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命典——白话遵生八笺
28316700000041

第41章 燕闲清赏笺上(3)

古铸,工匠精细,拨蜡清楚,纹内地子光滑,即转角为方圆深窍,有如刀锤雕刻,花地爽朗,周身如一,没有砂眼欠缺,分地不匀的毛病。正所谓“款为制度规式,识为纪功铭篆”,所以三代钟鼎阴文字(白文)有百十多个。薛尚功刻钟鼎篆二十卷,其篆文可以查考。自汉唐以后,阳文字(朱文)居多,而铭刻也缺乏古意。间或有阴文,也全然不是钟鼎古文篆法。这是因为阳文刻印印蜡,工艺较容易,而阴文需用蜡剔起字面,翻砂成阴,做起来很难,稍有不到,字画毁于一旦,其精神摩弄,后世作品也是迥然不及,所以秦汉之物不及三代,唐宋不及秦汉,并不是人力所不及,而是由于质料不精造成的。但秦汉的工匠艺拙,而不善于模仿三代的精雕细琢,唐宋的工匠艺巧,不愿模仿三代之精工,而想改变三代的程式,所谓世代不及,是由于“拙”与“巧”所造成的。要知道,工艺愈巧愈拙,愈工愈失,敦朴古雅,浑然不及三代,反而认为自己能超过古人,改式改纹,追求形似,恰似东施放颦,更加显得丑陋。近来有一些真正来自民间的古器,没有年代记录,也没有图画纹饰。于是有些人特地用刀刻上与古钟鼎相似的篆文,再将刀痕磨制如古旧的一洋,然后用药水浸蚀,几乎可以乱真,只是这样一米,反而失却了古器的真趣,而且也只能蒙骗不识货的人,行宋一看就知道是假的。明朝,宣庙制造的铜器,有许多的精品,式样雅致,磨弄工巧,只是,大多属于小器物类,如百折彝炉、乳炉,雨雪点盘片贴铸戟耳彝护,石榴足炉等,都是很不错的。赤金霞片小元鼎炉,象头鬲炉,五供养细腰囊盘,鏒金双螭著,架香合匙瓶,蟠螭镇纸等等,极为精妙。大的如鼎炉、角端兽炉、方耳壶、商从尊,精美可爱,式样古雅,可惜并不多见。在这些器物的底部有标明制作年月等的文字说明,用长方形印,用阳文铸有“大明宜德年制”字样,真书字耐完整,印地光滑,蜡色可爱。其它的如判官耳鸡腿脚扁炉,翻环六棱面铸鏒金番字花瓶,四方直脚炉,翻环花瓶,盖凿钱文漏空桶炉,统统都属下品。宣德年铸的铜器,大多用蜡荣、鏒金两种色。蜡茶是用水银浸擦入坯胎,现经熏洗而成;鏒金是用金铄为泥,涂抹四次左右,然后用火烧成,费用很高,又岂是民间能仿效的呢?但很奇怪的是,宣铜有花纹的极少。笔者在京城,仅见过一、二件商鼎式宣铜。腰上花纹很美。比宣德稍后的景泰、成化年间的铜器,也有这种色调的。彝炉用两狮子头为耳,再用赤金厚片作成云、鸟形状贴铸其上,底部没有印文,只有用药烧制成的“景泰年制”等字祥,隐隐可辨。刚开始还分辨不出好坏,仔细鉴赏,比起宣庙制造的东西米,还是有很大的距离。

论新铸伪造

近来山东、陕西、河南、金陵(令南京)等地,伪造鼎、彝、壶、衄、尊、瓶之类式样法古,分寸不差,而花纹放识,都从古器上翻砂,也不很差,但真正与古器比较起来,差别还是很大的。虽说摩弄圆滑,手感比起古器来还是比较粗糙;虽说妆点美观,但质地比起古器来还是很差的。这种新铸伪制的方法是:将器具铸出来后,剔摩光净,或用刀刻出纹理,刀痕处用井水调泥矾,浸上十天、八天,然后取出来烘烤,再浸再烘,反复三次,这叫“作脚色”。待铜器干燥后,用硇砂、胆矾、寒水石、硼砂、金丝矾等研成粉水,用青盐水化开,候其清净后,用毛笔蘸调剂刷铜器二、三次,待一、二天后再将锕器清洗干净,候制器干了之后,再清洗。新铸伪制的仿真程度,全在调停颜色,水洗功夫上,须三、五次往复才能完成。这第一道工序完成后,接着就是掘一地坑,用炭火烧,使地坑全红,再将酽醋泼下地坑中,放铜器入坑中,在铜器上面用醋糟覆盖,再加上踩实,三日后取出器,这时铜器即生成了各色古斑,可用蜡擦拭铜器。如果需要铜器上的占斑颜色深一些,用竹叶烧烟熏就可完成。铜器的点缀颜色,有寒、温二法,都是用明乳香,令人口嚼去尽涩昧,配白蜡熔和而成。其色青,用石青投入蜡内。绿用四支绿,红用朱秒。温法用蜡多,寒法则乳、蜡参半,以此调成,作点缀凸起颜色。也有将铜器堆叠,用卤锈针砂,用水银砂锡涂沫鼎彝边角上成水银色,然后用法蜡颜色罩盖,隐隐露出少许水银色,以达到愚弄外行的目的。用手揩摩,香腥触鼻,洗都难洗掉。还有一种作伪的疗法就是将新铸铜器放入盐碱地中埋藏一年,由于受盐碱侵蚀,新铸铜器似有古意。

