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民族品牌要想打败国际大品牌,树立自己的形象,最关键的仍然是品牌的内涵。国际知名的成熟品牌都有某些共性,即艺术感和民族性,如人们提起法国的香水,就会想到浪漫,说起德国大众则意味着严谨,所以他们的化妆品和汽车才那么好卖。
大多数人并非不懂设计战略的重要性,你不仅要靠左脑制定品牌战略,还需要用右脑为这个品牌融入艺术的元素和美感。否则,你打再多的广告,也不能称你的品牌为“品牌”,缺乏溢价能力的产品根本不能称之为品牌。
北京三夫户外用品的品牌发展,就和创办人张恒的设计战略有很大关系。张恒现在得意的是,因为三夫在北京的顺利发展,建立了良好的诚信口碑,吸引了国际最知名的品牌选择与三夫合作,这是三夫的优势之一。在张恒的计划里,他会用一年时间,进入上海,开店,稳定,而在2006年则专于发展,做大市场。
三夫一开始只有张恒一个人。他自己找货源,拉货。当时北京做户外用品的商家很少,质量也比较差,张恒刚入行,对产品又不熟悉,有时好不容易卖出去一些货,客人回来又投诉质量问题。刚开始的几年,张恒最多的工作就是不停地寻找货品。
从1997年年底到2000年,三夫的发展都不大。在整个户外行业里,三夫依旧只是一家小小的门面店而已。而张恒为了扩大销售额,还经常在周末骑着三轮车,拉着货,在高校里摆个地摊,拉条“户外用品大促销”的横幅,吆喝叫卖。“那时候真是非常有热情,只要有人一进店,就对他喋喋不休地介绍户外运动,介绍背包、登山鞋的好处。”虽然发展并不太顺利,但张恒对自己的想法毫不怀疑,他要在北京做出自己的品牌,所以他坚定地建立了自己的网站,考虑到了业务扩展后的各项工作,考虑了加盟连锁的可能。
俱乐部的建立,让三夫的发展上了新台阶。1998年,三夫开始做户外俱乐部,组织活动。很快张恒身边聚集了很多人,他也认识了很多朋友。1999年8月,三夫搬到北大西门外,此后,三夫的名声越来越大。
2001年,户外运动迎来了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机。1997、1998年,更多的是媒体在关注,你可以从报纸杂志上看到“户外”“攀岩”之类的词汇,产业跟在时尚文化的后面。随着宣传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感兴趣。到了2001、2002年,户外运动行业开始大发展。而这时,三夫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品牌,聚集了一个较大数目的人群,并适时把售后服务完善起来。三夫借这个发展阶段,迅速扩张。
如今张恒又把眼光对准上海。选择进入上海,也有人担忧,上海的户外运动市场并不明朗,这个城市的特点是细腻的、小资的,而户外运动相对来说是比较粗犷的,三夫在上海能否成功?张恒则不同,他看好上海:在这样大的城市里,这么多年轻人,经济文化底蕴很深,户外是年轻的、个性的、健康的,一定会有市场。他认为先进去勤奋地耕耘,收获的东西,以后再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