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多学科视野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27966700000012

第12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3)

四、作为科学和实践艺术的政治

政治学是研究社会政治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它能够为我们提供社会政治活动的基本活动规律和原则。但是现实的政治生活是错综复杂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加以解决,因而政治又是一门艺术。政治作为一门科学和艺术,就意味着可以根据社会运动的客观规律来认识政治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政治活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找出处理政治问题的基本政策和策略手段,从而实现政治目的。

(一)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经济是基础,经济决定政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政治属于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的范畴,它以经济为基础,但由于它居于经济基础之上,因而又具有高屋建瓴、统揽全局的作用。政治相对独立,但归根到底是为经济服务的;政治反作用于经济,指导经济发展的方向,保证经济健康发展;政治对于经济在一定条件下起决定作用;政治作用于经济的最终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实际工作中正确的政治和经济的辩证关系,是政治艺术的重要体现。

(二)**********

**********是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机构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它的基本含义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在**********中,民主与集中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民主是集中的前提和基础,集中是民主的指导和结果。**********中的民主,就是党员和党组的意愿、主张的充分表达和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中的集中,就是全党意志、智慧的凝聚和行动的一致,保证党的决定得到迅速有效地贯彻执行。对无产阶级政党来说,**********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坚持**********的基本要求与目标,就是要在党内努力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通过发展党内民主,积极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机构来说,**********主要表现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审判、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和国家法制统一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原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完善**********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内在要求,坚持**********,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同发扬人民民主、严格依法办事、尊重客观规律有机统一起来,进一步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和工作制度,防止和克服违反**********原则的个人独断专行和软弱涣散现象。

(三)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关于领导方法的最基本的原理。马克思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首先需要衣、食、住等物质生活资料,而这些资料的获得就是靠劳动群众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的。劳动群众在创造物质资料的同时也创造了使精神文化生活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人类精神财富的源泉,因此人民群众又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阶级社会里,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替,都要通过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革命的阶级斗争来实现。总之,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主人。

要坚持群众路线,首先要有群众观点,这是贯彻群众路线的基本前提。第一要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二是一切依靠群众,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第三是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树立正确的群众观点,是为了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贯彻群众路线,按照群众观点实行领导和制定政策。而要保证无产阶级政党按照群众路线制定出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政策,就要有科学的领导决策方法。

中国化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长期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总结,是******思想活的灵魂的基本方面之一,是党的科学的领导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生动体现。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这是由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决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我们党是在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共同战斗中诞生、发展、壮大、成熟起来的。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源泉。

(四)党的领导与国家政策

政治作为一种科学和艺术,反映在无产阶级政党对国家生活的领导方面,是加强党的领导与改善党的领导的问题,即要“解决党如何善于领导的问题”。这就需要科学地确立党和其他各种政治组织特别是与国家政权机关的关系,提高政治领导的艺术。

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其使命是要领导工人阶级及其他一切组织,这是必须坚持的一条根本原则。但是党如何领导,如何与其他组织建立正确的关系,则要根据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注意改进和完善。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前和初期,主要的斗争形式是暴力革命和保护新生政权,党和其他各种组织的一切工作都必须服从革命斗争的需要,任务比较集中单一,局势变化迅速急骤,战争发展紧张激烈,从这样的客观情况和特点出发,党必须进行集中统一的领导。而无产阶级政党在建立和巩固政权以后,党政关系就会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党在革命年代的领导方式沿袭到政权建立后,必然造成党政不分,以党代政,从而产生种种弊端,最终实际上不是加强党的领导,而是削弱党的领导。因此,在社会主义的和平建设时期,应当理顺党和国家机关的关系,实行党政分开。

处理党和国家政权机关的关系,改变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状况,关键是要科学地、明确地划分党和国家机关的职能。马克思认为,政党和国家机关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并为之服务的上层建筑。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无产阶级联合的最高形式。因此它能代表本阶级及广大劳动人民的最高利益去行使对国家生活的总的领导,这是其他任何组织所不能替代的。但党毕竟是一个自觉的阶级政党,不是社会的公共权威,这与国家政权不同。国家是整个社会的正式代表,是社会在一个有形的组织中的集中表现,它可以对整个社会进行直接的干预和管理。划分党和国家机关的职能,实行党政分开,其目的是为了改善党的领导和加强党的领导,使党集中精力搞好党自身的工作和党的建设,同时也起到调动政府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

