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缺失的心理教育课
27975000000014

第14章 当孩子的心理年龄小于生理年龄(4)

这种选择在心理学上实际上就是所谓的“情感迁移”,让更有趣的事情替代孩子对于父母的依赖。生活中,可供孩子选择的有趣的事情很多,或许孩子情感依赖转折的飞跃就会从不经意的“选择”开始。

方法5:父母不要依赖自己的父母。

有些年轻的父母如果出现了经济问题,就伸手找父母要;夫妻一吵架就赌气回家“搬兵”,更不用说星期日两手空空地带孩子去父母家又吃又拿。这一切都不利于对孩子独立意识的培养。

方法6:不要对孩子说“都是妈妈(爸爸)不好”。

当父母没给孩子买他喜欢的东西,忘记准备孩子上幼儿园或上学要用的用品,妈妈下班回来后接孩子迟到时……父母多半会说“都是妈妈(爸爸)不好”这类话,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低声下气地向孩子“道歉”。父母可能以为这样做会使亲子间的关系融洽,其实不然。这容易形成对亲子间既依赖又对立的关系。孩子年龄小不懂道理,父母为讨好孩子,把自己降低到孩子的水平,倒使孩子从心里不尊重父母,认为一切都是“父母的错”,从而形成事事依赖父母、事事反抗父母的不正常的亲子关系。正所谓“大口吃肉,大声骂娘”。

方法7:做一个“弱势”妈妈,改掉孩子的依赖习惯。

孩子依赖性的产生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我觉得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妈妈太“强势”。你强他弱,你什么都包办了,什么都不需要他自己做了,什么都替他想到了,他还动什么脑筋,他还做什么?所以,想让孩子少点依赖性,妈妈就要变得“弱势”一点儿,给孩子更多思考、做事的机会。

也别让孩子觉得你太全能。孩子1岁后,全能妈妈就要在孩子面前把自己的锋芒收敛一点儿,因为你越无所不能,孩子也许越一无所能,你事事都想在前面、做在前面,孩子的大脑就得不到很好的锻炼。时间久了,就不只是依赖太强的问题,还会影响孩子的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发展。所以,即使你很全能,最好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太充分,不必事事替孩子包办,有时假装弱一点儿、笨一点儿,能很好地激发孩子的潜能。

方法8:不要把事情做得太完美。

跟孩子一起做事情时要有始有终,但不用次次都做得很完美,有时要故意留下点儿漏洞或问题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孩子一定会为自己能够独立解决问题而开心,他(她)还会觉得不是什么事情妈妈都是行的,也有不会做、做不好的时候,只有自己动手才能弥补这个缺憾。有了成就感,孩子就会乐于动手做事,而不是总依赖妈妈了。

方法9:不要表现得太坚强。

没必要让孩子看到的永远是你的笑脸,如果真的很委屈、很伤心,不妨在孩子面前哭一哭,但要注意不能乱发牢骚。哭,也是你跟孩子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让他们知道你也会有情绪,你也需要发泄,你也需要关心,需要疼爱。“人之初,性本善”,爱是天性,适时就会被激发出来,不信你试试。当你哭泣时,孩子一定会过来拥抱你、安慰你,说一些让你感动的话。那时,你是弱者,孩子却坚强起来了,他们试图用小小的肩膀做你小小的依靠。平时可以让孩子帮你做做事情,甚至照顾你。比如下班回家时,让他帮你拿拖鞋,累了让他给你捶捶背,病了让他给你倒杯水。孩子的爱心和孝心就是在这样的一点一滴中培养出来的。这样的孩子,怎么可能有太强的依赖性呢?

6.3

家长要对孩子的“任务依赖”说“不”

所谓“任务依赖”,就是自己的事情依赖别人去做;他人交办的任务自己懒得完成,依赖别人替自己完成。作为家长,应当坚决地制止这种现象。

先看看其他国家的家长是如何对孩子的“任务依赖”说“不”的一一美国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父母只帮助孩子做一些在当时的年龄还无法做到的事情,凡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如吃饭、穿衣服、收拾玩具等),都让孩子自己动手去完成,从小培养孩子对自己负责任的意识。

美国的家长从孩子刚上幼儿园起就让他们了解劳动的价值,并让他们参加劳动,帮助家里做些日常家务,如洗碗、吸尘、擦玻璃、倒垃圾等。农民家庭还要求孩子体验家里的割草、粉刷房屋、简单木工修理等劳动,甚至在机场候机室里,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满脸稚气的小姑娘自己拎着行李,来去匆匆。

