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名将韩信小的时候读过书,拜过武师,能文能武。后来他的家人死了,家道便开始走下坡路。读过书、练过武的韩信似乎并不开窍,因没有学到挣钱的本领,只好到别人家里去混饭吃。时间长了,大家都很讨厌他。
韩信非常穷,衣服也不整齐,但他身上却经常挂着一把宝剑。
淮阴城里的一帮少年看着很不顺眼,经常取笑他,他也不跟这些人计较。于是这些人就认为韩信好欺负,对他说:“韩信,你文不像文,武不像武,富不像富,穷不像穷,像个什么呀?我看你还是把那把宝剑摘下来吧。”这帮人中有一个屠夫的儿子,特别刻薄,当众对韩信说:“你老带着剑,好像有两下子,可是我知道你是个胆小鬼。你敢跟我拼一拼吗?你要是敢,就拿起剑来刺我;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胯下钻过去。”
饿着肚子的韩信听了这话非常气愤,众目睽睽,他又走不脱,动刀子的话就要伤人。考虑再三,他只好忍气吞声地趴下来,从屠夫儿子的两腿间爬了过去。大伙儿见状全都乐了,觉得韩信实在是个胆小鬼,因此就给他起了一个“胯夫”的绰号。
人所不知的是韩信是个胸怀大志的人,他甘心忍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耻辱,是不想逞一时的匹夫之勇,与屠夫的儿子一般见识。后来他率领千军万马逐鹿疆场,所向披靡,战功赫赫,成为一代名将。他与部下谈起这件事时说:“难道那时我没胆量杀他吗?只是杀了他,我的一生也就完了。正是因为那时我忍住了,所以才有今天的地位和成就。”
假如韩信当初争一时之气,一剑刺死羞辱他的人,按法律处置,则无异于以盖世将才之命抵偿无知狂徒之血。假如他当初图一时之快,与凌辱他的人斗殴拼杀,也无异于弃鸿鹄之志而与燕雀论争。韩信深明此理,宁愿忍辱负重,也不愿争一时之长短而毁弃自己远大的前程。
这样的忍耐,不是屈服,不是软弱,而是在退让中另谋进取。为了更高远的理想和目标,暂忍一时,这是做人做事的最精明之选择。
“忍”有时候会被认为是屈服、软弱的投降动作,但若从长远来看,忍其实是非常务实、通权达变的智慧。凡是智者,都懂得在恰当时机忍耐,毕竟人生靠的是理性,而不是意气。忍耐常有附带条件,如果你是弱者,并且主动提出忍耐,那么虽然可能要付出相当的代价,但却可以换得“存在”的空间和余地;“存在”是一切的根本,没有“存在”,就没有明天,没有未来。
也许这种附带条件的忍耐对你不公平,让你感到屈辱,但用屈辱换得存在,换得希望,显然也是值得的。
有这样一首诗:忍字头上一把刀,遇事不忍祸必招;如能忍住心中气,过后方知忍字高。在生活中,我们也难免会碰到一些蛮不讲理的人,甚至是心存恶意的人,有时还会无缘无故地遭到这种人的欺侮和辱骂。每当遇到这样的事,常让人觉得忍无可忍。可是,不忍就会成了对方的出气筒,也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一次,在公共汽车上,一个男青年往地上吐了一口痰,售票员看到了,对他说:“同志,为了保持车内的清洁卫生,请不要随地吐痰。”
没想到那男青年听后不仅没有道歉,反而破口大骂,说出一些不堪入耳的脏话,然后又狠狠地向地上连吐三口痰。
那位售票员是个年轻的姑娘,此时气得面红耳赤,眼泪在眼圈里直转。车上的乘客议论纷纷,有为售票员抱不平的,有帮着那个男青年起哄的,也有挤过来看热闹的。大家都关心事态如何发展,有人悄悄说快告诉司机把车开到公安局去,免得一会儿在车上打起来。没想到那位女售票员定了定神,平静地看了看那位男青年,对大伙儿说:“没什么事,请大家回座位坐好,以免摔倒。”一面说,一面从衣袋里拿出手纸,弯腰将地上的痰迹擦掉,扔到了垃圾箱里,然后若无其事地继续卖票。
看到这个举动,大家愣住了。车上鸦雀无声,那位男青年的舌头突然短了半截,脸上也不自然起来,车到站没有停稳,就急忙跳下车,刚走了两步,又跑了回来,对售票员喊了一声:“大姐!我服你了。”车上的人都笑了,七嘴八舌地夸奖这位售票员不简单,真能忍,虽然骂不还口,却将那个浑小子制服了。
这位女售票员面对辱骂,如果忍不住与那位男青年争辩,只能扩大事态;与之对骂,又损害了自己的形象;默不作声,又显得太亏了。她请大家回座位坐好,既对大伙儿表示了关心,又淡化了眼前这件事,缓解了紧张的气氛;她弯腰若无其事地将痰迹擦掉,此时无声胜有声,比任何语言表达的道理都有说服力,不仅感动了那位男青年,也教育了大家。