又比如,象夏、商、周三代及泰、汉时代的古器,有的缺一只脚,有的掉一只耳,有的少一块,缺一块,这些都不是伪造之物。近来有人能怍冷冲、热冲,冷焊、软铜冲法,拾遗补缺,古色不变。只是用热冲修补而成的器物修补处较其他地方颜色少许深一些,如用铅补并冷焊者,全都是用法蜡填饰器具内,用山黄泥调稠遮掩,作出土状态。这些东西其实真是古器,只是很少有完整的,与伪制器具比较起来不知要好多少倍。还有就是用古器碎片凑成的器物,每件东西都是古器,只是翻新改恻而成,这叫“改锹”。

笔者在京师,见到二件古物,一件是子父鼎,小巧实用,花纹、制式人见人爱。它的伪作方法是:用古壶盖作肚,用古墓中出土的碎器飞龙脚焊上,用旧鼎耳作耳,造成一炉,其实并作真正完整的古器。一件是方亚虎父鼎,里外都是水银色,无一处痕迹,五寸大小,适用可玩,初时开价百金,人人争购。笔者赏玩再三,发现是由古水银方镜碎片裁战,冷焊,凑古炉耳脚而成,制作工巧,称得上精妙绝伦。笔者一识破,众人以为然,后来竟不知此物流落何处。象这类做工,技妙入神。

元时,杭州城姜娘子、平江王吉二家铸法,名擅当时。其拨蜡既精,炼铜亦净,细巧锦地花纹,亦可入日。或作鏒金,或就本色,传至当今,色如蜡茶,呈黑色,人们都很喜爱。其制式怯古,式样可观,只是花纹细小,方胜、龟纹、回纹居多。平江王宋铸法尚可,炼铜莹净,拨蜡精细,但制度不佳,远不如姜家所制。近来有淮安铸法古鎏金器皿,有小彝炉,香鸭等物,做旧颇为仿古,人不易辨别。入手腻滑,摩弄之功,也不是以时、日能计算的。除此之外,还有大香猊、香鹤铜人、烛台,香球、酒炉、投壶、百斤兽盖香炉、花瓶:火盆等物,这些都可填补古器所无之空白,也是我明朝铸造名地。

论宣铜倭铜炉瓶器皿

古时候很少有铜制小香炉。即使在《博古图》中所列帝上收藏中,也仅有一、二件遗式。后来有小鼎炉、兽炉、博山炉,高约二寸,不知道汉唐人拿来当什么用,想必足墓中之物。当中也有中样鼎炉,兽面脚桶炉,只有用来清供,焚香及手玩却不大合宜。近来有潘铜打炉,伪称倭炉。这个工匠幼年时为江浙人,后被虏入倭国(今日本),此人天资聪颖,习倭人之技艺十年。其凿嵌金银倭花式样,真正得到了倭制真传。后来倭人战败,此人才得以归回故里,在笔者家数年,其所制入倭尺之类,内藏上件文具,折叠剪刀,为前所未有。其所制铜盒子、途利筒、彝炉、花瓶,无一不妙,这些东西确是真正倭物。因此他制的东西一般出价都颇高,炼铜鏒金,凿嵌金银,花巧精妙,与倭人所制别无二致。象近来吴歙所制,比较起来,似乎比潘制还略胜一筹,但制度花巧,与古人彝鼎之义,大相迳庭。又比如用黄铜去腥,伪称钩金,打造方圆鼎炉、彝炉,花纹以《博古图》为式,外抹金叶。像这类东西放在什么地方好呢?大概作神佛清供还行。一开始,潘铜就已经很难得到,家中有这么一、二件的话,就十分珍藏,可以想象,潘铜必定为后世所喜爱。

