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将中著名的有荆湖宿将巩信,他是奉朝廷命令带部队来归文天祥指挥的,在督府担任都统制、江西招谕使。他久历沙场,沉着勇敢,又富有谋略。另一个叫林琦,曾招集赭山义军到余抗投文天祥,临安陷落后,带领水军在海上抗元。这个人既能带兵,又有文才。这两员武将,很受文天祥的器重。
福建许多著名的地方人士,也纷纷投入督府。泉州老儒陈龙复,曾任州县官多年,以清俭著名,很有声望,他在督府中任参议官。长溪青年谢翱,擅长文章,听说文天祥开府南剑,也纷纷来投奔。他们的参与,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投奔的人越来越多……
文天祥原来的部下,也纷纷前来。刘沐在江西家乡组织了大队人马,特地赶到福建。另外一些人,则在江西准备迎接文天祥。
文天祥不仅在福建征兵,还派人四处活动,募兵筹饷,联络民间武装。杜浒是天台人,便被派到浙东,吕武被派往江淮一带……
大规模的义军组织起来了,人人精神振奋。文天祥激动地对大家说:“元军虽然占领了临安,但大宋还没有亡,端宗皇帝还在福建,我们奋勇杀敌,就能守住东南这片国土,进而收复失地,复兴大宋!”
义军将士都觉得有千斤重担压在自己的肩头,纷纷发出誓言:“有进无退,誓死杀敌!”
正当文天祥在南剑组织起浩大声势的义军时,元军先把两淮地区全部攻占,又进一步猛攻闽浙地区。陈宜中继续搞投降活动,他既不同意文天祥进军浙江,也不同意文天祥反攻江西而与战友会合,还命令文天祥自南剑移兵汀州(今福建长汀),而且把小皇帝搬上海船而长期漂泊。
文天祥率领义军,攻占了梅州。
梅州在广东东北部,地处南岭南麓。文天祥的部队经过一番整顿,五月从梅州开拔,越过南岭,进入江西,展开了收复江西失地的战斗。
文天祥的部队一到江西,勤王军的旧部和各地的义民纷纷起来响应,一场如火如荼的抗元斗争在整个江西展开了。上至文官武将,下至平民百姓,英勇抗元的事迹层出不穷。
吉州泰和针工刘士昭揭竿而起,带领一帮义军杀进县城,欲驱元寇,由于寡不敌众,他被捕了。在监牢中,他受尽酷刑,宁死不屈,最后咬破指头,在白绸子上写出“生为宋民,死为宋鬼,赤心报国,一死而已”十六个字,自缢而死。
吉州莲花厅(今莲花县)吴希适起而勤王,效法文天祥散尽家财,招募勤王兵几千人,与蜀、桂勤王兵会师,直取袁州,首战告捷。元兵王梦应部不甘失败,与吴希适交锋,吴希适亲临火线,士气大振,终于打败王梦应,并连取衡州(今湖南衡阳)。
万安百姓怒而抗元,连庵庙寺祠也不能平静了,一个和尚起兵勤王,在旗上写着“降魔”,并称“时危聊作将”。
龙泉(今遂川县)孙褔(文天祥妹夫)一夜之间纠集勤王兵数千,练枪习箭,养精蓄锐,令元兵望而生畏。
永新彭震龙(文天祥妹夫)出奇制胜,攻下县城,赶走元兵。
零丁洋里叹零丁
文天祥被押到了元军主帅张弘范的大营前,押解文天祥的将官嘱咐他说:“见到张主帅,必须下跪。”文天祥骄傲地说:“当年我会见伯颜、阿术都不曾下跪,今天我也绝不会下跪的!”
元军将官非常吃惊,大声喝问道:“哪里有不跪的道理?”
文天祥觉得不屑同他讲道理,便爽快而干脆答道:“宁死也不跪!”
