㈡扎根人民,以人为本是禅宗的第二大特色。禅宗是贴近人民群众的宗教,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发展出农禅并重的传统,自耕自养,进而广行利他事业,因而有强大的生命力。禅宗把禅的修行同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紧紧结合起来,所谓:饥来吃饭困来眠,运水搬柴无非妙道。“不离见闻缘,超然登佛地”。因此毛泽东称赞说:“有上层的佛经,也有劳动人民的佛经,如唐朝时六祖的佛经《法宝坛经》就是劳动人民的。”
㈢禅宗有和而不同的海量是禅宗的第三大特色。禅是生活的艺术,禅是身心放松的艺术,禅是快乐的源泉,是我们举手投足之间一个快乐的起点,所以禅文化能与任何文化相和谐、圆融无碍。比如南岳衡山,长期佛道共存,相敬如宾。佛教文化融入世界各地有不同的名称。如“人间佛教”(中国)、“人类新宗教“(日本)、“民族主义”的佛教(斯里兰卡)、“民主主义”的佛教(缅甸)、“参与的佛教”(东南亚和南亚)、“争取人权”的佛教(就印度的贱民种姓而言)与各国、各地区民族文化的融入,使今日佛教在东西方世界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赢得了普遍的赞叹。美国芝加哥公牛队在篮球运动中取得了不凡的成绩。人们问主教练菲尔杰克逊:“你的球队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说:“我是个基督徒,但我崇尚禅宗思想,在篮球场上,我不依靠威胁和高压,而是培养球员的冥悟之脑、同情之心和无私合作。禅宗强调‘无私合作’,看重头脑的清明,强调‘对人生命的关爱与同情’,这就是我教育球员的三个秘诀,也是公牛队常胜的方法。我们这支球队能够做到的就是保持清晰明了的大脑,这比聪明更重要。”
可见,篮球里有禅,打电话里有禅,穿衣吃饭里有禅,我们举手投足,扬眉瞬目都有禅。日本松下幸之助有企业禅,西方有基督禅,处处有禅,我们的心灵就会心无挂碍,空灵自在,我们的生活就会充满快乐。“快乐无忧,是名为佛”。
禅文化的三大特色,创新精神是革命性,扎根人民是平民性,和而不同是普世性。禅文化的这些特质对于当今中国更有殊胜的意义。今天,开拓创新是我们时代的灵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开拓创新精神。我们要充分挖掘禅文化在解放思想,贯彻落实科学观中的作用,以开拓创新的精神自觉引导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丰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容作出有益的探索和新的更大的贡献。
弘扬禅文化中的慈善思想,为构建中国特色的慈善文化服务
按照欧美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经验,要缩小贫富差距,社会财富就应当有三次分配:第一次分配是市场分配,讲的是效率。即各种经济主体通过市场的自由竞争,生产效率高者胜出,生产效率低者失败或被淘汰。第二次分配是税收分配,讲的是公平。即政府通过制定公平的税收政策,让部分社会财富掌握在政府手中,使社会机器正常运转,同时调整和缩小第一次分配所形成的贫富差距。第三次分配就是慈善分配,讲的是社会责任。所谓“慈善分配”,就是富人将自已的部分财富自愿捐赠给穷人,帮助弱势群体改善生活、教育和医疗条件,从而最直接地缩小贫富差距,形成与社会互动双赢的良性循环。
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中,慈善分配作为社会财富的第三次分配方式,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社会机制,对弥补社会分配不公和政府保障不足,缩小两极分化,促进社会和谐,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美国的富人和普通公众,之所以如此热心于慈善事业,是因为美国有着深厚的慈善文化。这种慈善文化建基于美国人虔诚的宗教信仰之中,从而超越了时代,超越了种族,也超越了贫富。比如比尔盖茨裸捐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西方名言:“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
中华民族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有积德行善、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优良传统,从村落家族的义庄、义田到善长仁翁的开仓赈灾、慈幼济贫。从汶川大地震中的大爱踊动中,我们不难看到仗义疏财、守望相助仍然是人们心中的道德律。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也有着深厚的慈善文化积淀。如儒家讲仁者爱人,佛家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道家讲齐同慈爱等。特别是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提出“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思想,倡导在入世的无私无我、慈悲利众中圆成佛道,更是把慈善提升到行菩萨道的理论高度。佛法的一切修行都是为了将生命潜在的高尚品质开发出来,成就佛陀那样的智慧和慈悲。无限的智慧令我们究竟解脱烦恼;无尽的慈悲令我们关爱并帮助一切众生。我们要弘扬禅文化中透彻圆满的慈悲思想,践行慈善事业,协助缩小贫富差距以利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禅文化中“依正不二”理论与建设生态文明
依正不二是佛教的重要思想。正报指生命主体众生乃至诸佛的身心,依报指生存环境。“不二”有两层意义。从世俗谛缘起论来看,世界成立的最基本关系即众生与其生存环境、主体与客体的结合。世界是一个由各种条件组合而成的多层次的动态结构,其中一切现象都互相关联、互相依赖。其次从真谛看,生命主体与其生存环境就其终极本质而言本无矛盾对立。因此要提倡环保先要从心灵环保开始。