其他,如倭人凿铜细眼罩盖熏炉,也很美观。更有鏒金香盘,口面四旁坐以四兽,上面用凿花透空罩盖,用来烧印香,别致而有雅趣。又比如酒铫、水罐、吸水小铜中丞、抹金铜提,盔铠、腰刀、枪剑、五供养莲花架、紫铜汤壶、小钹、小塔、罐罩合、槟榔合、石灰罐、刮锈铜刡、海螺鼻铜镜、铜鼓、供献盘橐碟子、凿花金钱、散花银钱、凿银细花卷段、凿金大小戒指,上嵌奇石,种种精妙,不可胜数。“无地不有机巧”这句话确实不假。

近来吴中伪造细腰小觚、散口大觚、方圆大尊、花索短觯、雨雪金点戟目彝炉、细嵌金银碧瑱鼎炉、吾奁、牺尊、团螭镇纸、细嵌天鹿辟邪象罐、水银青绿古镜、二寸高小汉壶、方瓶、鏒金观音、弥勒,种种式洋,规式可观,也不乏雅致。象出自徐守素之手的那些器物,精致不让古物,价钱约值古器一半,其质料之精,摩弄之细,功夫所到,非数月草草能成,也不是平常器物所能比拟的。这样的东西,放置高斋,可以供清赏把玩。虽然不是古器,却足可以让人想见上占遗风,难道你能说这些东西不足取吗?这些东西与那些粗制滥造的劣等货色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的,鉴家应当共同欣赏、推崇它们。

论古铜器皿取用

略去高濂先生所论,编译者辑古铜器类别及取用如下:

古铜器种类繁多,器型复杂,而且历朝间制度各异,名称也不尽相同。从器物的用途来划分,青铜器大致可分为食器、酒器、杂器、乐器、兵器等。商周时代作为礼乐器的主要是食器、酒器、乐器及部分杂器。

下面简略介绍一下各类器物:

1、食器

食器包括烹饪器和盛器。烹饪器有鼎、鬲、甗等,都县有三足或四足,在足间可置放柴薪供燃烧,它们都是最早的实用器,但到后来,鼎已只作为礼器使用了。盛器包括有簋、敦、豆、蓝、盨等,从外形看它们大多有耳、盏、圈足。此外,还有用以切内的俎,用以取食的匕等。

簠(fu):盛稻粱用的器物。外形有方有圆,以长方形居多,口外侈,有盖,盖双侧各有一环,有四短足。

簋(gui):盛黍稷用的器物。外形有方有圆。以圆形为多,侈口,圈足,有盖,有两耳。

敦(dui):盛黍稷用的器物,上下部合成成圆球形,有足,敛口,有盖,有两耳,有些有方座。

豆:盛肉酱一类食物,状如高脚盘,有盖,圈足。

鼎:盛器、炊器,也用以炼丹,煮药,焚香。外形有圆有宵,圆形三足,长方四足,皆有耳。

鬲(li):炊具。外形似鼎,足间较鼎开阔。

甗(yan);炊具。分上下两层,上层似甑,可用于蒸,下层似鬲,可盛水用于煮;外形有方有圆,方形四足,圆形三足。

盨(xu):盛食物用,椭圆形,敛口,二耳,圈足,有盖。

2、酒器

酒器包括有容器、温器、饮器三种。饮器有爵、角、斝、觚、觯等;觚、觯是圈足,爵、角、斝是三足,因此后者又可兼作温器。容器有尊、盉、彝、卣、觥、壶、罍、缻等;其中除盉是三足或四足外,其它皆是圈足,因此又可作温器,据传还是调和器。此外还有取酒器勺,放置酒器的禁等。

