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商用孙子兵法
28248500000009

第9章 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选对人,才能做成事

《明史》上有“人非有才之难,善用其才之难。”意思是人才并不缺乏,之所以有人才难求的问题,其实是在用人方不懂得如何挖掘使用人才,不知道如何使自己的人才扬长避短,为己所用。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让我们看看世界IT巨头微软公司是如何使用人才的。

聘用精英人才是软件业成功的关键,因为企业的真正资产在员工的头脑里。因此,企业的成功,招聘工作至关重要。随着新技术的采用、目标市场的繁荣及产品销量的猛增,企业的成功往往使其对员工的需求更为多元化。

为了保持不同凡响的增长率,微软不断积极聘用高素质员工。它的招聘举措有员工推荐、报纸及行业广告、贸易展和会议、校园招聘会、网上招聘、实习计划及猎头公司等多种方式。

但微软之所以能独步业内,并不是因为有这些活动。更准确地说,靠的是蕴含在这些活动中的聘人哲学。它的招聘不是针对某个职位或群体,而是着眼于整个企业。这就意味着要确保聘到从长远来看适合企业的人才。

在产品周期通常只有六到十八个月的软件行业,岗位责任和职位变动频频。微软公司的招聘着眼于“才能”,目标是为了聘到孜孜不倦的学习者,能随时解决业内新问题的人以及适应业务需要、能在公司内胜任不同工作的人。

员工参与是聘到最合适的精英的关键。从副总裁一直到董事长比尔·盖茨等所有高级管理人员都要亲自参与,这样,就强调了招聘环节对公司成功的重要性。微软鼓励员工举贤荐能。据《工业周刊》报道,约有30%的新开发人员是通过这种渠道聘到的,员工的推荐大约有50%肯定都是很好的线索。

不少公司的经理在面试应聘者时,遵循的往往是列有岗位职责说明等正式文件。但在微软公司,经理们用作参考的却是一些彩色卡片。这些绝非一般卡片,它们根据微软公司的“成功六要素”,即个人专长、绩效、顾客反馈、团队协作、长远目标及对产品和技术的挚爱制作而成。

微软的经理选出五至七项“才能”来描述对每个职位的要求,而一般做法则是用工作内容及职责来描述。所有经理以卡片上列出的问题为指导,在面试及评价候选人时都有同样的标准和要求。

这种以才能为基础的工具之所以能在微软公司行之有效,关键在于它同微软的用人哲学相吻合。所谓才能,是指能够展现出来、并带来业绩的个人特质,包括知识、技能和行为。才能独立于职责和职位之外,拥有才能的人可以很快从一项工作转到另一项工作上。这反映了微软公司“着眼于企业全局,而非某一职位”的聘人哲学。

才能显示出业绩潜力,无需回顾过去的实际业绩。微软公司利用“才能”区别员工水平,确定员工需要培养哪些技能。

在使用人才上,另一家IT 巨头英特尔公司也有相当成功的经验。

英特尔公司提倡多元化用人,这种用人策略建立在对员工的尊重与信任上,众所周知,英特尔致力于在全球员工之间建立相互信任与尊重的关系。由于英特尔是一家高度全球化的公司,雇用来自不同国家的员工,必须学会如何与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国家的员工进行平等的沟通。比如英特尔中国的员工要学会同美国、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的员工进行交流与共事,这就需要去了解对方的文化。英特尔内部也有一些相应的培训课程,来教员工如何与不同国家、文化背景的员工进行沟通。

比如与不同国家的员工一起开会时,有些人不会踊跃发言,会表现出沉默,但绝不能认为他们是不具备团队协作精神,不愿意为会议贡献才智,不一定是这样的。一名员工不可能认识所有英特尔的同事,许多员工从来没有见过面,大家在日常工作中可能只通过电话与电子邮件进行沟通,这时就更需要了解不同国家文化与习惯的差别。

