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古句新解”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的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这不仅是《论语》的开篇之语,而且也是孔子思想的总纲。孔子不但在理性上一直重视学习,还认为学习是人内心快乐的源泉。同时,这种基于学习之上的感悟,更是一种属于智者的欢悦。人生在世,能够每天都对世界有新的认识、新的发现,并且有所体悟、有所感动,这才能真正算得上是一种高层次的活法与享受。
“温故而知新”是一种反复研读、多方琢磨的过程,也就是所谓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好的书都经得起咀嚼,每咀嚼一回,就又悟出些真意,见解愈深,学问愈进,愈能读出味道来。有位评论家曾说:“少年时读塞万提斯的《堂吉珂德》会发笑,中年时读了会思考,老年时读了却想哭。”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家喻户晓的名言,是由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著名学者顾炎武最先提出的。
顾炎武自幼勤学。他6岁启蒙,10岁开始读史书、文学名著。11岁那年,他的祖父蠡源公要求他读完《资治通鉴》并告诫说:“现在有的人图省事,只浏览一下《纲目》之类的书便以为万事皆了了,我认为这是不足取的。”这番话使顾炎武领悟到,读书做学问是件老老实实的事,必须认真诚实地对待它。顾炎武勤奋治学,他采取了“自督读书”的措施:首先,他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读完的卷数;其次,他限定自己每天读完后把所读的书抄写一遍。他读完《资治通鉴》后,一部书就变成了两部书;再次,要求自己每读一本书都要做笔记,写下心得体会。他的一部分读书笔记,后来汇编成了著名的《日知录》一书;最后,他在每年春秋两季,都要温习前半年读过的书籍,边默诵,边请人朗读,发现差异,立刻查对。他规定每天这样温课200页,温习不完,决不休息。
摆脱了功利的实用主义,把读书看成修身养性之必需,这样才能读出味道,不至于浮躁,进而静心,持之以恒。心静、明理,必然会达到学习上的深思和透彻。
清朝康熙帝,在幼年的时候读书就非常刻苦,每日读书的时间竟长达十来个小时。及至青年时,经史子集便成竹在胸。最难能可贵的是,他成年以后,在治理国家的实践中,认识到了自然科学的重要,于是便发奋地学习起自然科学来。根据史书《正欤奉褒》记载:他亲自召见懂得自然科学的外国传教士徐日升、张诚、白晋、安多等人,轮流请他们到内廷养心殿讲学。讲学内容涉及量法、测算、天文、历法、物理诸学。即便外出巡视,也邀请张诚等人随行,于公事之余至寓外进行讲学。康熙帝不仅虚怀若谷,认真学习,甚至有时还亲自演算,一丝不苟。洋人张诚在给自己国家的报告中也说:“每朝四时至内廷侍上,直至日没时也不准归寓。每日午前二时及午后二时,在帝侧讲欧几里德几何学或物理学天文学,以及炮术的实地演习的说明上,甚至有时忘记用膳……”
康熙帝不仅虚心地向外国传教士学习,而且礼贤下士,向许多国内学识渊博的人请教。当时显赫一时的数学家陈厚耀,天文学家、数学家梅文鼎,他都多次召见,一起研讨各种学问;他不耻下问,向梅文鼎请教许多关于数学、天文学的难题,认真揣摩,直至达到消化理解、融会贯通为止。
坚持不懈的学习生活,使康熙帝的学问日益广博高深,特别是在自然科学方面更有深一层的造诣。他时常命人在宫中设立讲堂,亲自为王子皇孙们讲授几何学。每遇王子皇孙玩忽学业怠慢课程,他都会严惩不贷。他还批阅了有关梅文鼎的许多著作,并提出不少行之有效的意见,这不得不使梅文鼎都惊讶他的学问渊博。康熙还接受数学家陈厚耀的建议,自己编纂了一本集那个时代之大成的数学百科全书《数理精蕴》,拟完草稿后,他亲自审阅,有时过了子夜还没有休息。康熙帝这种刻苦自励的学习生活和所达到的知识水平,直接造就了康熙盛世。
孔子提倡的学习,不只限于书本学习,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做人、做事。因此,孔子在教学中多次强调实践。把所学的东西经过反复实践,并且真正掌握了,这样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喜悦。这是一个人在成长道路上的喜悦。好学者的心胸是敞开的,他愿意与更多的同道之人互相切磋,精益求精。从另一方面说,如果“无朋自远方来”,甚至近处的人都不了解自己,这并不能影响一位有修养的人的性情。因为在君子的眼里,学习主要在自己,知不知在别人,自己的学习与别人的知与不知没有什么关系。这是一种已消解了名利的学习和真正做人的自在状态。
好的书是需要反复读的,英国桂冠诗人丹尼生每天研究《圣经》;大文豪托尔斯泰把《新约福音》读了又读,最后可以长篇背诵下来;马克·吐温旅行时必带一本厚厚的《韦氏大辞典》;白朗宁每天翻阅辞典,从辞典里面获得乐趣和启示……
现在很多人读书本意所持的态度只是为了消遣,或者是为了装饰自己、凑热闹,以此显示自己的修养,这样的读书人就离开了读书的实质。说现代人浮躁,也是有依据的,在读书上看得最清,不能静静地坐下。
宋代大儒朱熹曾经用“涵泳”来论读书。何为“涵”,涵就好比绵绵春雨滋润花草,清清的渠水灌溉禾苗。春雨滋润花草,雨量太小很难使花草透湿,而太大就容易使花草倒伏,恰到好处则会使花草浸湿而又滋润。渠水浇灌禾苗,水量太小会使禾苗干枯,太多则会使禾苗淹没,恰如其分就会使禾苗滋润而茁壮。何为“泳”,泳就好比鱼儿在水里游动,人在水里洗脚。程颐说鱼儿在潭水里自由地跳跃,显得生机活泼;庄子说站在桥上看鱼儿在河里游动,人们又从哪里知道它们不快乐呢?这是鱼儿在水中得到愉悦。善于读书的人、会读书的人把书籍看成水,将自己的心智当做花草、当做禾苗、当做泳水的鱼、当做洗涤的脚,只有这样,才能在享受读书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学问水平和做人层次。
历史没有完全的翻版,经验更不能百试百灵。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经说:“战争中的第一次战斗都是独特的,需要对实际情况作深刻的分析。最容易通向惨败之路的莫过于模仿以往英雄们的计划,把它用于新的情况中。”在战争史上,由于照搬前人经验而丧师败绩的事例不胜枚举。比如,唐朝房瑁效法古制,用车战制敌,被安史叛军杀得一败涂地;20世纪30年代,法军统帅完全搬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在法西斯德国的闪击下,一触即溃。
“温故而知新”也是从过去看将来,以过去的时间领域所积累的经验为参照系,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制定未来的工作计划,但是过去的经验不应该成为消极的“定势”,成为限制创新的包袱和累赘,囿于经验的成见,变得胆小、世故、迟钝起来,错失很多人生机遇,这种情形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温故”不是一味重复,而是要“知新”,只有这样,才“可以为师矣”。所以,“温故而知新”贵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