以用他学到的知识将“偷”说成“窃”,然而绝不会像阿Q那样,赤裸裸地矢口否认“我什么时候到何家偷过书”的事实。
作文之中的任何假话都是实话的大敌。宋代范正敏在他的《遁斋闲览一》中记载了这么一件事:说的是有个叫李廷彦的人向其上司献了《百咏诗》。其中一联写道:
舍弟江南没,家兄塞北亡。
上司拜读之后,得知李廷彦的弟弟、哥哥分别死去,黯然痛惜道:“不意君家凶祸,重并如是。”意思是“真没想到你家遭遇凶祸,竟然到了祸不单行的地步”。李廷彦受宠若惊地连忙站起解释说:
“实无此事,但图属对亲切耳。”意思是说,“其实没有这回事,我的哥哥、弟弟都健在,只是为了对偶的工整亲切,才让‘舍弟江南没,家兄塞北亡’的。”为了讨好上司,献上一首好诗,不惜拿弟弟、哥哥的生死编起假话,岂不让人啼笑皆非?
但愿青少年朋友的作文能够说实话,而不要信口开河地说假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