对于无产阶级政党及其领导的政府而言,具有一整套科学的政策原理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正确运用,是极为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政策和策略原理的精髓,就是原则性和灵活性的有机结合。原则性和灵活性的有机结合意味着,在原则的政策上,必须是坚定的,而在策略上,则可以是灵活的,亦即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的统一。

第二节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

一、******的政治学说思想

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把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对我国人民民主****的国家政权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虽然限于历史条件,******的政治思想难免有一些缺陷,留下了一些有待后人填补的空白,特别是他晚年所提出的一些错误理论,被运用到我国政治建设的实践中,曾起过不少消极作用。作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整个政治思想及其实践至今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辉,为党的领导集体所继承、充实和发展,成为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指南。******的政治学说思想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从中国国情出发,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人民革命理论

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阶级矛盾都极端尖锐、紧张。它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反动统治阶级是依靠赤裸裸的反革命暴力维持的。由于城乡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市)呈现出敌强我弱的态势。正是在这种社会环境下,******把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学说和中国的具体国情正确地结合起来,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人民革命理论。

首先,他从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出发,把中国民主革命区分为两个发展阶段,指出当时中国的革命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从而揭示了中国革命的性质、特点和发展规律。他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状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科学分析,制定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样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总政策。他在深刻研究中国革命所处的时代条件和国内阶级状况的基础上,指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是注定实现不了的,中国革命的目标取向是建立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统治的人民民主****的共和国,其前途是社会主义。

其次,提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坚决主张摒弃“城市中心论”,明确提出到落后的、敌人弱小的广大农村和山区去创建革命根据地。1938年10月,他在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更加明确地指出:在今天的半殖民地大国如中国,存在着许多优良条件,利于我们组织坚持长期战争,去反对占领城市的敌人,用犬牙交错的战争,将城市包围起来,孤立城市,从长期的战争中逐渐生长自己的力量,变化敌我形势,再配合之以世界的变动,就能把敌人驱逐出去而恢复城市。这条道路深刻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这是******的伟大历史功勋。

第三,概括了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统一战线问题,武装斗争问题,党的建设问题,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在统一战线问题上,他认为,中国资产阶级有两部分,一部分是依附于帝国主义的大资产阶级(即买办资产阶级、官僚资产阶级),另一部分是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的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领导的统一战线要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参加,并且在特殊条件下把一部分大资产阶级也包括在内,以求最大限度地孤立最主要的敌人。在武装斗争问题上,他根据对中国国情的科学分析,认为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中国的武装斗争,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农民是无产阶级的最可靠的同盟军。

(二)把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与中国的国情结合起来,创立了人民民主****的国家理论和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理论

“人民民主****”一词最早出现于1948年6月1日****中央宣传部关于重印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幼稚病》第二章的前言中。同年12月30日******在《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中第一次公开使用了这个概念。随后,在《论人民民主****》一书中又系统地阐述了人民民主****的国家理论:人民民主****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国家政权,人民民主****国家的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人民民主****国家的主要职能包括民主和****两个方面,人民民主****国家肩负着两重历史任务,人民民主****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民主****国家的政党制度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人民民主****国家的坚强柱石是人民武装力量。

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这个基本认识是符合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的,基本正确地反映了当时我国社会阶级斗争的实际。在这一理论认识指导下开展的镇压反革命、五反斗争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等我们党领导的阶级斗争实践都取得了好的效果。

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的中心仍然是政权问题。******指出,如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仅仅是不同思想的争论、不同世界观的交锋,不会涉及政权问题,那是极其天真的想法,这种斗争的实质是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其中心仍然在政权问题上;阶级斗争将突出表现在政治、思想领域里。******指出,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但是阶级斗争还没有完全结束;阶级斗争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激化。在社会主义国家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才能逐步解决。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贯穿着整个历史时期。这种斗争时起时伏,是波浪式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

