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几位从外地到广州出差的旅客,到某饭店用餐。他们一坐下,服务员就亲切地问:“你们喜欢吃什么菜,还是让我介绍几个?”顾客说:“我们带来了罐头,不要菜了,给我们来几碗白米饭好吗?”服务员很快端来了白米饭,还带来了碟子和罐头刀,说:
“这罐头要加热吧?”顾客说:“不用了。”服务员又要替顾客开罐头,客人还是说:“不用了。”后来,服务员看见碟子上干巴巴的罐头肉,便又建议客人添个菜汤。客人说:“好!您真热情。”客人满意地吃完了这顿饭。临走时,怀着一种深深的敬意对服务员说:“您服务真周到,改天我们再来。”果然,这几个客人连续几天都到这家饭店用餐,不过,再也不是带罐头来净吃白米饭了,饭店的营业额也增加了。
做生意讲究的是“和气生财”,只有心平气和、细心周到才能赢得买家的心!顾客到店里来,就是商家的客人,无论买与不买,营业员都要以礼相待、热情服务,不能有“你来求我的”思想,不能待顾客态度冷淡、语言生硬,甚至顶撞顾客。
胡雪岩坚持生财之道在于“和气”两字,因此他善于搞好人际关系,在人际关系中找钱匣子。这种先算人际关系再算钱的方式是胡雪岩经商的智慧之一。
多年的商场摸爬滚打,使胡雪岩形成一种“谦和”的耐性。他善于利用自己的这一耐性,在经商的一切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和气”的作用。
这种和气的仪表,在人际交往之间确有溶合剂的作用,它很容易把对方吸引住。
在商务活动中,实践证明它是一种促销手段。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人是群体动物,人与人之间能否和睦相处,对事业影响很大。商人制造出来的商品或服务,因得人喜爱乐用而赚钱发财。胡雪岩领会到这一道理,把人与人的关系处理好,成为事业成功和发财致富的一种技巧。
金宇中也同胡雪岩一样坚持“和气”生财之道。他是韩国企业家中董事长头衔最多的人,他不仅是株式会社大宇、同宇开发、大宇造船、大宇顾问工程、大宇电子,大宇重工业、株式会社瑞进这七家大宇骨干企业的董事长,还是与美国通用公司合办的“新韩汽车”的董事。他也是韩国企业家中实际参与业务最多的人。可以这么说:金宇中是大宇最杰出的、最成功的业务员。
没有金宇中疯狂的、有效的工作,就不会有大宇。
金宇中是个很随和的人,和他打过交道的人都认为金宇中平易近人、谈吐幽默,因而很愿意与他合作。大宇在发展过程中,兼并了不少企业,挤垮了许多同行,金宇中也因其“疯狂”的拓展市场行为获得了“微笑的赌徒”
的雅号,但极少有人公开树起向大宇挑战的旗号,金宇中也是获微词最少的企业家之一,这与他广结善缘、和气生财的处世哲学有很大关系。
由此可见,在生意场上,和气生财就是合作,就是沟通,就是交流。做生意和气生财,得理让三分,宽容些,吃些亏,换来的将是好名声和好运气。
舍得高薪引进人才
好的人才能创造出极大的价值,因此聘请人才时许以高薪厚利是极为必要的。更重要的是,高薪厚利表明了对其价值的肯定。所以有古诗写道:“燕昭高筑黄金台,四方豪杰乘风来。”
薪酬对员工而言是极为重要的,它不仅是员工的一种谋生手段,从根本上满足他们的物质需要,而且还能满足他们的价值感。建立一个合理的、体现人性的薪酬体系,对激励员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因此,舍得高薪引进人才极其重要。
好的人才能创造出极大的价值,因此聘请人才时许以高薪厚利是极为必要的。更重要的是,高薪厚利表明了对其价值的肯定。所以有古诗写道:“燕昭高筑黄金台,四方豪杰乘风来。”说的便是战国时燕昭王高薪引人的故事。
燕昭王刚即位时,燕国百废待兴,而他听谋士建议,一切从引进人才开始。于是他高筑土台,上置千两黄金,以赠贤人能士,此即黄金台。黄金台一筑,燕昭王求才若渴、爱贤如命的消息便不胫而走,风闻海内。于是,各国人才感其所诚,趋之若鹜,于是燕国群贤毕至。燕昭王仗此无价之宝,经二十多年的励精图治,终使弱小的燕国得以跻身战国七雄。
古人懂得舍得高薪引进人才,当代的人,尤其是商人更懂得它的重要性。
韩国大宇集团董事长金宇中就是深谙其道的人。