生活中有许多事当忍则忍,能让则让。因为宽容是给予,是奉献,是做人的智慧,是处世的法宝。学会做人,即使在得理时也要让人三分,这是一种度量,更是一种大智慧。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忍是一种妥协,是一种策略,但并不是屈服和投降,它其实是一种非常务实、通权达变的智慧。
忍者无敌
古人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坚韧的忍耐精神是一个人意志坚定的表现,学会忍耐、婉转和退却,可以获得无穷的益处,更可以成就大业。
在面临错综复杂的情况时,忍可以考察一个人的才能;在面对不良之风气时,忍可以考验一个人的情操;在遇到困难时,忍可以锻炼一个人的思想意志;在处于激烈的战斗之中时,忍可以检验一个人的力量;在受到委屈与不公平时,忍可以反映一个人的韧性和度量。所以说,忍者无敌。
据科学家考证,有一种生长在马达加斯加的竹子花期过后的种子一亩可以高达50公斤,但开花结子却要等100多年。竹子开花的时问因品种而不同,最短的也在15~20年,但这种品种的数量很少,大多数品种都在120~150年开花结子一次。这种奇特的生理现象让生物学家百思不得其解。但研究出来的结果却是简单而理性的:为了它的种子不被吃掉。喜欢吃竹花竹子的动物很少有活得过100年的。竹子为了一次开花结子要等100多年,100多年中对一切都无动于衷,这种默默的忍耐造就了生命的完美,同时启示我们忍的重要。
陆游说:“小忍便无事,力行方有功。”它说明了忍在人生行事过程中的必要性。
忍,是一种等待,为图大业等待时机成熟,忍之有道。这种忍,不是性格软弱,忍气吞声、含泪度日之举,而是高明人的一种谋略,是为人处世的上上之策。《史记》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
战国时代的范睢本是魏国人,后来他到了秦国。他向秦昭王献上远交近攻的策略,深为昭王所赏识,于是他被升为宰相。但是他所推荐的郑安平与赵国作战失败。这件事使范睢意志消沉。按秦国的法律,只要被推荐的人出了纰漏,推荐人也要受到连坐的处分。
但是秦昭王并没有怪罪范睢,这使得他心情更加沉重。
有一次,秦昭王叹气道:“现在内无良相,外无勇将,秦国的前途实在令人焦虑呀!”
秦昭王的意思原为刺激范睢,要他振作起来再为国家效力。可是范睢心中另有所想,感到十分恐惧,因而误会了秦王的意思。恰好这时有个叫蔡泽的辩士来拜访他,对他说道:“四季的变化是周而复始的;春天完成了滋生万物的任务后就让位给夏;夏天结束养育万物的责任后就让位给秋;秋天完成成熟的任务后,就让位给冬;冬天把万物收藏起来,又让位给春天……这便是四季的循环法则。
如今你的地位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日子一久,恐有不测。应该把它让给别人,才是明哲保身之道。”
范睢听后,大受启发,便立刻引退,并且推荐蔡泽继任宰相。
这不仅保全了自己的富贵,而且也表现出他大公无私的精神风貌。
后来,蔡泽就宰相位,为秦国的强大作出了重要贡献。当他听到有人责难他后,也毫不犹豫地舍弃了宰相的宝座而做了范睢第二。
可见聪明的智者都不会一味地贪图富贵安逸,在适当的时候,他们都会主动退出舞台,以保全自身。
古人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坚韧的忍耐精神是一个人意志坚定的表现,学会忍耐、婉转和退却,可以获得无穷的益处。忍是暂时退却,养精蓄锐,等待时机,重新筹划,这时再进便会更快、更好、更有力。有时候,不刻意追求反而更容易得到,追求得太迫切、太执着反而只能白白增添烦恼。以柔克刚,以退为进,这种曲线的生存方式,有时比直线的方式更有成效。
“忍”是众多有识之士的人生哲学。古语说过,男子汉大丈夫,能伸能屈,能刚能柔,识时务者为俊杰也。一个人如果千苦可吃,万难可赴,能经受住岁月的考验,那么,即使不是英雄也会忍成英雄的。
20世纪80年代,加拿大前总理特鲁多在下野后向邓小平请教复出的“秘诀”,邓小平的答案是“忍耐和信仰”。正是凭着这个“秘诀”,邓小平3次被打倒,三次复出,而且一次比一次获得更大成功,被西方人称为“打不倒的东方小个子”。
忍可以顶得住任何砖石的磨砺,可以经得起任何风雨的冲击。
正是这个“忍”字,使一度被打倒的邓小平再度复出,也正是这个“忍”字,教会了加拿大那位前总理人生的秘诀,使他在下野以后又重新焕发了政治生机,重新获得了总理的宝座。