只有建立在了解和彼此尊重的基础之上的雇佣关系,才能发挥人才的最大作用。

中国古代先哲孙子,是天下第一神灵,我公司职员必须顶礼膜拜,认真背诵,灵活运用,公司才能兴旺发达。

——[日]松下幸之助

我们所需的80%来自我们所做的20%。

——[英]理查德·科克

在没出现不同意见之前,不做出任何决策。

——[美]艾尔弗雷德·斯隆

一次良好的撤退,应和一次伟大的胜利一样受到奖赏。

——[瑞士]菲米尼

管理是一种严肃的爱。

——[美]西洛斯·梅考克

感情投资是所有投资中花费最少、回报最高的投资。

——[日]藤田田

管理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混乱的事情规范化。

——[美]杰克·韦尔奇

惟一持久的竞争优势,也许就是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

——[美]阿瑞斯·德格

新经济时代,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

——美国思科公司总裁约翰·钱伯斯

有效地管理用人,是着眼于机会,而非着眼于问题。

——[美]彼罗·德鲁克

魔鬼存在于细节之中。

——[德]密斯·凡·德罗

三流的点子加一流的执行力,永远比一流的点子加三流的执行力更好。

——[日]孙正义

如果你有两个思想一致的人,解雇一个。你要一个副本做什么?

——[美]杰里·克劳斯

本章主要论述“上兵伐谋”,运用谋略夺取全胜的重要性;指出致胜的条件和致败的原因;揭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作战规律。“谋攻”,直译就是用谋略攻敌。换言之,就是在战略策略上战胜敌人,核心是一个“全”字。孙子提出了以智谋取胜的四种手段:“上兵伐谋,其次代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他认为,首先应争取以“伐谋”“伐交”取胜,这是达到全胜的最好手段。孙子认为,在战争指导上,重要的是知道敌我情况,否则会产生极其危险的结果。此章的全胜原则对经营管理有很大启示,以最小消耗,换取最大胜利,用经济学的说法讲,就是以最小投入,换得最大产出。

[原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译文]

孙子说:使敌国彻底地降服是上策,击破敌国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军覆灭为上策,击破敌军就次一等。所以,百战百胜,不算最高明的,不战而使敌人降服才算是最高明的。

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胜敌,其次是通过外交手段取胜,再次是使用武力战胜敌人,下策是攻城。攻城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修造大盾和四轮车,准备攻城器械,三个月才能完成;构筑攻城用的工事,又要三个月才能竣工。(由于战事拖得太久)将帅焦躁忿怒,驱使士卒像蚂蚁一般爬梯攻城。士卒伤亡了三分之一,而城还是攻不下来,这就是攻城的不利之处。所以善于指挥战争的人,使敌军屈服不用硬打,夺取敌人的城池不用硬攻,灭亡敌人的国家不宜旷日持久,一定要用全胜的谋略争胜于天下。这样,军队就不至于疲惫受挫,而胜利可以完满地获得,这就是谋攻的法则。

用兵的法则是有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四面包围,迫敌屈服;有五倍于敌人的兵力,就要进攻敌人;有一倍于敌人的兵力,就要设法分散敌人;同敌人兵力相等,就要善于设法战胜敌人;比敌人兵力少,就要善于摆脱敌人;各方面条件均不如敌人,就要设法避免与敌决战。所以弱小的军队如果只知坚守硬拼,就会成为强大敌人的俘虏。

将帅是国君的助手,辅助得周密,国家就会强盛,辅助得有缺陷,国家就要衰弱。国君在下列三种情况下可能贻害军队:在军队不能进攻的情况下命令军队前进,在军队不能后退的时候命令军队后退,这叫做束缚军队;不了解军队内部的事务却干涉军队的行政,军士就会迷惑不解;不知道用兵的权谋,而干涉军队的指挥,将士就会产生疑虑。军队既迷惑又疑虑,列国诸侯乘机进攻的灾难就会临头,这就是所谓扰乱自己的军队而导致敌人的胜利。

有五种情况可以预见到胜利:知道什么情况下可以打,什么情况下不可以打的,有机会获胜;懂得根据兵力多少而采取不同战法的,有机会获胜;上下齐心协力的,有机会获胜;以预先有准备对待没有准备的,有机会胜利;将帅指挥能力强而国君不牵制的,有机会获胜。这五条,是预见胜利的方法。

所以说,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百战都不会有危险;不了解敌人而了解自己,胜败的可能各半;既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那就每战都会吃败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