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商用孙子兵法
28248500000030

第30章 覆军杀将,必以五危——公司危机的前兆

危机(Crisis)一词来源于希腊语中的Krinein,原意是筛选。在汉语中危机有两层意思:指危险的祸根或严重困难的关头,管理学认为,危机是一种决策形势,在此形势下,企业的利益受到威胁,任何拖延均可能会失控而导致巨大损失。组织行为学认为,危机是组织明显难以维持现状的一种状态,它通常会给企业带来较大损失,严重破坏企业形象,甚至使企业陷入困境乃至破产。即使是知名的大企业,也会发生危机,如比利时的可口可乐饮料中毒事件、三菱“帕杰罗”事件、几年前发生的化妆品事件、能源巨头安然公司的破产、电讯巨头环球公司进入破产程序事件等等,都是典型的危机事件。

通过对以往危机案例的总结与分析,一般认为,危机作为一种事件具有四种特征:突发性、预知性、破坏性、紧迫性。

引发企业危机的原因大致包括企业的外部原因和企业的内部原因。企业作为一个有组织的生命体,在管理有效的情况下,本身就具有良好的反馈和应变机能,实践证明出色的企业管理可以预测和监控危机的产生和发展,使濒临绝境的企业起死回生。而无能的管理只会对危机束手无策,甚至将原本前途无量的企业断送掉。纵观中外企业兴衰史,企业危机的根源很大程度上在于企业自身不能识别危机并积极采取正确行动,危机说到底还在于管理不善。

事实上,危机存在于每个企业之中,任何企业,无论其规模、业务性质或类型如何,都免不了出现危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如战场,企业的经营必然会出现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其中既有有利的因素,也有不利的因素。有利的因素被人们称为机遇,不利的因素被认为是危机或风险。同时,危机也存在于每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始终,存在于企业活动的每时每刻,可以说企业危机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相伴而行。企业危机的形成和发展大致可分为潜伏、生成、高潮、爆发、转化、消退六个阶段。一场危机由潜伏到消退可视为一个周期。危机潜伏于企业发展的顺境之中,生成期的危机程度较低,如果不及时扼制其上升的势头,必然使危机发展到高潮处。危机发展到高潮后,在它尚未爆发之前,如果有及时得力的措施,反危机成功,危机就步入转化、消退,完成一个周期。如果错过了时机,或反危机无效,危机就会最终爆发,甚至会导致企业的破产,企业危机的周期往往也是由企业因素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过程。

全球化时代,任何企业的运行和发展,都处在一个开放和变化的社会环境,因此,企业不可避免会因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危机的发生。企业运行机制不同,所面临的危机也不尽相同,概括起来,危机不外乎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产品危机。产品是企业在市场竞争的主要载体,过硬的产品是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的集中体现。2000年11月中美史克公司遭遇“PPA禁令”是由于感冒咳嗽药处方中含有PPA(苯丙胺)成分(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中心提供的现有统计资料及有关资料显示,服用含有PPA成分的药品制剂易出现过敏、心律失常、高血压、急性肾衰竭、失眠等症状。此事件引发的危机就属产品危机。这个危机使中美史克公司的两大主力产品康泰克、康得随后进入停产、停销阶段。

(2)价格危机。最典型的案例是近年来的家电价格大战,使一些家电企业效益大幅滑坡,甚至破产,这种同行竞争就属价格危机。

(3)信誉危机。企业信誉是企业在长期的产供销过程中,产品和服务给社会公众带来的整体印象和评价。人们所熟知的“比利时可口可乐的腹泻事件”“瑞典红牛饮料事件”“三株口服液事件”等都属此类危机。

(4)财务危机。财务危机通常指企业不能偿还到期债务的困难和危机,其极端形式是企业破产。巨人、爱多等企业的失败都是由于财务危机造成的。

(5)资产危机。

(6)人才危机。由于某种原因,掌握企业核心技术、商业秘密的人员以及生产经营方面的骨干突然流失,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难以为继,而造成巨大损失,这种情况在一些高技术企业最容易发生。

(7)信息危机。

(8)战略危机。20世纪80年代,全球范围的兼并、收购热潮,使众多的大公司、跨国公司实现了多元化经营。但随后几年里,这些扩张性企业中多数公司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有的发现自己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行业后无所适从,走了许多弯路,既做不好新行业的经营,还耗费了大量资源和时间。