日本

日本家长重视对孩子从小进行挫折教育,重视对孩子毅力的培养。日本的小孩子走路时摔跤,家长不是主动扶他起来,而是鼓励孩子自己起来。大一点儿的孩子受到挫折,家长就鼓励他们自己去克服困难。

在日本,家长为了让孩子更坚强,冬天都让他们穿短裤,有的孩子腿冻得都发紫了,家长还支持鼓励孩子那样做。他们不怕孩子冻着,有时在冬天带着孩子一起在雪地上嬉戏玩耍,孩子只是穿着短裙或短裤,光着脚丫。日本家长认为这是积极锻炼孩子身体的一种手段,认为长此以往会增强孩子身体的抵抗力。

放学了,家长都会让孩子自己回家。

日本的大多数家庭要求孩子做家务劳动,包括吃饭前后帮忙烧饭和收拾,整理自己的房间及身边的东西,自己去买东西,等等。日本家长注重让孩子从小就承担起做家务的义务,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在日本,有这样一句教育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

韩国

韩国家长在培养孩子克服依赖性方面颇具特色,他们崇尚“狮子型育儿法”。这种教子理念源于狮子养育幼狮的方式。森林中百般险恶,

连被誉为“森林之王”的狮子也不敢懈怠。它们让幼狮一开始就面对真实的生活,自己从逆境中寻找生存的办法,从而更快地成长。

韩国家长喜欢在周末带孩子出外游玩,常见到的情景是:家长身背一个几个月大的孩子,手拉一个3岁左右的孩子一起爬山。有时小孩子爬累了,家长很少抱起他,只是在一边等他,休息一会儿再接着走。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和面对困难的勇气。

和日本家长异曲同工的是,韩国家长也会有意识地给子女创造艰苦的环境,如冬天让孩子穿短裤到外边玩耍,锻炼孩子健康的体魄;有意识地让孩子从小做家务;假期让孩子参加“野外训练营”一类的活动,锻炼孩子的体格和意志。

6.4

家长防止孩子过分任务依赖的方法

让孩子自己穿衣服。可让孩子从穿衣等小事学起,从穿袜子、穿上衣、穿裤子等一步一步地学习。刚开始的时候,家长在帮助穿衣的同时就要教孩子如何穿衣,然后再循序渐进到他自己穿衣脱鞋。在教孩子脱衣的同时,要让他学会把衣物叠放整齐。有些训练可以在自己身上做练习,例如系纽扣等。

让孩子自己吃饭。许多小孩子很大了还不会自己吃饭,很多时候是因为父母担心孩子吃饭时弄脏了衣服或桌布,因此总是给孩子喂饭。于是,就造成了孩子到五六岁仍不会自己吃饭。但是,做父母的要这样来想: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人格重要,还是避免弄脏衣服和桌布重要?

让孩子帮大人做一些家务。如果你的孩子已经上幼儿园了,这时可以让他帮助你做一些较轻的家务活,如扫地、擦桌、倒垃圾等。在他完成任务后,别忘了给予鼓励和表扬。这种方法既可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也可以让他有为别人服务的意识。不过,切忌在孩子做事出现小差错时对孩子大声呵斥,一定要轻言细语地进行指导,以免挫伤他的劳动兴趣。

再富也要穷孩子。我们的流行语是“再穷不能穷教育”,指的是国家应当重视对于教育的资金投入。这无疑是正确的。有的家长却理解为把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用于提高对于孩子生活的消费。给孩子买各种高档手机、游戏机、玩具,购置名牌服装鞋帽,有的甚至配备专用的小汽车和司机,专门的保姆等。这种做法对孩子心灵的侵蚀,对孩子依赖性的助长,其后果是显而易见的。这是一个误区,因此再富也要穷孩子。

让孩子经受一些“磨难”。比如,可以借鉴日本人所提倡的“荒岛教育”。日本人经常把一些中小学生送到荒岛上,让他们独立生活一段时间。孩子在上岛后自己搭帐篷住宿,自己准备炊具煮食,甚至自己利用海水来制盐。经过这种锻炼,许多孩子都愿意劳动,学会了吃苦,性格也变得坚强了。

7.明辨是非对错是一种能力

克服认知“幼稚病”,提高社会与道德认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