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自信与机遇(漫漫求知路)
28416900000031

第31章 不断充实自己

拿破仑·希尔说过:“有人因过食而亡,有人因喝多而亡,更有人因无所事事而凋零死去。”采取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的人的确是选择了一条艰辛的路,而能通向这条路的只有一个机会:真正培养起学习和成长的乐趣。学得越多、成长越快,我们就越充实。

充实自己需要广涉群科、博采众长。宽打基础窄打墙,是读书的方法之一。

将知识基础打得广博扎实些,涉足多学科,走“通才”之路,正是对现代人才的要求。唯有如此,才有创业的坚实后盾。

没有渊博的知识,就不会产生辉煌的文化和伟大的人物,这已是当代许多志士能人的共识。一个新型人才,就要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具有扩大甚至转换专业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要尽可能掌握多学科、多专业的知识和方法,做到视野开阔,思维敏捷,能够在形势多变的情况下善于在群体的协同工作中,对跨学科领域的问题进行综合考察和分析,成为使问题求得最合理解决的优秀人才。

在求学阶段,要广涉群科,坚实基础,这是一个十分重要而现实的问题。

进入创造阶段,单有某一专业的知识,必然捉襟见肘,而阅读面广、知识量大的人即显出特有的优势。

南朝人江淹,自幼勤奋好学,每天从早到晚都在父亲的书房里读书吟诗,只有饭后才和小伙伴玩一会儿。因此,年长后写出了很多精彩的诗文,一时间闻名遐迩。尤其是《恨赋》、《别赋》两篇,更为历代所传诵。当时文坛尊称他为“江郎”。

后因才学超群而进宫做了官。经常一边饮酒一边挥笔疾书,几盅酒完,文章拟就,其豪情才气深得上层赏识和喜爱,曾官至“金紫光禄大夫”。但是,随着官位日高,声名日盛,而自满自足,致使青年时期的文思和才华大大减退了。人们惋惜道:“江郎才尽。”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实践出真知”。意思是说,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知识才能成为真正的知识,成为你的能力!这方面的例子俯拾皆是。比如战国时秦赵决战。赵国先用老将廉颇领军,秦将白起不能取胜,遂用反问计,散布“秦军不怕廉颇,只怕赵括”的言语,使赵国君主上当,改由赵括指挥军队。而这赵括熟读兵书,纸上谈兵头头是道,可谓掌握了不少理论知识,然而他的致命的弱点,就是实战经验不足。结果,赵军在他的统率下轻率出战,遭到大败,40万士卒被白起一举坑杀,赵国从此一蹶不振。

同时,学习需要坚持和刻苦,如果只有三分钟热度,贪图安逸,则永远也无法学到真正的本领。而且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思考,只有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不断进步。发现地心引力的伟大科学家——牛顿,小时候仿造当时的水车动力推磨机,制作了一个相同的小小模型,在家中自行测试之后,发现他的模型也能够借着流水的动力,顺利地将小麦磨成细粉。

小牛顿心中高兴无比,第二天就将他的水车推磨机带到学校去,向同学们炫耀。水车转动得十分顺畅,引来许多同学艳羡的目光。

正当小牛顿沉醉在自己的成就当中时,突然有一个高年级的学生问他:“可不可以请你解释一下,为什么这具水车能够将麦子磨成细粉?它是基于什么样的原理来设计的?”小牛顿一时被问得哑口无言,他只知道制作模型,却从未想过其中的道理。这时,那个高年级的学生不屑地说道:“说不出它的原理,证明你只不过是一个手指头灵巧的笨蛋罢了!”

从此以后,不管他遇上什么事,都会在心中先问问自己:“为什么?”当苹果落在他头上时,牛顿就思考,它为什么不往上掉?而偏要往地面掉?于是有了万有引力定律。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新的知识、技能不断地冲击着人们现有的知识水平,只有坚持努力地求知上进,才不会被时代的潮流所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