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户们无偿获赠煤油炉,自然大喜过望。街头巷尾,一时到处都是该公司的免费“宣传员”。公司有了名气,打电话到公司索要煤油炉的人也不断增多。不多时,公司所有的积压煤油炉便被索赠一空。
当时炉具还未进入现代化,煤气、电饭锅、微波炉等都还未出现。煤油炉在传统的木柴灶和煤炭灶中鹤立鸡群,其优越性更使那些家庭主妇们乐得以为一步登天了,她们简直一天也离不开它了。
家庭主妇们很快便发现白赠的煤油炉中的煤油烧完了,于是赶快“送钱上门”,跑到公司去买。煤油的价格不低,但因为烧煮方便,顾客倒也乐意掏钱。再过一阵子,煤油炉也用旧了,于是她们又心甘情愿地成为公司的“鲜鱼”,购买新的煤油炉。
从此,这家公司的煤油和煤油炉都旺销不衰。
让别人获利,自己也会得利;让别人赚了钱,自己也就赚了钱。这正是吃亏学所说的“成人之美,方能惠己”。经商如此,人生的其他方面亦是如此。
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
我们不论做什么事,都要慎其始善其终,不要事后后悔。面对强大的对手,没有必要死拼硬打,做无谓的牺牲。如果逞强好胜,盲目地仓促应战,那么日后可能懊悔莫及,甚至连后悔的机会也没有了。在打不赢时,应该通过暂时的退却,为日后反攻创造有利条件。
“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是权衡胜负可能性后的一种理智决策。当然,打不赢就走,不是一遇到挑战就逃跑,退却不等于一触即溃。打得赢或打不赢,是有客观原因的。受客观条件限制,没有获胜机会,就不如理智退却。
古今中外的战史,我们如果仔细研究将会发现,善战者不管己方实力如何,敌方虚实如何,交战之前,多半为战败之后的撤退预想退路。这并非是对胜利没有信心,或长敌人志气,而是保留实力应有的谋略。胜败固是兵家常事,唯有知所进退,方为大智。
有一年,香港政府财政拮据,又不好意思借钱,便想出了一条办法:拍卖中环海边康乐大厦所在的那块土地。这块地皮面积大,属于黄金地带,是一定有大钱可赚的地方。消息传出后,有钱的人纷纷披挂上阵,就连远在港外的富翁们也都赶来参加投标。一时间,香港码头、机场人满为患,饭店老板个个喜上眉梢。
不过看戏者虽多,演戏的就那么几个。真正打这块地皮主意的,在香港只有李嘉诚的长江实业有限公司和英国的“置地公司”。香港政府为了肥水不外流,有意让这两家中的一个获胜,采取了暗中投标的方式,让大家均不知道别人所投价格为多少——像小姐抛绣球一样,人人都觉得绣球往自己这儿来,可是人人又觉得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李嘉诚内心有谱:地皮虽好,也有个顶儿,否则买回来也是蚀本;而“置地公司”必然拼命争取,以挽回前几次败北丢下的老面子。李嘉诚报上了自已的出价:28亿港元。那“置地公司”活脱脱的英国大鼻子脾气,底气不足却要打肿脸充胖子,又料到李嘉诚必欲拼死抬价,于是豁出了老命,报出42亿元的价格。结果当然是置地公司获胜。正当置地公司上下举杯庆贺时,打听消息的人员回来报告说,李嘉诚的报价比他们少14亿,顿时一个个脸色变得像死猪肝一样,总裁也惊得酒杯掉在地上直滚,连连地说,英国大鼻子上了中国牛鼻子的大当。
李嘉诚精打细算,忍住了黄金地段的巨大诱惑,果断地全身而退,把烫手的山芋甩给了置地公司。表面上好像是输了,而实际上却避免了财务方面的巨大损失。如果忍不住诱惑,把自家资金全力押上,闹个“赔本赚吆喝”
的结局,又有什么意义呢?这种及时退一步抽身的做法是非常高明的。