元军将官无计可施,只得去请示他们的元帅张弘范,并一再要求把文天祥杀了。张弘范曾在临安皋亭山大营中见过文天祥,并领教过他那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他知道自己无法使文天祥屈服,而自己又无权宰杀这位宋朝的宰相、枢密使,只得对手下说:“杀了他,反倒成全了他的忠义之名,不如以礼相待,以显示我的宽宏大量。”
因此,张弘范让人将文天祥带到大帐中,并亲自为他解下绳索,然后装出一副彬彬有礼的样子说:
“文丞相请坐,请坐,咱们来谈点正事。”
文天祥坚定地说:“要杀则杀,我跟你可没有什么话可说的。”张弘范并不气恼,只是一个劲儿地尽挑好话来说:“不,不,文丞相,你误会了,我并不想杀你……”
“那你就是想图得一个爱贤惜才的虚名吧!告诉你,办不到!”文天祥不等张弘范说完,就一语道破了他的心机,并且严厉地说:“你不杀我,我就自杀,给我一把剑!”
“想死,哼!没那么容易!”张弘范急不择语地说,显然他有些不耐烦了。
“张弘范,你也是一个汉人,如今却帮助元军攻打大宋,如此叛臣逆贼,将来你有何面目去见你的列祖列宗!”文天祥满腔怒火骤然爆发了出来,大骂这个蒙古汉军都元帅。
张弘范气愤已极,但又不好发火,只好先将文天祥关押起来,并从俘虏中找来文天祥以前的随从,继续服待他。张弘范想:别看现在文天祥强硬,应该慢慢会软下来,过些日子攻打隋山,还得要让文天祥出面劝降张世杰呢!于是张弘范对文天祥严加防范,将他关押在一艘四周都布满了元军的海船里,而不敢把他囚在潮阳。张弘范一手作进攻隋山之准备,一手厚待文天祥,以图到时候让文天祥出面去劝降张世杰。
祥兴二年正月初六,张弘范指挥水军从潮阳进发,取道海上,准备攻打隋山。关押着文天祥的海船一同前往。
十二日,海船经过珠江口外的零丁洋,文天祥听到这个地名,眼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海,想起了祖国山河的支离破碎,自己的孤单无奈,思潮澎湃,百感交集,他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于是提笔挥洒,写下了下面的这首著名的七律《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飘摇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写完这首诗,他面对大海,一面反复吟诵,慨叹大宋河山的沦亡以及自己的孤单身世;一面想快到隋山了,元人还将会耍出各种新的花招,但自己抱定一个信念,宁死也不屈服,决不变节投降。
第二天,张弘范率军到了隋山,他知道张世杰领导的南宋水军实力较为强大。双方交战,元军取胜不是很有把握,因而就想不战而得隋山。于是张弘范大力推行劝降张世杰的活动。得知军中有一位军官是张世杰的外甥后,就派他连续三次去张世杰大营那儿劝降,可是张世杰也和文天祥一样是南宋的忠臣,他怎么又会降元呢!
张弘范并不死心,又想叫文天祥写信劝张世杰降元,自己想直接去找文天祥,又恐怕遭到拒绝,面子上过不去,就派了一个姓李的元帅去见文天祥。
得知李元帅的来意后,文天祥气愤之极,反问道:“我不能保卫自己的父母,却教唆别人也背叛父母,你说这可能吗?”
李元帅被反问得哑口无言,不知说什么好,可又不好回去向张弘范元帅交待,就死磨硬泡地叫文天祥写点什么,以便自己带回去交差。
文天祥挥笔录下昨天写的《过零丁洋》一诗,交给李元帅,让他带给张弘范,并且坚定地说:“转告你们的张弘范元帅,这就是我的正式答复,也就是我的态度!”
李元帅无奈,只好拿着诗灰溜溜地向张弘范交差。张弘范一看,发出了由衷地赞叹:
“好人,好诗!好人,好诗!”
隋山战败以后,文天祥向自己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
昨天,西北海面还有宋军的大队船舰,如今只见北船,不见南船的旗号了,宋军还能保存一点力量吗?
昨天,两边桴鼓擂得十分响亮,今天海上一片静寂,宋军竟就此不能再战斗了吗?
昨天,张世杰元帅正在布置战斗,今天他是殉难崖海呢?还是已经突围出去?杜浒、邓光荐这些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不知牺牲没有?
昨天,祥兴皇帝还在他的座船上,他的存在是宋朝存在的象征,如今他是生是死,音讯杳然。如果皇帝不幸殉难,不绝如缕的宋朝还有希望吗?
这些问题萦绕脑际,他找不到任何答案,宋朝竟落得这样悲惨的结局,他无比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