在一个强手如林的世界里,忍是一种韧性的战斗,是一种做人策略,是战胜人生危难和险恶的有力武器。凡能忍者,必定志向远大。凡志向远大者,必定能够识大体、顾大局,而忍就是识大体、顾大局的表现。
“忍”是一种做人智慧,即使是强者,在问题无法通过积极的方式解决时,也应该采取暂时忍耐的方式处理,这可以避免时间、精力等“资源”的继续投入。在胜利不可得,而资源消耗殆尽时,忍耐可以立即停止消耗,使自己有喘息、休整的机会。也许你会认为强者不需要忍耐,因为他资源丰富而不怕消耗。理论上是这样,但实际问题是,当弱者以飞蛾扑火之势咬住你时,强者纵然得胜,也是损失不小的“惨胜”。所以,强者在某些状况下也需要忍耐,可以借忍耐的和平时期,来改变对你不利的因素。
在生活中,忍是医治磨难的良方。因为生活中的琐碎小事太多,一不小心就会招惹是非。所以,我们提倡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因为,忍一时之疑,一方面是脱离被动的局面,同时也是一种意志、毅力的磨炼,为日后的发愤图强、励精图治、事业有成奠定了正常情况下所不能获得的基础。因此,忍者无敌,遇事三思而后行,把忍放在心头才是上策。
“利”字面前忍当先
“利”字面前忍当先。做人只有在“利”字面前保持一种“忍”
的心态,才不失为清醒与精明,那时你会发现,在你自己身上,已经具备了战胜一切的力量。
有句俗话: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追求金钱、利益是许多人的目标,于是就有了见钱眼开、见利忘义等等成语的出现。但是君子爱财应取之有道,不能只见金钱利益而忽视其他,因此“利”字面前忍当先。
现代生活中,尤其是大量的信息扑面而来的现代社会中,要做到“淡泊”
很不容易。要想在绚丽多彩的物质诱惑面前抑制住自己的冲动是要花力气的,要想在金钱和名誉面前泰然处之就更需要有相当的毅力。对此,非常重要的一条便是不能把目光集中在某些具体的利益上,而要以长远的眼光去看待事情的轻与重、得与失。同样,也要用这种观点去评价自己的行为和追求。没有什么是永恒的,也没有什么是绝对的。当我们去评判世事时,没有必要为某人的发迹而眼红,也不要因为某人的亨通而自惭。
人如果有贪心,则必有私欲,这样做事就不能公道。为官的贪婪,则百姓遭殃;为商的贪利,则不择手段。做人只有在“利”字面前保持一种“忍”的心态,才不失为清醒与精明,那时你会发现,在你自己身上,已经具备了战胜一切的力量。
明朝嘉靖年间,松江有一个监生,博学有口才,本来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但他酷信炼丹术,被一个号称能炼丹的骗子骗去了一大笔银子。这个监生自然又气又恨,想到各地去漫游,抓住那个炼丹人。事有凑巧,忽然有一天,他在苏州的阊门碰上了那个炼丹的人。
不等他开口,炼丹的骗子就盛情邀请他去饮酒,并且诚恳地向他道歉,说是上次很对不起监生,请他原谅。过了几天,那个炼丹的人又跟监生商量,说:“我们这种人,银子一到手,马上就都花了,当然也没有钱还给你。现在我有个办法,东山有一个大富户,和我已经说好了,等我的老师一来,就主持炼丹之事,可我的老师一时半会儿又来不了,您要是肯屈尊,权且当一回我的老师,从那富户身上取来银子,作为我对您的赔偿,那就又快又容易,怎么样呢?”这个监生因为急着找回自己损失的银子,也顾不得许多,就答应了那个炼丹的人的要求。于是炼丹的人就让监生剪掉头发,装成道士,自己装作学生,用对待教师的礼节对待监生。那个大户与扮成道士的监生交谈之后,深为信服,两人每天只管交谈,而把炼丹的事交给了监生的“徒弟”,大户觉得既然有老师在,徒弟还能跑了?不想,那个炼丹的骗子看时机成熟,又携大户的银子跑了,于是大户抓住“老师”不放,要到官府去告他。倒霉的监生大哭,说明了情况才得以脱身。像监生这样的人因为只想着自己的利益,而不考虑是否会损害别人,没有忍一时之贪,结果落得被人抓的地步。
对于名誉、地位、财富和利益,我们可以得到的,属于我们自己的,不仅可以受之无愧,而且应该当仁不让。但是,不可去贪图那些不是自己应得的东西,不能超越界线去贪图不义之财。有这种越界的非分之念,才是贪,而克制住自己的这种念头,即为勿贪。
利字面前忍当先。忍,就必须勿贪,也就是要知足常乐。勿贪主要是指不贪图名位、财利,不去作非分之想。当名位、财利摆在面前时,我们要忍字当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