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荒四经
27968200000008

第8章 大荒西经(2)

经文所述裸兔,当是一种已经灭绝的动物,日本民间流传有裸兔故事。郝懿行认为它即《说文》所云:“,兽也,似兔,青色而大。”并注谓:“菟、兔通。此兽也,谓之虫者,自人及鸟兽之属,通谓之虫,见《大戴礼·易本命篇》。”《大戴礼·易本命》记有:“故曰: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皇为之长;有毛之虫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有甲之虫三百六十,而神龟为之长;有鳞之虫三百六十,而蛟龙为之长;倮之虫三百六十,而圣人为之长。此乾坤之美类,禽兽万物之数也。”此说为我国古代的动物分类学,这种分类的着眼点在于动物的外皮结构。

丰沮玉门山乃《大荒西经》所述六座日月所入之山的第一座山。“玉门”当指一种用于观测日月运行的门状石头结构,属于巨石天文观测仪器,在世界许多地方都曾经出现并流行过,著名的有英国的巨石阵,以及秘鲁众多的巨型石门(其中最大最著名的是蒂亚瓦那科遗址的太阳门,高约3米、宽约3.9米,系一块整石雕凿而成,表面浮雕造型的内容极为丰富,研究者相信它记录着那个时代的天文历法,因为每年秋分那一天阳光正好从门中射入)。此处观测日月所入的石门被称为“丰沮”,丰有高意,沮有低意,或许亦指石门上有浮雕图案,与秘鲁的太阳门相似。

十二座日月出入山

《大荒东经》记有六座日月所出之山,它们依次是(自东南向东北)大言山、合虚山、明星山、鞠陵于天山、猗天苏门山、壑明俊疾山。与之对应的是,《大荒西经》记述有六座日月所入之山,它们依次是(自西北向西南)丰沮玉门山、龙山、日月山、鏖鏊钜山、常阳山、大荒山。此外,《大荒西经》还记述有一座日月所出入之山,即方山,它们共同构成了蔚为壮观的天文观测台阵。

郑文光先生在《中国天文学源流》一书中认为,《山海经》六座日出之山、六座日落之山,彼此两两成对,说明古人曾以一年内太阳出入于不同的方位来判断季节,并称:“大小凉山的彝族,每年一定时候,总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人,到寨子附近一定地方,或则一处山口,或则一块大石头,以一定的姿势,或则直立,或则一脚踏在石头上,观测太阳落山的位置,而定播种季节。据说能精确到误差不超过五天。”

木星是夜空中最亮的行星之一,它引起了我们祖先特别的兴趣(美洲玛雅人对金星的浓厚兴趣,可与此相比),并由此发明了木星纪年法。木星又称岁星,木星每十二年绕太阳一周(现代观测值为11.8年),每年木星所在天空(太阳系)的位置都有一个专用的名称,称为岁名。《淮南子·天文训》记有一套发音奇怪的十二岁名,它们是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意为母羊)、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困敦、赤奋若。不难看出,这套十二岁名与十二座日月出入山的名称有相似和相近之处,一是它们的发音都相当古怪,不能排除源自音译的可能;二是两者之间有相近的发音,例如大荒山与大荒落,大言山与大渊献,合虚山与执徐,常阳山与敦牂(音脏)等。或许,《淮南子》所述十二岁名即出自《大荒四经》所述的十二座日月出入山。若此说成立,则表明十二座日月出入山,不仅仅是用来观测日月的运行,也包括对木星等星辰运行的观测,反映出我国古代曾经有过非常复杂的天文观测活动(十二地支以及十二生肖均源于木星纪年)。

灵山·十巫

有灵山,巫咸、巫即、巫朌、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

关于灵山十巫的工作性质,郭璞认为是采药行医,袁珂不同意郭璞的观点:“经言‘十巫从此升降’,即从此上下于天,宣神旨、达民情之意。灵山盖山中天梯也。诸巫所操之主业,实巫而非医也。郭云‘群巫上下此山采之(药)’者,特其余业耳,非可以因有‘百药爰在’语遂以医职替巫职也。”

