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和名家一起回眸蒙元雄略
28441200000021

第21章 一代枭雄横空出世——忽必烈建立元朝(5)

但比起元朝后期的统治者来说,他的身子仍然坐立在马背上,而不是沉醉在宏伟的宫殿与高墙里。忽必烈是蒙古帝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值得骄傲的征服者。尽管这位征服者取得汗位的方法不那么令人信服,但是他却是改变了华夏大地命运的人。

挥鞭南下——忽必烈灭宋

1126年,金兵进兵北宋,占领了开封,并大肆勒索搜刮,次年四月,金兵北撤,带走了北宋徽、钦二帝以及全部俘虏和财产,北宋的统治到此结束。1127年五月,宋徽宗的第九子康王赵构即皇帝位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宋高宗。后又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

南宋统治集团昏庸无能,内部倾轧,造成政治上的极端腐败,就在南宋统治江河日下的时候,北方蒙古帝国的崛起更是加速了南宋的灭亡。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后,他们相继南下灭亡了西夏和金国,并降服大理,完成了对南宋的大包抄。

至元四年(1267),忽必烈在巩固了自己的地位,作了长期的备战之后,以宋廷拘囚郝经为借口,举兵南下灭宋。首先攻击的目标就是南宋防御蒙古的最重要据点——襄阳。

襄阳地处汉水中游南岸,与北岸樊城相对,是扼守长江的屏障。金亡后,宋蒙多次争夺襄阳,但自1239年孟珙收复襄阳以来,蒙古军一直未能得手。中统三年(1262)忽必烈采用南宋降将刘整重贿襄阳守将吕文德,开榷场于樊城的计策,筑土城堡垒于鹿门山,遏制了宋军南北之援。至元四年开始的灭宋战争,也是采用刘整“攻宋方略,宜先从事襄阳,如覆襄阳,浮汉人江,则宋可平”的献策。

至元四年(1267)八月,忽必烈命阿术、刘整攻襄樊,揭开长达六年之久的襄樊保卫战的战幕。当时,襄樊号称城坚池深,兵储可支十年,两城相为固守,唇齿相依,广大军民以大无畏的气概,决心与来犯之敌决一死战。所以在战斗的头几年,虽然蒙古军用了筑堡垒、造舰船、练水军、绝援襄粮道等方法,使宋军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但始终未能攻下。

至元五年(1268)春,蒙古军以破襄必先破樊,发兵围攻樊城。宋将张世杰与围城蒙古军战于赤滩圃,失败。七月,守将夏贵率舟师来援,袭阿术军于新郢,又败。秋,贾似道命范文虎来援,至灌子滩,再败。范文虎轻舟逃走。是年底,襄阳守将吕文德病死,弟吕文焕继为襄阳守将。

至元六年(1269)春,宋以李庭芝为京湖制置大使,督师援襄樊。范文虎忌李庭芝战功,致书贾似道:“我将带兵数万进入襄阳,一战便可取胜,但愿你不要让我受命于李庭芝,事成之后,功劳归你。”贾似道命范文虎从中牵制李庭芝,李庭芝多次要进兵,范文虎都每天携带美妾骑马娱乐,借口朝廷命令未到,拒不发兵。南宋统治集团竟是如此腐败。

这年年底,忽必烈增派史天泽至前线,他采用张弘范计,在万山筑城以截断襄阳的西部联系,在灌子滩树立木栅以阻止其东部的往来。于是襄阳粮援中断。

至元七年(1270)夏,各路元军同时包围襄阳。六月,范文虎军抵鹿门,大败,他乘夜逃遁,战舰及辎重全部被元军俘获。

至元八年(1271),襄樊已被困五年,城中特别缺少盐薪布帛。李庭芝屯郢,知襄阳西北有清泥河,源于均州、房州,于是造轻舟百艘,装载货物,募民兵三千,由民兵部辖张顺、张贵率领,准备冒死突破元军防线,支援襄阳。这是一次极大的冒险,所去者必是九死一生,但三千民兵,人人感奋。至夜,顺流入江,元舟封锁江口,无隙可入,张顺等斩断元军所设铁链,转战百二十里,元军不敢交锋,黎明抵达襄阳城下。城中军民得知张顺等来到,踊跃过望,勇气百倍。可惜,张顺中箭牺牲。张贵又遣二民兵,泅水去范文虎处,约定郢州发兵夹击。至约定日,张贵率军突破元军防线,不料范文虎失约,张贵重创数十处,被元军俘获,不屈而死。张顺、张贵援襄事件,十分悲壮,他们虽然牺牲了,但这种斗争精神却一直激励着南宋军民的抗元斗争。