由上可见,******关于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的理论,是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提出来的,具有创新性、深刻性、系统性与实践性的特点。公正地说,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阶级矛盾与阶级斗争不是******的失误,而是******的功绩;他的失误在于对于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判断的错误,以及由此产生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基本路线。我们必须以科学态度认真研究******的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理论,使其为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三)把列宁的建党学说和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特点结合起来,创立了符合我党发展规律的建党理论

中国共产党是在无产阶级人数很少、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多数的国度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成分在党内占多数。******把列宁的建党学说和我们党的这种特点结合起来,创立了一整套符合我党发展规律的建党理论。

1.着重于从思想上建党。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这是******建党思想的最突出的特点。从思想上建设党,核心是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早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就提出了对农村根据地的党组织实行“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在党的思想建设中,******创立了党的思想建设的主要原则、基本内容、重要形式和基本方法,提出并实践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团结——批评——团结”、“思想上入党”、“知识分子同工农群众相结合”等一系列基本的原则,着力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武装中国共产党人。

2.党的建设必须同党的政治路线相联系。早在1939年10月,******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就提出了“党的建设过程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联系着”的建党原理。他指出,党的纲领和政治路线决定着党的行动和总方向,要把党建设成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实现党的领导作用,必须有两条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路线。为此,要进行两条战线的斗争既反对“左”,也反对“右”,有“左”反“左”,有“右”反“右”。

3.坚持**********。“**********”这一概念是列宁提出来的。中国共产党从建立时起就是按照**********组织起来的,并将**********确定为党的组织原则。******在领导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的长期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原则,丰富和发展了**********的理论。******关于**********的思想,主要内容有四点:第一,强调民主与集中的辩证统一,即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第二,强调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第三,强调**********是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过程;第四,强调党的**********的实质是依靠**********发挥全党的积极性和保持全党步调一致。

******科学地论述了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的辩证关系,多次强调充分发扬党内民主,造成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概括了“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的纪律原则。强调各级党组织都必须建立健全党委会议制度,一切重要问题,均要提交党委会讨论,作出决议,然后执行。为了维护党的**********和团结统一,要求必须对党员进行有关党的纪律的教育,既使一般党员能遵守纪律,又使一般党员能监督党的领袖人物也一起遵守纪律。

4.树立和培养党的优良作风。在《论联合政府》等著作中,******对党的作风建设作了系统而深刻的论述。概括起来,主要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建国前夕和建国以后,他又提出保持艰苦奋斗、谦虚谨慎的作风,反对官僚主义、个人主义和命令主义,以及反腐防变、加强廉政建设等。

5.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和斗争。******在《矛盾论》中指出,“党内不同思想的对立和斗争是经常发生的,这是社会阶级矛盾和新旧事物的矛盾在党内的反映。党内如果没有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思想斗争,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为了增强党的团结,提高党的战斗力,就要在党内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正确方针;对于人的处理问题取慎重态度,既不含糊敷衍,又不损害同志。

二、******的政治学说思想

******的政治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说,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它对于我国政治学理论的建设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关于当代中国政治建设和发展的系统论述,把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中国化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形成了其政治理论的科学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

(一)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观

政治观,从最直接的意义上可以理解为对政治的基本认识、基本观点和基本界定。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使人类对社会政治现象的认识达到一个科学的高度。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唯物主义的政治观、无产阶级的政治观,是随时代发展而发展的政治观。******善于从政治角度看问题,他将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同中国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正确的政治观指导和推进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政治就是大局,是对“经济是政治的集中表现”这一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发展。所谓“集中表现”就是政治是全局性的问题、根本性的问题和战略性的问题,它取决于经济基础,在不同的经济基础之上会有不同的政治表现。“什么是中国最大的政治?四个现代化就是中国最大的政治。”“经济工作是当前最大的政治,经济问题是压倒一切的政治问题。”******也对中国政治作出了明确界定:“所谓政治,就是四个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因为它代表着人民的最大利益、最根本的利益。”

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特色,以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深刻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就是还处在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决定了我们的根本任务。我们的最大的政治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道路,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关于政治观的论述,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是相通的,因为在阶级对抗的社会,政治的本质是阶级关系,以此为基础形成的政治观无疑是正确的。就是用根本利益的观点予以分析,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诸多命题也是能够成立的。因为阶级利益的集中体现就是阶级斗争。但是,在一个阶级斗争已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的社会里,政治何以为继?******同志关于政治的论述解决了这一难题,克服了政治现象较为宽泛,而传统的政治定义较为褊狭的矛盾,使其更为科学、严谨。******的政治观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在中国的发展,同时也在准确把握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上为我们提供了光辉的典范。

