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安是晋朝人,出身名门望族,他的祖父谢衡以儒学而名满天下,官至国子祭酒。父亲谢哀,官至太常卿。谢安少年时就很有名气,东晋初年的不少名士如王导、桓彝等人都很器重他。谢安思想敏锐深刻,风度优雅,举止沉着镇定,而且能写一手漂亮的行书。
谢安从不想凭借出身和名望获得高官厚禄。朝廷先征召他入司徒府,接着又任命他为佐着作郎,都被他以身体上有疾病给推辞掉了。后来,谢安干脆隐居到了会稽的东山,与王羲之、支道林、许询等人游玩于山水之间,不愿当官。当时的扬州刺史庾冰仰慕谢安,好几次命郡县官吏催逼,谢安不得已勉强应召。只过了一个多月,他又辞职回到了会稽;后来,朝廷又曾多次征召,他仍一一回绝。这引起了很多大臣的不满,纷纷上书要求永远不让谢安做官,朝廷考虑了各方面的利害关系后,没有答应。
谢万是谢安的弟弟,也很有才气,仕途通达,颇有名气,只是器度不如谢安,经常自我炫耀。公元358年,谢安的哥哥谢奕去世,谢万被任命为西中郎将,监司、豫、冀、并四州诸军事,兼任豫州刺史。然而谢万却不善统兵作战,受命北征时仍然只知自命清高,不知抚慰部将。谢安对弟弟的做法很是忧虑,对他说:“你身为元帅,应该经常和各个将领交交心,来获得他们的拥护。像你这样傲慢,怎么能够做大事呢?”谢万听了哥哥的话,召集了诸将,可是平时滔滔不绝的谢万竞连一句话都讲不出,最后干脆用手中的铁如意指着在座的将领说:“诸将都是厉害的兵。”这样傲慢的话不仅没有起到抚慰将领的作用,反而使他们更加怨恨。谢安没有办法,只好代替谢万,亲自一个个拜访诸位将领,加以抚慰,请他们尽力协助谢万,但这并未能挽救谢万失败的命运,损兵折将的谢万不久就被贬为庶人。
谢万被废,使谢氏家族的权势受到了很大威胁,终于迫使谢安进入仕途。公元360年,征西大将军桓温邀请谢安担任自己帐下的司马,他接受了。这件事引起了朝野轰动,还有人嘲讽他此前不愿做官的意愿,而谢安毫不介意。桓温却十分兴奋,一次谢安去他家做客,告辞后,桓温竟然自豪地对手下人说:“你们以前见过我有这样的客人吗?”
成安二年(公元372年),简文帝即位不到一年就死去,太子司马曜即位,是为孝武帝。桓温原以为简文帝会把皇位传给自己,结果大失所望,便以进京祭奠简文帝为由,率军来到建康城外,准备杀大臣以立威。他在新亭预先埋伏了兵士,下令召见谢安和王坦之。
王坦之非常害怕,问谢安怎么办,谢安却神情坦然地说:“晋的存亡,就在此一行了。”王坦之只好硬着头皮与谢安一起去。他们出城来到桓温营帐,王坦之十分紧张,汗流浃背,把衣衫都沾湿了,手中的笏板也拿倒了。而谢安却从容不迫,就坐后神色自若地对桓温说:“我听说有道的诸侯只是设守卫在四方,您又何必在幕后埋伏士兵呢?”桓温听后很尴尬,只好下令撤除了埋伏。由于谢安的机智和镇定,桓温始终没敢对二人下手,不久就退回了姑孰,这场迫在眉睫的危机被谢安从容化解了。
桓温死后,谢安没有剪除桓氏家族,仍然信任和重用桓温的弟弟桓冲。公元383年,前秦苻坚率军南下,想要吞灭东晋,一统天下。建康城里一片恐慌,谢安还是那样镇定自若,以征讨大都督的身份负责军事。桓冲担心建康的安危,派三千精锐兵马前来协助保卫京师,被谢安拒绝了。随行的谢玄也心中忐忑,临行前向谢安询问对策,谢安只答了一句:“我已经安排好了。”便绝口不谈军事。
淝水之战后,当晋军大败前秦的捷报送到谢安手中时,他正与客人下棋。他看完捷报,随手放在座位旁,不动声色地继续下棋。
客人忍不住问他,他只是淡淡地说:“没什么,已经打败敌人了。”
直到下完了棋,客人告辞后,谢安才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进入内室,手舞足蹈起来,把木屐底上的屐齿都弄断了。
谢安低调,并不是说没有自己的追求,而是为了达到长远目标的有效手段。这种低调的态度为他赢得了很多人的尊敬和拥护,对于他能登上高位很有帮助。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这样,采取高调张扬的态度,只能得到一些眼前的好处,而低调的长远经营,反而更有利于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更容易达到目标。
对于有大志向的人来说,低头做人并不是苟且偷生,它包含着谦虚和忍让,是一种以退为进的谋略。甘于低调做人者,总能以平常之心面对喧哗的世界、纷扰的人群,在为人处世上从不表现出过于张扬的姿态,而是把自己的言行举止融于常人当中。这是一个人聪明的具体体现,因为这样更容易与他人和谐相处,做事也更容易成功。
根据常识,我们知道,弓越弯,它的弹力就越大,箭在弦上射出去的距离也就越远。其实,做人也和射箭的弓箭一样,太直、太张扬反而对自己不利,低调绝对不意味着做人没有理想、没有追求。事实上,采取低调处世的人往往才最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他们对自己的目标已经深思熟虑,要用最快捷的手段达到这一目的。低调处世,无疑会使他们在走向自己目标的路上减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真正成功的人,当他保持低调的平淡时,也肯定不同于一般庸碌之人的平庸,而是由此到达那些高调张扬的人所不能达到的巅峰位置。
低调处世,规避风雨。低调是为人谦虚的良好心理素质的一种表现,是精神力量与心理素质完美结合的高尚风度。低调是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境界!