人们谈到危机无不变色,事实上只要正确认识危机就能通过危机事件获得新生。危机是极富哲学思辨色彩的一个词。危机具有二重性,它既是危险,又是机遇。危机本身既包含了导致失败的根源,又蕴藏着成功的种子。实际上,企业发生危机,是企业面临危险与机遇的分水岭。所以说危机是一种挑战,是对企业领导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的考验和挑战。出色的企业管理者可以使濒临绝境的企业转危为安,从危机中找到新的商机。

企业危机出现的前兆有多方面表现:

(1)从管理者行为来说,出现不信任部下,猜疑心重,固执己见,使员工无法发挥积极性,对部下的可行性建议听不进去,一意孤行,对员工要求严厉,对自己要求宽松,执行双重标准,上下之间积怨甚深等等危险的征兆。

(2)经营策略方面,计划不够慎重周密,对产品任意调价,在企业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无应变能力。投资与本行不相干的行业,从事买空卖空的投机等等。

(3)在经营财务方面,销售额经常收益率和经常收益增长率大幅度下降,负债比率大幅度升高,自有资本率大幅度降低,拖欠业务付款,拖欠员工工资等等。

(4)经营环境方面,市场发生变化,出现了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企业内部不和,谣言四起,中坚力量陆续要求辞职和调离,内部管理出现不协调迹象,有不守信用的行为发生,受到新闻界、政府部门“曝光”,社会公众舆论哗然等等。

如果出现了上述前兆,企业危机就在眼前。面对即将到来的危机,企业应当从各个渠道及时捕捉到这些征兆的信号,并对这些征兆的信号进行分析和判断,及时进行必要的防范,确保企业的某些薄弱环节不致于转变为危机。

控制危机即对危机进行管理,其重点应该首先放在危机发生前的防范,而非危机发生后的处理。防范危机的目的是在危机发生前就把它控制在萌芽状态之中,避免危机的发生。防范企业危机应有四方面的措施:

(1)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2)有条件的企业成立企业危机管理常设机构。企业危机常设管理机构的成员应由企业领导人、公关部、生产、人事、销售等部门人员组成。这些人应具有创新、善于沟通、严谨细致、处乱不惊、有亲和力等素质,以便于统览全局,迅速作出决策。

(3)建立危机预警系统。预防危机必须建立高度灵敏、准确的危机预警系统,平时随时注意收集产品的反馈信息,及时掌握政策决策信息,准确了解企业产品和服务在用户心目中的形象,分析了解公众对本组织的评价,研究竞争对手的现状、实力、潜力及策略,进行自行诊断和评价,找出薄弱环节,采取相应对策。

(4)制定科学而周密的企业危机处理计划。企业危机管理常设机构要根据危机发生的可能性,事先制定出防范和处理危机的计划。危机处理计划可以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做到心中有数,一旦发生危机,可以根据计划从容决策和行动,掌握主动权,对危机作出迅速反应。

总之,危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的必然产物,企业的发展宛如人的成长,难免会生病。企业危机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客观现象,它是对企业及其管理者的严峻考验和挑战,它会使企业陷入困境,甚至破产,也可使企业浴火重生,因为企业危机是有其发展规律的,是可知可控的。

解决无效管理,首先要在思想观念上树立以几何级数去提高工作效果的信心;其次,要有创新是无止境的观念,创新的空间存在于每个地方、每个人、每件事上。

——张瑞敏

本篇主要讲述行军作战的要领和观察判断敌情的方法,并提出了“令之以文,齐之以武”的治军思想。对于如何判断敌情,孙子在本篇总结了32条经验,也就是详细列举了32种现象,统称战场观察的“相敌”32法。在治军上,孙子提出要“令之以文,齐之以武”的管理原则。军事家鲁登道夫曾言:“军纪要上下一致遵守,才使军队有战力。”孔子也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为将者,本身应严守军纪,以为部属榜样,如此才能“与众相得也”。

[原文]

孙子曰: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渡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绝斥泽,惟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平陆处易,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凡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军行有险阻、潢井、葭苇、山林、翳荟者,必谨覆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

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辞卑而益备者,进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奔走而陈兵者,期也;半进半退者,诱也。杖而立者,饥也;汲而先饮者,渴也;见利而不进者,劳也;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军扰者,将不重也;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粟马肉食,军无悬缶,不返其舍者,穷寇也;谆谆翕翕,徐与人言者,失众也;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来委谢者,欲休息也;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

兵非贵益多,虽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译文]