韩国大宇集团董事长金宇中坚信“有钱能使鬼推磨”,只要自己肯花钱,员工们就会卖力干活,各路人才也就会闻风而来。因此,他就提出了“待遇的大宇”的口号。意思是说,大宇给员工的待遇是最好的。但另有一层不曾表现出来的意思是:我既然支付给你最高的待遇,你当然应该以最好的工作来回报我。
这种高待遇、高压力的制度确实使许多人为金宇中所驱使。对那些精力充沛,愿意接受挑战的年轻人则更具吸引力。当然也会使另外一些人对这种制度望而生畏。金宇中手下的一位总经理就因为不堪重负拂袖而去,对此金宇中并不在意。在他看来,不肯拼命工作的人即便再有才能也不会成什么大气候。
金宇中提出“待遇的大宇”的口号,也有网罗人才方面的考虑。
当大宇在韩国崛起时,韩国的优秀人才大多已“名花有主”了,他们或跻身政界、金融界,或早被三星、乐喜等老资格的企业集团收归旗下,所以金宇中最初打天下时,只能依靠自己的高中同学和朋友。
但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这种方法显然不适应了。由于大宇的急剧膨胀和业务向包括金融、建筑、电子等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金宇中急需各个专业的人才来辅佐他。临时培养显然行不通。剩下的,就只有挖墙脚一种办法了。金宇中挖墙脚的手段,就是高薪政策。
利用这种做法,他确实挖到了许多人才。这些人才中,有前政府的局长、次长、总理秘书长,也有银行的总裁等等。金宇中深知这些人才得来不易,待遇上自然是优厚有加,工作安排上也反复征求他们的意见,尽量使他们能够各展所长。这些人都能独当一面,为大宇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金宇中用人的高明之处,体现在他把握人的心理上。人往往都是这样,拿人钱财,与人消灾——既然拿了人家的钱,就应该拼命地努力地去帮人家,干自己应该干的事。因此,金宇中一方面给以重金,一方面善待可用之人。
于是,这些人便成了为他拼命挣钱的人。
而胡雪岩的用人之道,除了以诚相待、信则不疑、用之不拘之外,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就是以财“买”才、以财揽才。用他的话说:“眼光要好,人要靠得住,薪水不妨多送。一分钱一分货,用人也是一样。”
阜康钱庄开业之初,急需要一个得力的“档手”。经过考察,他决定让原大源钱庄的一般伙计刘庆生来担当此任。
钱庄还没有开业,周转资金都没有到位,胡雪岩就决定给刘庆生一年二百两银子的薪水,这还不包括年终的“花红”。而且,一经决定,他就预付刘庆生一年的薪水。当时住在杭州,若保持每顿荤、素都有,冬夏绸、布皆备的生活水准,一个八口之家一个月吃、穿、住的全部花销也不过十两银子出头。不用说,一年二百两银子,实在是高薪延聘,连刘庆生都感到这实在是太慷慨了。
胡雪岩的这一慷慨,也着实厉害得很。
首先,它一下子打动了刘庆生的心。当胡雪岩气派地将二百两银子的预付薪水拿出来的时候,刘庆生一下子便激动不已。他对胡雪岩说:“胡先生,你这样子待人,说实话,我听都没听说过。铜钱银子用得完,大家是一颗心。
胡先生你吩咐好了,怎么说怎么好!”这意味着胡雪岩的慷慨一开始就让刘庆生心悦诚服了。
其实,胡雪岩的慷慨也一下子安下了刘庆生的心。正如胡雪岩为刘庆生打算的,有了这一年二百两银子,可以将留在家乡的高堂妻儿接来杭州,上可孝敬父母,下可尽责妻儿,再无后顾之忧了,自然也就能用尽全力照顾钱庄生意了。而且,手里有了钱,心思可以定了,脑筋也就活了,想个把主意,自然就高明了。
不用说,就是此一慷慨,胡雪岩便得到了个确实有能力、也的确又忠心耿耿的帮手。阜康钱庄的具体运营,他几乎可以完全放手了。
在胡雪岩的那个年代,儒家传统思想和佛教伦理观念在民间以一种强烈的信念形式绝对地影响着每一个人。知恩图报的观念本来就根深蒂固。师傅打你骂你教训你,尚要知好歹、报师恩,师傅如果像胡雪岩这样把你手把手扶持起来,居然还会有不知好歹的言行的话,单是社会舆论就足以让你抬不起头。
能够体会到这一点的话,我们对胡雪岩用人的这一特点,就会理解它的重大含义,不会把它看轻了。
况且,父母生身,提供衣食者养身,后者不亚于父母的生育养育之恩。
胡雪岩“所用号友,皆少年明干精于会计者”。就是说,都是伙计出身,从底层提拔上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