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得既是一种处世的哲学,也是一种为人做事的艺术,是选择、承担、忍耐、智慧、痛苦与喜悦的迭观境界。
要知道,百年的人生长河,也不过是由“舍”与“得”的小小浪花组成。你若真正把握了舍与得的机理和尺度,便等于把握了人生的钥匙和成功的机遇。
吃亏是福
吃亏是福。“吃亏”大多是指物质上的损失,倘使一个人能用外在的吃亏换来心灵的平和与宁静,那无疑就获得了人生的幸福。
被世人誉为“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留下两句四字名言,一句是“难得糊涂”;另一句是“吃亏是福”。把吃亏当福,以一种豁达的心态接受一切。这听起来好像是弱者的自我安慰,可实际上,这句话渗透着为人处世的大智慧。
吃亏,虽然意味着舍弃与牺牲,但也不失为一种胸怀、一种品质、一种风度。贪心的人,总是费尽心思去算计别人,在其热情、仗义与关切的伪装背后,更多的是肆无忌惮地对别人的进攻与伤害。不怕吃亏的人,才会在一种轻松和自由的心境中感受到人生的幸福。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早晨,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上边有蛋,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父亲问儿子:“吃哪一碗?”
“有蛋的那一碗!”儿子指着卧蛋的那碗。“让爸爸吃那碗卧蛋的吧。”父亲说,“孔融7岁能让梨,你10岁啦,该让蛋吧?”“孔融是孔融,我是我——不让!”“真不让?”“真不让。”儿子一口就把蛋给咬了一半。“不后悔?”“不后悔!”儿子说罢又是一口,把蛋吞了下去。待儿子吃完,父亲开始吃。没想到父亲的碗底藏了两个荷包蛋,儿子傻眼了。
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说:“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
第二天,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问儿子:“吃哪碗?”
“孔融让梨,我让蛋。”儿子狡猾地端起了无蛋的那碗。“不后悔?”“不后悔。”儿子说得坚决。可儿子吃到底,也不见一个蛋,倒是父亲的碗里上卧一个,下藏一个,儿子又傻了眼。
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记住,想占别人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
第三天,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还是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父亲又问儿子:“吃哪碗?”
“孔融让梨,儿子让面——爸爸您是大人,您先吃。”儿子诚恳地说。
“那就不客气啦。”父亲端过上边卧蛋的那碗,儿子发现自己碗里面也藏着一个荷包蛋。
其实,越是不肯吃亏的人,越是可能吃亏,不但吃亏,而且往往还会多吃亏,吃大亏。唯有不怕吃亏的人,才会真正有福。自古就有“吃亏是福”、“吃一堑长一智”的说法。
有位哲人曾写下这样一段令人叫绝的文字,的确是对“吃亏是福”的最好诠释——人,其实是一个很有趣的平衡系统。当你的付出超过你的回报时,你一定取得了某种心理优势;反之,当你的获得超过了你付出的劳动,甚至不劳而获时,便会陷人某种心理劣势。很多人拾金不昧,决不是因为跟钱有仇,而是因为不愿意被一时的贪欲搞坏了长久的心情。一言以蔽之:人没有无缘无故的得到,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失去。有时,你是用物质上的不合算换取精神上的超额快乐;也有时,看似占了金钱便宜,却同时在不知不觉中透支了精神的快乐。
“吃亏”大多是指物质上的损失,倘使一个人能用外在的吃亏换来心灵的平和与宁静,那无疑获得了人生的幸福。
据报载,盛大网络现任总裁唐骏在卡拉0K盛行的时候,研发了一个专门用于卡拉OK设备上的打分机,演唱者唱完一首歌后,打分机会自动打出分数,这一设备增加了卖点。三星公司以8万元的价格买断唐骏的该项专利后,其卡拉OK设备在整个市场所占的份额一下子从百分之十几提高到百分之三十多。三星的竞争对手日本先锋公司向三星购买专利使用权,花了150万元。三星依靠该项专利成为大赢家,很多朋友都觉得唐骏特别亏。国内软件行业的旗帜型人物求伯君做的第一桩买卖更亏。他编写的西山打印驱动程序以2000元的价格卖给了四通公司后,四通公司将该程序以500元一套的价格卖了好几百套。
这两位IT行业的风云人物,在谈到早年的吃亏经历时,却没有一丝遗憾,相反,都对当年的吃亏心怀感激。唐骏说,应该感谢三星公司,如果没有三星来买这项专利,就没有我创业之初的8万元启动资金,也许后来的事业不会有现在这么顺利。同样,唐骏也认为,这件事也教会他如何将专利变成商品,使他从一个学者型的人变成一个事业型的人。求伯君则认为,四通也没有薄待他,录用他做了一段时间的专职软件技术员,从而为他后来步入金山公司、开发WPS软件奠定了基础。更重要的是,这次买卖让他明白了经营在软件行业中的重要性,以后,他把金山公司总裁的位置让给了有经营头脑的雷军,自己专心搞软件开发,金山公司迅速腾飞,而求伯君也因此成为IT行业的巨富。
综观以上两位成功人士的吃亏经历,竟然都被当事人理解为福分,可见“吃亏是福”不是阿Q式的精神自慰,而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吃亏是福,我们要学会正确地调整心态,坦然面对吃亏,从而让我们能在人生路上走得踏踏实实、快快乐乐。
工作中,有些工作不是分得很清,谁多做?谁少做?如果大家都想占便宜,那肯定有许多事情就没有人去做,这样的结果是使集体的名誉受到影响,正所谓占小便宜吃大亏。如果大家都不怕吃亏,有什么事情都抢着做了,也许这次你吃亏了,也许下次他吃亏了,但是,工作都完成了,集体荣誉有了,大家感情融洽了,工作氛围好了。相比下来,虽然吃点小亏,还是收获了“福”。
朋友相处,也是这样。如果都想着占别人的便宜,也许你会得逞一两次,可是,时间久了,谁还会相信你这个朋友?朋友讲究的就是为对方考虑,虽然,“为朋友两肋插刀”是常人难以达到的境界,但凡事多想着点朋友,朋友交往不是一次两次,也不是一天两天,所以也不能计较是不是吃亏,时间长了,彼此都很了解了,因为偶尔的吃亏,得到一辈子的好友,这难道不是福吗?