巫者,在今天被认为是通过装神弄鬼的手段来替人祈祷的人。其实,巫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导致他们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他们对社会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大体而言,巫是最早的“白领”之一,也是最早的以脑力劳动为职业的人,他们的行为既有科学的一面(包括采药行医、观测星辰等),也有非科学的一面(例如舞龙求雨、念咒除灾);既有服务社会民众的一面(传授生活常识、传诵历史、传播文化),也有控制欺压民众的一面(巫与首领相勾结以权谋私,或者巫本身就是社会权力结构的一部分);既有为民众解疑释惑的一面(当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的困惑会越来越多,甚至成为困扰人们生活的大问题。巫属于那个时代思想活跃和知识渊博的人,因此大量问题的答案都是由巫首先提供的),也有愚昧麻醉民众的一面(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以及思维的种种误区,巫对许多问题的解释都是错误的;与此同时,巫为了牟取私利,也会采取欺骗民众的手段)。

在《山海经》十八章中,《五藏山经》里还没有巫的称呼,《海外四经》里仅提到一个巫咸,而到了《大荒四经》、《海内五经》里则出现了群巫。由于经文过于简略,给我们留下了许多问题:如此众多的巫在一起工作,他们是男是女?年老年少?如何分工?有何组织结构?谁是巫师协会的头?他们的收入各是多少?

从灵山十巫的排序来看,似乎巫咸是首席巫师。从他们的名称来看,巫即做事雷厉风行,巫朌可能负责管理巫术活动中的器具或者负责分配财物,巫彭可能是一位身壮力大者或有长寿仙术者,巫姑当是女性,巫真有变成仙人登天之术,巫礼负责巫术仪式设计,巫抵负责仪式安全,巫谢负责公共关系,巫罗负责召集民众。当然,仅凭十巫每个人姓名里的一个字,我们对上述信息解读的准确性不抱太高的奢望。

王母山·壑山·海山·沃之国

西有王母之山、壑山、海山。有沃之国,沃民是处。沃之野,凤鸟之卵是食,甘露是饮。凡其所欲,其味尽存。爰有甘华、甘柤、白柳、视肉、三骓、璇瑰、瑶碧、白木、琅玕、白丹、青丹,多银铁。鸾凤自歌,凤鸟自舞,爰有百兽,相群是处,是谓沃之野。

“西有王母之山”,郝懿行认为当作有西王母之山,但是此处经文并未言西王母的事迹。

壑山、海山,郭璞认为“皆群大灵之山”。沃之国,或作沃民之国。此处沃之野,袁珂认为即《海外西经》诸夭之野,甚是。不过两者对比之下,此处经文多“爰有”二十七字,而在《山海经》中“爰有”经常与帝王陵墓同时出现,疑非沃野应有之场景。

白柳,在其他同类场合多作杨柳,而璇瑰、白木、白丹、银铁等物在其他场合亦不多见。璇瑰或即璇玑,它是古人偏爱的一种具有神秘色彩的玉器。琅玕,玉石状如球者,已见于《五藏山经》西次三经槐江山。

白木,郭璞注:“树色正白。今南方有文木,亦黑木也。”黑木又称乌木,色如水牛角,材质密致,可沉于水中。此处白木、黑木当有某种实用价值,以及巫术象征意义或民族文化心理内涵。例如杨柳有告别之意,而柳枝的婆娑和柳叶的形状又可以被人们赋予女性和生殖的内涵。

《山海经》记有许多以“野”为名的地方,例如《海外南经》的寿华之野,《海外西经》的大乐之野(大遗之野)、诸夭(或作清沃、渚沃)之野、九野、夭野,《海外北经》的欧丝之野;《大荒西经》的大荒之野、天穆之野、沃之野,《大荒南经》的苍梧之野(《海外南经》称苍梧之山、《海内经》称苍梧之丘),《大荒北经》的冀州之野,以及《海内经》的都广(或作广都)之野。其中,《海外西经》的大乐之野与《大荒西经》的天穆之野,以及《海外西经》的诸夭之野(夭野)与《大荒西经》的沃之野,彼此的方位和场景相同。《尚书·禹贡》称雍州有猪野,又名都野,位于今甘肃民勤县西南,疑即此处沃之野(诸夭之野)。沃意为浇灌,沃野可指肥沃的水浇地。

野,意为郊外,乃是相对城市或中心居住区的称呼。撰写《五藏山经》的时代尚没有使用“野”的概念(也没有使用“国”的概念),而撰写《海内四经》的人似乎不再在地名中使用“野”字。