此招通用无阻。比方说你遭到围攻时,如果对方势力比较强大,问题不能正面解决时,则可以采取迂回的策略,以先退一步的方法,再寻求进两步,最终战胜对方。
卡尔罗·德贝内德蒂就依此走向了成功之路。
卡尔罗·德贝内德蒂是意大利企业家。在他领导奥利维蒂公司时,微型电脑刚刚流行。为了赶上这一新潮流,他成立了一个研究实验室,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加紧研制家庭和办公型微型电脑。
当研制快要成功时,美国IBM公司兼容式微型机抢先一步上市了,并迅速在世界范围内畅销。在高科技领域,失去先机便意味着失去市场。这对德贝内德蒂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继续推出公司的新电脑已失去意义,要放弃即将完成的成果却是痛苦的。因为这意味着此前付出的巨大研制费都付渚东流。要说服那些为此耗尽心血的研究人员也非常困难。
德贝内德蒂左右为难,但最后还是下了决断:放弃即将完成的研究。同时重新组织力量,在IBM电脑的基础上,研制一种性能相似价格却便宜得多的兼容机,并获得成功。
当这款新产品研制成功并推向市场后,大受消费者欢迎,奥利维蒂公司也由此成为一家国际化知名的大企业。
对于一个想成就大事的人来说,采取灵活变通的进退战术,及时抓住机会,取得最后的胜利是非常必要的。德贝内德蒂就是这样,当他意识到打不赢时,果断决策——放弃。正因为这次的放弃,才有了后来的兼容机,最后成就了奥利维蒂公司。
当然,这种放弃,往往并不一定是为了达到某一个更高的目标,而常常是出于另一种原因一种预测,也是了解到自己不可能获得自己希望获得的机会和利益的明智。这样就能将主动权操在自己手中,尽管失去一些机会,但也无妨大碍。
在生活中,面对各种对手,不管对方的实力如何,总不要忘了保留实力的策略。如一个拳手孤注一掷的重拳一旦打空,便很难全身而退了。要为自己留有余地,马到成功的事毕竟不常有。
总之,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是一种更高一级的胜利策略,因为我们不可能事事争强,处处占上锋,所以,我们可以主动地吃上几个轻拳,而把出重拳的主动权抓在自己手里。
与人为善回报多
一个伟大的慈善家曾经说过,他所施舍出去的财富,实质上也是自己储蓄起来的财富。表面上好像失去了它们,其实自己拥有的更多。我们所给予的东西有种神奇的力量,在回报我们时,可以成倍成倍地增长。这是世界上最高明,也是获利最大的投资,甚至可以呈几何级数般地增加财富。
商品社会虽说物欲横流、人情淡薄,但好人还是占大多数。作为一个商人,如果能处处与人为善,那他的事业是不可能发展不起来的。
精明的商人对金钱并不是看得过重,在自我的钱与社会的钱之间,他们更偏向于社会大于自我的原则。他们长期以来怀着这样一种想法,钱来自社会,应该用于社会。因此,无论自己在生意场上是否顺利,他们都将对社会的责任放在重要的位置。
胡雪岩常说:“做生意赚了钱,要做好事。”他对于行善做好事,常常是能做就做,而且从来都是不遗余力地去做。
他出资修建义渡码头就是典型的一例。
胡雪岩曾在杭州城里修建义渡码头,这是一个施惠于四方百姓的善举。当时,杭州钱塘江上本来没有一座桥梁,外地人要到杭州城里,必须从西兴乘摆渡船,到杭州望江门上岸才能进城。
从西兴摆渡过江,不管是“上八府”的人到渡口,还是下船上岸的人要进城,陆路都要绕道而行,且从西兴到望江门码头,水路航程长,风浪大,很容易出事。胡雪岩生长在杭州,对这些情况当然是一清二楚的。据说他早就有修义渡的想法,但在他开办自己的事业以前,他自然不会有能力来完成这桩心愿。