对待亲人,也是如此。亲人心甘情愿地吃亏,自己也不能理所当然地占这个便宜,要体会亲人的一份真情,同时,你也要能为亲人吃亏,大家都能让上三分,还会有什么家庭矛盾,这难道不也是福吗?
因此,我们说吃亏是福。
乐善好施,终有回报
善是一个人不可或缺的美德。与人为善,同时你也会得到善;而与人为恶,总是相互指责与猜忌,那么带给人的也只有误解和怀疑。
孟子说:“君子之大乎与人为善。”提倡与人为善,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君子为人处世之所以受人敬重,最为根本的一点就是,君子不喜与人相争交恶,而时时处处与人为善。
有一次,一位哲学家问他的学生:“人生在世,最需要的是哪一件事?”
答案有许多,但有位学生回答道:“一颗善心!”那位哲学家说:“在这善心两字中,包括了别人所说的一切东西。因为有善心的人,对于自己则能自安自足,能去做一切与己适宜的事。对于他人,他则是一个良好的伴侣和可亲的朋友。”
一个人的生命,只有有助于他人,才能称得上是喜悦与快乐的。我们必须有所“给予”,才能有所获取,我们的生命也才能快乐。
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国王,他有一个非常可爱的儿子。这位年轻的王子,虽然因为他父王的疼爱与权力,物质生活非常充裕,然而他却常常眉头紧锁,面容愁苦。
有一天,一位魔法师走进王宫,对国王说,他有方法可以使王子快乐,能把王子的愁容变成笑容。国王听了大为高兴,对魔法师说:“如果你能办到这件事,你要求的任何赏赐,我都可以答应你。”
魔法师于是用一种白色的东西在一张纸上涂了一些字迹。他把那张纸交给王子,让王子走入一间暗室,然后燃起蜡烛,注视着纸上呈现出的东西,说完魔法师就离开了。
这位年轻的王子遵命而行,在烛光的映照下,他看见那些白纸化成美妙的绿色,上面写着一行字:“每天为别人做一件善事!”王子遵照了魔法师的劝告,很快就成为了一个快乐的少年。
在社会上,我们随处可见可闻一些令人感动的善举。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上也流传下了许许多多的与人为善的美谈。真正的善良之举也只有懂得付出的人才能做到。这些人的善举不是想在人群中走秀,也不是抱着为一己之私的目的,而是真正发自内心深处的善意。
我们最熟悉的心怀善念、与人为善的代表人物就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无论对谁,哪一行哪一业、哪一个阶层的人,周总理都一视同仁,关爱有加。在日常生活中,他会在路上亲切慰问扫大街的清洁工;在国际外交风云际会之时,他也总是能够保持温文尔雅、热情友好的态度,他的一字一句、一举一动都能给人一种亲切与温暖。而一代文学巨匠——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也是一个和善之人。有一天他在路上碰见了乞丐,他想从自己的口袋掏些零钱给乞丐,不料掏了半天却没一个铜子儿,他忘了带钱出来了。于是,他极难为情地握住乞丐的手表示深深的歉意,而乞丐则感动得泪流满面,连连说道:“兄弟,这就够了,这就够了!”