圆通有术,左右逢源
人本来和自然万物有所不同,总不能水取下泄之势,人也随其自然,不求向上和前进。正如胡雪岩所说:“事情就是人做出来的,不通之处。总要想办法让它通畅才是。”
要成大事,先要学会做人;而会做人,就要圆通有术、左右逢源。若能做到圆通有术、左右逢源,进退自如,上不得罪达官贵人,下不失信于平民百姓,中不招妒于同行朋友,行得方圆之道,人脉大树枝繁叶茂,那么一定能成大事。
所谓“圆”就是圆通、圆活、圆融、圆满。围绕着这一个“圆”字,做足了通、活、融、满。
胡雪岩就是这样一个人,在晚清混乱的局势中立稳脚跟,在商业上红极一时。纵观他的一生,其成功之处可归结在为人处世上,他能在乱世之中,方圆皆用,刚柔皆施,懂得如何积累人脉资源,并利用它为自己的商业铺路。
所以,他坚持“眼光要放远些,在目前留些交情,将来才会有见面的余地”。
胡雪岩的朋友郁四因听信家人叨扰,把水晶郁四赶出后,阿七旧情萌发,居然又去纠缠青梅竹马的旧好陈世龙。陈世龙已经有了阿珠,并且心思贞定,立意要干一番事业,以不负师父、妻子和岳丈岳母的期望,岂有对阿七松口这理?
这种局面让陈世龙烦心,让阿七酸心,让郁四灰心。
胡雪岩却想出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办法:“船并老码头。”
阿七和郁四的感情毕竟有了几年,不是那么容易断的。只有阿七重新回去了,才能抚平郁四颓丧懊恼的心。这件事做完了,阿七给陈世龙带来的麻烦自然也就没有了。
不过这事能否成功,关键还要看能否把郁四和阿七分头说拢。
这就显出胡雪岩对人心人情的体悟透彻来。
到了聚成钱庄,胡雪岩的第一句话就是责问阿七到底怎么回事?
郁四面对胡雪岩,只是一个劲摇头叹息。通过察言观色,迂回试探,胡雪岩看出郁四心里还眷恋着阿七,盼着她能够回来,可是他又怕阿七心里有气,不给面子。胡雪岩把郁四的心理摸透以后,主意就有了。他向郁四打下保票一定帮他把阿七弄回来!
胡雪岩说到做到。他回头找阿七,摆出为她打抱不平的神态,狠狠地责备郁四无情无义,得福不知,一下赢得了阿七的信任。阿七也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向胡雪岩倾诉自己的委屈。胡雪岩一言不发地听完她的一腔怨言,也就把她真正的心意探清楚了。她嘴上虽然怨恨郁四,其实心里一直摆脱不掉郁四的影子。这么一来,胡雪岩便有十足的信心促使两人重归于好了,结果当然是春风化雨。
这就是胡雪岩的圆融,方方面面都皆大欢喜。也是这圆融,让他成为红极一时的大商贾。
事实上,一个人如果棱角分明、锋芒毕露,往往被碰得头破血流。相反,一个人如果八面玲珑,过于圆滑,有时也会众叛亲离。一个人如果只一味想出人头地,而不懂得委曲求全,到头来想伸反而伸不成,不愿屈也得屈。因此,做人就要做一个“方圆”之士,能屈之人。
水往低处流,人却是往高处走的。人本来和自然万物有所不同,总不能水取下泄之势,人也随其自然,不求向上和前进。正如胡雪岩所说:“事情就是人做出来的,不通之处,总要想办法让它通畅才是。”
在官场中,就是讲究做事圆融自如,随机进退,待人要保持不即不离;干事要八面玲珑,左右逢源,谁也不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