当胡雪岩的胡庆余堂开办之时,他的资产已达数千万两白银。
这时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义渡。他亲自查勘选址,亲自监督施工,在杭州三廊庙附近江面较窄的地方,修起一座义渡码头,让过往的人直接由鼓楼就近入城。而且还出资修造了几艘大型渡船,既可载人,还可载渡骡马大车。胡雪岩规定,所有客船过渡,全部免费。四方百姓无不拍手称好,无不为胡雪岩此举而感激不尽。
据史料记载,胡雪岩的一生的确做了许多好事,有些事情都成了定规定例。比如时值战乱年景他设粥场、发米票,天寒地冻之时他施棉衣……直到他面临破产的那一年,也没有中断过。胡雪岩做的这些好事,使他在江浙一带获得了一个响当当的“胡大善人”的名声。
胡雪岩为一个善人的名称如此散财施善,似乎有点让人难以理解。生意人往往讲究舍本求利,每花一分钱就应有一分利的回报才是正理。
胡雪岩捐银十万两,独资兴办义渡,一则体现了他以善行天下的义举,一则体现了他深知善举乃商业活动中的无形资产的道理。
钱江义渡的开办使胡雪岩的善名不胫而走。义渡便利了“上八府”与“下三府”的联系,客观地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对胡雪岩的经营大有裨益。
除此之外,历年各地有灾荒,胡雪岩都踊跃捐赠赈济。山东大水灾,胡雪岩一次就捐出了20万两银子。不但捐钱,而且捐粮食、捐棉衣,捐药品。
胡雪岩知道,天灾人祸时候,每多捐一分钱就多救一条人命,饥民自然饮水思源,感恩戴德。官府也会因为援救及时,对你另眼相看。
浙江收复后,胡雪岩谒见左宗棠,报告左已经采置粮食万石,运抵杭州。左宗棠告诉胡雪岩,战火初息,官府财库亏空,恐怕采购粮食的费用一时不能兑现,需要拖欠。
胡雪岩听后,马上表示,购粮所垫的十万银子,全部由自己掏腰包,不用官府再还。这使左宗棠大为吃惊,继而是感动和佩服。
在上奏的折子中称胡雪岩“实属深明大义不可多得之员”,语多褒扬,恳请朝廷“破格优奖”。
正是这一“破格优奖”,使胡雪岩成了“红顶商人”。这“红顶”很有象征意义,因为它是朝廷赏发的。戴上它,意味着胡雪岩受到了皇帝的恩宠。事实上,它意味着皇帝肯定了胡雪岩所从事的商业活动的合法性。既然皇帝是至高无上的,皇帝所保护的人自然也不应受到掣肘。从另一个角度看,皇帝的至高无上也保证了被保护人的信誉。所以王公大臣才能很放心地把大把银子存入胡雪岩的阜康钱庄。
胡雪岩一方面获得了信用,另一方面也清扫了在封建时代无所不在的对商人的干预,所以才能让他如同一个真正的商人那样从事商业活动。
成功商人都懂得“顾客回报”之道,他们敢于把大把大把的钱用到点子上——以善行天下,赞助社会公益事业,这样做的目的关键是顾客能够回报利润。
商人热心捐钱兴办公益事业,归根到底是一种营销策略。为企业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博取消费者的好感,起到重大作用,对企业巩固已占有市场及今后扩大市场占有率会产生重要作用。
纵观众多巨商的成功历程,也许大家都会注意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举措,即在发财致富中,注重慷慨解囊,做各种善事和公益事业。
洛克菲勒家族,通过赠给金钱,给成千上万的人带来了幸福。
在洛克菲勒晚年最信任的朋友牧师盖茨先生的勤奋工作和真心的建议下,他已先后把上亿巨款分别捐给学校、医院、研究所等,并建立起庞大的慈善机构。
在12年的时间里,老洛克菲勒投资了4亿多元给他的4个大慈善机构:医学研究所、普通教育委员会、洛克菲勒基金会和劳拉·斯佩尔曼·洛克菲勒纪念基金会。
