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一乱,隋炀帝的心也乱了,见谁都怀疑不可靠,并开始戒备唐国公李渊。
李渊本是隋将,他的祖父李虎,是西魏八柱国之一。李渊七岁时便世袭唐国公。公元616年,隋炀帝任命李渊为太原留守。尽管李渊非常地尽心尽力,想博得隋炀帝的赏识,可是隋炀帝还是不信任他,另派自己的心腹王威、高君雄作太原副留守,监视他的行动。李渊敢怒不敢言。
李渊有四个儿子: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其中李世民最有远见卓识和雄才大略,他看到当时全国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认为隋朝的统治不会长久,只有趁现在天下大乱的时机,夺取政权,才能保住家族的地位和利益。于是,他就开始秘密行动了。
李世民知道光靠自己是不行的。必须找几个有本领的人帮助自己才能成大事。他观察自己周围的朋友、幕僚,发觉有个被关进监狱的地方官刘文静倒是个很有头脑的人,能为自己所用。于是,李世民就到监狱去探望他,试探他说:“像您这样正直的人也被关进大牢,这世道真是忠奸不分哪!”刘文静激愤地说:“如今还有什么忠奸可言!除非有汉高祖、光武帝那样的英雄人物,不然,天下是安定不了的!”李世民赶忙说:“怎么知道没有这样的人物?只怕是一般人发现不了。今天我来这里,就是想和您商讨天下大事,听听您的高见。”刘文静十分高兴,笑着说:“我到底没有看错公子,现在天下大乱,烽烟不断,皇上却只顾在江南游玩,这是个好机会。太原城里有的是豪杰,唐国公手下有八九万军队,只要振臂一呼,杀出关去,用不了半年,天下就可以到手!”李世民说:“只怕家父不同意,怎么办?”刘文静想想,附在李世民的耳边说了几句话,李世民点头微笑。
第二天,李世民就派自己的亲信带着几百钱财去找晋阳宫监裴寂赌博,借此与其搭上关系。过了几天,李世民请裴寂喝酒,随后裴寂又回请李世民。一来二去,两人的关系十分密切了。一次,李世民突然发愁地对裴寂说:“皇上把我们李家看作眼中钉、肉中刺,真是朝不保夕啊!看来局势早晚将有大变!我很想乘机干一番事业,只怕我父亲不同意,您看怎么办呢?”裴寂和李渊的交情很深,听李世民这么说,想了想,说:“公子不必着急,我自有办法。”
裴寂想起,不久前李渊曾收下了他送去的晋阳宫的两个宫女,便在这件事上作起文章来。一天,他请李渊喝酒,两人喝得醉眼蒙眬的时候,裴寂就说:“都是我害了您,我送您两个宫女的事,怕要传出去了……”李渊大吃一惊,吓得酒醒了一半。私留宫女是灭门之罪,这可如何是好!裴寂赶忙说:“二公子世民怕事情败露,招来大祸,正在招兵买马,网罗人才。我看先下手为强,起兵反隋,也许成功。”李渊低头沉思了一会儿,无可奈何地说:“事到如今,也只好如此了。”李渊走后,裴寂忙派人把这个情况告诉了李世民。
从这以后,李渊一想起宫女的事就发愁,吃不好,睡不下。偏偏这时候他手下的将军又在打仗中失利,李渊更加不安,生怕皇上怪罪下来。一天,他正在屋里踱来踱去,焦虑地想这些事,突然闯进一少年,说:“大人,您不当机立断,还待何时?”李渊一看是李世民,便问:“你有什么主意?”李世民说:“大祸临头了。不如这时顺应民心,举兵反隋,夺取天下。我观察了天下大势,才敢这么说。您一定要告发我,我只好听命。”李渊叹气道:“我怎么忍心告发你。只是,以后你可要千万小心,不要随便说这样的大胆言辞。”第二天,朝廷命令李渊出兵去镇压农民起义军。李世民劝李渊说:“大人不要再犹豫了。平不了盗贼,是您的罪过,平了盗贼,也不会得到信任。还是快作主张吧。”李渊走投无路,这才下定决心,起兵反隋。
李世民先是冒充皇帝的命令下一道公告征兵,引起老百姓的强烈不满。接着又想出一条公开招兵的妙计。一天,李渊对两位副留守说:“叛匪头子刘武周现在占据了汾阳宫,要立即平叛。可是天子远在天边,这如何是好?”王威、高君雄说:“事情紧急,留守这时候就自己决定吧。”于是,李渊就名正言顺地打着“讨贼”的旗号,派李世民、刘文静到各地征兵,又暗地里派人去通知其他几个儿子和女婿到太原相会。