我们再来看看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
2006年8月28日中午2时35分,一场车祸突如其来,车上正去往延安的旅游团中25个乘客的生命危在旦夕。时年23岁的湘潭新天地旅行社导游文花枝凭着“我是导游,先救游客”的理念,坚持最后一个接受救援。由于延误了抢救时间,女孩花枝虽然与死神擦肩而过,但她的左腿却永远失去了。如今的花枝坐在轮椅上,但她依旧保持着以往的如花笑脸,人如其名,她就像花枝一样美丽动人。“花枝的故事”感动了许多人,“花枝的精神”鼓舞着无数人。
美丽的导游花枝,在面对车祸时,不顾自己也是一名需要援助的伤员,不顾自己被压断的腿,用何等坚强的意志与善意,拯救了车祸中的其他人。
虽然那天世界上少了一个健全的女子,却多了一个美丽的灵魂。
善是一个人不可或缺的美德。也许我们人人心中都有美好的善念,然而在需要行善之时,我们该如何做呢?我们能不能做到导游文花枝那般舍己为人呢?我们扪心自问一下,当上述事件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会怎么想,怎么做?善举不是挂在嘴边的虚伪说词,也不为了博取好名声而表现出的言行,而是真真切切替他人着想,是实实在在为他人付出。
与人为善是要用真心、用真情去实践的,也只有心胸博大之人才能达到与人为善的最高境界。生活中不与人计较得失,不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而是处处为他人着想,这才是真正的向善从善。
与人为善,同时你也会得到善;而与人为恶,总是相互指责与猜忌,那么带给你的也只有误解和怀疑。“如果你握紧一双拳头来见我,”美国前总统威尔逊说,“我想,我可以保证,我的拳头会握得比你的更紧。但是如果你来找我说:‘我们坐下,好好商量,看看彼此意见相异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就会发现,彼此的距离并不是那么大,相异的观点并不多,而且看法一致的观点却很多。你也会发觉,只要我们有彼此沟通的耐心、诚意和愿望,我们就能沟通。”
与人为善,并不是只有大富翁才能做的事,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怀着那种好心情、好精神的人,虽然没有一文钱可以施舍给别人,但是他也能做很多的善事。
得饶人处且饶人
得饶人处且饶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面对他人的过失,面对他人对我们造成的小小伤害,我们的最好做法便是以一颗宽广的心胸去宽恕他人。这样做,不但给了他人一次改过的机会,更让我们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升华。
得理且饶人,得理需饶人。这是一种善意的宽容,一种博大的胸怀,一种不拘小节的潇洒。我们每个人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都要给自己和他人留一条退路,于人于已,这都将是人生道路上的小小收获。
俗语说: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得理饶人其实是一种大意,会得理饶人的人不笨更不傻,而是一个真正的智者。社会如此复杂,人与人之间发生争执和碰撞是在所难免的。当人们之问有了纷争,即使认为自己是有理的一方,也应该“得饶人处且饶人”。因为,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理解他人、宽恕他人,是一种真正的精神享受。
什么是得饶人处且饶人呢?即既不要因为不值得的小事去得罪别人,更要能以一种豁达的心胸,以君子般的坦然原谅别人的过错。在生活中,也确实有不少君子不计人过的事例。文人宋缍辑录的《硕辅宝鉴》中,就记载着这样三则故事,很耐人寻味:
第一则讲唐朝的狄仁杰。高宗时狄仁杰是大理丞,后为豫州刺史、洛州司马。天授二年(公元691),他做了宰相。有一天,武则天对他说:“你在汝南有善政,然而有人说你的坏话,你想知道吗?”
狄仁杰说:“陛下认为他说得对,臣当改正;认为臣没有那样的过错,那是臣之幸也。至于是谁说臣的坏话,臣不愿意知道。”武则天听了很高兴,称赞狄仁杰是一个宽宏大量的长者。
第二则故事讲唐朝的陆赞。陆赞在德宗时当过中书情郎、门下同平章事。当初,御史中丞窦参常常排挤陆赞。后来窦参被事巽参奏,德宗大怒欲杀之。陆赞替窦参讲情,窦参才未被杀,被贬到獾州当司马。德宗又想株连窦参的亲人,没收他的家产,陆赞请德宗加以宽恕。世人无不称赞陆赞公正诚实,以德报怨。
第三则故事讲宋朝的吕蒙正。蔡州的知州张绅犯贪污罪被免职。
有人对宋太宗赵光义说:“张绅很有钱,不至于贪污,是吕蒙正贫穷时向他索取财物没有如愿,现在对他报复。”吕蒙正不申辩,结果张绅复了官,吕蒙正被罢了宰相的官职。后来考课院查到张绅贪污的证据,于是又免了张绅的官职,吕蒙正被重当宰相。太宗对吕蒙正说:张绅果然有赃,吕蒙正也不谢。宋太宗称赞吕蒙正的气度不是那些浅薄的人可以做得到的。
得理,顾名思义,就是自己拥有采取行动的充分理由或者攻击他人的得道之理。许多人以为自己得了理,便有了“理直气壮”的资本,便可以以此作为自己必胜的武器,这是一种怎样愚蠢的想法啊。我们要知道,害人终究害己,给他人造成伤害的同时,自己同样不会好过。
古人又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面对他人的过失,面对他人对我们造成的小小伤害,我们的最好做法便是以一颗宽广的心胸去宽恕他人,这样做,不但给了他人一次改过的机会,更让我们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升华。我们都知道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中国传统的为人处世美德中还讲究“推己及人”,如果我们都能做一个“推己及人”、心胸宽阔的人,我们的人生就将少些烦忧和怨恨,多些快乐与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