1901年,小洛克菲勒应慈善事业家罗伯特·奥格登之邀,和50名知名人士一起乘火车考察南方黑人学校,作了一次历史性的旅行。
回来后小洛克菲勒写了几封信给父亲,建议创办普通教育委员会,老洛克菲勒在接信后两个星期内,就给了他1000万美元。一年半以后,又陆续捐赠了3200万美元,在往后的十年间,捐赠款不断增加,到1992年时,总额上升到了1.2亿余美元。
在洛克菲勒基金会成立后,盖茨凭他牧师的神圣灵感和商业的敏锐性,已预见到了洛克菲勒的慈善事业可能产生的国际影响了。
出于商业和殖民统治的考虑,1914年,盖茨建议创设中国医学会,并拟订计划在中国北京建立一些现代化的医学院。
于是,北京协和医学院和协和医院诞生了,小洛克菲勒亲自到北京参加了落成仪式的典礼,并在讲话中称它是“亚洲第一流的医学院”。这两座先进的医院为中国人和亚洲人带来了健康的福音和曙光。
事实上,美国政府在20世纪后半叶办理的卫生、教育和福利事业许多是洛克菲勒在20世纪上半叶就发起的。
松下幸之助与胡雪岩一样不仅是实业家,又是慈善家,他乐善好施,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用他自己的话说:“我的财富与荣誉是社会给我的,我一定要回报社会,以实现我感恩图报的理想。”
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一生捐款无数,多行善事,为后人所称道。
华人首富李嘉诚,影视巨子邵逸夫,都是善行天下的楷模。他们的善行义举显示了他们崇高的做人品格。
上述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成功的商人如此乐于做善事,实际上也是一种生意经。他们大量的捐资为所在地兴办公益事业,会赢得当地政府的好感,对他们开展各种经营十分有利。有些大富商由于对所在地的公益事业有重大义举,获得了国王的封爵,如罗斯柴尔德家族有人被英王授予勋爵爵位。有些商人还获得当地政府给予优惠条件开发房地产、矿山、修建铁路等,赚钱的路子得到拓宽。
所以说,与人为善回报多。一个伟大的慈善家曾经说过,他所施舍出去的财富,实质上也是自己储蓄起来的财富,表面上好像失去了它们,其实自己拥有的更多。我们所给予的东西有种神奇的力量,在回报我们时,可以成倍成倍地增长。这是世界上最高明,也是获利最大的投资,甚至可以呈几何级数般地增加财富。
和气生财
中国的文化传统主张以和为贵,宽容大度。做生意讲究的是“和气生财”,只有心平气和、细心周到才能赢得买家的心。在生意场上,和气生财就是合作、沟通、交流。做生意和气生财,得理让三分,宽容些,吃些亏,换来的就是好名声和好财运。
“和气生财”可以说是一句最古老的生意经了。把待人和气用于经商中,不仅会受到顾客的欢迎,改善企业与顾客的关系,提高企业信誉,而且可促进成交,扩大销售,增加赢利。从这个角度来说,和气生财是一种不显山不露水的生意经。
我们常常可以注意到这样的情景:同质同价的商品,有的商家因待客和气,光顾者便络绎不绝,生意十分兴隆;有的商家因待客态度冷淡,结果门前冷清、顾客稀少,生意甚为萧条。有些顾客宁可舍近求远到服务态度好的商家或优秀服务员跟前去买东西,而不愿就近到服务态度不好的商家买东西,可见对顾客的态度对商家至关重要。
中国的文化传统主张以和为贵,宽容大度。在生意场上,和气生财就是合作、沟通、交流。做生意和气生财,得理让三分,宽容些,吃些亏,换来的就是好名声和好财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