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女售票员面对辱骂,如果忍不住与那位男青年争辩,只能扩大事态;与之对骂,又损害了自己的形象;默不作声,又显得太亏了。她请大家回座位坐好,既对大伙儿表示了关心,又淡化了眼前这件事,缓解了紧张的空气;她弯腰若无其事地将痰迹擦掉,此时无声胜有声,比任何语言表达的道理都有说服力,不仅感动了那位男青年,也教育了大家。
犹太人非常喜欢这样一句格言:“用争夺的方法,你永远得不到满足;但用让步的方法,你可能得到比你期望的更多。”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活动中,谁能保证自己不会和别人发生一些磕磕碰碰?谁又能保证自己事事处处都占理?
只要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即使自己占理,让三分又何妨?
可见,忍让是一种美德。亲人的错怪,朋友的误解,讹传导致的轻信,流言制造的是非……此时生气无助于雾散云消,恼怒不会春风化雨;而一时的忍让,则能帮助恢复你应有的形象,得到公允的评价和赞美。
工作中有许多事当忍则忍,能让则让。因为宽容是给予,是奉献,是做人的智慧,是处世的法宝。学会做人,即使在得理时也能让人三分,这是一种度量,更是一种大智慧。
忍也是一种妥协,是一种策略,但并不是屈服和投降,它其实是一种非常务实、通权达变的智慧。
工作中,矛盾自然无法避免。但是,怎么解决矛盾,怎样化解矛盾?这是最关键的问题,也是最难办、最头疼的事情。有的人的态度是: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总想争个高下,分个输赢。于是,他们为芝麻小事而争吵不休,大打出手,甚至闹出人命官司,反误了卿卿性命。而有的人的态度是:
小不忍则乱大谋,得饶人处且饶人,有理也要让三分。于是他们心胸开阔,退一步,生活仍是海阔天空。
事实上,越是有道理的人,如果表现得越谦让,越能显示出他胸襟坦荡,富有修养,反而更能得到他人的认可与钦佩。
因此,在工作中,面对别人的挑衅,要学会“忍”,这是一门学问、一种智慧、一种修养。凡事应该多动脑筋,不要呈匹夫之勇。为什么呢?
(1)人与人的争斗要有对手才能“打”得起来,对方还手,才能越打越起劲,若对方不还手,挑衅者当然就打不下去了。挑衅的人无理取闹,你若置之不理,对方也会渐渐觉得尴尬、无趣。
(2)你对别人的无理取闹置之不理,就是对其的鄙视,对方气势会越来越弱,此时会出现几个状况:一是草草收场;二是自己下不了台,脸红脖子粗地硬撑场面,最后气急败坏地鸣金收兵;三是为了维持气势,持续闹下去。
如果你能够保持镇静,不做任何过激的举动,对方缺乏你言谈举止上的刺激,犯一些前后矛盾、自露马脚、无法自圆其说的错误,把自己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窘迫不堪。
(3)面对那些对你没事找事的人,你能够忍得一时,可以“塑造”你的“弱者”姿态,引发旁人的同情和支持,而你的宽容风度也会获得别人的认同。当你打算发起反击的时候,旁人也会认为你有充分的理由捍卫权利和尊严。
面对那些无端向你发难的人,需要一点忍耐。针锋相对不一定就可以让自己略胜一筹,甚至有可能让自己陷入无休止的纠缠中。总是和这样的人闹矛盾,会让你略显窘态。
总之,在与他人交往中,常常会因为个性、脾气、爱好、要求的不统一,价值观念的差异而产生矛盾或冲突,这时,我们都应该有理也要让三分。
这正如犹太哲人乔西·布鲁泽恩的话:“航行中有一条公认的规则:操纵灵敏的船应该给不太灵敏的船让道。这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也是应该遵循的一条规律。”