至元九年(1272)正月,元军采用了张弘范绝继襄樊水上联系的策略,又用西域回回炮攻樊城,于是樊城陷,守将范天顺战死。牛富率兵百余巷战,兵败投火自尽。二月,吕文焕以襄阳投降元朝。至是,可歌可泣的襄阳保卫战宣告结束。

元军占领襄阳后,即等于打开了南宋的大门,南宋王朝的崩溃已是无可挽回了。

至元十年(1273)六月,元世祖忽必烈命伯颜率师伐宋。伯颜分军二道:一道进犯淮西淮东,指向扬州;一道由他自己率领,沿汉水入长江,并沿江南下,直趋临安。

自襄阳失守后,贾似道继续推行民族投降政策,包庇重用在襄阳战役中怯懦逃遁的范文虎和叛将吕文焕的亲属。面对敌人强大的攻势,他们毫无积极的备战措施。因此,在蒙古铁蹄面前,不是一触即溃,就是叛变投降。只有饱受蒙古铁蹄蹂躏的广大劳动人民,才是抗元斗争的主力军,一部分爱国领袖,在民族矛盾激烈的时代条件和人民群众英勇斗争的推动下,也投入了保卫民族生存的反元斗争中去。

由伯颜亲自率领的一路元军,以吕文焕为前锋,由襄阳顺汉水而下,随即包围郢州,宋守将张世杰在汉水设防坚守,元军由旁近水道绕过郢州,复入汉水,进至沙泽。沙泽守将王虎臣、王大用坚决抵抗,元军用金汁炮焚民房,城破被屠,于是进围新城。新城守将居谊拒不投降,并射伤前来劝降的吕文焕,后终困寡不敌众,居谊与三千战士全部殉职。

元军入长江后,攻下要塞阳逻堡,宋汉鄂舟师统帅夏贵仓皇逃遁,汉阳、鄂州相继投降。伯颜派阿里海涯守鄂,并进攻湖南,自率军队沿江东下。黄州(今湖北黄冈)奕喜、蕲州(今湖北蕲春东南)管景模、江州(今江西九江)吕师夔和安庆的范文虎全都不战而降。沿江诸郡都是吕氏的亲属或旧部,也是贾似道重用、包庇过的将领,他们望风而降是不足为怪的。但是许多州郡的人民,仍奋起抗敌,如池州知事逃跑,军民在通判赵卯发率领下,缮壁聚粮以固守,最后壮烈牺牲。

至元十年(1273)七月,度宗死,幼子赵为帝。朝政仍为贾似道控制。

十二月,鄂州失陷后,贾似道在朝野舆论压力下,不得已出兵应战。第二年二月,贾似道率诸路精兵十三万,进驻燕湖,与夏贵兵合。同时又遣宋京与伯颜议和,与1260年密约一样,许以输岁币称臣,被伯颜拒绝。贾似道不得不命孙虎臣统领步兵七万驻于丁家洲,夏贵以战舰二千五百艘横亘江中,自率后军驻于鲁港,于是双方发生交战。伯颜分步骑夹岸而进,又用战舰巨炮轰击孙虎臣军,孙虎臣军大溃,逃到鲁港。夏贵见孙虎臣军败,竟不战而逃,元军乘胜追击,宋军大溃,军资器械尽为元军所获。贾似道自鲁港逃至扬州。这次战役后,宋军水陆两军的主力几乎全部丧失了。

贾似道逃到扬州后,上书请迁都逃跑,谢太后不许。元遣使向贾似道索要郝经,贾似道大恐,将郝经遣还。宋廷谢太后命陈宜中为相,陈上书请斩贾似道。

谢太后罢贾似道官,贬循州。在押解途中贾似道被杀。

元军在丁家洲大捷后,乘胜沿江而下。太平、和州、无为等宋守将纷纷投降。元军直抵建康,宋沿江制置大使,建康守臣赵浯逃跑,建康失守。元兵连取镇江、江阴、无锡、常州、西海州、广德等地。但各地军民仍然英勇抵抗。在无锡,元军遭到当地军民的英勇抗击,抗战军民惨遭杀害;在金坛,金坛人民组织义勇兵与元军奋战;在常州,元军占领后不久,张世杰即遣刘师勇等攻复,附近诸城纷纷起义,与张世杰会合,直到这年十一月,常州才被元军攻破,守将姚告、陈熠、王守节、刘师勇等继续率领军民抵抗,他们坚持巷战,宁死不屈,最后仅刘师勇等八人逃出虎口,全城惨遭屠杀。