三青鸟·轩辕台

有三青鸟,赤首黑目,一名曰大鵹,一名曰少鵹,一名曰青鸟。有轩辕之台,射者不敢西向射,畏轩辕之台。

三青鸟为古史传说中吉祥鸟之一,《西山经》记述三青鸟居住在三危山,未言其形貌;《大荒东经》记述的三青鸟属于陪葬物;《海内西经》记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唯有此处经文描述出三青鸟的形貌,它们是由三只鸟组成,均为赤首黑目。鵹同鹂,黎黄,即黄鹂,又名黄莺、仓庚;鵹鹕,即鹈鹕。

《西山经》记述轩辕丘“无草木”,《海外西经》称“不敢西射,畏轩辕之丘”。此处经文则称轩辕台,台多为人工营造,丘多指自然地貌,亦指废墟、冢墓。

龙山·昆吾

大荒之中,有龙山,日月所入。有三泽水,名曰三淖,昆吾之所食也。

龙山是观测日月西落的第二座山。“三淖,昆吾之所食也”,郝懿行认为“食”指食其国邑。不过,在《山海经》里,食其邑的说法并不多见,甚至可以说仅此一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大荒四经》时代是很自然的事情,没有必要再说“食于三淖”之类的话。因此,经文“食”字可能是“浴”字之讹,三淖乃是昆吾“所浴”的地方,与《大荒南经》白水、白渊是昆吾之师“所浴”的地方,属于同样的性质。

《吕氏春秋·君守》:“昆吾作陶。”高诱注:“昆吾,颛顼之后,吴回之孙,陆终之子,己姓也,为夏伯制作陶冶埏埴为器。”在古史中,昆吾山为产铜名山,昆吾剑为青铜名剑。《拾遗记》卷十记有:“昆吾山,其下多赤金,色如火。昔黄帝伐蚩尤,陈兵于此。地掘深百尺,犹未及泉,惟见火光如星。地中多丹,炼石为铜,铜色青而利。”《列子·汤问》称:“周穆王大征西戎,西戎献锟铻之剑,火浣之布。其剑长尺有咫,练钢赤刃,用之切玉如切泥焉。”

女丑尸

有人衣青,以袂蔽面,名曰女丑之尸。

《海外西经》所记女丑之尸,其场景为女丑在山上,痛苦而又无奈地用右手遮挡着自己的脸,十个太阳在万里无云的晴空中发出毒热的光,女丑活活被炙杀而死。对比之下,此处经文所描述的场景已经被大大简化,女丑穿着青色的衣服,用袖子遮住面孔,十日却不见了。对此,一种可能是,《海外西经》的撰写者看到的画面是鲜艳丰富的,而《大荒西经》的撰写者所看到的画面已经残缺不全而且褪色了。另一种可能是,不同时代都有名叫女丑的人,她们的职责就是装扮成旱魃并承受阳光之暴晒,以祈求干旱的结束。上述习俗在春秋战国时期仍可见到,《左传·僖公二十一年》:“夏大旱,公(鲁僖公)欲焚巫尪。”杜预注:“瘠病之人,其面上向,俗谓天哀其病,恐雨入其鼻,故为之旱。”时在公元前639年,当时鲁国的统治者残忍地把天旱的原因归罪于因脊椎有病而面孔朝天的人(女丑之名或即得于此)。

女子国

有女子之国。

《海外西经》记有女子国“两女子居,水周之”,此处经文仅记有女子国之名,而到了《海内西经》则已不见女子国的记述,或许这表明曾经流行过的“纯女无男”生存模式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

《山海经》中有女、母、姑等女性字样的人名和地名很多,例如女床山、女蒸山、女几山、液女水、帝女桑,女娃、帝女、女尸、女丑、女丑尸、女子国、女魃、女和月母国、女虔、女戚、女祭、女薎、女娲之肠、赤水女子献、阿女、阿女缘妇(吴权妻)、思女、帝(尧)二女、舜二女(宵明、烛光)、州山女,鱼妇、雨师妾、黄姬尸、西王母、赤国妻氏、大比赤阴、王母山、蠃母山、皮母地丘、吴姬天门,姑媱山、错姑水、姑儿山、姑儿水、姑灌山、姑射山(射姑山)、列姑射、姑逢水,帝俊妻羲和、常羲、娥皇,舜妻登比氏、鲧妻士敬,以及欧丝之野的女子、青要山女神武罗,等等。