3.以忍为上,吃亏是福
中国人向来提倡“以忍为上”、“吃亏是福”,这是一种玄妙的处世哲学。
生活在凡尘俗世,难免与人磕磕碰碰,难免被别人误会、猜疑。你的一念之差、你的一时之言,也许会被别人加以放大和责难;你的认真、你的真诚,也许会被别人误解和中伤。如果非得以牙还牙、拼个你死我活,如果非得为自己辩驳、澄清,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
实际上,我们看到太多的情形,唯有不计较吃亏的人、不怕吃亏的人,才会在一种平和自由的心境中感受到人生的幸福。只要不是大是大非的问题,即使真理在握,也可以作点非原则性的让步。吃亏人常在,吃亏是福。
明知吃亏,却并不计较,这是一种境界。“吃亏”者,大智若愚也。假如你被人不小心踩了一脚,却一笑了之,虽脚痛了、吃亏了,但矛盾化解了。
在工作中少拿一点酬劳,吃亏了。但人非草木,你得到的是大家的尊重。被人理解,受人尊重,是无法用金钱去衡量的。
诚然,从人的本性来说,是有人希望有机会能为自己占点小便宜的。但是,事实上恰恰相反,有些便宜对绝大多数人来说甚至是可有可无的。只是因为一个面子的问题,使许多人从此变得斤斤计较。试想:假如一个人从来都不想吃亏,只知道占便宜,与这样的人打交道,一不留神就吃亏,有谁愿意与之交往,与人相处关键要给别人这样一个印象:你不是那种凡事锱铢必较、只知道贪小便宜的人,而是乐于助人的人!如果这样的话,随着时间的积累,你将会拥有更多的朋友。
职场中也是一样,要和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所以各种关系都要处理好,这之中必须有一种“忍”的意识。唐朝尚书杨玢就是这样的。
杨玢是唐朝尚书,年纪大了便退休居家,无忧无虑地安度晚年。
他家住宅宽敞、舒适,家族人丁兴旺。有一天,他正要拿起《庄子》
来读,他的几个侄子跑进来,大声说:“不好了,我们家的旧宅被邻居侵占了一大半,不能饶他!”
杨玢听后,问:“不要急,慢慢说,他们家侵占了我们家的旧宅地?”
“是的。”侄子们回答。
杨玢又问:“他们家的宅子大?还是我们家的宅子大?”侄子们不知其意,说:“当然是我们家宅子大。”
杨玢又问,“他们占些旧宅地,于我们有何影响?”侄子们说,“没有什么大影响,虽无影响,但他们不讲理,就不应该放过他们!”
杨玢笑了。
过了一会儿,杨玢指着窗外落叶,问他们:“那树叶长在树上时,那枝条是属于它的,秋天树叶枯黄了落在地上,这时树叶怎么想?”他们不明白含义。
杨玢干脆说:“我这么大岁数,总有一天要死的,你们也有老的一天,也有要死的那一天。争那一点点宅地对你们有什么用?”侄子们这才明白了杨玢讲的道理,说:“我们原本要告他的,状子都写好了。”
侄子们呈上状子,杨玢看后,拿起笔在状子上写了四句话:“四邻侵我我从伊,毕竟须思未有时。试上含光殿基望,秋风衰草正离离。”
写罢,他再次对侄子们说:“我的意思是在私利上要看透一些,遇事都要忍,不要斤斤计较。”
家人听从了他的话,邻居也觉得很不好意思,两家终于握手言欢,反而由你死我活的争执变成了真心实意的谦让。
事情就是这样: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六尺巷。古代开明之士尚能如此,职场上彼此之间处理小是小非,更应该比他们更高一着。
以忍为上、不怕吃亏的精神是一个人意志坚强的表现,更是一个值得现代人思索的为人处世之道。在人际交往当中,如果我们能舍弃某些蝇头微利,也将有助于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博得别人的认同、好感以及友谊。
可是,有不少人一碰到“眼前亏”,会为了所谓的“面子”和“尊严”
而与对方争斗,有些人因此而一败涂地,有些人虽然获得“惨胜”,却元气大伤!