(二)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新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

虽然马克思有着大量关于未来社会主义政权建设的论述,但是,马克思主义在总体上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更多地集中于如何与资产阶级做斗争,如何推翻资本主义统治,如何建立无产阶级****的革命政权。尽管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1956年党的八大上,也曾经作出过不再搞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运动,将工作中心转移到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的决定,然而,由于错误地估计了国内和国际的形势,而后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全面否定了原先作出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决定,使我们丧失了一次极好的发展机会。这一回顾,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在改革开放以前,我们理解的马克思主义,我们坚持的政治理论,还是以政治斗争和政治革命为中心,而将这一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在当时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政治立场和态度的问题,甚至是划分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界限。

******总结过去“左”的教训,运用历史的辩证法,对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阶级斗争做了全面的分析。他一方面肯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消灭,与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相敌对的完整的阶级已经不复存在,另一方面又肯定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激化。同时他也指明,在已经消灭了剥削阶级和剥削条件之后,虽然不可能再产生一个剥削阶级,但对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特分子、刑事犯罪分子以及其他形式的犯罪分子的斗争仍将持续下去;虽然这种斗争不是我们社会中的主要矛盾,但确实仍然存在,既不应该缩小,也不应该夸大。实践证明,无论缩小或夸大,两者都要犯严重错误。

与此同时,******同志根据新时期国内外形势的特点,十分明确地说明了阶级斗争的主要内容和重要形式。首先,他明确指出,随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在各种刑事犯罪活动中,经济犯罪是大量的,情况特别严重,如果我们不能够打击经济犯罪活动,不刹住经济犯罪的风气,不给我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现代化一个保证,我们的四个现代化建设,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的经济政策,就要失败;其次是西方一些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搞和平演变策略,他们不喜欢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企图使我们纳入国际垄断资本的统治,纳入资本主义的轨道,西方国家同我们进行的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是我国进行国际斗争的主要形式。

同时,******也强调了斗争的方式。由于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同过去历史上的阶级斗争有根本区别,因而斗争的方式和手段也有很大不同。对各种敌对分子的斗争,“不能采取过去政治运动的方法,而要遵循社会主义法制的原则”。提醒我们的同志和全体干部都要按照宪法、法律、法令办事,学会使用法律武器。特别是要运用人民民主****的力量,巩固人民的政权。

******创造性地解决了社会主义条件下阶级斗争的诸多问题,不仅为我们正确地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提供了思想武器,为顺利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集中主要精力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促进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和发达,而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增添了新的内容,尤其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

(三)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理论

经过“**********”的惨痛教训和改革开放的新经验,******在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过程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和******的民主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著名论断。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民主主体的广泛性。******根据新时期的战略目标和根本任务,通过分析新时期社会阶级结构,说明了社会主义社会民主的主体更加广泛。在已有的工农联盟的基础上,我国的知识分子、各民主党派,都已经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同盟,他们同时也享有管理国家的权利。

第二,明确了民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系。“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科学论断反映了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系。在他看来,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是历史上最广泛的民主。它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实现科学决策。决策是整个管理活动的基础,它牵动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兴衰。民主还有利于维护和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政治环境。保持政治、社会稳定,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前提条件。

第三,将社会主义民主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战略目标之一。******从全面协调发展的观点出发,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他曾这样指出:“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一论述阐明了社会主义民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的战略地位。

第四,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要走自己的道路。******认为加强民主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原则,要同资产阶级民主严格区别开来,要求我们一定要切合实际,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决定自己的制度和管理方式。为了保证切实有效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他从历史和现实出发,主张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第五,为了保障民主,必须加强法制。******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同社会主义法制相辅相成的,它们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是不可分的,不要社会主义法制的民主,不要党的领导的民主,不要纪律和秩序的民主,绝不是社会主义民主。相反,这只能使我们的国家再次陷入无政府状态,使国家更难民主化。”同样,离开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制,也决不是社会主义法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是高度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