临安危机,宋廷不得不发出勤王号召,但响应者甚少,只有张世杰和文天祥等少数宋臣起兵响应。

张世杰,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原是金将张柔部下,张柔降蒙,他投宋,为吕文德部属。在历次战斗中作战勇猛,抗元坚决。鄂州失陷后,他领兵入卫,途中收复饶州。

文天祥,名云孙,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以状元任赣州(今江西赣州)知州。勤王诏下后,他把全部家资用作军费,领兵至临安,宋廷命其驻平江。时元军已破常州,入独松关,前锋抵达皋亭山(今杭州东北三十里)。陈宜中命文天祥弃平江、守余杭。至元十三年(1276)正月,由张世杰率领,背城一战,帝后人海逃难。但南宋朝廷无心抵抗,未久,陈宜中逃奔温州,张世杰领兵南下。

至元十三年正月十八日,宋廷遣宗室赵尹甫、赵吉甫等携传国玉玺及降表赴元营,降表称:“痛自贬损,削帝后,以两浙、福建、江东西、湖南北、二广、四川见在州郡,谨悉奉上圣朝,为宗社生灵祈哀请命……不忍臣祖宗三百年宗社遽至殒绝,由赐裁处,特与存金,大元皇帝再生之德,则赵氏子孙世世有赖,不敢弭志。”伯颜接受了南宋降表,谢后命文天祥以右丞相兼枢密使衔赴元营请和。文天祥在皋亭山与伯颜抗争,伯颜将其拘捕,押解至镇江。二月,赵正式上表投降,元改临安为两浙大都督府,命忙兀台、范文虎等入城接管,至此,南宋灭亡。三月,伯颜入临安,赵、全太后和稍后病愈的谢太后都被押送至大都。

在伯颜占领临安的同时,江东、江西、湖南诸路也多半被元军占领,但是各地的抗元斗争仍在继续进行,其中特别是扬州、潭州、台州等地军民的抗元斗争更是英勇坚强、悲惨壮烈。

守卫扬州的抗元英雄李庭芝,早年曾是孟珙的部下,孟珙死后,在扬州驻守多年。襄阳失守前,蒙古军队曾企图攻占扬州,但李庭芝一面坚壁固堡,招收流民,组织防御,一面修筑民房,免除税收,恢复盐业等生产;襄阳危急时,他曾率军前往支援,却遭范文虎等人排挤、拒绝;襄阳失陷后,元军大举围攻扬州,当时贾似道兵败如山倒,沿江诸郡,或降或遁,独李庭芝坚守的扬州,依旧巍然屹立,元朝派南宋降人前来招降,他一概杀叛焚书,态度十分坚决。临安失陷后,谢太后和赵曾两次以诏书命他投降,并无耻地声称:“现在我们都已臣服,你还为谁防守?”李庭芝以射杀来使作为回答。

李庭芝在扬州人民的支持下毫不动摇。当时高邮、宝应、通、泰、真州也都是继续坚守着,并以粮援扬。元军在扬州周围设南北两营,早晚合哨,死死围困,但各地人民仍不顾危险,趁哨过之时,以物资支援守扬军民。元军攻扬主帅阿术,驱使夏贵的降兵到扬州城下以示夏贵已降,又派使者来招降,被李庭芝杀了;阿术又奉诏赦他杀使、焚诏之罪,劝他投降,又遭拒绝。由于扬州周围州县相继失陷,城内粮尽,有的士兵烹子而食,仍然坚持每天苦战,斗志十分昂扬。

至元十二年(1275)七月,益王赵昰诏李庭芝南下会合。李庭芝命朱焕守扬州,自率七千军队经泰州入海。不料,朱焕以城投敌,李庭芝等被围于泰州,被捕牺牲于扬州。

其他各地人民的抗元斗争也在继续坚持着,并给予元军以沉重的打击。

至元十二年(1275)三月,元军阿里海涯攻占岳州(今湖南岳阳)后,沙市人民死守小城,城破被屠。次年正月,潭州守将李芾率领军民奋起抗敌,经过激烈搏斗后,城被陷,李芾等英勇牺牲。

在广西,当地汉族和少数民族军民团结起来,保卫家乡。邕州兵攻了三个月,前后百余战,守卫的将士死伤惨重,但仍不愿投降。阿里海涯、忽必烈前后以高官厚禄引诱马塈,均遭拒绝。外城破,马塈又率战士守内城;再破,巷战而死。其部将娄钤辖还死守月城十余日,最后自燃火,二百五十名战士与月城同归于尽。静江人民也遭到残酷屠杀。