半个世纪以前,CP斯诺对于“两种文化”作出了著名的划分——即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由于人们不了解“依正不二”因此片面地向大自然索取,片面发展物质文明。孔子、庄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时代,人们用刀剑、长矛等冷兵器厮杀;现在核潜艇和精确制导导弹的威力增添了千万倍。但是我们人的道德水平又比孔子、柏拉图的时代提高了多少?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失衡发展隐含了巨大的危险。当核技术掌握在某一个军事狂人或政治疯子手中时,全人类都将命若悬丝。
并且,人类已经为文明发展方向的偏差付出了沉重的代价。⒆毁灭的两河流域文明和消失的古丝绸之路,诉说着人类文明之初过度开发所导致的毁灭性后果;而咸海生态灾难和美国西部的黑色风暴,更是大自然对人类“不思悔改”的警告和惩罚。通过伦敦烟雾事件和阿斯旺大坝的灾难可以看出人类为了追求发展经济而不顾一切的劣根性。日本的水俣湾污染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化学污染事件之一。恩格斯曾经警告说:“我们不要过分地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是的,当世人陶醉于征服自然的胜利,致力于物质文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时,环境问题早已显现,生态危机也已来临,经济问题接连不断,异常气候自然灾难频频发生……人类亲手铸造的一柄柄寒光闪闪的“达摩克里斯利剑”正在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科学文化犹如一匹骏马,人文文化犹如骑士,骑士昏聩时,烈马将冲向自我毁灭的悬崖而不自知。脱轨的科学可能成为盲目的力量隐含着巨大的危险甚至会在顷刻间倾覆整个人类。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从东方文化体系特别是其精髓禅文化中汲取安身立命的养分。傅伟勳先生说:⒇“最胜义谛终极真实意味的佛法即是生命的学问,而佛法在每一时代的理论性探讨意味的佛学则为一种学问的生命。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无佛教生命的学问,则佛学研究失其根基,而无真实意义;如无佛教学问的生命,则佛法无有在不同时代与社会里继续开展、自我创新的可能。”生命的学问是契理,学问的生命是契机,我们要契理契机弘扬禅文化以导正人类文明的航向。
心理学家荣格在其《现代人的心灵问题》一文中说:“当我们正用工业成就把东方人的世界搞得天翻地覆之际,东方人亦正以其精神成就把我们的精神世界弄得狼狈不堪。我们仍未想到,当我们从外面把东方人打败之际,也许东方人正从内部把我们包围住。”荣格号召西方人向东方文明学习,认识自心,挖掘自性心地宝藏。我们也要以开放的心态,继承东西方文化的精华,高屋建瓴,铸造出兼具东西方文明之长的新型文明。我们要充分挖掘禅文化的核心价值,使古老的禅文化在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发挥积极的特殊的作用。
总之,禅文化在当代中国不但有现实的思想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等,而且与人类的未来息息相关,未来世界的人们也将受其启迪彻底开发自性潜能,达致圆满的自我实现。
注释:
⑴《中印文化交流史》P1.季羡林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
⑵《生命的学问》牟宗三著台湾台北三民书局1970年印行
⑶“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出自《六祖法宝坛经行由品第一》
⑷“如实知自心”是《大日经》的核心教理
⑸见于上海佛学书局印行太虚法师著《中国佛学》
⑹见于《六祖法宝坛经般若品第二》
⑺参见《佛法在世间》陈兵著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⑻《禅与生活》铃木大拙著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P2
⑼出自《六祖法宝坛经疑问品第三》
⑽《全球伦理世界宗教议会宣言》孔汉思、库舍尔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
⑾“一切万法不离自性”出自《六祖法宝坛经行由品第一》
⑿出自《六祖法宝坛经疑问品第三》
⒀参看《佛教与中国文化》薛克翘著昆仑出版社2006年3月版
⒁《惯于争鸣的印度人——印度人的历史文化与身份论集》
[印度]阿马蒂亚森著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11月P164
⒂《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富朗克戈布尔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⒃《禅宗与精神分析》王雷泉、冯川译贵州人民出版社
1988年版P187
⒄出自《六祖法宝坛经机缘品第七》
⒅《禅学研究第七辑》载董群文章《论禅宗创新的基本类型》
⒆《代价——人类发展史上最值得铭记的20大教训》
洪星范、陈博政编著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
⒇《佛教思想的现代探索——哲学与宗教五集》
傅伟勳著台湾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5年3月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