不久,李渊的兵力急速加强,又都由他的亲信统率。王威、高君雄起了疑心,决定暗杀李渊,不想消息走漏。李渊和李世民先下手除掉了隋炀帝的这两个耳目,然后诬告他俩阴谋引敌入侵。这就是“晋阳宫事变”。
但在这时候,天下各路英雄都在割据地盘,更有突厥骑兵数万人不时南侵。李渊要想实现自己的计划,首先要解决与突厥的对峙局面。
突厥是我国北方一个古老民族,原是匈奴的别支,早先游牧于中亚叶尼塞河上游,后来迁徙到高昌的北山。北魏末年,突厥已控制了西域大部分地区,居于高昌(今吐鲁番)附近的各部落已进入封建社会,他们为了掠夺财富,不断向中原进犯,滚雪球似地日渐兴起。这个马背上的民族体质强健,骁勇善战,又在不断征服北方各少数民族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壮大,到北齐、北周时期,已经相当强盛了。中原割据政权大小十几支,都曾争相与之联姻,纳贡称臣。但由于突厥是个多民族的混合体,因此一直存在尖锐的内部矛盾。隋文帝时,他们分裂为东西两部,东突厥因在隋朝的北部,故又称北突厥。隋文帝采纳名将长孙晟的建议,对突厥各部落施以分化离间策略,致使突厥势力衰落。东突厥被隋军击败,遂向隋文帝称臣,西突厥也一度止兵息戈。如今隋朝内乱,突厥经过一段时间休养生息,又兴兵掠地抢粮来了。
刘文静向李渊建议跟突厥和好,这样不仅可以解除后顾之忧,还能借助突厥骑兵的力量,可收一举两得之益。李渊接受了刘文静的建议,主动给突厥首领始毕可汗修书一封,内中言道:“当今隋国形势大乱,百姓水深火热,如不挺身而出,恐遭上天责罚。我现大举义兵,志在绥靖天下,将困在远方的皇帝接回朝中,并与突厥继续亲和,对突厥的好处一定超过开皇时期……如果突厥可汗能够支持我,不侵扰我的百姓,那么我在征伐过程中所得到的一切子女、玉帛,将全部送与可汗。”
李渊遂命刘文静为特使,去拜见突厥首领始毕可汗。不久始毕可汗回话,对李渊提出的“超过隋朝给突厥的好处”一项特别喜悦,并建议李渊不必“远迎主上”,而应取而代之。裴寂、刘文静等人都赞成突厥可汗的意见,认为大将军应索性称帝为尊,何必“掩耳盗铃”。李渊仔细考虑,认为目前实力还不是很足,树大招风,不如暂伏其爪。于是打出一个折中的旗号: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改立隋炀帝的孙子杨侑为皇帝,李渊以大丞相之名掌国。
及至李建成、李元吉和柴绍率军队前来会师,李渊便正式建立自己的大将军府,并传檄四方号令天下。檄文称:当今圣上执政不当,请退位去做太上皇,由代王杨侑接替皇位。檄文历数隋炀帝之罪,自称义师,欲解天下百姓于水火。
公元617年7月2日,亦即隋炀帝大业十三年五月二十四日,李渊正式宣布起义。这日,晋阳军门前,但见旌旗猎猎,鼓角铮鸣,三万人马宣誓出征。李渊将所率之部分为左、右、中三路大军,以长子李建成为陇西公,并左领军大都督;次子李世民为敦煌公,并右领军大都督;以李元吉为姑臧公,代表李渊率中路军。李渊则由裴寂等人上尊号为大将军,裴寂为大将军府长史,刘文静为司马,唐俭和原隋大兴城尉温大雅为记室,温大雅与其兄弟温大有共掌机密。武士彟任铠曹,刘政会等三人任户曹,原隋晋阳长史姜暮任司功参军。柴绍任右领军府长史,配合李世民工作。
于是,这支在农民起义的风暴中、从隋朝统治集团内部分裂出来的武装力量,正式踏上了反隋的进军道路。大军阵容整齐,精英如云,一路浩浩荡荡,向隋都大兴城进发。随同出发的还有两支突厥兵马:东突厥始毕可汗派来的康鞘利率领的两千骑兵,西突厥阿史那大柰率领的一支步兵。李渊又派通议大夫张纶带兵去招抚稽胡,即从中亚移居汾水的昭五九姓部落,那些兵将骁勇异常。
三天后,李渊大军第一役便攻下西河城,擒斩西河郡丞高德儒,收其部将,慰劳当地军民官吏,并给穷困者发放赈济钱粮。八月初,又拿下霍邑,之后连克临汾(今属山西)、绛郡(今山西新绛)、龙门(今山西河津)诸郡,很快便打开了通往关中的门户。中旬,敦煌公李世民率右路军受命夺取渭北,大军沿渭水西进,沿途守军纷纷归附。抵达渭阳之时,李世民的队伍已发展到九万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