爵:有三足,足呈三棱形,越往下越尖锐,最后成尖形。圆腹。口部呈桥形,一端商一端低,低处为流;口部有两方柱。

角(jue):外形与爵相似,无柱,两尾对称,有盖。

尊:外形好似截筒,中部较粗,口径稍大。

斝(jia):外形如爵相似,口为圆形,有鋬三足。

盉(he):外形似鼎,大腹;三足或四足,有盖,长流,有鋬。

觚(gu):有圆形、四方形;口底均呈喇叭状。

觯(zhi,zhi):外形圆,与瓶相似。

彝:高方身,有盖,盖上有钮。

卤(you):形状较多,一般为椭圆形,大腹,剑口,有盖,有提梁。

觥(gong):腹部椭圆,有鋬,有盖,盖为兽头形。

壶:与现在的瓶相似,大肚,有肩,口部与底部收束,无执子,无流,有方有圆,有大有小。

罍(lei):大肚,口圆且小,两旁各有环耳。

3、杂器

杂器包括水器、车马器、照明器、焚香器、化妆器、量器等日常用具。水器有盘、鉴、匜等;照明器有灯等;焚香器有炉等;化妆器有奁、镜等;量器有量、权、街等。

盘:盛水器,圆形,浅腹,有的有流。

鉴:盛水器,口径大,铜镜问世后,鉴也指镜。

匜(yi):盥洗时倾水的用具,外形有如熨斗,腹部椭圆,有流,有鋬。

盂:盛水用,口侈,腹深,圈足,有耳。

瓿:盛水用,敛口,圆腹,圈。

量:计量多少的器具,多为长方形或圆筒形,各代容量不同。

度:即尺,计量长短的器具,各代尺度有异。

权:即秤锤。

币:即铜钱。

节符牌:周代国君赐给使臣的信物;一符可从中剖为两半,有关双方各执一半,相合后,表示命令验证可信,有龙符、虎符、鱼符、龟符、金鱼符等等,上面刻有文字或图形。

鈢印:即印章。

4、乐器

乐器中,重要的有钟、铃、钲、饶等。

钟:祭祀或宴饮时用的乐器,有甬钟、纽钟、镈钟几种形式。形似现在的钟,上径小下径大,纵径小,横径小,有柄。

镛:即大钟。

编钟:以大小相次成组悬挂的铜钟。

磐:方形,一端宽而短,一端狭长。

钲:形似钟而狭长,有柄。

铎;大铃。

饶:小钲。

5、兵器

兵器中,重要的有戈、矛、钺、戟、剑、刀、镞,弩机等。

斧:与现在的斧大致相同,其斧刃与斧柄成一直线。

矛:长柄,前端尖,两面有刃。

匕首:剑中最短的一种,因其首端似匕(古代食器)而得名。

剑;与现在的剑相同。

刀:一面有刃。

钺:大斧。

鸡鸣:汉时兵器,状似鸡鸣。

戈:状如鸡鸣。

戟:外形与戈同。

沧:长柄,尖端,无刃,由圆锥形。

矢:箭头,式洋繁多。

弩讥:用机械发射的弓,力道强,射程远。

殳(shu):外形像矛,两面皆有刃,后部尖。

论汉唐铜章

古时候的铜章,先后出土的何止万千?即使是顺氏所编的《印薮》也同样说收录不全。笔者早年曾三次到燕京,收藏有千方铜章,十年以后其市值已远远高出当年。铜章历来无官、私之别,而今将王侯伯长分为官印;以姓氏为私印,价值常数倍于往时。官、私铜章,有许多是十分珍贵的,有玉章、金章、银章、玛瑙章、琥珀章、宝石章,也有常见的官窑、哥窖,青东窑所饶制的磁章,大凡印章,而多用斗形钮,当然也有鹿形钮、瓦形钮。铜章的印钮,五花八门,有龟、螭、辟邪、驼、凫、虎钮,也有坛、兔、瓦、龟、钱、覆斗、环、四连环、亭、鼻、异兽、鹿、羊、马,狻猊、豸钮等。印钮游泳鏒金、涂金的,也有用细错金、银商金的。其制度精妙,栩栩如生。如:有一方六面皆文,子母一套的印钮,母为钮铸母兽,子为小兽套成,如母抱子,内中及三方都有文字。笔者得一印乖,子母一套,三方皆有印文,这是官、私之印中市值最高的,是不可多得之物。其铸玉之法,用力精到,篆文笔意,丝毫不苟,这一定是用昆吾刀刻成曲。汉代双钩碾玉之法,不是后人可以比拟的。因此,玉章、宝章更为鉴家珍重。古人印文中,除姓氏之外,还有字及小字(即乳名),别无闲散道号,家世名位,引用成语,惟臣某印等。汉代时,君臣关防奏启,扣以小印。又如只有一个字的印文也是古之未有的。后人始创古之“白记”,即封“字”的意思。笔者曾见到一枚印文中说:“某氏私记,宜身致前,迫事无闲,愿君自发,封完印信。”这必定是唐宋印章,汉朝人是没有这类语句的。但单字,象形禽鸟,龙虎,双螭、灵芝草等圆印也有,只是较少见。“子孙永宝”、“宜尔子孙”、“子孙世昌”等为闲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