桃山·□山·桂山·于土山·丈夫国

有桃山。有□山。有桂山。有于土山。有丈夫之国。

郝懿行认为此处□山、桂山即前文太子长琴节的芒山、桂山。□即虻,幼虫生活在沼泽中,肉食性;成虫长1~3厘米,似蝇,雌虫吸食牛血,亦吸人血。

此处经文先记女子国、后记丈夫国,而《海外西经》却是先记丈夫国、后记女子国。这是因为,《大荒西经》是从西北向西南记述诸场景,而《海外西经》则是从西南向西北记述诸场景,实际上都是说女子国位于丈夫国之北。

此处经文女子国与丈夫国之间有四座山,《海外西经》丈夫国与女子国之间的场景依次为女丑尸、巫咸、并封。

弇州山·鸣鸟

有弇州之山,五采之鸟仰天,名曰鸣鸟。爰有百乐歌儛之风。

“弇”字本义指遮蔽,引申为深、狭路、相袭、相合,又指口小而腹大的器具。“州”字的象形为臀。据此,“弇州”之名可能与当地人的服装样式有关。

郝懿行注:“鸣鸟盖凤属也。《周书·君奭》云:‘我则鸣鸟不闻。’《国语》(《周语》)云:‘周之兴也,鸑鷟鸣于歧山。’”鸑鷟,凤的别称。不过,此处仰天之鸣鸟,当与百乐歌舞活动有关,不能排除由人装扮的可能,其形貌类似盛装的独唱演员。百乐,当包括魔术、杂技、马戏等各种艺术表演形式。

轩辕国

有轩辕之国,江山之南栖为吉,不寿者乃八百岁。

此处江山,郭璞认为即《海外西经》轩辕国所在之穷山,亦即今岷山。郝懿行注:“《大荒西经》说轩辕之国江山之南,此云岷山,以大江出岷山故也。”

《海外西经》所记轩辕国为:“在此穷山之际,其不寿者八百岁,在女子国北,人面蛇身,尾交首上。”到了《大荒西经》里“人面蛇身,尾交首上”变成“江山之南栖为吉”,具体的人物动作被一句巫者的祝福词取代,似乎暗示着轩辕部落已经向南方迁徙。“山之南栖为吉”,属于自然环境生存学或风水学,由于我国水汽多从南方来,迎南风山前地区多雨,植被好,物产丰饶,被视为生存之吉地。邹豹君先生在《小地貌学原理》一书中指出,大山脉背风坡出现恶地,大山脉迎风坡无恶地。

弇兹

西海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赤蛇,名曰弇兹。

郝懿行注:“此神形状,全似北方神禺强,唯彼作践两青蛇为异,见《海外北经》。”袁珂注:“此神与北方禺强、东方禺□(《大荒东经》)似同属海神而兼风神。”上述注解良有理也,据此可知此处经文当原有“是为海神”四字,弇兹即西海之海神。其实,弇兹神的形状与《大荒南经》所记“南海渚中,有神,人面,珥两青蛇,践两赤蛇,曰不廷胡余”亦全相似(经文“人面”之后原亦应有“鸟身”二字),加上南海海神不廷胡余,至此则四海海神全矣。

《穆天子传》卷三称西王母所居之山为弇山。《西山经》西次四经记有崦嵫山,发音与弇兹相同。崦嵫,相传是太阳西落之地,《楚辞·离骚》:“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王逸注:“崦嵫,日所入山也;下有蒙水,水中有虞渊。”

日月山·嘘·重与黎

大荒之中,有山名日月山,天枢也。吴姖天门,日月所入。有神,人面无臂,两足反属于头上,名曰嘘。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帝令重献上天,令黎邛下地,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

日月山是《大荒西经》记述的第四座观测日月西落的场地,它与其他日月出入山有所不同,因为这里是天枢所在。枢,原指门户的转轴,天枢即地球自转轴及其所指向的太空北极点。由于地球自转,宇宙所有的星辰看起来都在围绕着看不见的天枢和看得见的北极星在旋转,其中最明显的是北斗星的旋转。北斗七星(古为九星)的第一颗星(位于勺端)名天枢,第二颗星名天璇,天枢与天璇的延伸线正好指向北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