现实生活是残酷的,很多人都会碰到不尽如人意的事情。残酷的现实需要你对人俯首听命,这样的时候,你必须面对现实。要知道,敢于碰硬,虽不失为一种壮举,可有时胳膊拧不过大腿,硬要拿着鸡蛋去与石头斗狠,只能算作是无谓的牺牲。这样的时候,不妨拿出一块心地,搁置不平之事,闭起双眼,权当不觉。和朋友、和邻居相处就更是如此,要树立起“吃亏是福”、“让人一步天地宽”的观念。
魏国的大夫宋就被派到一个小县去担任县令,这个县正好位于魏国与楚国的交界处,这地方盛产西瓜。虽然同处一地,可是两国村民种西瓜的方式和态度却大不一样。
魏国这边的村民种瓜十分勤快,他们经常担水浇瓜,所以西瓜长得快,而且又甜又香。楚国这边的村民种瓜十分懒惰,又很少给西瓜浇水,所以他们的瓜长得又慢又不好。楚国这边的县令看到魏国的西瓜长得那么好,便责怪自己的村民没有把瓜种好。而楚国的那些村民却没有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只是一味怨恨魏国的村民,嫉妒他们为什么要把瓜种得那么大那么香甜。于是,楚国这边的村民就想方设法去破坏魏国村民的劳动成果。每天晚上,楚国村民轮流着摸到魏国的瓜田,踩他们的瓜,扯他们的藤,这样,魏国村民种的瓜每天都有一些损失掉了。
魏国村民发现这个情况后,十分气愤,他们也打算夜间派人偷偷过去破坏楚国的瓜田。一位年纪大的村民劝阻住了大家,说:“我们还是把这件事报告给县令,向他请示该怎么办吧。”
大家来到宋就的县衙。宋就耐心地劝导本国的村民说:“为什么要这么心胸狭窄呢?如果你来我往没完没了地这般闹下去,只会结怨越来越深,最后把事态闹大,引起祸患。我看最好的办法是,你们不计较他们的无理行为,每天都派人去替他们的西瓜浇水,最好是在夜间悄悄进行,不声不响地,不要让他们知道。
魏国村民依照宋就的话去做了。于是,从这以后,西边楚国的瓜一天天长好起来。楚国村民发现,自己的瓜田像是每天都有人浇过水,感到很是奇怪,互相一问,谁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于是他们开始暗中观察,终于发现为他们的西瓜浇水的正是魏国的村民,楚国的村民大受感动。
很快,这件事情被楚国县令知道了,他既感激、高兴,又自愧不如魏国县令。他把这些情况写下来报告给了楚王,楚王也同样很受感动,同时也深感惭愧和不安。
后来,楚王备了重金派人送给魏王,希望与魏国和好,魏王欣然同意了。
从此后,楚、魏两国开始友好起来。边境的两国村民也亲如一家。两边种的西瓜都同样又大又甜。
当受到别人伤害的时候,如果采取“以牙还牙”针锋相对的态度,只能激化矛盾;如果采取宽宏大量的策略,以德报怨,就能够促使矛盾的缓解,使坏事变成好事。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当自己的利益和别人利益发生冲突,友谊和利益不可兼得时,首先要考虑舍利取义,宁愿自己吃一点亏。郑板桥曾说过:“吃亏是福。”这绝不是阿Q式的精神自慰,而是一生阅历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天地之间,纷繁复杂。熙攘众生,千姿百态。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不可避免地要同其他个体或事物发生千丝万缕的关系。但任何事物都是受到制约的,人在社会中同样不能够随心所欲、无拘无束。因而,当你与外界发生冲突时,如何才能“化干戈为玉帛”,这就需要忍。忍,是将刀刃架在心上的考验;让,是为人处世的润滑剂。忍让是交际应酬的诀窍。
总之,在职场上,要学会以忍为上,吃亏是福。正如《菜根谭》中所讲的:“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嗜。此是涉世一极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