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古句新解”
孔子说:“学生们在家里要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要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经》、《尚书》等经典。”
自古云:将门出孝子。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很多的将门孝子,他们精忠爱国,孝于父母,因此而留下忠孝双全之美名。凡能成大事者,在孝道上都是尽力而为之的,在家尽孝、为国尽忠二者是相通的,一个不愿尽孝的人,也不会为国尽忠,这是由人的本性所决定的。
北宋抗金英雄岳飞就是以忠孝流传于世的。岳飞率军南渡后,母亲留在了河北,他便派人去寻访母亲,并且把母亲迎接归来,尽心侍奉。一次,他的母亲患很难治愈的疾病,原本有很多下人侍奉,但他每次端药喂药一定要亲自来,衣不解带守候母亲,直到母亲痊愈。母亲过世之后,他一连三天不喝水不吃饭,他的家里也没有姬妾陪侍。岳飞对子女教育也很严格,要求他们每天做完功课后,必须下地劳作。除非节日,不得饮酒。宋时有“任子恩例”,官员品级越高,子女可享受的官阶越高,次数越多。岳飞勉励儿子们“自立劬劳”,仅用了一次“恩例”,还是为被秦桧迫害致死的老上级张所之子张宗本而用。而岳云屡立殊勋(多次战斗中“功第一”),岳飞却多次隐瞒不报。为此张浚说:“岳侯避宠荣至此,廉则廉也,然未得为公也!”(岳侯推避荣耀到了这个地步,廉洁固然是廉洁了,却不见得公正!)岳飞答道:“父之教子,怎可责以近功?”(父亲教育儿子,怎么能让孩子有急功近利的思想?)虔城百姓暴乱时曾惊扰孟太后车驾,被岳飞平定后,高宗密旨屠城,岳飞冒险屡次求情,保全了一城老小。岳飞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怕死,天下就太平了。”岳飞的部队每次安营扎寨的时候,他都命令将士下陡坡跳战壕,将士们穿着厚重的铠甲练习;儿子岳云曾在练习下陡坡时,马失蹄了,他愤怒地拿鞭子抽他;兵卒里有拿百姓一缕麻用来绑草垛的人,立刻斩杀了他以严守法令;士兵们晚上休息,百姓开了自家的门愿意接纳他们,没有敢进入的兵卒。岳飞部队的口号是“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士兵有疾病,岳飞亲自为他们调药;各个将士到远方戍边,岳飞派遣妻子问候慰劳他们的家属;死于战事的部将,岳飞为他们哭泣并且养育他们的孤儿,或者把自己的儿子和他们的女儿婚配。大凡有颁奖犒赏,平均分配给军官小吏,一点都没有私心。岳飞擅长用少数兵力攻击大股敌军。他每有所举动的时候,就会召集各位一起谋划,准备周全以后再战斗,所以只有胜利没有失败。当突然遇到敌人的时候,就按兵不动。所以敌人说他们是:“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在清朝后期,曾国藩堪称忠臣、重臣,但他在写给家人的信中反复提到:“居官不过偶然之事,居家乃是长久之计。”这也是他一生为官的心理写照。曾国藩始终把居家放到做官之上,认为家才是一个人长久的安身之地,而为官只是一个人一生中偶然为之的事情,在留给子孙的遗嘱中也时有提到。他认为官场复杂险恶,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就会获罪,从而牵累全家。因此,他并不要求子孙后代刻意求取功名。正如他写给次子曾纪鸿的信中所说:“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当他身在官场中沉浮时,也时时作着辞官归隐的打算。
曾国藩对家人的管教是很严格的,从流传下来的曾国藩家书中可以看出。古代长兄如父,所以当他取得功名后,思考的就是要替父亲教育好子侄。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代咸丰年间。曾国藩家书多层面地反映了曾国藩身为家中长子长孙对家庭的尽职尽责。在持家教子方面,他主张勤俭持家,努力治学,睦邻友好,读书明理。他希望后代兢兢业业,努力治学。他常对子女说,只要有学问就不怕没饭吃。他还说,门第太盛则会生事端,主张不把财产留给子孙,子孙不肖留亦无用,子孙图强,也不愁没饭吃。
曾国藩治家严谨,严禁家人干预地方官员的事务。然而,家族毕竟有权有势,他的父亲及诸弟有时候也倚仗权势,干预地方事务。特别是他的四弟曾国潢,尽管曾国藩家教极严,但其总是飞扬跋扈,常借地方官员之手杀人。
同治年间,湖南哥老会兴起,特别是湘西地方。那些人多是原来参加湘军,被遣散返乡后,加入哥老会的。曾国潢在家乡不仅大力剿杀哥老会,就连对他“厌恶”的人,也决不留情。他总是将人捆送县衙,请求杀掉。并且凡是他有所请,县官也不敢不服从。有时捆送五六十人,基本没有几个能生还的。当时的湘乡县令熊某,是个佛教徒,秉性慈善,常接到曾国潢的请求,不答应又拗不过他的权势,答应了又于心不忍。所以,每接到要他杀人的请求,总要躺着哭几天。有人问他哭什么,他回答说:“曾四爷又要借我的手杀人了!”有一年,湘乡县城新建一个码头,按照惯例,应用牲畜来祭祀。然而,在曾国潢的主持下,却杀了16个人来举祭。
曾国潢在乡间为人所恨,曾国藩是略有所知的。他常在家信中告诫诸弟:“吾兄弟当于极盛之时作衰时想,总以不干预公事为第一义。”在倡导“八字”家风中,对其弟特别强调“宝”字,即“人待人为无价之宝也”,居乡勿做恶事。咸丰年间曾国藩守父丧在籍,听得曾国潢在乡间杀人太多,为人所怨,想要惩戒其弟。一天,他趁弟弟躺在床上睡午觉时,向夫人要了一把锥子,猛刺其弟的大腿,顿时鲜血直流,染红了被褥。曾国潢对哥哥的这一举动很感诧异,高声直呼:“残暴!残暴!痛死我了!”曾国藩闻声反问:“我只是用了一把锥子刺你,你就直呼痛死了。你杀了人家,人家痛不痛啊!”
经过曾国藩这一训诫,曾国潢果然有所收敛,待百姓的态度亦有所好转。曾国藩治家的成功,使得他在官场上从来没有因为家人的事情而受到牵制,其家族反倒是人才辈出,各有所长,这可以说是后人为官持家都应当效仿的。
以敬老尊贤,代替傲慢与偏见;以慈悲爱护,代替刻薄与寡恩;以宽恕协助,代替仇恨与敌对,使人人皆以感恩报德的心情,放下个人的恩怨,生活将充满幸福与欢笑,人心就会得以慰藉及安宁。“孝敬之家,必获吉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