孙子说:凡军队行军作战和观察判断敌情,有以下原则,在通过山地时要选择靠近有水草的谷地行进;驻营时,要选择“生地”,居高向阳;如果敌人占据高地,不要仰攻。这些是在山地行军作战的原则。横渡江河,要在离江河稍远的地方驻扎;如果敌军渡河前来进攻,不要在江河中迎击,而要趁它部分已渡、部分未渡时发起攻击,这样比较有利;如果与敌军交战,不要在靠近江河的地带迎击它;在江河地带驻扎,也要居高向阳,切勿在敌军下游低凹地驻扎或布阵。这些是在江河地带行军作战的原则。通过盐碱沼泽地带时,要迅速离开,不宜停留;如在盐碱沼泽地带与敌军遭遇,要占领有水草而靠树林的地方。这些是在盐碱沼泽地带行军作战的原则。在平原地带驻军,要选择地势平坦的地方,最好背靠高处,前低后高。这些是平原地带行军作战的原则。以上四种“处军”的原则,是黄帝所以能够战胜“四帝”的重要原因。

大凡驻军,最好选择干燥的高地,避免在潮湿低洼的地方驻营,向阳才能规避阴湿的困扰,驻扎在便于生活和地势高的地方,将士就不会发生各种疾病,这是军队致胜的一个重要条件。丘陵、堤防驻军,也必须驻扎在向阳的一面,并且要背靠着它。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用兵的实利,在地利上,占得主动。

河流上游下暴雨,看到水沫漂来,要等水势平稳以后再渡,以防山洪骤至。

凡是遇到“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等地形,必须迅速避开而不要靠近。我方远离它,设法让敌军去接近它;我方面向它,设法让敌军去背靠它。

军队在山川险阻、芦苇丛生的低洼地,草木繁茂的山林地区行动,必须仔细反复地搜索,因为这些都是容易隐藏伏兵和奸细的地方。

敌军离我很近而仍保持镇静的,是倚仗它占据险要的地形;敌军离我军很远而又来挑战的,是企图诱我前进;敌军之所以不居险要而居平地,定有它的好处和用意。

树林里很多树木摇动的,是敌军向我袭来的征兆;在草丛中设有许多遮蔽物的,是敌人企图迷惑我;鸟儿突然飞起,是树下面有伏兵;走兽受惊猛跑,是敌人大举来袭。飞尘高而尖的,是敌人战车向我开来;飞尘低而广的,是敌人步卒向我开来;飞尘分散而细长的,是敌人在打柴;飞尘少而时起时落的,是敌军察看地形,准备设营。

敌方使者言词谦卑而实际上又在加紧战备的,说明敌军准备向我进攻;敌方使者语词强硬,军队向我进逼的,是准备撤退;敌方战车先出并占据侧翼的,是布列阵势,准备作战;敌方没有预先约定而突然来请求议和的,其中必有阴谋;敌方急速奔走并展开兵车的,是要求与我交战;敌军半进半退的,可能是伪装混乱来引诱我军。

敌兵倚仗手中的兵器站立的,说明敌军饥饿缺粮;敌兵从井里打水而急于先饮的,是干渴缺水;敌人见利而不前进的,是由于疲劳过度。敌方营寨上有飞鸟停集的,说明营寨已空虚无人;敌营夜间有人惊呼的,说明敌军心里恐惧;敌营纷扰无秩序的,是其将帅没有威严;敌营旌旗乱动的,是其阵形混乱;敌官吏急躁易怒,是敌军过度困倦。敌人用粮食喂马,杀牲口吃,收起炊具,不返回营寨的,是“穷寇”;敌兵聚集一起私下低声议论,是其将领不得军心;再三犒赏士卒的,说明敌军已没有别的办法;一再重罚部属的,说明敌军陷于困境;将帅先对士卒凶暴后又畏惧士卒的,说明其昏庸无能;敌人借故派使者来谈判的,是想休兵息战。敌军盛怒前来,但久不接战,又不离去,必须谨慎观察其企图。

打仗不在于兵力愈多愈好,只要不轻敌冒进,并能集中兵力,判明敌情,也就足以战胜敌人了。那种无深谋远虑而又轻敌妄动的人,势必成为敌人的俘虏。

将帅在士卒尚未亲近依附时,就贸然处罚士卒,那士卒一定不服,这样就难以率领他们去打仗了;如果士卒对将帅已经亲近依附,仍不执行军纪军法,这样的军队也是不能打仗的。所以,要用“文”的手段,即用政治道义教育士卒,用“武”的方法,即用军纪军法来统一步调,这样的军队打起仗来就必定胜利。平素能认真执行命令、教育士卒,士卒就能养成服从的习惯;平素不认真执行命令、懈于教育士卒,士卒就会养成不服从的习惯。平素所以能认真执行命令,是由于将帅与士卒相互取得信任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